军人风采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人风采

当前位置: > 红色传承 > 军人风采

烧伤战线的“突击尖兵”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10-22

 传说中的“火凤凰”,要在烈火中锤炼,生出更美的翅膀。

    一次次紧急出征,千里驰援“飞”向火点;一次次争分夺秒,抚平火魔吞噬的伤口;一次次妙手回春,点亮一双双绝望的眼睛……

    他不是传说中的“火凤凰”,而是一名烧伤整形科军医。手术台就是战场,在一次次惊心动魄的烧伤救援中,他仿佛一只“火凤凰”,为使命炽热燃烧,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他就是柴家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全军烧伤研究所所长。

    “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烧伤军医,哪里需要冲向哪”

    柴家科的书桌上,摆着一张特殊的合影。 

    中间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那是他83岁的老母亲,从山东高密老家来北京探亲,只在医院烧伤病房里见了儿子一面;左边是柴家科,头戴手术帽、身穿手术服,摘掉的口罩还挂在一只耳朵上;右边是妻子刘继秀。

    这张“战地全家福”的背后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2006年5月26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嘎拉山林大火肆虐,扑火武警官兵有35人不幸被严重烧伤,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要求全力以赴救治伤员。 

    当时,柴家科正在山东主持一个学术会议。接到救治伤员命令后,他火速搭乘次日第一班飞机辗转北京、哈尔滨等地,于下午抵达黑河。 

    突发、危重、批量,烧伤救治的三大难题一起压来。柴家科组织医务人员对3名病危伤员展开紧急抢救,对13名危重伤员实施气管切开术,为17名伤员开展焦痂切开减张术,初步控制了伤情。 

    然而,要想把这些烧伤特重病人挽救回来,如同让枯死的枝叶重新绽出新绿,谈何容易!当地条件有限,柴家科果断建议将危重伤员转运北京救治。

    柴家科精心制订转运方案,对伤员如何摆放体位、上下飞机先后次序等细节周密部署,确保了空陆联合千里转运重伤员的安全。 

    烧伤抢救的“黄金时期”在6小时之内,伤员抵达北京时已是烧伤后的第三天。柴家科带领救治小组连续奋战3昼夜,完成大手术27台。 

    此后的80多个日日夜夜,柴家科吃住在办公室,带领医护人员在病房中展开救治攻坚战。

    那天,当从老家来北京20多天没见儿子的老母亲,拄着拐杖站在柴家科眼前时,他泪水夺眶而出:“妈,对不起,儿子最近太忙了。我是军医,必须把这些官兵救好。”看着眼睛布满血丝的儿子,老母亲也心疼地流下眼泪:“你快60岁的人了,要注意身体啊!” 

    临近中午,柴家科让爱人陪母亲回家吃饭,老母亲却说:“我在这儿陪你吃个盒饭,也能多看你一眼,你要好好救这些娃娃的命。”

    在柴家科和战友的艰苦努力下,35名伤员全部转危为安,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零死亡、低伤残、早康复”的救治目标。

    战斗,准备战斗,这就是他日常的工作状态。

    急!2003年,齐齐哈尔市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侵华日军遗留化学毒剂芥子气泄漏事件,44名群众中毒。柴家科火速驰援,伤员转危为安。 

    急!2004年除夕夜,因热水管爆裂致重伤的一对小姐妹被转送到医院时,已休克3天,命悬一线。柴家科奋战18天,将姐妹俩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急!今年中秋节晚上,柴家科查完房回到家刚端起碗电话铃就响了:“一个病号血压下降、心功能衰竭!”柴家科来不及吃饭就往外冲。 

    云南森林大火、营口沥青爆炸、兰州火药燃烧……这些跟大多数人相距甚远的险境,却是柴家科第一时间要冲到的现场:他先后53次参与国家、军队重大突发事件救治或担任专家组组长,还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历次载人航天飞行等重大活动唯一的烧(创)伤领域应急专家。 

    “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烧伤军医,哪里需要冲向哪。”柴家科家里的衣柜里,常年有个打好的急救包;他从来不喝酒,手机24小时开机,就连体重20年都几乎没变。

    火情锤炼了柴家科的救治技能,也促进了他战场保障经验的升华:他主持制订出成批烧伤的现场、转运和后续治疗序列实施预案,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成批烧创伤急救体系,为战时军事卫勤保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用技术。

    “战士打胜仗靠武艺,医生救死扶伤靠医术,手术刀不精哪行”

    柴家科的耳畔始终回响着一首患者临终的“安魂曲”。

    大学刚毕业的工程师杨春林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烧成重伤,入住烧伤整形科病房。

    每次换药,几名护士有的为他翻身,有的与他聊天、给他唱歌,以分散他的注意力减轻痛苦。

    杨春林感动地说:“在这里感觉像和朋友在一起,等我病好了,一定来做义工。”

    然而,所有努力都没挽回他的生命。弥留之际,杨春林说想再听听护士唱歌。在护士含泪唱起的《小草》歌声中,他永远合上了双眼。

    这歌声让柴家科心碎。在无数次同死神的搏斗中,他悟出一个道理:“战士打胜仗靠武艺,医生救死扶伤靠医术,手术刀不精哪行?”这首歌一直激励他用一流的医术和科研成果,为病人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横亘在烧伤科研战场的第一大挑战就是严重烧伤脓毒症。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指导下,历经10多个寒暑,柴家科领衔的团队在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他们修订了1991年由美国提出的脓毒症诊断标准,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符合东方人烧伤实际的脓毒症诊断标准,为烧伤脓毒症的针对性干预提供了依据;

    ——他们系统、全面地总结了烧伤脓毒症的诱因、临床特征和转归,为烧伤脓毒症临床综合防治方案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他们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烧伤脓毒症骨骼肌“有氧糖酵解”的全新概念,为烧伤后高代谢、高乳血症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他们建立了烧伤脓毒症的临床综合防治方案,使我国烧伤脓毒症发病率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43.9%降为26.0%,烧伤总治愈率达99.8%,成果在全国10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

    如今,在我国烧伤医学界,流传着柴家科的“传奇”。曾和柴家科一起参加过重症伤员会诊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病专家黄跃生说:“只要他往那里一站,就知道伤得怎么样;上眼一看,就知道症结在哪里!”

    随着现代战争样式的演变,烧伤在战伤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柴家科紧盯战场,始终把战创伤作为科研战场突击的主题词。

    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领奖台上,领奖的柴家科总是一身军装。他说:“我是军医,我更看重的是这些成果取得了保障战场的通行证。”

    的确,柴家科一次次给战场卫勤保障送来喜讯:严重烧伤脓毒症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成果,提高了战场伤员救治率;多种战创伤后损毁性组织缺损或畸形修复新办法,降低战场伤员伤残率;多种创面修复材料,解决了大面积深度烧伤无皮可用难题,战伤救治意义重大……

    “我用心做水,浇熄您伤口的火焰;我用情至真,抚平您受伤的心灵”

    柴家科办公室里,锦旗挂满墙,证书堆满柜。可他说,如同战场上战士把伤疤当勋章一样,他最珍视的“奖章”挂在右臂上。

    柴家科右臂上有块半个手掌大小的伤疤,烧伤达到二度。那年,柴家科到哈尔滨救治4名严重烧伤纺织女工。在给病人换药时,他全神贯注观察创面,右手臂不小心贴到了高温烘烤灯上,皮肤“嘶”的一声,冒出一股焦味。

    柴家科忍着疼痛,坚持把病人的药换完。作为烧伤科专家,柴家科有一手皮肤烧伤整形绝活,但这块伤疤在胳膊上25年他都没顾得上处理。

    忘我,是突击的另一种境界。柴家科先后为2万多人实施手术,每次都为患者考虑得细之又细——

    河北保定小伙梁瑞不幸被高压电击伤,手腕肿得像大腿,深度昏迷。医生会诊后认为,要保命就要截肢。梁瑞59岁的母亲得知消息,当场晕倒在手术室门口。柴家科实施留肢手术,先后化解了数十次大大小小的手术险情,为他保住了双手。

    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重度烧伤,下身肿大,病情危急。专家会诊结论是必须马上切除睾丸。同样,柴家科力排众议实施数次手术,现在这位小伙子早已结婚生子。

    从医40年,柴家科撰写发表论文250多篇,但他说自己给患者写的一封回信印象却最为深刻——

    收信地址:宁夏银川市西轴集团宁夏铁合金分公司北京西路16号;收信人:曹丹;寄信人:北京304医院烧伤科柴家科;邮戳上的时间是:1998年8月4日。

    打开这封信,柴家科从治疗方案、心理健康等方面为患者详细分析了病情,逐条逐项告知了治疗方案和费用,还鼓励她勇敢战胜伤病、争取早日康复。

    这封信,患者曹丹一直和家里的户口簿、身份证、存折等放在一起,珍藏了14年。

    1996年7月,曹丹上班的车间发生炼铜坩埚侧翻事故,铜水将她严重烫伤。40天后,当她从昏迷中醒来,87%面积烧伤、下肢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残酷现实让她痛不欲生。

    在医院里躺了两年的曹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柴家科写了封信,没想到收到了这封回信。曹丹辗转千里来到北京,柴家科先后为她实施十余次手术,终于让她重新站了起来。出院那天,她又穿上了梦寐以求的裙子。

    “我用心做水,浇熄您伤口的火焰;我用情至真,抚平您受伤的心灵。”这是烧伤整形科护理守则中柴家科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和全体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承诺。今年国庆节,柴家科收到了许多短信:“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的祝福,救治过的武警战士的问候,昏迷七天七夜被救活的患者张坤学又能下地干活的喜讯……

    烈火见证使命担当

    ■本报评论员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柴家科转战突发事故战场救死扶伤、勇攀医学高峰攻坚克难、胸怀大爱忘我奉献的先进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牢记使命、勇于突击的人民军医的形象。

    烈火见真金。救命如救火,烧伤救治总是与“火”连在一起,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从医40年来,从一名战士卫生员成长为国际烧伤领域的知名专家,柴家科时刻牢记军人的使命,一次次抢救冲锋在前、全力以赴,在重大救援任务中交出了优秀答卷,集中体现了军队医务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价值追求。

    使命担当不是一句空话。面对烧伤救治的诸多难题和挑战,柴家科始终以对党、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军队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以非凡才智和崇高人格,在烧伤学科领域辛勤耕耘,顽强拼搏,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引领烧伤医学跨越式发展,为履行使命打下了坚实基础,确保了“冲得上、救得下”。

    “我用心做水,浇熄您伤口的火焰;我用情至真,抚平您受伤的心灵。”面对烧伤患者这个特殊群体,柴家科带领医护人员不断创新烧伤救治技术,既救人又让患者活得有尊严、活得有质量,以先进技术守护生命,用一流服务情暖病患,赢得广大患者的称赞。军队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像柴家科一样,对党和人民无限热爱、对业务不断创新、对患者高度负责,甘于奉献、勇攀高峰、德技双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