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时事新闻

当前位置: > 新时代国防教育 > 时事新闻

雷锋生前所在团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03-26

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沈阳军区雷锋生前所在团政委 王洪刚

    上个世纪60年代初,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走进我们这个有着光荣传统的团队,铸就了生命的辉煌,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50年来,我们团队一代代官兵始终把雷锋精神作为“传家宝”,突出坚定理想信念学雷锋,围绕中心任务学雷锋,面向社会服务人民学雷锋,在与时俱进中使雷锋精神融入官兵血脉,有力促进了部队全面建设和官兵全面发展。团队先后3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通令表彰,12次荣立集体一、二、三等功,被社会各界亲切誉为“雷锋团”。

    雷锋精神突出彰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巨大价值,我们“雷锋团”始终引导官兵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接力传承弘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我们牢固树立学在前、当模范的责任意识,引导官兵像雷锋那样发扬革命精神,甘愿吃大苦耐大劳,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我们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广泛开展“岗位学雷锋、带头树新风”活动,引导官兵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着眼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积极拓展学雷锋内涵,大力倡导“既要做好人,也要做能人”“既要比吃苦奉献,也要比成绩贡献”“既能在部队里建功,也能到社会上创业”,不断把学雷锋活动引向深入。

    50年来,我们团先后经历了4次转隶,6次搬迁。无论形势怎么变化,任务怎么转换,班子怎么调整,始终坚持不懈学雷锋。发现和培养了雷锋这一典型的时任团政委韩万金,在国家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把自己积攒的2000元钱毫无保留地交了特殊党费。在宣传雷锋的时候,他要求不许虚夸,不许讲假话,特别要求不准提自己的名字。人们都说:韩万金是雷锋的导师,他本身就是雷锋一样的人。正因为他有这样的品格,才能发现培养了雷锋。我们历任班子成员,都把老政委韩万金当作学雷锋的榜样,先后有13任团长、10任政委被集团军以上树为先进领导干部和学雷锋典型,现任班子成员中有6人被评为学雷锋标兵。

    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对党无比忠诚的政治信念,我们“雷锋团”始终教育官兵坚定不移爱党信党跟党走,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熔铸忠诚之心,用党的辉煌成就激发爱党之情,用党的惠民政策坚定报国之志,教育引导官兵像雷锋那样一心向着党,做党的忠诚战士。

    雷锋精神充分反映了革命军人崇高的职业操守,我们“雷锋团”始终激励官兵积极自觉爱岗敬业爱军精武。我们坚持把本职工作作为学雷锋的基本平台,引导官兵立足岗位学雷锋、创先争优当精兵,涌现出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专业骨干。近年来,团队在集团军以上组织的专业比武中28次夺得第一,圆满完成总部和军区赋予的11项重大军事任务,3次被评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雷锋精神生动诠释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我们“雷锋团”始终带领官兵满腔热忱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我们团作为19支国家专业救援力量之一,先后参与完成了’98抗洪抢险、汶川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2005年8月,抚顺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一座高压电塔面临被冲倒的危险。420多名官兵临危受命,在滔滔洪水中连续奋战11个小时,保住了高压电塔。

    我们还把雷锋精神带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2004年赴利比里亚维和期间,当地一座供水站突然发生了氯气泄漏事故,毒气蔓延很快,上千居民慌忙逃离避难。生死关头,我团官兵组成抢险分队冒死突入染毒区,成功排险。在维和的8个多月里,我们抢修道路678公里,架设桥涵21座,打通了4条重要干线。凯旋时,维和驻在国当地政府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并向我们赠送了一块浮雕牌匾,上边写着:“中国雷锋永恒”。

    50年来,我们在学雷锋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常态化机制。坚持把雷锋事迹当“团课”常讲常新,把《学习雷锋好榜样》当“团歌”久唱不衰,把学雷锋典型当“团宝”人人争当。每年团党委都专题分析学雷锋形势,每逢领袖题词日、雷锋牺牲日都组织开展纪念活动,每当新兵入营、新学员报到都组织参观雷锋纪念馆、在雷锋塑像前宣誓,形成了一支薪火代代传、接力学雷锋的骨干队伍,确保了学雷锋活动持久深入开展。

 屹立在心中的精神殿堂

    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解说员 乔婷娇

    我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挂着一幅大照片,上面是两名解放军战士在汽车驾驶室里读毛主席著作。一个是我的爷爷乔安山,另一个,爷爷让我叫他雷锋爷爷。上学后,我发现同学们都叫雷锋叔叔。我问爷爷为啥这样,爷爷对我说:“我和雷锋一起在鞍钢当工人,一起入伍又在同一个班,还开同一辆车,你叫我爷爷,也要叫他爷爷啊!”从我记事起,爷爷就给我讲雷锋的事迹,教我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照着《雷锋故事》识字。每年清明节,爷爷都带着我们全家去给雷锋爷爷扫墓。在我心里,雷锋是我们家最亲近的人,也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人。

    走进绿色军营,当一名像雷锋那样的解放军战士,一直是我最大的梦想。2009年底,部队到我们大学征兵,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当看到入伍通知书是雷锋生前所在团时,我激动得跳了起来。在12月18日雷锋生日这天,爷爷冒着大雪亲自把我送到“雷锋团”。在雷锋纪念馆,爷爷轻轻抚摸着雷锋塑像,流着泪说:“班长,过去我总担心有一天走不动了,不能再外出讲您的事迹。现在好了,我的孙女来接我的班了,我死也瞑目了……”

    走进雷锋纪念馆,看到雷锋划了很多重要标记的《毛泽东选集》,写下的一篇篇催人奋进的日记,穿过的补丁摞补丁的千层底袜子……爷爷讲过的雷锋故事一下子鲜活起来。我一连好几天都呆在各个展室,反复思索着,他为什么这么做?是什么让他充满激情?我怎么去介绍雷锋?我认真了解纪念馆628件珍贵文物,用心感悟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每件实物蕴含的精神,深刻领悟雷锋平凡中的伟大、朴实中的崇高,把1万多字的解说稿记在心里,把雷锋的故事融化在血液里。面对不同年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讲解;面对不同身份的人,用不同的视角解读。

    雷锋精神闪耀着永恒的道德之光,雷锋纪念馆是一座神圣的精神殿堂。近年来,为了让雷锋这个伟大的名字绽放出时代的光彩,团里在雷锋网站制作了“数字雷锋纪念馆”,还把雷锋纪念馆陈列资料刻成光盘,赠送给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

    “雷锋团”是上级确定的迎外单位,每年都要接待许多外国人。他们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哪种肤色,无论拥有什么样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都对雷锋精神非常敬仰和崇拜。2005年8月,美国青年雷夫·罗杰斯来锦州商业银行工作。有一天,他偶然听到了雷锋的故事,于是,他便把雷锋当作偶像,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雷锋·罗杰斯”,还专门到“雷锋团”了解雷锋事迹、收集雷锋资料。他把雷锋日记翻译成英文并自费印刷,赠送给在中国的外国人,寄给在美国的朋友。他还以雷锋为榜样,向中国灾区捐款、慰问孤儿,到学校义务教授英文,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洋雷锋”。2007年,辽宁省首次把“雷锋奖章”授予这位可敬的美国人。罗马尼亚新闻工作者代表团在参观留言中写道:“雷锋纪念馆展示了一个忠实战士的模范一生,这个纪念馆是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和发扬牺牲精神的好课堂。”

    雷锋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我每讲解一次,都会引发对“为谁活着、怎样做人”这个人生课题的思考。我感到,仅仅做一名雷锋精神的传播者是不够的,还应该做一个雷锋精神的践行者。2010年11月,听说身患白血病的中学生张佩文,正在北京307医院急需相匹配的骨髓时,我专门请假到北京做了血型配对采集。结果出来后,医生告诉我配型没有成功,我难过得哭了。临别时,我把一个月的津贴360元钱都留给了小佩文,并鼓励他好好养病,答应他等病好了,带他到雷锋纪念馆参观。

    去年12月,我面临着人生的一次艰难抉择:我当兵两年已经服役期满,而学校规定服役期满不回校复学则取消学籍。我是我们家第一位大学生,是选择自己苦读12年换来的大学学业,还是选择留在部队继续宣传雷锋精神?一时间我内心非常矛盾。经过反复思考,我选择继续留在部队。因为,我觉得上大学能够增加知识的厚度,而在雷锋纪念馆却能提升精神的高度;知识的增长可以后补,精神得到滋养的机会却弥足珍贵。我愿意坚守在解说员岗位上,把美好的青春年华融入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潮流!

学雷锋,一生不变的承诺

    河南省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团长 宋清梅

    我和雷锋同年入伍,同在一个团当兵。1962年2月19日,和雷锋一起参加了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恰好住在同一个房间。9天的朝夕相处,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会议结束时,雷锋亲笔给我题写赠言:“亲爱的宋清梅同志,送你几句话: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雷锋的赠言写在我的日记本上,但勉励的话语字字铭刻在我的心里。此后,我坚持像雷锋那样学习、工作,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从战士一直干到“雷锋团”团长。

    我们老团队学雷锋氛围非常浓厚,从新兵入伍到老兵退伍,有一整套的熏陶、引导和激励机制。“走进来学雷锋,走出去做雷锋”是团里几十年不变的“团规”。1985年底,我从团长岗位转业,看到回乡的战友始终牢记“团规”,自发成立了许多“学雷锋小组”,经常开展学雷锋活动,内心感到非常欣慰。高兴之余,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把所有的战友组织起来,在更大范围内发挥群体辐射效应。我产生了成立“编外雷锋团”的想法,便主动与老团队汇报沟通,团党委非常重视和支持,还提出了详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1997年4月,经邓州市委、市政府研究批准,我们560名雷锋的战友组成“编外雷锋团”,团部设在市人武部,由我任团长,原团政治处主任姚德奇同志任政委。从此,我们传播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实现了由自发到组织、由个体到群体的转变,成为全国最大的学雷锋志愿者团体。

    我们这批战友大多和雷锋有过亲密接触,有的和雷锋一个连队,有的和雷锋住上下铺,有的和雷锋一起站过岗、一同施过工,对雷锋同志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有着切身感受和体会。大家返乡后,坚持沿着雷锋的足迹走,照着雷锋的样子做。

    雷锋同班战友高国建,退伍后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看着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下定决心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架桥修路没资金,他就组织村里青壮年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承揽建筑工程;为解决村里用电难题,他东奔西走筹措资金。重病在床的母亲看着儿子愁眉苦脸的样子,拿出为自己准备后事的2000块钱。当高国建从城里拿着审批手续回来报喜时,母亲却在头天晚上离开了人世。在他的带领下,村里人均收入由过去的700元增加到2000多元,电灯代替了煤油灯,泥巴路变成了砂石路,被市里评为小康村、文明村。2002年,高国建却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倒在带领群众植树现场。出殡那天,全村2000多人都来为他送行。

    城郊乡烟叶站站长高林富,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教群众学技术、育烟苗、搞管理,几次累得晕倒在地里。退休后他自购一辆三轮车,十几年如一日免费接送老弱病残人员,临终前他拉着老战友们的手问:“我像不像雷锋?”大家含着眼泪说:“你是当之无愧的‘雷锋’!”听了这句话,他才带着欣慰的笑容闭上眼睛。

    几十年来,我们这些老兵不仅带头学雷锋、做雷锋,而且深入机关学校、厂矿社区、田间地头宣讲雷锋,让雷锋精神深入人心。一次,我带着5名成员应邀到成都作报告,很多单位听说后纷纷找来。我们上午讲、下午讲,晚上也讲,连续讲了十几场,当时我的嗓子都讲哑了。听报告的同志都很感动,他们在赠送的锦旗上写着:继传统,掏红心,谱写园丁曲;学雷锋,洒汗水,当好育花人。

    作为“雷锋团”的老兵,我们在传承雷锋精神中有感动、有振奋,也有遗憾。遗憾的是,我们560名战友中,已有200多人带着奉献的满足离开了人世。振奋的是,“雷锋团”经上级批准,每两年从邓州市选拔100名优秀青年到团队当兵,这些青年退役后全部加入“编外雷锋团”,成为传播雷锋精神的新火种。目前,我们已经发展到4500多人,还有上万名群众申请参加。

    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向老团队报告:雷锋精神已经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个学雷锋、树新风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生生不息。我们将在老团队这杆学雷锋大旗引领下,在学习雷锋的征程中再写新篇章,再续新辉煌!

 “雷锋号”上看“雷锋团”

    辽宁省抚顺市“雷锋号”公交车驾驶员 葛福杰

    “雷锋号”公交车是我们抚顺市公交战线的一面旗帜。我驾驶“雷锋号”公交车18年,每天都要路过“雷锋团站”,每天都能接触“雷锋团”官兵,无数次看到他们默默无闻做好事的感人场景,时时感受着雷锋传人带给我们的温暖。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不知姓名的战士。那是2002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我驾车途经“雷锋团站”,几次不经意地看后视镜,发现一名战士上车后就一直背靠车窗站着。当时车上人不多,主要是起早上学的孩子。我和乘客劝他找个空位坐下,他都笑着摇摇头。半个小时后,这名战士要下车时,对我说:“师傅,那个车窗冻住了,关不上。”这时我才发现,他站过的地方车窗半开着,寒风裹着雪花正往车里灌。车上乘客被深深地打动了,一个穿羽绒服的小伙子走过去,又站到了那个位置上……

    这个战士不经意的举动,让我对“雷锋团”的官兵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他们学雷锋真正学到了心里头,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一点一滴的言行中。常坐这路车的老乘客都说:“‘雷锋团’官兵无论走到哪儿,穿不穿军装,一眼就能看出来。”为什么一眼就能看出来?在长年累月的接触中,我有了自己的答案:“雷锋团”的官兵,眼中总有需要帮助的人,总在干着助人为乐的事儿。有3名战士曾在大年除夕帮助一位慕名找来的外地司机修车,躺卧在冰天雪地里一干就是6个多小时;有2名班长热心关爱5名留守儿童,经常抽时间陪孩子过周末当起了“代理爸爸”;有1个连队的官兵与社区空巢老人“攀亲”,为老人送去温暖和快乐……

    在“雷锋团”公交车站点旁边,矗立着一幅非常醒目的标语牌,上面写着:接过雷锋手中枪!我发现,“雷锋团”官兵外出时,常常带着两样东西:军用水壶和挎包。我曾问一名战士带这些干啥?他笑着说:“带壶水就不用买饮料,背个挎包可以随手收集废弃瓶子卖钱。我们用这些钱资助贫困学生。”要不是后来看到媒体报道,我还真不大相信他说的话。2007年8月5日,《抚顺晚报》报道了10名贫困学生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的消息,“雷锋团”官兵第一个送去他们平时捡瓶子、卖废品积攒的2万元钱。我在网上还看到,这些年,“雷锋团”官兵先后帮助驻地14个贫困户脱贫致富,资助46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累计为希望工程、贫困家庭、受灾群众捐款80多万元。

    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出现老人摔倒路人不敢搀扶等人心冷漠的事儿,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道德的议论。但“雷锋团”的官兵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好人要争当,好事要常做,学雷锋永远没有错。2009年9月的一天,我在驾车途中,坐在前排的一名战士叫我赶紧停车救人,他说有位老人摔倒在路边,头上流着血。有的乘客提醒他:“小伙子,这年头啥事都有,小心沾包。”可他二话不说,车没停稳就跳下去,跑到老人跟前,一边想办法止血,一边拦出租车。事后我听说,这名战士是“雷锋团”的盛金龙。

    “雷锋团”就是“一团火”,温暖着他人,感动着社会,也带动了我们抚顺市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学雷锋队伍。2010年3月,“雷锋团”发起了续写“雷锋存折”行动,抚顺人民积极响应,我们“雷锋号”司机也纷纷奉献爱心。短短3天,雷锋存折就多了10余万元。曾经为雷锋办理最后一笔存款的王玉珍老人深情地说:“这么多人接续雷锋存折,让我感到雷锋始终没有离开我们!”10年前,“雷锋团”倡议开展种植“雷锋林”活动,当年抚顺市就有一万多人参加进来。如今,一片片“雷锋林”拔地而起,一座座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家园。在“雷锋团”的影响感召下,我们抚顺市叫响了“人人学雷锋,扮美雷锋城”的口号,群众自发组成了4万多个学雷锋小组和2900多个学雷锋服务队,“全民学雷锋”成为抚顺市精神文明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为我们抚顺市“雷锋号”的一员,当一个像雷锋那样的司机,是我人生的不懈追求。18年来,我把乘客当亲人,用爱心把稳方向盘,曾连续3年照顾一位80多岁的孤寡老人,还救过一位头部重伤的打工青年,在医院照料过昏迷一个多月的工友,多次被省市评为劳动模范、“百姓雷锋”和优秀共产党员。路没有尽头,车辙不断延伸,学雷锋、做雷锋将是我们“雷锋号”公交人永远不变的行程!

 踏着雷锋老班长的足迹

    沈阳军区雷锋生前所在团雷锋班班长 黄帮维

    我是雷锋班第24任班长。1963年1月7日,我们班被国防部命名为“雷锋班”。命名以来,一茬茬雷锋班战士始终牢记各级领导的期望和嘱托,踏着雷锋老班长的足迹,矢志不渝,接力前行,不断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雷锋班一直保留着雷锋的床铺,每个战士都把为雷锋整理内务当作一种荣耀,争着上、抢着干;雷锋用过的节约箱、理发推子、修鞋工具被视为珍宝,擦得锃亮;每天点名,第一个呼点的就是雷锋,全班一齐答“到”。我们每天在老班长铺前,学习、交流、谈心,感到老班长始终就在我们身边,始终在注视着我们。

    在我之前的每一任班长,都怀着对雷锋老班长的深厚感情和对雷锋班荣誉的高度负责,努力跑好属于自己的那一棒。50年来,我们班战士应邀到全国21个省市作学雷锋报告3700余场,听众达300多万人次;还与全国470多家大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联系,担任了140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第19任班长李有宝,在沈阳火车站遇到一个哭诉钱包被偷、没钱回家的妇女。他当即塞给这个妇女100元钱,有人小声提醒他别上当。李有宝说:“即使可能上当受骗,也不能让有困难的人得不到帮助!”两个月后,李有宝收到了一封挂号信,里面夹着100元钱。这封信正是那个妇女寄来的,她在信中说自己是个骗子。当她从电视上认出给她钱的竟是雷锋班班长时,良心受到了谴责,就赶紧把钱寄了回来。第22任班长吴锡有,得知辽宁省建昌县有13名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便以“快乐兵”的名义,资助他们重返校园。为了当面感谢这个解放军叔叔,这些学生在校长王桂芝带领下,打着“快乐兵,千万里我们追寻着你”的条幅,步行8天来到我们团……

    雷锋老班长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典范。50年来,我们雷锋班发扬老班长的“钻”“挤”精神,立足本职精武强能,人人都是训练尖子、技术能手。1964年全军大比武,我们班的参赛课目获得一等奖,并专门向毛主席汇报演示,2000年参加全军科技练兵成果交流,先后35次荣立集体一、二、三等功。2009年,我刚当班长不久,就和班里一名战友代表团队参加集团军汽车驾驶比武,仅取得第3名,我感到无颜面对老班长,回到班里,我站在老班长的床铺前,叩问自己:如果是老班长,他会怎么样?我想起老班长说过:“革命战士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透过困难看到胜利,透过失败看到成功。因此他们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难,也不会畏怯逃避。”我和班里战士从基础理论学起,从基础课目练起,从难从严抓好训练。短短半年时间,全班战士都能熟练驾驶6种装备车辆,都能掌握通过高空轨道桥、夜间闭灯驾驶等14种高难技术。

    我们雷锋班始终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50年来,我们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书信47万多封,最多时一天收到512封信,最长的信写了128页。我们认真对待每一封来信,特别是学生的来信,都用心回复、真诚交流。我们班曾收到南京雨花台小学一位叫玉冰的小女孩的来信,她在信中说:“雷锋班的叔叔们,我在学校里一直是学雷锋积极分子,然而我得了白血病,治不好了。我们班的43位同学为了安慰我,给我送来了代表真诚祝福的43颗雨花石。我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到雷锋班看看,和你们说说话。现在做不到了,我把这43颗雨花石送给叔叔们吧……”收到信的第二天早晨,全班战士就把饱蘸深情的回信、全班的合影和录满衷心祝福的磁带一同寄出。一个月后,噩耗随着信件同时寄来。大家含泪读着玉冰母亲的来信:“是你们给她带来了最后的欢乐,是你们让她感受到了人间最珍贵的爱……”几十年来,像这样的事儿我们遇到很多,我们都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光写回信就有20多万封,为向往雷锋精神和需要帮助的人当知音、做向导,把雷锋精神的火种播撒在更多人的心坎里。

    今年,雷锋老班长已经离开我们50年了,全国迎来了学雷锋活动的又一个春天。在这里,我想把我们全班创作的班歌献给大家:历尽了风雨我们志不移,把雷锋火炬来传递。雷锋的事迹记心扉,誓为雷锋精神添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