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风采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人风采

当前位置: > 红色传承 > 军人风采

退休老兵张义军:六大角色展示特别人生境界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9-01

    从1970年9月到1999年1月,张义军28年军旅生涯中,因工作变动先后两进沈阳、两下白城、三入长春,经历过大大小小13次“被选择”。1999年1月退休后担任沈阳军区长春法律顾问处主任至今,13年来,张义军在工作中面临更多攸关利益的选择。

    退休老兵夕阳红。难能可贵的是,张义军每逢取舍选择的紧要关口,总能彰显出共产党人崇高的人生境界。

    面对亲情呼唤、高薪聘请,他为什么坚守了13年?

    一位退休老兵的军旅情结

    1999年1月4日,张义军终生难忘。

    这一天,他接到从某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岗位上退休的命令。

    很快,多种选择摆在退休后的张义军面前。

    带带孙子,种种花,每年陪妻子到各地走一走。这是一种颐养天年的幸福生活。

    北京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力邀他加盟公司当专职法律顾问,条件非常优厚,有住房有专车,年薪十几万元。

    几个在地方当律师的弟子轮流上门,想让他“出山”到律师事务所帮帮忙,报酬十分可观。

    也有好友建议他自己开个律师事务所,凭能力和人脉每年赚个三五十万元不成问题。

    就在这时,集团军领导找到张义军:“能不能发挥你的专业特长,再帮我们一把,带一带法律顾问处,继续为部队服务?”

    没想太多,张义军脱口而出:“只要部队需要,我没二话!”就这样,他重新挑起一副沉甸甸的担子。没想到,这一挑就是13年。

    张义军本名张义君,当年作为大学毕业生被选调入伍时经组织批准,他将“君”字改为“军”字,意思要为部队奉献一辈子。28年,从入伍到退休,从青年到老年,如季节轮回,似白驹过隙。对张义军而言,不变的还是那份军旅情结。他60岁生日时写下的那首《花甲铭》,就有“依法护长城,维权解兵忧”的情意表达。

    不少人离开领导岗位后,坦言“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这诚然是一种境界。相比之下,张义军退而不休发挥余热,更是一种让人敬佩的选择。一句“再帮我们一把”,何以让他坚守13年?张义军那句朴实的话,也许是最好的回答:“我的这点专长,往根子上说都是党给的。退休了,还能为部队做点事,心灵就有了归宿。”

    地方群众要求赔偿6万元,他为何让部队多赔了近6万元?

    一位军队律师的正义理想

    2005年春,吉林省柳河县亨通镇黑崴子村15岁少年孙明伟,在自家农田烧荒,被雷管炸伤左眼。几个月前,某师曾在这一带组织实兵实弹演习。孙家人找到师里,要求赔偿6万元。

    参加演习的部队很多,又过去这么长时间,根本无法证明是谁的责任,这个师觉得很冤枉。后来在赔偿数额上双方意见又不一致,情况很快反映到集团军。

    张义军受理案子后,立即展开现地调查走访,证实部队确有责任。张义军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有关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逐项仔细核算,提议赔偿孙家11.5万元。

    有人表示不理解,认为张义军作为部队的律师,应该向着部队说话。还有人说,这官司倒不如不请张义军打,越打反而赔得越多。

    面对种种议论,张义军一笑了之:“法律工作者要有一颗公正的心。”在他看来,应该打赢的官司打输了,不是一个合格律师;本不该打赢的官司却打赢了,也不是一个好律师。后来,孙明伟的父亲逢人便说:“部队律师讲理,俺们服气!”

    熟悉张义军的人都知道,他把“部队律师”这个头衔看得格外神圣,不容丝毫玷污。

    哲学家培根说:“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是圣地。”张义军说,一个人最可怕的是没有良心,一个社会最可怕的是没有正义。

    保护学术原创理所应当,他为什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拱手相让?

    一位知识分子的道德情操

    1967年从吉林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的张义军,不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很重视相关资料搜集,做任何事都有板有眼,严谨细致。

    2009年10月,军事科学院准备召开“新中国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吉林大学军事法研究室主任、教授李韧夫,打算就军队法制建设的历程发表看法。尽管他对这个课题关注很久,但对怎样从法理上阐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心里还是没有底。李韧夫找张义军请教时,心里一直在打鼓:平时没有太多交情,人家会帮我?

    没想到,张义军爽朗一笑:“你算找对人了,这个问题我研究过。”他毫不保留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李韧夫一边记录一边说:“您不留着发表吗?”张义军笑了:“你我不都代表吉林大学吗?”

    原来,张义军不仅是吉林大学毕业生,退休之后还担任了吉林大学的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

    这个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张义军可不是白当,他秉承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大力提倡“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年时间,他带出了11名军事法学研究生,近万人收听收看过他的讲课。

    国家司法考试的难度很大,他靠什么培养出46名优秀专业律师?

    一位战友兄长的关心爱护

    如今已是知名律师的闫文奇,回忆自己如何走上律师这条路,常常用到“幸运”这个词——幸运地考取了律师资格证,幸运地赶上了好政策,幸运地遇到了伯乐。

    这个伯乐就是张义军。

    闫文奇原本是一名指挥军官,在连队当过排长、指导员,后来在教导队担任教员、教导员。工作之余,他自学法律,1998年通过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

    2000年,总部要求部队各级配备专职律师。选谁到集团军来?衡量过许多科班出身的法律本科生后,张义军最终将目光投向了闫文奇,把他选调到集团军机关工作,成为法律顾问处的一名律师。

    随后几年,张义军对闫文奇更是厚爱有加,很快将他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军队律师。

    幸运的远不止一个闫文奇。

    国家司法考试的难度很大,但在张义军真诚关怀和热情帮助下,某集团军21名官兵通过国家司法考试,46人成长为优秀专业律师,先后涌现出“全国十大检察官”王信喜、“全国首届十大律师”董新发、“全国首届十大人民满意好法官”罗立波等人。

    军地法律界称这是一个奇迹。

    “双拳难敌四手”,个人本事再大,力量总是有限。张义军执著地认为,传承普法维权的神圣事业,必须接力培育一茬又一茬献身于这项事业的“火炬手”。

    挪威作家温塞特说过:“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集团军政委王群称赞,张义军用信念创造了传奇。

    对妻子有歉疚,对孙子不溺爱,他的家规说明了什么?

    一位家庭长者的喜怒哀乐

    当张义军义无反顾投身法律顾问处的工作时,他又一次对妻子李立诺“食言”了。他曾答应妻子,退休后不再忙了,与她一起早晨看日出,晚上去散步。

    看到已经退休的张义军每天回家后疲惫的样子,李立诺不忍抱怨责备。

    对妻子,张义军有着无法补偿的亏欠,更有丝毫不比他人逊色的悉心关爱。

    一次,张义军正忙着一个重要案件的立案工作,妻子严重摔伤住院。照顾妻子、推进立案一样都不能少。他把妻子的病房当成“临时指挥部”,两桩大事都不耽误。

    对两个儿子,张义军是严父,却少有时间照料。只能在儿子成长的每个关键阶段,父子坐下来作一次长谈,他倾听孩子们的打算,并送上良好祝愿。

    长孙张家和,是他的掌上明珠,11岁不幸遭遇车祸身亡。整理孩子遗物时,张义军找到了自己写给孙子的一封信,其中有这样一段话:“爷爷坐的车是公家的,只能公事公用,你和家里人都不能用……”原来,有一天孙子上学赶时间,司机用公车把他送到了学校。张义军得知后严厉批评了司机,并在孙子10岁生日那天写下这封信。看到孙子将信珍藏起来,张义军知道可爱的孙子读懂了爷爷一片苦心。重新展读这封信,张义军老泪纵横。

    家事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大事。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教训,现实中也常见这样的案例。张义军多年从事政治工作,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有3条家规——孝敬、敬业、廉洁。这3条家规谁敢破,他就与谁翻脸。

    两次入党报喜,真情的祝福中有着怎样的精神传承?

    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坚守

    1972年4月,张义军在白城市武装部工作时入了党。他第一时间发电报向父母报喜,用“儿已入党”4个字表达自己的欣喜和激动。

    第二天,父亲从长春坐11个小时火车赶到白城。从不喝酒的父亲向儿子敬酒祝贺,像个孩子似的笑个不停:“你已经入了党,一定要办党的事,做党的人!”

    时隔19年,1991年9月,张义军的大儿子张?在军校入党,写信向父母报喜。张义军当即给儿子打电话称赞:“儿子你长大了!”

    两次入党报喜,在真情的祝福中,传承的正是一种信念和坚守。

    13年为部队维权普法,只拿退休工资,其他分文不取,坚持做到与部队、与军人无关的案子一概不接。这是张义军。

    在张义军的书柜里,存放着一张鲜红的“党费收据”,上面清晰地记载,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张义军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当时,他正在外地出差,特意委托老伴交纳了这笔党费。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张义军再次向组织交纳1000元“特殊党费”。这也是张义军。

    退而不休,时刻牢记自己就是党的人。

    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坚守。

    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赤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