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风采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人风采

当前位置: > 红色传承 > 军人风采

转业军人赵顺江甘当调水源头护水人侧记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11-30

国防部网北京11月29日电 据中国军网 :在荒山深处谱写绿色之曲

——丹江口市转业军人赵顺江甘当调水源头护水人侧记

刘仕斌、董平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滴滴汗水孕育着绿色。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湖北丹江口水库湖畔的习家店镇龙口山一道道山梁上,一眼望去浓密的松树、高挑的刺槐、诱人的柑橘、不时扑腾的野鸡飞鸟交相辉映,听着树叶婆娑声交织着湖水对岩石的拍打声,一幅壮丽和谐的山水画卷跃入眼帘,让人十分惬意。这处景致是一位转业军人10年的心血与和汗水的结晶,他就是丹江口市习家店镇的转业军人赵顺江。怀着保护生态环境、养护一江清水的朴素认识,以一份淳朴的执着,赵顺江实践着自己人生的美丽梦想。不仅给家乡荒山披上了斑驳的绿装,更把一个老兵那份 “护林养水”的执着坚守精神,融入了一湖清水,感动了父母乡亲。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素有“中国水都”之称。“大坝建设那会儿,10万大军进驻丹江口,烧柴、建工棚、做木桩、搭模板,所有的木料都是从山上砍的,建坝的10年里天天都在砍树,后来连树根都挖出来当柴烧,山都成了秃山。”三官殿高家沟老移民谭文泉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时还流传一句民谣,‘精壮劳力建丹江,老弱病残砍抬杠,山上山下一扫光。’”由于当时建设上的过度砍伐和后靠移民的毁林开荒,致使丹江口水库生态环境功能十分脆弱。“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南水北调把丹江口推上了历史舞台的最前沿。作为核心水源区,一方面要保护好水源,另一方面又要发展经济,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丹江口市的答案是:所有新上项目,一律要过“绿色”环保关。2002年,丹江口市吹响了生态立市的号角,将发展目标由原来定位的“工业旅游城市”改为“生态旅游城市”。为了保持库区生态环境,控制水土保持,市委政府号召库区农民逐步退出传统农业,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活动。

    当时正在青藏高原兵站服役的正营职干部赵顺江得知消息后,主动放弃优先安置在大城市行政单位的机会,毅然选择了自主择业,要求回到自己的家乡——丹江口市习家店镇,决定拿出所有积蓄投资承包3000亩荒山和150亩岗坡耕地,开始他的开荒植树造林之路。对于赵顺江的举动,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放弃公务员不干,远离妻儿,一个人钻到荒山沟里当农民,吃苦受累不说,还把家里十几年的积蓄都投到上千亩的荒山上,划得来吗?亲戚朋友、一些好心的乡亲都劝他别白扔钱。妻子也是气怒不已,还为此和他闹上了别扭。

    然而,作为一名在雪域高原服役十几年的老兵,呆在茫茫戈壁滩上,整天面对的是灰蒙蒙的天空中沙石飞舞、灰尘弥漫、看不到一抹绿色的日子,更加知道水对生命、对万物的意义。现在北京、天津等4个省份20多个城市正面临着缺水的严重威胁,响应国家号召!回家乡开荒造林!这个念头在脑海中一闪便定格了,保护好调水源头的水质,就这样成了一名老兵心中义无反顾的责任。为了让妻子能够支持他的决定,他一次次耐心向妻子解释:“我从当兵到提干,一直都是在部队农场工作的,农场十几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掌握和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养殖经验技术。更何况我也是来自农村,对种植养殖一直情有独钟,再加上国家对退耕还林开荒植树政策也很优惠,家乡连绵不断的荒山、良好的气候土壤条件,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资源,只要利用好我自身的优势,像雷锋同志一样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一定会取得成功的。”好说歹说,心疼他的妻子终于点头答应了。得到了妻子的支持,怀揣着绿色的梦想,赵顺江大步向荒山发起了总进攻,这一干就是10年。

    作为投资几十万元的承包人,在老百姓眼中自然是大老板了,然而在赵顺江身上,让人看到更多的却是军人那种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精神。有一次,赵顺江的推土机在维修村里的道路发生了故障,当时,正值夏天的中午,赵顺江不顾炎热与饥饿,连续在烈日下干了几个小时,直到亲自把机器修好。在他承包的荒山上,他和大家一起挖树窝,扛树苗,到山下挑土。当地的老百姓看到他整天干得汗流浃背,都说他不象个大老板,还象个当兵的,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他都要定期到山上查看树苗的长势。

    赵顺江除了在荒山上种植树苗外还承包了150亩坡地种植玉米、大豆等,开办了一个养殖场。为此,在2006年,他买回了推土机、拖拉机、收割机等一套农业机械设备。每到农忙季节,他都免费帮村民们收割、耕种。一到农闲时,村民们都会自愿帮他到山上管理苗木。他用自己的推土机拓宽、平整了村里的一条条道路。为了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他还义务印发环境保护知识问答手册,逐村逐户进行宣传。10年来,他先后为三个村修整道路100多公里,发放宣传手册3万余份。

    功夫不负苦心人。10年来,赵顺江坚持不懈地开发荒山、更新与改进树苗品种,这里已经发展为刺槐、松树、杏仁、柑橘等经济、果树混交林。目前,该林带共种植药用杏仁1万余亩、柑橘林4000多亩,去年底实现经济收入达120多万元,赵顺江带动周围80多户民兵和群众走上了致富路。他用10年的心血和汗水培植出了这一片绿意盎然的希望,承载着他改造生态环境的意志和坚韧执着的精神,蕴藏着丹江口人民群众对“一江清水送北京”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