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时事新闻

当前位置: > 新时代国防教育 > 时事新闻

苏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度解读:百姓幸福指数再看涨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9-28

 

沧浪“福海雅苑”日间托老所。

沧浪“福海雅苑”日间托老所。

经过老新村改造,破败的竹辉新村老居民楼重焕生机,这样的老新村还有很多。

经过老新村改造,破败的竹辉新村老居民楼重焕生机,这样的老新村还有很多。

通过“改厕”工程实施,平江区众多居民扔掉了用了几十年的马桶。

通过“改厕”工程实施,平江区众多居民扔掉了用了几十年的马桶。

2010年12月26日,桃花坞涉迁居民赴平江新城看新房。

2010年12月26日,桃花坞涉迁居民赴平江新城看新房。

桃花坞老年公寓设施一流,为老人提供了周到细致的养老服务。

桃花坞老年公寓设施一流,为老人提供了周到细致的养老服务。

新南环新村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本版摄影 徐志强

新南环新村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本版摄影 徐志强

 

□本报记者 张 波 刘晓平 陈秀雅

编者按

建设宜居新苏州、打造创业新天堂、共筑幸福新家园,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站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划就的崭新起点,又一个“黄金五年”的苏州故事悄然开局。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宏观潮流下,苏州的现代化之路如何走得又好又快?在科学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市党代会确定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八大战略举措,对这座城市及其百姓意味着什么,如何落到实处?这是当前在全市深入开展的学习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活动中的热点话题之一。围绕着这些热点话题,本报今起推出《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度解读》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上周五的那次“选房”经历,注定会成为金继红一家幸福生活的记忆触点——

这一天,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工程首期启动区内,选择A地块的378户成套房居民开始挂牌选房。上午8点37分,金继红挑中了一套105平方米的三室两厅,这比原来的房子大了近40平方米。将自己的名字填进挂牌墙上的空格,金继红欢喜的神情感染了在场的众多居民。

金继红的欢喜,只是飞奔在现代化轨道上的这座城市的最新表情之一。虎丘地区、桃花坞、南环新村“三大民生工程”,城乡社会保障三年并轨……当“民生优先”的理念具化为一桩桩、一件件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宜居新苏州”,“幸福新家园”等,就不再只是一个个文件上的名词。

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并得到全体人民真心认可的现代化,才是科学发展时代苏州需要的现代化!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28页的市委工作报告,字里行间体现着这个执政理念和发展逻辑:

未来五年,苏州要努力实现六个“走在全国前列”,“人民幸福指数走在全国前列”赫然在列,居民收入实现六年倍增等新举措鼓舞人心;

未来五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八大战略举措中,第一条就是“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全力打造成果共享、人民幸福的现代化苏州”。

……

“成果共享、人民幸福”,八个大字,彰显的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精准理解,传递的是新一届市委不辱使命的坚定决心,拉升的将是数百万苏州百姓的幸福指数。

◎报告亮点

以民生幸福衡量发展成效,让人民共建共享现代化。在蒋宏坤同志代表十届市委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关于如何打造成果共享、人民幸福的现代化苏州的思路非常清晰,一些新提法、新举措更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幸福图景。

产业富民+保障安民+服务惠民+实事利民

四个“民”合力拉升幸福指数

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富民、安民、惠民、利民一个都不能少。对照民生现代化的要求,报告提出了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四大重要举措,即拓宽产业富民渠道、完善保障安民体系、扩大服务惠民范围、提高实事利民程度。将民生幸福定位于这四个“民”,在我市尚属首次。这四个“民”,不仅为我们关注民生、改善和保障民生提供了崭新的全方位视角,更为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了“一揽子方案”。

而在这四大举措的落实中,报告也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实现路径。

如,在产业富民方面,要注重就业、创业、产业、物业并举,初次、再次分配并重,巩固完善城乡富民长效机制,确保在“两个同步”上取得新突破;

在保障安民方面,要全面推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建设,加快构建各类保障机制相衔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一体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在服务惠民方面,要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健全完善均等优质、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让城乡居民普遍得好处、持续受实惠;

在实事利民方面,除了要着力减少老城区人口密度和开发强度,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等外,还要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物价上涨动态补贴机制……

现代化不让弱势群体掉队

普惠共享照暖城乡居民心田

奔向现代化,不能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掉队。报告中,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理念贯穿民生现代化四大举措始终。这种以人为本、普惠共享的理念将会为今后五年苏州百姓生活带来更为显著、更为全面的变化。

如,产业富民,要建立健全市场导向与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保障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强化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保障安民,要逐步提高统筹层次,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实现保障水平的持续合理增长。服务惠民,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事利民,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视线纵深

讲“平均数”,更讲“大多数”

“两个率先”,不管是全面小康,还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民生问题总是最牵动人心。

一来,民生问题事关数百万百姓切身利益,是发展之根本;二来,民生问题面广量大,相对于其他经济指标,改善民生不仅要讲“平均数”,更要讲“大多数”。

尽管过去五年,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民生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城乡居民富裕程度、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仍有差距,收入分配结构有待调整优化……”蒋宏坤同志在报告中如是说。

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更是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题中之义。这一方面表现为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会引起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变动,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民生水平的优化和提升也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得以强化的重要源泉。因此,在全面建设“三区三城”、加快推进“第二个率先”的过程中,加快提升民生福祉水平,其作用无异于“画龙点睛”。

正是基于这种认知,“民生优先”成为此次市党代会报告的最大热词。“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要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凡是有利于民生福祉、社会和谐的事情都要全心全意、尽情尽力”……党代会报告里铿锵有力的声音,让苏州城乡居民体会到的是更加真切的幸福感。

事实上,民生优先的理念一直贯穿于苏州的科学发展实践。“十一五”特别是最近几年来,苏州在改善和保障民生方面的举措不断,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面并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一批重大、重点民生项目接踵开工,城乡居民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大踏步提升。虎丘地区综合改造、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和南环新村危旧房解危改造三大民生工程,总投入将超过230亿元,将历时三到五年,惠及百姓11800多户。

于今年2月启动的老城区“改厕”工程,计划投入31亿元,通过三至四年时间,将古城区内2万多只马桶送进“历史博物馆”。结合已开展多年的城中村改造计划、老住宅小区和街巷综合整治工程以及危旧房改造,今年7800户居民将享受到改造成果。

……

钱包更鼓,居住更宽敞,保障更充分,环境更优美,生活更幸福……在“民生优先”的苏州,城乡居民们张张笑脸的背后,是对发展的真心认可和拥护。

◎数据标杆

过去五年

改善民生财政投入超千亿

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4%和11.8%。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累计超过1420亿元。

未来五年

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六年倍增

到“十二五”期末,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六年倍增,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全面并轨,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普遍提升。

◎百姓评说

改善民生我举双手赞成!

定慧寺巷15号居民黄世珍:市党代会报告把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放在第一条,我举双手赞成!而且,对党代会报告中关于增加居民收入的部分,我特别关注,也充满了期待。苏州城市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老百姓的收入也在逐年递增,日子过得是比以前好。但另一方面,居民的收入增长赶不上房价、教育、医疗以及水、电、煤气等价格的上涨。由此带来的巨大生存与发展压力,已成为影响社会长久稳定的一个隐患。我认为,政府在全力扩大财源的同时,要坚决抵制各种铺张浪费现象,最大限度地杜绝各级财政支出的浪费,将更多财力用于改善居民收入,让老百姓能够持续分享苏州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党代会报告给我发出“减负”信号

潼泾社区社区工作者王家梅:我是普通市民,单论自己的小家,虽不富裕却可自足。但一想到我身上的负担,心情就一下子沉重起来。我来自西山农村,父母和有残疾的弟弟都在那。我岳父母也是光福农村的,他们的生活都需要我们来照顾。

市党代会报告为苏州未来五年指明了方向,报告中关于社会保障的一段内容,我反复看了好几遍。这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减负”的信号。报告中说,未来五年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这对于还没进入社保体系的市民,特别是还在农村的居民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惠民生音符,我想我弟弟的参保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了。加快城乡社会保障并轨,意味着享受农保的农村老人的待遇将大幅提升,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为农民家庭减轻养老负担。对于我来说,一旦我父母、岳父母的社保金提高,我的负担也随之减轻,生活将越来越舒心。

产业富民让创业者信心更足了

某科技企业创办者袁方:2008年,我创办公司时,发现各高校中流行的BBS网站蕴藏着巨大商机。要创业,启动资金、场地选择、人员配备、盈利模式都是考验。幸运的是,我的团队得到了苏大大学生创业园的大力支持。在创业园的指引和帮助下,我们的校园SNS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成功申请到了苏州市2009年度科技型企业创新专项资金,且借助全国高校BBS联盟,网站注册用户一下就超过一百万。如今,企业已经步入正轨,我依然关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资讯。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拓宽产业富民渠道,我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让像我一样的大学生创业之路走得顺一些,通过创业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专家观点

改善保障民生关键看富民

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江南研究院院长徐伟荣: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蒋宏坤同志所作的报告中,把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第一条战略举措,并提出了巩固完善城乡富民长效机制的工作目标,是符合苏州发展实际的,也是深得民心之举。

富民强国本来就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 “十一五”以来,苏州加大了实施富民战略的力度,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问题,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差距逐步缩小,收入结构正在由“金字塔形”向“橄榄形”转变。本次市党代会提出的巩固和完善城乡富民长效机制,一方面是贯彻胡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六个注重”新要求,落实省委“八项工程”新部署,同时也是苏州继续实施富民战略并进一步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的内在要求。

长效机制贵在长期效果,重在机制创新。这就必须在创业机制、就业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政府对分配的调节机制等方面下工夫,实现由“富民”向“民富”的转变,即外在的增长动力向内在的增长机制转变,实现人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与物价上涨同步,提高人民的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这是苏州未来五年“建设宜居新苏州、打造创业新天堂、共筑幸福新家园”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