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中国“天宫”奔向太空
这一刻,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太空家园”天宫一号启程出征;这一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的礼花在这里首先燃放。
入夜,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繁星点点,人头涌动。湖蓝色的发射塔架,包裹着整装待发的天宫一号器箭组合体。
戈壁、塔架、火箭;摇移、聚焦、定格……此时此刻,数百名中外记者的镜头交织林立,记录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铿锵步履。
企盼、期待、兴奋……此时此刻,世界把目光投向中国,神州大地期待天宫一号的飞天之旅,见证中国航天的新高度。
“30分钟准备!”20时46分,随着东风调度口令的下达,发射塔架中部4组回转平台向一侧打开。
放眼望去,1500米外的搭载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露出芳容,宛如期盼远行的少女,翘首仰望着浩瀚星空。
21时01分,地面勤务人员开始撤离发射塔架。坐在疾驰的车上,地面设备组组长贾立德恋恋不舍不时回望。这一次离别,天宫一号将与他相隔云天。
“1分钟准备!”戈壁的风沙仿佛已经凝固。火箭脱插脱落,摆杆彻底摆开,导流槽自动喷水……载人航天发射塔架犹如一位慈爱的母亲,松开了紧牵女儿的手。
“10、9、8、7、6……”扬声器里传来零号指挥员王军的读秒声,现场一片寂静,人们仿佛能听到彼此的心跳。
21时16分,橘红色的火焰从火箭底部喷涌着、翻腾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惊天动地的呼啸声中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刺苍穹。
一秒不差,天宫一号实现了“零窗口”发射!
从无人实验飞船到载人飞行,从多人多天飞行到圆梦太空漫步。如今,中国首个“天宫”又踏上了问天征程。短短12年,中国航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的跨越。
欢呼,激动人心的欢呼。随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天宫一号冲天而起,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正式拉开序幕,中国航天由此迈向空间站时代。
久久的仰望,现场所有人追随着夜空中飞行的亮点,渐行渐远,融入繁星……
“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抛整流罩”,“器箭分离”!4道铿锵有力的口令,585秒的激情飞行,火箭完成运送天宫一号进入太空的使命后,以自我牺牲的方式完美谢幕。
21时38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圆满成功!
掌声响起,激情四溢。那映红大漠长空的火箭尾焰,无疑是献给共和国62岁生日最为绚丽的礼花!
(解放军报酒泉9月29日电)
天上“宫阙”今夜成真
9月29日,北京飞控中心的科技人员指挥控制天宫一号准确入轨。记者乔天富摄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千百年来,人们对云端之上的“琼楼玉宇”遐想无限。
这是一张年轻的脸庞——29岁的乔宗涛,站在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总调度的位置上……
这个夜晚,古老的传说与年轻的脸庞交相辉映。天宫一号将在这位年轻人清晰、洪亮、果断的口令声中,朝着浩瀚星河进发。
2011年9月29日21时15分,让人屏息的一刻到了,天宫一号发射进入1分钟倒计时准备。
此刻,北京飞控大厅里,弥漫着兴奋、紧张……这个秋天,无疑是人类航天领域的“多事之秋”:俄罗斯一周之内连续两次火箭发射失利,中国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首次失利……
然而,这一切改变不了中国航天的前进脚步,中国航天人进军太空的坚定和自信里从来都有一份正视风险的勇气和力量。
“10、9、8……点火!起飞!”21时16分,积蓄已久的力量瞬间喷发,伴随着摧枯拉朽的轰鸣声,天宫一号刺破苍穹扶摇直上——这熟悉的画面,已成为“中国故事”的经典封面;这熟悉的声音,已成为民族强盛的华彩乐符。
今夜仿佛如昨。牵引神舟,领航嫦娥,被无数记者描述过的场景再次上演:大屏幕上,各种数据、曲线不断闪烁,北京时间、任务时间、飞行时间不断跳跃,来自陆海天基各测控点的报告声此起彼伏……
今夜豪迈如初。飞控大厅数十个操作控制台,映射在世界目光里的是一张张新鲜的面孔。这是一支平均年龄为32.4岁的年轻方阵,中国航天事业年轻的“血液”已实现了良性循环。
21时25分,伴随着“器箭正常分离”的报告声,北京飞控中心从“酒泉”手中接过“接力棒”。
“各号注意,我是北京!”……短短7分钟,总调度乔宗涛下达了40条口令,1982年出生的他此刻成为了“天宫”飞天的“领路人”。
十指在键盘上飞舞,年轻的轨道专家谢剑锋快速算出了天宫一号的精确入轨参数:近地点高度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46公里。同一时刻,31岁的工程师于天一沉着果断地按下发令键,向天宫一号发送第一条入轨指令。
此时此刻,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主任陈宏敏依旧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大屏幕。他清楚地知道,“交会对接的大幕才刚刚拉开,好戏还在后头”。
“天宫一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深蓝的太空,天宫一号伸展着蓝色的翅膀,投入到星河怀抱。
天上“宫阙”,今夜成真。这个美丽的夜晚,中华民族宣告:天宫,不再是神的宫殿,不再是飘渺的梦幻,而是炎黄子孙迈向星空的新起点。
(解放军报北京9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