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图:作为长江集装箱运输第一大港,太仓港已成为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记者 杭兴微 摄
因IT产业“世界工厂”而崛起的苏州,生产线上眼花缭乱的IT产品畅销世界各地。不过,一场不期而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让苏州人惊出一身冷汗;接踵而至的民工荒、土地荒甚至用电荒,把苏州现有发展模式中的“短板”凸显出来。
苏州人丝毫不松懈,苏州人在实践中积极创新求突破。这几年,为打破劳动力、能源、土地、环境等要素瓶颈对“世界工厂”的日益制约,苏州开始了新长征路上的又一次“飞夺泸定桥”。苏州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起舞,全力推动产业结构由 “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型,加快形成创新驱动、服务经济、新兴产业主导的“三大格局”。而刚刚结束的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蒋宏坤同志在大会工作报告中,为苏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描绘出了一幅最美、最新的蓝图。
●报告亮点
战略抉择
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最有效发展抓手
五年,不长不短的一个周期,人们习惯基于这样一个时间长度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规划和总结。
对苏州来说,刚刚过去的这五年,是应对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苏州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增长,五年来苏州市经济总量接连跨越“5千亿元”、“7千亿元”和“9千亿元”三大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和23.2%。
不过大家都知道,决定一只木桶到底能装多少水的,是最短的那一块板。回顾五年发展成就,苏州人清醒地看到了经济发展中的那块“短板”,于是,在党代会报告中便有了如下“自我解剖”:“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不够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而相应的,过去五年苏州求索、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必须把创新引领、转型升级作为最有效的发展抓手”。
机遇总是和挑战如影相随。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大发展,苏州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增长动力由原来的要素驱动、开放带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转变,产业形态由原来的制造业为主向服务经济、新兴产业并重转变。而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来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当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仍存在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所以,在党代会报告中,对未来五年苏州发展面临的形势作了预判:“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机遇期,又是国际国内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社会建设和管理任务加重的矛盾攻坚期……可以说,今后的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
正是基于对自身“短板”和面临发展环境的清醒认识,党代会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是苏州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 ”特别是在今后五年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中明确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毫无疑问,苏州下一步发展的首要主题是“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打造结构优化、产业高端的现代化苏州。end#>
转型举措
“两产并举”+“双轮驱动”+“两化融合”
谋定而后动,战略总攻方向既然已经敲定,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在各个突破口上合理配置“兵力”。按照党代会报告中部署的“转型谋略”,苏州将“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新兴产业增量扩张与传统产业存量提升‘两产并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党代会报告中明确了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的五大突破口,分别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巩固提升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着力提升经济增长均衡度,特别是到“十二五”期末,“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全市经济结构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三二一发展格局”。
之所以要在党代会报告中为服务业发展立下“军令状”,用市发改委主任谢鸣的话来说,“服务业占比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核心指标,有没有基本实现现代化,首先要看的就是服务业比重,这是整个转型升级的一个‘标杆’,也正是苏州转型升级的难点所在。”显而易见,苏州这个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要实现“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的精彩转身,必然要跨越式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2010年,苏州服务业增加值达3819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六,服务业占GDP比重达41.4%,在本地新增劳动力就业中服务业吸纳人数占了一半。
强调发展服务业,决不是放弃制造业,更不是以削减制造业为代价来机械地提高服务业比重,于是,发展新兴产业就成为破解“转型升级”这道多元方程的一把关键“密钥”。近年来,苏州大力引导各种创新资源向新型平板显示、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催生了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昆山小核酸制药产业等一大批新兴产业群茁壮成长。今年上半年,全市制造业新兴产业实现产值4760亿元,增长25.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4.9%。9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创新引领新苏州》,文中这样评价:“苏州未来的新高度,取决于新兴产业的成长速度。 ”
引人注目的是转型升级第五个突破口,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经济增长均衡度”的概念。回过头来看,在出口、投资、消费这拉动增长的“三驾马车”中,过去苏州更为倚重的是出口和投资;而在未来五年中,苏州将把扩大消费作为稳增长的战略着力点,把扩大有效投入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把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作为稳增长的持续推动力,“消费”这匹骏马的拉动作用被放到了更为突出的位置上,在建设结构优化、产业高端的现代化苏州征程中,“三驾马车”如何并驾齐驱、跑得又稳又快,值得期待。
●视线纵深
创新突破
招商模式求变,整合土地资源留“空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苏州的发展是思想不断解放、行动不断创新的过程,靠的是攻坚克难的拼劲和锐意创新的勇气;未来,苏州的发展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思维定势,大胆突破经验模式,不断开拓创新,用改革创新来破解转型发展的难题。“只有创新才是第一推动力”,谢鸣深有体会,“党代会报告中关于经济转型升级的五大重点方向已经非常明确,下一步落实关键是要抓住‘龙头’,就是招商。 ”谢鸣分析,这些年,苏州积累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都基于国际化和工业化,对招商引资、工业化、开放型经济非常熟悉,可转型升级中的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的经验、知识储备明显不够,“目前我们的招商队伍基本上是面向工业配置的,接下来要面向高端服务业、新兴产业、高效农业来配置。 ”
要从“龙头”上来解决转型升级中的“短板”,就必须创新招商模式。作为苏州宏观经济发展的决策管理部门,市发改委专门就创新招商模式提出如下建议:
其一,坚持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和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并举,在支持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重点突出产业链招商,加大产业链高端和技术创新环节的引资力度,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外资参与资本市场、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和并购重组空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其二,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招商并举,重点引进服务外包、研发设计、金融保险、商贸物流、影视文化等服务业项目,吸引外资企业区域总部、研发总部、营销中心落户我市,推进服务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其三,坚持引资和引智并举,探索引资和引智相结合的新途径,引进一批成长性好、核心技术多、管理模式新、市场前景广的创新性项目。“苏州已迈上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但土地、环境、人才等矛盾成为了发展瓶颈,如何突破需要我们创新资源组织方式。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谢鸣特地强调了创新土地资源整合方式的重要性。他认为,必须腾出大量的土地来为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配置,否则,如果没有土地、没有载体,转型升级就成了一句空话。
“以前,我们在本区域内配置资源,现在要积极‘走出去’,在更大范围内来配置资源,资源可以配置到沿江、到苏北、到西北,要把低端的制造业转移出去,保留‘大脑’,转移‘手脚’,或者说留住公司、转移工厂。 ”谢鸣的说法,为近期苏州如火如荼推进的苏宿、苏通、苏盐等南北合作共建园区添上了新注脚。end#>
●数据标杆
过去五年
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28.8%
过去五年,我市综合实力在转型升级中迈上新台阶。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增长,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和23.2%。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7∶56.9∶41.4,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8.4个百分点,制造业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轻工等六大超千亿元的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型平板显示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8.8%。
未来五年
基本形成三二一发展格局
未来五年,我市将力争经济综合实力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到“十二五”期末,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全市经济结构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三二一发展格局。
●业界评说
“关键时期”要抓住转型升级不放松
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成春: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让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企业正是本着转型升级的理念,及时进行了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革新,通过全面自动化改造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确保了产品的成本竞争力,也有效避免了长三角企业普遍面临的“用工荒”困扰。
尽管金融危机的冲击波渐渐消散,不过目前整个IT行业正在迈入以PC为中心转向以Mobile为中心的时代,这对企业的经营思路、生产方式、人员培养等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市党代会报告中明确要进一步 “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延伸”,这让我们企业转型发展也更有信心。我们还是要抓住“转型升级”不放松,对宏观环境看得很清晰,“苏州过去的5年,我们看到了从招商引资到项目选择的变化,从以制造业为主到研发、服务业和自主创新并重的变化。而未来的5年,无论是对苏州还是三星半导体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5年,转型升级的成败得失也将在这5年最终得到体现”。
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圣:
2008年,我在苏州工业园区创办了旭创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高速光通讯模块及其测试系统的研发。经过不到一年的努力,公司研发的10G光模块就成功上市,并成功打入美国、日本等国际市场。我也成了园区第二届科技领军人才,并入选了国家“千人计划”。
从企业的成长经历,我感觉到整个苏州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非常好,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让高科技企业能较为快速地安好家,这一点很像美国的硅谷,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了在苏州发展。
市党代会报告中把“着力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技术含量的新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宝贵经验,这让我们高科技企业发展动力更充足了。我们要力争成为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而园区无论从人力还是财力上对中小科技企业的扶持都做得相当完美,为初生的创新企业成长铺好路,让企业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产品研发上。
苏州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雅萍:
这几年城市形态的巨大变化,也正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主题的变迁,比如,从园区湖东和科教创新区的崛起,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提供各种服务的金融机构相继迁入园区,可以看出园区正在向科技创新型、服务型经济转型,正在从制造业中心向金融中心转型,而市党代会报告进一步明确了转型升级的五个重点方向,这也必将让我们这样的建筑设计企业发展更为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