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时事新闻

当前位置: > 新时代国防教育 > 时事新闻

直击沈阳军区“联合―2011”演习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10-20

   媒体动态:金秋时节,沈阳军区在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组织“联合—2011”演习,围绕“信息系统的构建与运用、战场态势的感知与共享、指挥模式和作战模式的创新与转变”,综合运用陆战场战术综合数据链、陆战场侦察情报体系、指挥方式改革等主要技术攻关成果,对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力量构成、作战指挥模式、情报侦察机理、体系作战战法等7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前进报》精心策划组织,结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推出“探寻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之路·军区‘联合—2011’演习特别报道”,围绕演习探索生成体系作战能力的亮点,以记者亲历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进行连续报道。

    体系精锐聚力出击

    ——沈阳军区“联合—2011”演习特别报道

    ■林   涛   《前进报》记者   刘   毅   王任飞

    “我辖区某边防地区发生武装冲突……”

    “迅速判明情况,实时将边防态势信息上报战区情报信息中心……”

    9月24日下午,沈阳军区“联合—2011”演习现场,随着突发“敌”情实时上报到情报信息中心,军区命令某集团军与战区空军联合组成某方向联合指挥所,从战区和集团军抽调精锐作战力量进行模块化编组,组成联合战斗群形成拳头力量,遂行作战任务。

    方联指指挥员、某部队长潘良时和政委张书国迅速定下作战决心,一个由军区空军部分兵力,某集团军侦察、通信、炮兵、装甲步兵、陆航等10余个兵种组成的联合战斗群抽组完毕。记者在导调大厅的屏幕上看到,此次抽组的作战力量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除方向联合指挥所外,编组了多个新型战斗群,作战力量比以往多出两倍,而且明显突出了“情报先行、信息作战”等新的作战要素。

    从导调屏幕上记者看到,各战斗群按照组织筹划、数据准备和通联等步骤,搭建了陆战场战术综合数据链路,实现了参战部队的扁平指挥和交互作业。随着指挥员作战指令的下达,各作战单元闻令而动,迅速向“敌”发起进攻。

    “发现‘敌’通信节点车。”前方侦察小组发回侦察信息。“命令武装直升机实施精确打击。”指挥员下达毁伤“敌”体系结构的打击命令。只见两架武装直升机超低空快速抵近,几分钟后,“敌”通信节点车被精确打掉……演习场上,以往单兵种一线平推的合同作战线式攻防模式不见了,全部被基于信息系统体系对抗的新模式所取代。战斗打响,首先开始夺取的是制空权和制电磁权,一枚枚导弹像长了眼睛似的,精确打击要害目标;电子对抗群实施电子干扰,炮兵群发射电磁干扰弹,“敌”机被击毁、“敌”电台被干扰、“敌”火力点被摧毁等画面,不时映入记者眼帘。

    “作战力量的新构成,源于作战理念和作战样式的改变。”军区司令部军训和兵种部部长毕毅向记者介绍:“信息系统的发展完善,为按照体系作战需求构建联合作战力量提供了基本支撑。军区着眼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发展变化,研究了以情报侦察、信息作战、火力打击、地面突击、支援保障为主体的联合战斗群编成模式。这种新的力量构成,围绕发挥体系作战优势和信息主导能力,集成了情报侦察要素、强化了信息作战力量、聚合了陆空火力效能,是对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力量构成的探索尝试。”

    《前进报》相关报道链接——

    《执长缨斩断天狼梦》:某新型地空导弹发射车导弹瞬间击落10多公里外千米高空的靶机。(刘毅、王任飞、梁忠春;9月26日)

    《营长引导战机精打》:红军机步一营营长直接引导歼击轰炸机对“敌”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刘毅、王任飞、牛辉;9月29日)

    《蛙跳破袭神出鬼没》:一名特战队员发现蓝军战术指挥所,请求纵深立体突降实施蛙跳破袭。(刘毅、王任飞、杨扬;9月30日)

    《立体侦察拨开迷雾》:参演的红蓝双方侦察情报力量在空中、地面各个侦察领域精彩对决。(刘毅、王任飞、牛辉;10月1日)

    《特战兵夜幕下苍穹》:32名特战队员进行夜间400米超低空武装伞降。(王海龙、谭长俊、刘毅;10月8日)

    《盯着“红黄绿”去保障》:“三色管理”系统嵌入一体化指挥平台后,实现对作战资源损耗情况的实时量化统计。(谭长俊、刘毅、张旭航;10月10日)

    《战车IP动态分配》:红军机步战斗群采用作战编组新模式——动态条件下对作战单元数据通信设备的IP地址进行实时分配。(刘毅、王任飞、牛辉;10月11日)

    《冰冷的武器会思考》:红军摩步群通信系统遭“敌”电磁干扰瘫痪后,迅速用激光末制导炮弹摧毁蓝军干扰站。(刘毅、王任飞、张旭航;10月14日)

    《让蓝军牵着红军走》:某训练基地司令员郑守东在导调方舱内向蓝军发出“情况”后观察战场态势:“这次演习,主要是通过蓝军行动导调红军。”(陈良平、左振祥、刘毅;10月17日)

    《心战破敌兵不血刃》:某摩步师研发“五网”切入器,可对电视网、广播网、电话网等用户实施定点干扰,并植入心理攻击信息。(孔永革、邹秋月、张旭航;10月19日)

    (题图均为沈阳军区“联合—2011”演习图片;摄影:谭长俊、姜和春、开伟中;合成:仓小宝)

    网联三军,天涯毗邻

    ——广州军区依托信息网络平台开展异地同步多场联动演习见闻

    ■雷   鸣   黄永勇   《战士报》记者   杨勇军

    粤东某海域,风急浪高。十多艘某大型登陆舰劈波斩浪,抵近滩头。两栖装甲车在直升机火力、舰炮火力、远程火力配合下,迅速实施抢滩登陆……

    粤西某陆战场,硝烟弥漫。“红军”突击兵力遭遇“蓝军”火力逆袭。几分钟后,多架战机呼啸升空,实施火力支援……

    两个演练场相隔千里,但“红军”部队相互配合,宛若毗邻。这是9月下旬,广州军区依托信息网络平台开展异地同步多场联动演习的场景。

    记者走进演习总导演部大厅,但见数十个屏幕来回切换,同步展示着各演练场情况。各军兵种部队按照作战进程有条不紊地投入战斗,海上突击群劈波斩浪,空地一体精准打击,纵深攻击群集结待命,防空兵群密织天网……

    来自三军的数个作战师(旅)、团单位围绕同一课题联演实抗,作战进程和指挥协调实现“无缝链接”。导演部领导告诉记者:此次演习依托信息网络平台,把网络“触角”延伸到师(旅)、团,甚至单兵、单装,各级指挥单元之间可实时进行文电、态势、语音、视频、图像等传输,实现了导控实时化和战场可视化。

    “网联三军,部队之间海角天涯若毗邻,这是一个大跨越。”军区司令部军训和兵种部部长陈维展介绍:“实现这个跨越,源于我们拆除了信息系统林立的‘烟囱’,打通了信息‘壁垒’。通过构建网络平台,实现了各个系统的相互兼容,形成了从军、师(旅)、团,到各分队、各作战单元、作战要素互联互通的指挥体系。”

    置身演兵场,记者亲身体会到信息化组训方式冲破了时空阻碍。

    某演兵场,“红军”第一轮远程炮火对“蓝军”阵地狂轰滥炸后,步兵、装甲兵开始抢滩登陆。“蓝军”迅速组织空军、航空兵、炮兵等火力对浅海滩头实施阻击;“红军”、“蓝军”双方战机呼啸升空,展开空中近身“格斗”,制空权争夺异常激烈。

    双方指挥员均运用信息网络平台指挥作战,空战场、陆战场、海战场险象环生,步步惊心。

    一网联三军,保障大提速。某陆战场,“红军”、“蓝军”双方经过数个回合较量,数十台坦克、步战车“趴窝”,装备、弹药、油料消耗过半。各作战单元装备战技战况迅速以电子表格形式上报指挥所,随着指挥员下达保障指令,一项三军联合保障方案迅速发出。

    万里疆场一网连,三军将士同竞技。多个战场整体联动,战斗资源统一协调指挥。记者深切感受到:基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指挥作战,打破了各个军兵种之间的隔阂,真正收到了1+1>2的效果。

    信息优势主沉浮

    ——南京军区2011年基地实兵对抗演练第一仗纪实

    ■王圣贺   程 龙 《人民前线》报记者 潘林军 周   峰

    “用21世纪的装备打20世纪的仗”,这一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南京军区2011年基地实兵对抗演练第一仗中得到有效解决。红蓝双方依托信息系统组织战斗,信息系统运用由技术层面向战术领域拓展;信息主导、电磁攻防、数据交互、精确打击等新型作战理念和方法在演练中频频呈现,信息优势打出了作战效能。

    9月28日上午9时许,实兵对抗拉开帷幕。

    “前沿突击上陆群加快接敌速度,炮兵群对敌进行火力打击!”指挥车内,红方指挥员、机步某团团长黄朝武决心一定,行动控制组和火力协调组参谋人员便急速敲击键盘,点击鼠标将指令下发,同时在电子地图上做出战斗标记。

    短短几秒钟,指令“飞”赴各战车和分队指挥员。第一轮炮火急袭开始,一枚枚炮弹像长了眼睛,不偏不倚落在蓝方防御一线坚固工事、堡垒上;红方各攻击群千人百车,以摧枯拉朽之势向蓝方阵地发起冲击。

    蓝方毕竟是一支对抗经验丰富的“磨刀石”部队。他们“土洋结合”,通过对新老系统整合,建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链,红方的一举一动在他们眼中十分透明。9时30分左右,当红方第二梯队实施登陆时,梯队指挥员的通话被系统成功搜索定位。蓝方指挥员抢在红方组织战斗行动之前,利用系统呼唤炮兵火力,对红方第二梯队实施精确打击。

    电磁对抗扑朔迷离,数据交互你来我往。随着战斗不断向纵深推进,双方指挥员基于信息系统的捉对厮杀也更趋激烈。可以说,谁掌握战场信息多和快、谁共享信息广和全,谁就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某高地,是红必争、蓝必守的一个焦点。担负该高地防御任务的蓝方指挥员、坦克营营长戴辉一开始信心十足,并在红方可能的主要进攻方向——高地背面“埋”下重兵。然而仗一开打,戴辉很快发现,红方的确从高地背面发起冲击,但那只是佯攻。没过多久,山野丛林中冲出多路兵力,打得蓝方猝不及防。幸亏机动打击队及时赶到,蓝方才化险为夷。

    侦察与反侦察、欺骗与反欺骗……红蓝双方指挥员基于信息系统科学决策、斗智斗勇;官兵们围绕一座座高地、一个个防御要点,展开了你争我夺的拉锯战。

    “报告指挥员,某高地南侧500米处发现敌坦克3辆,正向我突击一队方向快速机动。”

    “火力协调组,令航空兵火力对某高地南侧坦克进行火力突袭……”不久,蓝方3辆坦克被判摧毁。

    双方指挥员定下的战斗决心变成条条指令和数据代码,在复杂电磁空间内高效流转,在各分队战斗行动中贯彻体现。基于信息系统的多维战场上,信息数据广泛共享,使局部能较好地了解全局情况、分队能较快地领会首长意图。

    战斗中,担负红方右翼纵深突击任务的“硬骨头六连”格外抢眼。他们连续机动8公里,一路打一路藏,成功夺占两处高地。

    “未来作战,靠的是信息优势,打的是快速机动!”连长薛峰告诉记者,这次和蓝方交手,最大的感受就是信息优势所带来的行动优势。

    在攻占某高地时,六连按照战前定下的决心,由二排长陈贤带领一个排正面牵制蓝方,薛峰带两个排从包谷地迂回包抄。然而,蓝方防守力量强大,陈贤所带的排经过两次冲击均被打退,手下仅剩两名班长和1名战士。伤亡虽然惨烈,战斗仍需继续。陈贤一面利用北斗手持机,向营指挥车发出蓝方防守地域一坚固工事方位坐标,引导火力打击;一面率领手下开始实施又一轮攻击,直到连长率队赶到。

    红蓝博弈如同围棋对垒。到了中盘时,红方已大兵压境,渐渐显出优势。此时,蓝方派出多个猎杀小组携反坦克火器潜伏丛林中,对红方纵深攻击群的装甲目标进行“猎杀”。红方一面应战,一面张开两翼,对蓝方防御力量形成合围之势……

    硝烟味在空中飘荡,夹杂着枝头硕果的淡淡甜香,激烈的信息火力战,打出了多维一体的作战效能。

    中军帐“瘦身”隐形

    ■李建明   代   昊   《战旗报》记者 熊   俊 肖孝志

    9月上旬,记者走进成都军区某炮兵团实弹射击演练现场,左探右寻,却始终没见到专用指挥帐篷,最终,在团长陈忠良的带领下才找到“中军帐”所在。

    掀开伪装,走进隐藏在灌木丛中的半地下指挥所,记者发现,里面没有想象中琳琅满目的挂图,也不见人员穿梭往来的场景。紧凑狭小的空间里,只有寥寥几人。作业台上,几台笔记本电脑联着网,屏幕上不断显示着兵力部署、地形分析、情报信息等内容。

    “我们的指挥所虽不大,但依托一体化指挥平台开设,能够连接到各作战单元。” 陈忠良介绍说,以往的指挥所机构大、人员多,沿用传统的单一兵种指挥模式,不仅指挥跨度小、层次多、效率低,而且协同性、联合性较差,不能满足炮兵作战快速精准的指挥需求。同时,由于自身目标大,容易被敌人侦察发现,一旦遭到火力打击,将带来灾难性后果。

    “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未来战场,指挥所必须变得更小、更灵活、更隐蔽。只有瘦身遁隐于无形,‘中军帐’才更安全。”今年以来,该团组织骨干力量,认真研究一体化指挥平台各项功能,整合作战指挥、侦察监视、信息对抗、通信保障等分系统,建成“功能集成、信息共享、上下一体、左右贯通”的指挥信息平台,并精简指挥机构,优化指挥流程,实现信息化联合指挥,使指挥所变得小型精干。

    记者在指挥所里看到,指挥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立即获取现阶段态势图,无论是计算、标图、文书拟制,还是信息传输,都可通过笔记本电脑完成。

    这时,指挥所突然收到上级下达的火力打击计划。随即,3名参谋同时展开作业,分别通过各自终端进行态势分析,经过紧张的标绘、计算和统筹后,迅速将指令传送至3个阵地,整个过程仅用时40余秒。

    瞬间,炮声隆隆,大地震颤。3个阵地同时开火,“敌”目标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