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时事新闻

当前位置: > 新时代国防教育 > 时事新闻

英雄天山路 每3.3公里就有一个共和国军人长眠于此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10-24

 

 

记者在天山公路施工现场采访。  解放军报记者 陶克摄 
 

    英雄天山路,几多忠烈。筑路老兵陈俊贵和他3个孩子的选择

    10月17日,记者来到地处天山深处的乔尔玛,这里已是朔风凛冽,白雪皑皑。

    乔尔玛,在蒙语中意为道路狭窄,难以通行的地方。在世代居住于此的哈萨克族牧民达拜老人看来,是两代交通部队筑路官兵唤醒了天山这座沉睡的山脉。

    “搞活天山。”为响应毛主席这一号召,1974年,时为基建工程兵的武警交通二总队万余官兵挺进茫茫天山,用10年时间,开辟出长达562公里的天山公路,使得南北疆通行距离缩短了1000多公里,给新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

    陪同记者在天山公路采访的二总队政委李生荣介绍,天山公路平均海拔近3000米,号称“中国公路地质灾害博物馆”。10年鏖战,共有168名官兵献出宝贵生命,2000多名官兵致残,几乎每3.3公里,就有一名年轻的共和国军人倒下。

    如今,这168名烈士就长眠在乔尔玛烈士陵园之中。他们平均年龄不到25岁。烈士石博涛排长的父亲石文华,在拜祭后曾经这样写道:“相见时难别亦难,去儿坟前烧纸钱,边烧边呼唤,叫儿把家还。啊,儿子轻声告诉我:殉难战友多,不能回家园……”

    烈士陵园对岸,时时响起机械的轰鸣和施工的号子。那里是交通二总队乔尔玛项目部驻地。自2008年入驻以来,承担天山公路改扩建任务的官兵天天早出晚归。两代筑路官兵就以这样一种无言的默契,相伴相守。

    看守烈士陵园的,是第一代天山筑路老兵陈俊贵。27年了,为了一份战友情,他放弃工作,从辽宁老家携妻带子,奔赴天山,默默守护着168名烈士。

    “这都什么年代了,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大家都忙着挣钱,你还守着这深山老林做什么?”陈俊贵的大儿子陈晓洪告诉我们,当年被父亲逼着入伍的时候,他曾经负气这样说过。

    入伍后,在浓浓的战友情中,陈晓洪渐渐明白了父亲的选择。后来,他不但帮助父亲找到了老部队,自己也成长为新一代天山筑路兵的骨干。在他的带动下,在烈士坟边出生的妹妹陈晓梅、弟弟陈晓刚,大学毕业后一个加入了交通部队,一个成为天山公路的养护工人。陈晓洪说:“我们愿像父亲一样,一辈子守护天山公路。”

    “我们尼勒克县虽然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再穷不能穷烈士。”与记者一起在乔尔玛烈士陵园祭拜的尼勒克县纪委书记华西太·哈孜别克介绍,2009年以来,伊犁州、尼勒克县以及武警交通部队先后投入260多万元修缮烈士陵园。虽然地处天山腹地,但是一年也有8万多人自发前来祭拜。而陈俊贵,也成为烈士陵园的管理员,吃上了“财政饭”。“我们不能让英雄既吃苦又吃亏!”华西太·哈孜别克动情地说。

    英雄天山路,几多青春,多少忠烈。采访时,正值烈士陵园大修,陈俊贵告诉我们,这里已经成为伊犁州的党员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特殊的旅游景点。一位美国游客在参观后感动地说:“中国军人真是太伟大了!”

    “天山公路完成改扩建后,陵园一年的游客量有望突破50万人。”陈俊贵告诉我们,“路过陵园的司机,很多都会前来祭拜。他们说,那些筑路老兵的英魂,会护佑平安!”

    30多年前的筑路老兵,如今已成为重修天山公路的指挥员

    “我们这次承担的路段,要翻越3座达坂,跨越5条大河,啃的全是硬骨头。”交通二总队总工程师和郁富用手比划着,向记者介绍施工情况。我们注意到,和郁富的左手食指比正常的明显要短上一截。

    “这是30多年前修筑天山公路时留下的。”和郁富回忆说,当年搬石头手指受伤后,由于没有酒精,没有麻醉剂,最后只好把工业用盐砸碎往伤口上洒,就当是消毒了。4名战友按着他动了手术。

 “当年筑路,除了几台空压机,几乎全凭双手。指导员给我们动员时,就一句话:要用革命化战胜机械化。”交通二总队总队长缪贵荣,也是30多年前的天山筑路老兵,对于当时的艰辛,他刻骨铭心,“也许现在的人无法理解这一切,甚至会觉得‘左’。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选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时,一些施工所需的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国外对我们搞封锁,很多时候只能靠血肉之躯开山辟路,我亲眼目睹了30多名战友倒在天山公路战场上。有一次,跟我睡一个帐篷的4名战友,同时牺牲在工地。晚上回来时,看着空空荡荡的铺位,心里又难过又害怕。但是第二天,擦干眼泪继续干。”

    时光荏苒,当年的战斗员,如今已经成长为二次征战天山的指挥员。目前,在交通二总队党委常委中,有8人参加过30多年前的天山公路建设,个个立功受奖。

    “如今的施工条件好多了,官兵们绝大部分都是从事技术工种,使用的都是先进的大型机械。在施工中,我们也更注意保护官兵的生命安全,把牺牲降到最低程度。”缪贵荣说,“施工机械变得更先进了,但是我们的使命没有变,面对的恶劣自然环境没有变。没有当年那种赤诚报国的情怀,没有那种甘愿忍受寂寞的追求,没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再好的机械也只能是一堆废铁!”

    通过4年的艰辛奋战,改扩建后的天山公路从三级路升格为二级路,保通时间从原来不足4个月到全年不断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厅长里加提·苏里堂感慨地说:“对于筑路官兵的表现,自治区党委满意、政府满意,最关键的是各族群众满意!”

    25岁的郝超超,是为建设天山公路牺牲的第169名筑路军人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尤其建设天山公路,更是如此。

    “25岁的郝超超,是为建设天山公路牺牲的第169名筑路军人,也是二次征战天山牺牲的唯一一人。”谈起往事,五支队副支队长张权年依然痛彻心扉。

    张权年清晰地记得,今年5月9日上午9时多,在天山公路大龙池施工现场,由于雨雪造成的湿滑,山东籍战士郝超超在维修设备时,不幸殉职。他说:“小郝当兵7年,4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就这样走了,真是太可惜了。”

    郝超超原本能避过这一劫。之前,他一直在项目部负责文电工作并兼管新闻报道。在今年支队掀起的“为天山公路改扩建大干100天”活动中,郝超超主动请缨上施工一线战斗。

    听说小郝是同行,记者打开中国军网。一搜索,发现军网网页上至今还挂着郝超超采写的报道和拍摄的图片。图中那厚厚的积雪,那被冰雪掩埋的施工机械,仿佛还在诉说着拍摄者的艰辛。

    “信念像雪松一样坚定,追求像白杨一样坚贞,品格像红柳一样坚忍,意志像胡杨一样坚强,小郝继承了老一代筑路兵的天山精神。”张权年告诉我们,去年7月,项目部驻地遭遇百年不遇的山洪。为及时将被困人员的情况送出去,郝超超一个人背着相机,徒步行走近30公里山路,将相关信息及时送到项目部救援指挥机关,为营救被困官兵和当地各族群众提供了决策参考。

    “郝超超牺牲后,他的大哥以及女朋友专程从老家赶来,‘接’他回家。”张权年动情地说,“他的家人通情达理,说郝超超为建设天山公路牺牲,也算是为国尽忠了。”让张权年特别动容的是,郝超超的女朋友提出的唯一要求:在他的铺位上睡上一晚,再感受一次爱人的气息。

    “像郝超超一样的80后官兵,目前已经成长为征战天山公路的主力军。这其中,有36名官兵是修建天山公路老兵的后代。4年天山征战期间,他们全部成为施工技术骨干,19人立功受奖。天山公路能高标准地完成改扩建任务,他们功不可没!”张权年红着眼眶说,“如果能看到今天这一切,九泉之下的战友一定会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