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一举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航天发射“一箭多星”的新纪录。在火箭壮美腾空的背后,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中孕育出非凡的业绩。他们就是默默战斗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的一群普通士兵。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中的代表,细细品味那人、那事、那情……
超低温燃料加注兵
“10、9、8、7、6、5、4、3、2、1”“启动”“点火”“起飞”。
刹那间,火光照亮晨空,撕裂声回荡山谷……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拔地而起、直上云霄……
此时此刻的待机阵地上,上士黄威如释重负,露出格外灿烂的笑容。
这次任务首次使用液氧煤油作为火箭推进剂,作为液氧加注负责人,黄威连续几天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加注管路吹除、气密性检查、液氧转注和设备状态复查,每一项他都精心组织、全程跟进,生怕出现丝毫疏漏。
进入发射前9小时加注流程,黄威更是全神贯注,严密监控加注状态,实时报告加注液位,从晚上9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一滴不漏、一定安全、一次成功”的弦始终紧绷着,直到加注完成才转移至待机阵地。
望着空中划出的绚丽弧线,回想这一路的艰辛和不易,虽然磕磕绊绊、有惊有险,但从中取得了进步,收获了成功。
记得第一次参加液氧加注演练,当程序进行到加注管路预冷时,意外发生了。由于液氧的沸点是-183℃,当低温液氧从储罐大量流入常温管路时,瞬间发生汽化使氧气充满整个管路,造成腔内高压。流动的液氧在高压作用下,从原本用来排放氧气的管口喷射出10多米高,整个库区顿时烟雾滚滚,随时都有爆炸危险。紧急关机、开动风机、疏散人员……经过一系列应急措施,险情最终排除,可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却刻在了黄威心中。
如何避免液氧喷出?黄威边查阅资料,边思考琢磨,既然问题的原因在于介质流入量过大,那么能否通过控制流速来避免呢?于是,他和战友们反复研究,建议设计所在管路上加装调节阀,后经厂家试验论证,这一方案最终被采纳,黄威也因此得到多方认可和极大鼓励。
类似的险情不止一次地发生。在模拟管路残留液氧泄回和氧气排放时,由于管内气态氧与液态氧共存,贮箱与库区有高度差,从而形成水击现象,致使库区管路顿时剧烈“抖动”。若不及时处理,将发生管路承压过度而爆裂的危险。由于事发突然,紧急泄压后,不得不中断了合练。
那一晚,黄威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辗转反侧间,他突然想到可以通过在库区加装汽液分离罐来有效解决水锤问题。可加装在哪最合适呢?整个库区的管路分布情况就像放电影一样从他头脑中飞速闪过,经过反复比较,感觉装到一二级排放口最为稳妥。想到就做,黄威于是开灯起床,第二天一大早一整套合理的解决方案便送到了任务指挥部。
从最早的跟踪学习,到一年的合练准备,再到现在的火箭腾空,想到这些,黄威感慨万千、心潮澎湃:“有些日子虽然苦累,但挺住了就是一种享受;有些事情虽然危险,只有经历了才能体会其中的壮美。”
唯有专注才能成功
■黄 威
当了10年的加注兵,我深深体会到,人生就像发射火箭,要想收获点火腾空时的壮美,必须从起点就开始一场持续不断地加注。这个过程容不得掺杂半点杂质,容不得半点分心走神,因为人生无法重来、时间一去不返。我们应当十分珍惜每一个岗位、每一种经历,把握现在、专心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