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在西藏最缺啥?氧气!西藏军区有个制氧站专门制造氧气,制氧班班长、上士钟永林一手制氧绝活饮誉雪域高原。
“关闭出口截止阀,开启2号、3号液空节流阀!”
“收到,液氧分析阀已打开。”
“调节轴承进气阀,关死1号、4号液空节流阀,开启平衡阀,液面压缩空气温度降至-160℃开始送氧……”
“明白。”
见到钟永林时,他正在制氧车间控制平台通过对讲机向操作手发出一道道指令。他向我们介绍高原制氧过程原理:将空气送进压缩机预冷后,经膨胀机使温度降到-160℃以下,再通过分馏塔吹除氦、氖、氩等惰性气体,将氧气以液态分离出来储存于氧气瓶。
“制氧的每一道程序必须严格操作,稍有疏忽按错阀门按钮,轻则机器‘罢工’,重则永久瘫痪,损失难以估量!”听他这么一说,看着几十个让人眼花的阀门按钮,我们想体验一下的念头顿时打消了。
制氧站化站长介绍说,高原制氧处处隐藏着潜在危险,而钟永林的细心也是出了名的。他一有空就裹紧大衣,钻到像冰窟窿般的制氧车间,检查氧气瓶氧压是否正常,闻闻回收的氧气瓶是否混入其他气体,提醒战士灌满的氧气瓶不能暴晒,督促战士搬运氧气时防止坠落,看看是否有人穿带鞋钉的鞋子进行操作……这些都是容易发生事故的细节,他时常挂在嘴边,不厌其烦。
自从去年总部在高原实施“保证海拔3000米以上的官兵每天可吸氧一小时”的“吸氧工程”启动以来,供氧量需求剧增。
一天傍晚,制氧站突然接到供应野外驻训部队急需300瓶氧气的任务。可是,开机不到半小时,膨胀机噪音突然增大,连地板都在抖动。在场的几位技师迅速行动,四五种检查方案均不奏效。此时,钟永林临危受命,一番“望、闻、问、切”,在膨胀机的活塞与缸体之间找到故障后,用四氟乙烯代替缸体降噪,加垫密封,系统很快恢复正常。待300瓶氧气准备装车时,钟永林已经和战友们加班忙碌到了次日凌晨3点,共计10个小时。他抓住这次机会对膨胀机进行技术革新改造,使机器出氧更快,氧气纯度也提高了0.2个百分点。此次技术故障排除和革新,让钟永林声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