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自 然 环 境
苏州市地处太湖流域的冲积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交汇带,属于太湖中心的浅碟形平原的底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全市地势低平,地面高程(吴淞基准点)在3~5米左右。东南部地势低洼,最低点低洼地在海拔
一、地 形
(一)平 原
1、长江冲积平原
河漫滩 位于长江沿岸,由细、粉砂及粉砂亚粘土等组成,质地疏松。涨潮时沉没于水面下,落潮时则露出水面。它是长江冲积平原的雏形产物。
长江新三角洲冲积平原 分布在长江沿岸的内侧。其南部边界:东起常熟市福山沿老海城堤,西至张家港市止。面积约450平方公里。高程3.4~4米。
老三角洲冲积平原 分布在太仓--白茆--张家港市一线以北,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
2、太湖水网平原
河网冲积--堆积高亢平原 分布范围,东北边界:白茆-兴隆-张家港市一线,南部边界:白茆-莫城-张桥一线,西部与无锡市相接,呈三角形,由西北向东南缓倾。面积约400平方公里,高程4~20米。
苏州??昆山平坦水网平原 北部边界:昆山--正仪--黄桥一线,南部边界:?直--车坊一线;东部与上海市相接;西部为低山丘陵区。面积约960平方公里。地势微向东倾,地面标高3~4米。
低洼湖荡平原 其分布有两处,一是阳澄湖、昆承湖、漕湖的分布地区。其东部边界:太仓--白茆一线;西部与无锡市相接;南部边界:昆山--正仪--黄桥一线;北部边界:白茆--莫城--张桥一线,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二是阳澄湖、淀山湖、同里湖、北麻漾等分布地区。其东部、南部与浙江省和上海市相接,西部边界:吴江--横扇一线;北部边界:?直--车坊一线。面积约900平方公里。高程1~3米,是全区地形最低洼部分。
滨湖圩田平原 分布在吴江--横扇一线以西的太湖沿岸,呈狭长条状,宽2~3公里,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地面标高4米,有一道天然湖堤,堤高3.5~7米。
另外,白洋湾以北,何山、狮子山周围的高亢平原地面标高2.2~3米;市区封闭碟形浅洼地的地面标高一般为1.4~2.2米,局部2.1~2.5米。最大一处在胥江两岸。石湖--西跨塘湖滨低地,地标高1~2.2米,黄桥--蠡口的低洼堆积平原标高1.2~2.5米。
(二)山 丘
全市共有大小山体100余座,主要分布在吴中区、高新区·虎丘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和昆山市。面积约221平方公里,一般海拔在100~200米。最高的穹窿山,高程为341.7米。还有西山缥缈峰,高程336.1米,两山均在吴中区境内。山体走向多呈东北向分布,山坡舒缓,常见有20~30米高的陡崖。山体主要由泥盆系石英砂组成;其次有石炭系、二叠系灰岩、砂页岩及侏罗系火山岩组成。山顶土壤为风化残积层构成的粗土,土层较薄;山坡特别是中坡,一般为残积或坡积物,土层较厚,是中层粗骨土和砂性厚层黄土的分布地段。植被主要是马尾松、外国松为主的用材林。
苏州城区以西的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存在两片面积较大的基岩山体:正西方向一片南北长
穹窿山 绵延于吴中区光福、藏书、胥口3镇和香山街道间。北西走向,长约
穹窿山蜿蜒向东为小王山,一名琴台山。南北长0.4公里,东西宽约0.3公里,山体呈浑圆状,海拔53.9米。山上林木苍翠,植被良好。小王山东坡,原有240多人所书的550多条摩崖石刻,现存章太炎、于右任、李烈钧、张大千、吴昌硕、黎元洪、蔡锷、谭延贻、沈钧儒、张默君等民国名人摩崖石刻100多条,被誉为“现代名人书法艺术博览馆”,小王山摩崖石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阳 山 《越绝书》称秦馀杭山,《郡国志》称万安山,又名蒸山、四飞山、白?山。在虎丘区浒墅关镇南,南北走向,绵延于虎丘区浒墅关和通安、东渚三镇境域,长5.75公里,宽约1.5公里,北部最宽处约3公里。山体东南端为花岗岩,西南部为砂页岩,中南部为石英砂岩,北部为火山岩。相传春秋时,越兵攻灭吴国,夫差逃至该山自刎身亡。阳山蕴藏着丰富的高岭土矿,为中国著名的建材、陶瓷原料基地。
主峰箭阙峰,海拔338.2米,为苏州境内第二高峰。箭阙峰北峰称北阳山、南峰称南阳山;主峰东北过白?岭是良连山,再往北过金芝岭是东山,东山北是观山,观山西是鸡笼山,鸡笼山西有独立小丘树山;主峰东南是西沿山,主峰向西过公路是阳抱山(东渚镇境内);北阳山北是火烧山,北阳山西北是南山,西是青山。阳山西侧从北往南有独立小丘严山、平王山、恩顾山、彭山(以上在通安镇)和龙山(东渚镇境内)。
阳山有白?岭、金芝岭、江婆岭、石狗岭、马王岭和耙石岭等六岭。六岭分布平面上犹如一 “关”字。两点是江婆、石狗两岭,两横是金芝、白?两岭,撇捺分别是马王岭和耙石岭。白?岭以产白?(高岭土)得名,中国高岭土公司阳东矿已采掘至地下数十米深处。
阳山有4处岩崖:文殊岩一名观音岩,在箭阙峰下。虎头岩一名狮子岩,下瞰龙井。夕照岩,在大石山中。滴水岩,一名水帘、瀑布,又名珍珠帘,在大石之东,毁于开山采石,后增补谛?岩,仍为4岩。
阳山有白龙坞、金牛坞(即火井坞,又名金井坞)、火丫坞、白雪坞、栗坞、启龙坞(一称憩龙坞)等6个山坞。阳山有7泉,云泉在大石峰下大石坞,水自石上泻纳小池。仙泉在澄照寺内,龙湫泉在白龙坞龙母冢前。一壶泉在?涵石上,随取随盈。茶坡泉在山南。瀑布泉,在滴水岩,一名滴水泉、珍珠帘,水从岩间下滴,如喷雪跳珠,大旱不涸,冬日形成冰柱,雨后有瀑布。
大石山为阳山北麓余脉,位于通安镇南树山村戈家坞内,面积不足0.2平方公里。
鸡笼山是阳山北麓余脉,因形似鸡笼得名,一名鸡峰、启龙山、憩龙山。由流纹岩构成。主峰鸡笼山,海拔109.5米;次峰朝西山位于主峰北0.4公里,海拔70.1米;次峰珠冠山位于主峰东北0.6公里,海拔45.8米。
观山是阳山东北支脉,原称管山、管峰,一称獾山,走向北西,长0.7公里。西南峰称观山,海拔73米;北峰凤凰山,海拔97米。由火山岩构成,怪石嶙峋,?岩壁立。
树山旧称?山,俗名殳山、如山,位于通安镇南,在鸡笼山西0.9公里处。南北走向,南北长48米,东西宽27米,海拔39米。
恩、顾两山相连,合称恩顾山,在通安镇。长0.8公里,宽0.3公里,海拔43.6米。恩顾山东北1.5公里处有独立小丘平王山,海拔24.1米。恩顾山东北1.9公里处有严山,恩顾山东南1.1公里处有彭山,恩顾山西南2.0公里有龙山。
彭山位于通安镇西南4.5公里处,东距阳山3公里,北为恩顾山,南有彭山湖、龙山,海拔36.5米。
严山是阳山西南、平王山北一独立小丘,在树山西北约1公里处,属通安镇。海拔22.5米,土层很薄,满山野草。
七子山 旧名横山;山上七个高墩,为春秋战国遗迹,俗称七炮墩、七子墩,相传山顶七墩是古人埋葬七个儿子处,故名七子山;南临太湖,若箕踞之势,又名踞湖山。山体绵延于吴中区木渎、横泾、越溪和虎丘区横塘四镇(街道)。西南与清明山(胥山)相距1000多米。山体由石英砂岩构成,大致呈北东走向,长约6.5公里,最宽处约4.5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山之北,自西往东依次是姑苏山(山北有姑苏庙)、花园山、岷山(今称万禄山)、九龙坞、福寿山、梅湾、上方山、茶磨山;山之南,自西往东依次是宝华山、薛家湾、东山、王家山、陆墓山、五坞、吴山、桃花坞。
主峰七子山,海拔294.8米,主峰东南0.8公里处为塌馒头顶(海拔178.3米),东南2.3公里处为陆墓山(32米),东南3.2公里处为吴山嘴(吴山嘴上大炮墩位于主峰东2.7公里,海拔162.2米);主峰南1.8公里处为黄土墩山(37.5米);主峰东北2.1公里处为汤家山(73米),东北2.7公里处为福寿山(101米),东北3.8公里处为上方山(92.6米),东北4.7公里处为磨盘山(32.4米);主峰北1.8公里处为万禄山(62.8米);主峰西南为尧峰山(223.7米)、西壁山(129.8米);主峰西0.6公里处为凤凰山(256米);主峰西北0.8公里处为南黄山(203.5米),西北1.9公里处为姑苏山(60.2米)。七子山南有诸多山坞,自西向东有将军坞、盛家坞、宝华坞、钱家坞、颜家坞(以上通称为薛家湾山坞)、山西、金塘山、月湾里、石榴里、松毛坞、瓦坞、牛角坞等12个山坞。山坞深50至200余米不等,越溪街道旺山村薛家湾坞最深,有220米;张桥村金塘山坞最浅,仅50米。尧峰山有大型硅石矿,尧峰山、花园山有赤铁矿,七子山南坡青石桥村北小山有铝矿并伴生其他金属矿;吴山岭西侧有白泥矿,苏州陶瓷厂1958年曾开采。苏州西部低山丘陵上共有石室上千座,其中以七子山上的为最大。
尧峰山是七子山向西南延伸之支脉,主峰高224米,山半有??岭(俗称鸭踏岭,海拔206米)。1988年,吴县文管会在尧峰山北3公里徐巷村边发现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上方山,又名楞伽山,是七子山东北支脉,主体在横塘街道境内,海拔92.6米。西南接吴山岭,西连福寿山、褒忠岭,北通宝积顶、茶磨屿。北部山腰治平寺,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始建,时名楞伽寺,宋治平元年(1064),改为治平寺。寺前有直径一丈八尺的越公井,井上有冽泉亭。东北即三面临水的茶磨屿(茶磨山),海拔32.4米。山顶平坦广百亩,形似磨盘,俗名磨盘山。相传吴王曾在此射箭比武,故亦称射台。一说此处即吴王姑苏台遗址。屿上有吴城遗址,城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楞伽寺塔西1公里处为抱震岭,海拔76.2米,东西走向,山脊上6号墩有长条形石室,时代为西周中期,80年代在石室内发现瓶罐壶坛等器件29件。上方山是石湖风景区的重要景点,植被良好,林木葱郁,绿化率95%以上,山上有大群白鹭、苍鹭等飞禽。 1992年8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占地500公顷,建有长约800米的索道。
吴山岭是七子山东南支脉,海拔158.5米,在越溪境内,东临石湖。上有泉水,一泓出石罅间,极清冽。吴山东麓明大学士申时行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尧峰山西北1.9公里处是姑苏山(木渎镇九龙坞西侧),海拔60.2米,相传吴王夫差曾筑姑苏台于其上,故名;一名姑馀、姑胥,又名紫石山、胥台山,俗称和合山。
姑苏山东为花园山,花园山东为岷山,一名万禄山,下临池涧,旧称小赤壁。岷山东北为福寿山,在横塘梅湾村,海拔130米。
凤凰山海拔256米,有公墓,山下有凤眼井。
七子山北麓有占地126.6亩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生活垃圾填埋场。
天平山 苏州花岗岩体出露部分形成两列近乎南北向延伸山体,天平山地处这些花岗岩山丘的中心部位,其南0.9公里处是鸡爪山(海拔53.6米),再往南依次是焦山(200米)和灵岩山(182米),东南为金山(126.7米),西南0.8公里处为鸡笼山(75.2米),北为支硎山(即观音山,130米),东北1.6公里处为小禹山(即肚皮山,44.8米),东北2.9公里处为高景山(107.7米),北2.4公里处为猫山(即茅山,57.7米),西北为天池山(即华山,173.4米);天池山西南为五峰山,天池山往西有银顶山等山丘;天池山往北依次为鹿山(175米)、白鹤山(90米)、南爪山(57.6米)和北爪山(32.5米)等。
天平山因山顶平正而名;因山势高峻,唐代称为白云山;因范仲淹高祖葬于山之东坞,俗称范坟山。绵亘于吴中区木渎、藏书和虎丘区枫桥三镇(街道),山南天平山景区属苏州市园林局。南北走向,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1.4公里,主峰海拔201.6米。
天平山西麓有南北向山坞,属枫桥街道建林村(原称马涧村)。1952年在坞内建胜天水库,坝长100米,高12米,库容15万立方米,可灌溉稻田430亩。2003~2005年,改建为白马涧生态龙池风景区。
灵岩山 在吴中区木渎镇西北,北距天平山2公里。北西走向,长2.3公里,宽1.2公里,海拔182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岩石球状风化明显,山多奇石,状如灵芝,故名。
焦 山 亦名大焦山,位于吴中区藏书与木渎两镇,南与灵岩山相连。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主峰海拔200米,次峰兔子峰位于主峰东0.7公里,次峰狮子山在主峰西,海拔77.8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
天池山 山腰有池,逾数十丈,横浸山腹,名天池,山以池名。山顶巨石兀立,高达数丈,形似莲花瓣,名莲花峰。习惯上将莲花峰西北坡称天池山,东南坡称为华山、花山。山西北坡属吴中区藏书镇,东南坡属虎丘区枫桥街道建新、建林两村。北东走向,南北长2.3公里,东西宽1.2公里。主峰莲花峰,海拔169米;莲花峰东南即天平山,莲花峰往北过贺九岭,与鹿山相接。莲花峰西北0.3公里处有石牛岭,海拔107.9米,1977年2~5月,曾在石牛岭采石,用于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工程。80年代末,在西北坡新辟688级石阶,称灵峰天梯,直达莲花峰顶。天池山上石室,是苏州西部低山丘陵所有石室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天池山山坞内有寂鉴寺,寂鉴寺石屋是江苏省内仅知的元代石构仿木建筑,寂鉴寺石殿、佛龛及造像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寂鉴寺东南有石潭,深尺许,形如钵盂,名钵盂泉。
天池山南为奇禾岭(一名鸡窠岭),北半里许为贺九岭,相传是春秋吴王登岭贺重九处。
华山,一称花山,山道陡峭,长松夹径,十分幽静。
支硎山 晋高士支遁(号支硎)曾隐居于此,故名。位于虎丘区枫桥街道西南,支硎山东为支英村,南为天平山,北端为高景山。走向北北东,长约2.8公里,海拔147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山有石室寒泉。
寒 山 位于虎丘区枫桥街道,在天平山西北麓和支硎山间,属支硎山向西南延伸的小山,海拔99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
高景山 《越绝书》作高颈山。在虎丘区枫桥街道,位于支硎山北端,南与大禹山相连。海拔107.7米,北东走向,大禹山、小禹山为高景山支脉,山体均由花岗岩构成,有萤石矿点。山北面、西面分别是枫桥马涧和建林两村,东面是开山村,西为寒山岭,其西麓崖谷盘拱处为金盆坞,金盆坞南为斜堰岭(一称谢宴岭)。1959年,驻军曾在该山开挖山洞,1972年洞口被封。
大禹山 在枫桥开山村西,与支硎山北峰相连,其间有颜家山坞,北连高景山。海拔
鹿 山 相传春秋时吴王在此养鹿,故名。位于虎丘区浒墅关、枫桥和吴中区藏书三镇(街道)交界处,山之东属枫桥街道建新村,山西南属藏书镇篁村,西北属浒墅关镇新民村。在伏龙山北,鹿山东下有王宴岭,与象山相连。鹿山北东走向,长约2公里,山体由花岗岩构成。为相连的两座山丘,山体大者称大鹿山,海拔172米,小鹿山(西峰)亦称庙山,海拔85米。鹿山东南坡有山洞,为国防设施。
狮子山 因形似卧狮得名,又名乍山、??山、鹤阜山。位于虎丘区狮山街道,在金山东2公里余。南北走向,长约0.5公里,海拔114.5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东北6公里处为虎丘山,两山遥望,俗称“狮子回头望虎丘”。山东面为枫桥街道狮山村,西面、北面为何山村,南为新升村。
狮子山麓建有苏州乐园,占地94公顷,分水上世界(水上游乐场)和欢乐世界两部分。水上世界在狮子山南麓,建于1995年7月,占地8公顷;欢乐世界建于1997年2月,分为苏迪广场、狮泉花园、欧美城镇、儿童世界、苏格兰庄园、威尼斯水乡、未来世界和百狮园等区域。
黄 山 三峰相连,状如笔架,故又称笔格山,位于虎丘区横塘街道。地处苏州花岗岩体南缘,为花岗岩和泥盆系石英砂岩的分界,山丘主体为石英砂岩,西侧为花岗岩。主峰海拔97米,其余两峰分别为77米和54米。山南北长1.3公里(今称横山,误也),东西宽0.4公里,面积0.52平方公里。其西坡之半有二石洞,深三、四丈,名虎洞。山上植被覆盖良好,白鹭翔集。
山麓有1956年建成的苏州烈士陵园,占地8.5万平方米。烈士纪念碑题词“为人民事业而牺牲是最光荣的”为陈毅元帅手迹。陵园内安葬256位烈士和病故军人,存放37位烈士骨灰。
五峰山 山有五峰,故名;又称白阳山、白羊山、清流山。位于吴中区藏书镇。在穹窿山东北、天池山南端,东与焦山、灵岩山毗邻。北东走向,主峰五峰山,海拔101米;次峰仙人山位于主峰东北1.0公里,海拔120.1米;次峰银顶山位于主峰西北0.7公里,海拔113.5米;次峰大山头位于主峰西南0.9公里,海拔108.5米。山体由砂页岩和花岗岩构成,为苏州花岗岩西界。山上林木葱郁。
其北为金井坞,银顶山和金井岭山谷间(白象湾)有1958年建造的白象湾水库,坝长140米,坝高6米,顶宽4米,蓄水容积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00多亩。五峰山南麓是占地百余亩的银泉山庄。
蒸 山 一称真山。位于吴中区藏书、光福和虎丘区东渚三镇交界处。北东走向,长约1.5公里,呈椭圆形。主峰蒸山,海拔162米,次峰善山位于主峰东1.2公里,海拔50.2米,两峰间有史家岭。山体由砂页岩和粘土构成,有陶瓷粘土矿矿点和铁矿矿化点等,七八十年代曾在北坡开采高岭土。1979年在东坡建真山公墓,1984年建真山安乐园。园内“革命老战士纪念碑”由南京军区政治委员傅奎清中将所题。
邓尉山 相传东汉太尉邓禹曾隐居于此,故名;山在光福,一名光福山;万峰和尚曾居此山,故又名万峰山。习惯上称北峰为邓尉山,称南峰为玄墓山。在光福镇西南部,南北走向,长2公里余,由石英砂岩构成。
邓尉山海拔169米,其北峰名妙高峰,山东麓有七宝泉,西南有寿岩泉。
玄墓山在邓尉山南1.2公里,海拔231米,相传东晋青州刺史郁泰玄葬此,故名。玄墓山北0.3公里为亭子山,海拔205.2米;东南0.5公里是座身山,海拔150.5米。玄墓山西南有八德泉,水如沸珠,又名沸珠泉。
凤凰山(城隍山) 位于吴中区光福和虎丘区东渚两镇交界处,东南即蒸山。北西走向,长1.2公里,略呈“V”形。主峰凤凰山海拔148.3米,次峰横山在主峰西北0.3公里,海拔102米;次峰大雀山位于主峰南0.4公里,海拔115米。山体由石英斑岩构成,有萤石矿矿点,50年代已开完。有瓷石矿,储量4933万吨。
玉屏山 原名玉遮山,其山横列如屏,故改称玉屏,又称翠屏山、遮山、查山、茶山、蜀山。位于吴中区光福和虎丘区东渚两镇交界处,南北走向,长1.5公里,山体略呈纺锤形,由石英砂岩、砂页岩及石灰岩构成,有煤矿和铅锌矿矿点,。主峰玉屏山海拔192米,次峰查山位于主峰北0.55公里,海拔155米。
安 山 在吴中区光福镇,三面环水,是伸入太湖的小半岛。海拔103米,长约1.1公里,面积0.5平方公里,呈团状。由石英砂岩构成,附近有?里、葛舍两小山。
潭 山 旧称弹山,位于吴中区光福镇玄墓、西碛两山之间 ,西为聚坞。北西走向,长宽均为2.25公里,呈团状,山体由石英砂岩构成。有铅锌、黄铁等矿。主峰潭山海拔253米,次峰青芝山(东山)位于主峰东北1.4公里,海拔112.5米;次峰长山位于主峰东1.1公里,海拔157.5米;次峰大山位于主峰东南1.7公里,海拔116.0米;次峰庙山位于主峰东南2.1公里,海拔22米;次峰薄山位于主峰东北1.9公里,海拔55.8米;次峰竺山(竹山)位于主峰东南1.5公里,海拔101.2米。
潭山东北支脉青芝山,位于邓尉山西,南逾长岐岭为竺山。
渔洋山 在太湖度假区香山街道。北东走向,长3.5公里,宽1.7公里,形似纺锤形,由石英砂岩构成。渔洋山三面临湖,独东北一面为陆地,为太湖中一半岛。主峰渔洋山,海拔170.8米,次峰双墩头位于主峰北0.8公里,海拔150.6米;次峰黄毛山位于主峰西1.4公里,海拔72.0米;次峰蚊子顶位于主峰西北1.0公里,海拔121.5米。渔洋山东北山峰名乌钵山,一名钵盂山;渔洋山西南(蚊子顶下)即法华山,因山上有法华寺,故名。渔洋山有法华坞、桃花坞、玉山湾等山坞,其中,法华坞纵深1500米,延伸入湖,南侧余脉在太湖中形成长沙、叶山、小庭山、老鼠山等岛屿。
西洞庭山 明《姑苏志》载:“洞庭山,在太湖中。一名包山,以四面水包之,故名;或又谓包公尝居之 (陶隐居云包公为句容人鲍靓) 。”岛东北有洞山、庭山,故称洞庭山;因与东山相对,称西洞庭山、洞庭西山,简称西山。岛因山名,称西山岛。位于苏州古城西南45公里处太湖中,属吴中区西山镇。西山岛东北狭而西南宽,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11公里,岸线长约60公里。50年代,全岛面积70.98平方公里,六七十年代,围湖造田8.84平方公里,现有面积79.82平方公里。通过全长4308米的太湖大桥与香山街道相连。岛上重岗复岭,多深浅不一的山谷。港湾众多,四周环绕着20多个小岛。
西洞庭山北东走向,绵延11公里,最大宽度8公里。以中东部谷地为界,西部山体岩性以泥盆系石英砂岩为主,山顶尖峭,基岩裸露,山坡为直线形坡,坡度在20°左右。最西部堂里一带有小面积花岗岩山丘。东部元山、前湾山、龙洞山、石公山等低丘和湖岛、礁石由石灰岩构成,这些石灰岩小丘一般海拔仅几十米,山体范围小,分布零星。山顶浑圆,山坡为平缓微凸形坡,坡度在15°左右,山坡上溶蚀微地貌石芽、溶沟发育,山中有石灰岩溶洞。山上石灰岩裸露,仅裂隙间有薄层石灰性土壤。石灰岩丘陵大多被开采,破坏较为严重。
西山主峰缥缈峰,海拔336.1米,为苏州第三高峰。缥缈峰东0.8公里为竹坞岭(海拔189.8米), 缥缈峰东1.9公里为笠帽顶(293.3米);笠帽顶东南2.7公里为野猫洞(217.3米),野猫洞南为罗汉山(142.7米),罗汉山之南为鸡笼山、一博山;笠帽顶北依次为大昆山(307米)、凉帽顶(268.1米)、白泥山(98.9米);白泥山往北,过砖桥港,即貌虎顶(146.7米),其西南依次是扇子山(133.2米)、桥千洞(146米)、帘子山(123.5米)和徐宅山(旧称碧螺峰,67.2米);貌虎顶北0.4公里为栖贤山(53米);缥缈峰西北1.2公里为笠帽山(212.8米),再北为东湖山(191.2米)、涵峰(114.2米);缥缈峰西南为北门岭(199米),缥缈峰西1.8公里为小峰顶(189米)、其次为石屋顶(143.7米)、平龙山(120米)和马王山(70.9米);大昆山东为驼背山(215.3米)和马石山(56.3米)。南部有竹坞、倪家坞、野坞,东部有罗汉坞、毛公坞、包山坞、福元坞,东北部有尖池坞、茅公坞、五坞里、西坞里、西坞岭、水月坞,西部有绮里坞、上正宫坞。
缥缈峰东有包山,海拔183.9米,攒云峰,海拔187.9米;东南有罗汉山,海拔142.7米,缥缈峰东南有五峰山,海拔87.6米;缥缈峰南消夏湾,相传春秋时吴王在此避暑消夏而名。湖湾介于梭山、龙头山之间,三面环山,湖湾宽2.2公里,纵深2.3公里,是西山最大湖湾。湾外有6座小岛散布湖面。缥缈峰南1.5公里有飞仙山,海拔155.8米。
缥缈峰北(陈巷)西湖山,海拔101.6米;缥缈峰西花山,海拔105.7米,西北有天王山,海拔226.7米,天王山东有1970~1973年建造的天王坞水库。水库大堤长110米,高出地面10米,集水面积1.3平方公里,水深9米,最大蓄水深度17米,库容20万立方米。
后埠东有唐介山,又称圣姑山、鸿鹤山,海拔24.5米。
?头山在?里、衙里间,海拔120米。
大埠岭,一名大步山,海拔55.2米。
马石山在马村,海拔56.3米,石灰岩小丘,部分被开采。
徐宅山在南徐,古称碧螺峰,海拔67.2米。
貌虎顶海拔146.7米。
栖贤山在西山岛北部,北濒太湖,与横山、阴山、绍山诸岛相望,海拔70.6米。
四龙山 在吴中区西山镇。东临太湖,南北走向,南北长2.3公里,东西宽1.0公里。主峰四龙山,海拔122.2米;主峰北0.4公里次峰,海拔104.8米;主峰南0.9公里次峰,海拔80.5米;主峰东南0.3公里次峰,海拔82.0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山上种植梅、橘、梨等果树和茶树。
东洞庭山 因在西洞庭山之东,称东洞庭山、洞庭东山,后简称为东山。相传隋莫厘将军居此,故旧称莫厘山。位于东山镇。东洞庭山北东走向,长约10公里,宽3公里,把东山半岛分为前山和后山两部分。山脉之东称前山,西则称后山。山体主要由泥盆系石英砂岩构成,夹粉砂岩和泥岩。山脉东北高西南低,主峰莫厘峰位于东洞庭山东北端,俗称大尖顶,海拔293.5米。主峰以下分成三支,一支自北而东为芙蓉峰、翠峰;一支南向为九峰、小莫厘(即箬帽峰),其下为庙山;一支自北而西为丰圻、小长湾、尚锦、吴湾(洪湾)诸岭。主峰东南0.3公里为三茅峰,海拔240.0米;主峰东南4.9公里为碧螺峰,海拔104.8米;主峰南5.0公里为玉笋峰,海拔103.7米;主峰北为二尖顶(海拔248米),往南和西南有虾污岭(202米)、磨盘顶(196米)、鹰窝顶(即嵩峰,202米)和阳山(141米)等。
清明山 在吴中区胥口镇,向西过胥江为穹窿山东南支脉香山,清明山东即尧峰山。北西走向,长3公里,东部宽而西北部窄,最宽处约1.5公里,山体由石英砂构组成。主峰清明山习称胥山,海拔198.8米,次峰镑峰山位于主峰东0.4公里,海拔153.1米。清明山山顶平旷,有废石基。民国《吴县志》载:“山顶有石筑基址,传为吴王殿基,或云即是姑苏台遗址。”山下胥王庙始建于周敬王三十六年(前484年),后多次重建,1968年毁。2005年3月,重建胥王庙,新庙占地面积51亩,建筑面积2650平方米。
香 山 “山以吴妃采香名也”(徐霞客《题小香山梅花堂诗》序)。香山大部分属张家港市金港镇,西坡与江阴市接界,北临长江。北西走向,与长江走势平行。西北至东南长5公里,东北至西南宽2公里,东部山体向南北两翼延伸,长1.9公里。平面呈菱形状,全山总面积4.37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36.6米。北坡险峻,南坡平缓,顶部开阔。
香山被石虎门分为大香山和小香山两部分。北宋建隆二年(961),江阴知县张可琮在石虎门击退吴越军队。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江阴知县率领民众在山麓大桥镇抗击倭寇,激战石虎门,倭寇终未越过香山。
香山有9组共27个藏军洞,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香山最高点老虎背东侧有高15米的土墩,其下就是藏军洞。香山烽火墩,相传为元末张士诚所筑。
香山东麓陈家湾有1992年所建烈士陵园。
凤凰山(凤阜山) 相传晋太康元年,凿石得玉凤凰,故名;又名凤阜山。位于张家港市金港镇南沙西北偏西,山西南属江阴,东北属张家港。主峰海拔93.5米。山顶烽火台相传为元末张士诚所筑,台高2.7米,10米见方,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 山 古称真山,相传梁武帝时建有至真观,故名;西麓有巨石飞跨入江,形如筏,亦称石筏山。位于张家港市金港镇南沙西北长江边,跨张家港、江阴两市。东西走向,号称“十里长山”,张家港境内长1.5公里,宽1公里,主峰海拔90.4米,占地千亩。东北坡临江峭壁下有天台石,八米见方,石平角直,石面凌空。山上有大片松林、毛竹林和400亩茶园,出产高峰茶。
虞 山 因虞仲(即仲雍)葬于山首而名;一名乌目山、海隅山;因形如卧牛,又称卧牛山。山体由泥盆系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等构成。山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延伸,山脊线长6.4公里,山体最宽处2.2公里。从西北往东南4个主要山峰依次是吴王点将台(海拔218.7米)、火烧山顶(258米)、望海墩(主峰,261.1米)和金鸡墩(221米)。从山麓至山顶,西南坡长1公里,坡度约20度;东北坡长度一般不超过1.5公里,坡度大多小于10度。山体为单斜构造,岩层产状、倾向多为北东,倾角5~15度。山中多泉,其中较著名的有焦尾泉、天龙泉、舜过泉、君子泉、玉蟹泉、冽泉、酌泉等,均属下降泉类型,水质较好。
虞山有石室土墩120余座,三五个一组,呈品字形分布于山脊、顶峰及山坡交叉处,大者直径15~20米,高5~8米;小者直径5~8米,高2~3米。内用虞山条形石块堆叠为下宽上窄之矩形洞室,上以大石盖顶。洞室一端有石块筑成的通道,外面再以山泥堆成馒头状土墩。虞山西岭小石洞之上有一高大土阜,名奠祈墩,当地人称抢灵墩。墩高15米,墩北有一平坦石地,称西校场,相传为元末吴王张士诚阅兵处,故又称吴王点将台。
虞山有秦坡涧、桃源涧、石屋涧、破龙涧、坠石涧、锦峰涧、玉蟹泉、焦尾泉、舜过泉、截流泉和竺仙泉等溪涧。其中秦坡涧、桃源涧在虞山北坡,分别为虞山十八景之秦坡瀑布和桃源春霁;坠石涧位于三峰和秦坡涧之间,旁有水帘洞,涧东百余米处为龙殿遗址,有千年古银杏一株;玉蟹泉在虞山北坡秦坡涧附近,大水不溢,久旱不竭,味甚甘美,前人誉为“虞山第一泉”;焦尾泉位于读书台后,为焦尾溪源头;竺仙泉在虞山公园北原铁佛寺后,已半淤。
虞山西北山腰小云栖寺内有小石洞,洞深3米多,有泉从石隙溢出。附近为明代藤溪草堂遗址,有一棵树龄350年的紫藤;兴福寺后约1公里之半山腰有联珠洞,宽9米,深15米,高约2米。洞口“联珠洞”三字系民国李根源所题。民国17年,中共常熟县委及澄、锡、虞地下党在此活动,洞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老石洞等洞穴。
虞山东岭辛峰亭和虞山公墓之间山坡上有太平军石营遗址,今存数处总长约百米的石垒,1982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顾 山 在常熟市王庄镇,顾山东南属常熟,西南属无锡,西北属江阴,俗呼三界山,亦称灵龟山、香山。山体由砂岩、粉砂岩、泥岩等构成,略呈东西向延伸,倾向东南,海拔109.9米。山半香山寺,始建于梁大同年间。
马鞍山 有东、西两峰,形似马鞍,故名;因所产昆石玲珑剔透,一称玉峰山或玉山。在昆山市玉山镇西北部。东西走向,主峰在西部,海拔80.8米。山多危岩险石,周长1.5公里,投影面积0.159平方公里。地表出露部分为灰及灰白色巨厚层状石英岩和含有雷氏三叶虫等海洋生物化石的白云质灰岩、硅质灰岩和砂岩、粉砂岩,厚度大于261米;属古生代寒武系(中统、杨柳岗组),距今约5亿年,是苏州境内出露的最古老岩石,著名的昆石即产于此地层。
1983~1985年,在建设梅花墩时将马鞍山下的山沟小渠改造成全长1700米、宽3~5米的环山河。
二、水 系
苏州地处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境内地势由西向东微微倾斜,太湖承接上游南溪、苕溪水系来水,通过苏州的河网达江入海。苏州水域广阔,地势低平,古称“平江”,亦号“泽国”。境内湖泊众多,京杭运河贯通南北,塘、浦、泾、浜、?、港、溪、渎等纵横交错,吴淞江、望虞河、娄江(浏河)、太浦河等连接东西,除太湖外,阳澄湖、澄湖、昆承湖、淀山湖等散布其间,太湖水面绝大部分在苏州市境内,全市水域面积360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5%。
(一)江 河
1、长江(苏州段)
长江从江阴、张家港两市交界的长山进入苏州境内。江阴市鹅鼻嘴至长江口50?灯标称近河口段,全长
苏州段江面 张家港市境内江面长76.85公里,双山沙南汊14公里。常熟市江岸西起芦浦塘口,东至白茆塘口,长约31公里;徐六泾口外江面宽5.5公里,至白茆塘口宽8.1公里。太仓市江岸北起白茆口,东南至浏河镇阅兵村姚家宅,与上海市跃龙化工厂北围墙交界,长近39公里;苏州段江面全长约147公里,平均宽7公里以上,最宽处浏河口14公里。境内长江水域约500平方公里。
江堤海塘 宋代,苏州开始修筑江堤海塘。清代,苏州江堤海塘全线贯通。1949年后,每年修缮江堤海塘,在1950、1975~1976、1982、1997~2003年,5次全面加高加固江堤。境内江堤总长190.575公里,其中主江堤144.075 公里,通江河道闸外港堤46.5 公里。张家港市境内主江堤71.797公里,2005年全线达到顶高9.00~9.25米;常熟市境内主江堤总长33.895公里,其中江堤19.595公里,海塘14.300公里,2005年全线达到顶高9.00~9.20米;太仓市海塘北起白茆口,南至上海市宝山界,全长38.383公里,2005年全线达到顶高9.20米。
入江河道 长江苏州段原有通江河道52条,2005年,苏州共有通江河道35条,其中张家港境内有巫山港、张家港、老套港、十字港、天生港、太字圩港、段山港、朝东圩港、渡泾港、一干河、二干河、三干河、四干河、五干河、六干河、长沙河、七干河等17条,常熟境内有福山塘、崔浦塘、望虞河、耿泾、海洋泾、常浒河、徐六泾、金泾、白茆塘等9条,太仓境内有新泾、钱泾、荡茜泾、鹿鸣泾、浪港、汤泾、七浦塘、杨林塘、浏河等9条。
水 文 根据长江干流最下游水文站——大通站1950~2006年水文资料,长江进入河口段的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9050亿立方米,多年年平均流量为28700立方米/秒。
大通站输沙量7月最大,为1.02亿吨,占全年输沙量4.30亿吨的23.4%。大通站多年年平均含沙量0.46 公斤/立方米,年平均输沙率12900 公斤/立方米。(输沙量统计年份:1951年、1953~2006年)。
1986~2005年,平均高潮位5.63米,平均低潮位2.16米,平均潮位3.56米;绝对高潮位7.40米(1997年8月19日,张家港节制闸),绝对低潮位1.80米(2000年5月6日,张家港节制闸)。平均潮差2.35米。涨潮历时4小时左右,落潮约8小时。春末夏初,桃花盛开,雨季到来,水位迅速上涨,进入汛期,俗称桃花水。5~10月为汛期,8月中旬是汛期高峰,10月进入小汛。在张家港闸下游,潮水达到5.3米为警戒水位,5.7米为危险水位。每逢东北风,潮水提前1小时;每逢西北风,潮水推迟1小时。据徐六泾验潮站1953~2005年潮位特征统计,最大潮差4.05米,平均潮差2.02米。
2、河 流
江南运河(苏州段) 江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古名江南河,曾称运粮河。从苏州、无锡两市交界处沙墩港流入相城区望亭镇,流经浒墅关、枫桥、横塘3三镇(街道),过吴中区宝带桥后南下吴江市,在盛泽镇东南苏浙两省交界处王江泾入浙江境域,该支是江南运河主流。从望亭镇经过城区至吴江市鸭子坝,全长近
江南运河在苏州境内可分为3段:一为苏锡运河段,西起苏锡两市交界处望亭沙墩港,过浒关镇东至苏州城西枫桥,长约18公里。近东西走向,河岸线顺直,水流向东,是苏州市上游来水的主要通道。河底宽一般30~40米,河底高程约为0.0米(吴淞基面,下同)。运河在望亭镇与太湖出水河道望虞河上段沙墩港相交。二为苏州城区河段,自枫桥至城东南宝带桥,长14公里多,是苏州城区太湖来水主要通道。河岸线弯曲,流向基本是自西转南折向东。1955年前,流经铁铃关后,折东循上塘河流入阊门与外城河会合,再经胥门、盘门、南门,出觅渡桥至宝带桥。1959年实施彩云桥工程后,运河过铁铃关后直线南下走横塘,循胥江过泰让桥流入城河。1987年4月~1992年6月,在横塘镇南弃胥江另辟新河,折东经新郭北侧、五龙桥南侧入澹台湖,至宝带桥北堍与苏嘉运河连接,绕过苏州古城。三为苏嘉河段,自宝带桥流至王江泾入浙江嘉兴境,长约50公里。河道上段顺直,下段弯曲,呈南北走向,流向不定。苏嘉段运河西濒太湖,东连淀泖水系,南接杭嘉湖水系,北通阳澄水系,沿程与吴淞江、太浦河、钆塘等东西向排水河道相交。1968年,吴江市平望镇市河段改道,在镇西1公里处开挖新运河2.7公里。1980年后,江南运河在平望镇南取道澜溪塘,从江浙交界处油车墩进入浙江乌镇市河,绕过嘉兴市,向南直趋杭州。
娄 江 原名昆山塘,宋至和二年(1055)疏浚后改名至和塘,明弘治年间(1488~1505)改称娄江。
娄江西起苏州娄门外城河,流经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外跨塘、唯亭和昆山市正仪、玉山、城南、周市等镇(街道),于蓬朗草芦村东接浏河,长53.13公里,河道顺直,为苏州至昆山、太仓主要航道,常年可通航60~100吨位船只。两岸有娄斜浦等支流港浦30余条,娄江北通阳澄湖,南有青秋浦、西尤泾、东尤泾等通吴淞江。河道底宽35~80米,河底高程-1.0~-1.94米。
浏 河 为娄江下游,亦称浏河塘,古称刘家港、刘家河。浏河在昆山市青阳港与娄江相接,自昆山市蓬朗草芦村向东流,经太仓市城厢、陆渡、浏河和上海市嘉定区娄塘、唐行等镇入长江。境内河长24.17公里,其中昆山境内河长1.57公里,太仓境内河长22.60公里(其中16公里与上海嘉定区有6次交叉)。平均底宽82.5米,河底高程-2.5~-2.0米。
吴淞江 古名松江,又称松陵江、笠泽江;今吴淞江源出吴江市松陵镇太湖瓜泾口,宽80米。自瓜泾港南之分水墩起,受瓜泾港西来之水和运河南北来水东流,经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市蜿蜒东下,于三江口进入上海,称苏州河,在外滩外白渡桥处注入黄浦江。据1997年测量,苏州市境内河长61.30公里。青阳港以西段长53.5公里,河宽一般220米,最宽处660米,最窄处45米;上海市境内河长44公里,河宽一般40米。2000年,吴淞江(从江南运河到黄浦江)全长100.03公里,其中苏州境内56.03公里,上海境内44公里。吴淞江南岸众多河港与澄湖、淀山湖相通,北岸众多河港与独墅湖、金鸡湖、娄江、浏河连接。吴淞江为苏申内港航线,常年可通航60~100吨船只。
瓜泾港 在吴江市城区以北3公里处。西自东太湖泄水口东流,出公路桥会合江南运河来水,过分水墩入吴淞江。长4公里,河面宽约40米,河底宽20米,河底高程-0.7米。流向西至东,1954年7月,实测流量172立方米/秒。由于东太湖逐渐淤浅,茭芦丛生,部分湖面围垦成田,瓜泾港的排水作用逐渐减小。
望虞河 因经过相城区望亭和常熟市虞山两镇而名。南起苏州、无锡两市交界处望亭镇太湖沙墩口,沿两市边界东北行,穿越江南运河、漕湖至北桥镇枫塘泾,出鹅真荡,在湘庄西南入常熟市境,向北过嘉菱荡、张墓塘、张家港(河),绕虞山西麓到花庄入长江。河长60.3公里(另有入湖入江延伸段2公里),河底高程一般为-3.0米,湖荡段为-0.5~-0.3米,河底宽72~94米。
太浦河 西起吴江市东太湖,东至上海市西泖河入黄浦江,故名。流经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连通20个湖荡,其中吴江市境内13个。全长57.60公里,其中吴江市境内40.80公里,浙江省嘉善境内1.56公里,上海市青浦区境内15.24公里。源起吴江市横扇东太湖时家港,在上海青浦南大港口处接西泖河,经斜塘入黄浦江。1992~1998年,全线拓浚。太浦闸以上,河底宽160~320米,河底高程0.0米;太浦闸以下至新运河口,河底宽150米,河底高程-1.5~-1.8米;新运河口至吴江市经委煤场,河底宽148米,河底高程-1.8~-2.0米;吴江市经委煤场至杨家荡,河底宽117.4米,河底高程-2.14~-4.5米;杨家荡至木瓜荡,河底宽122.9米,河底高程-4.5米;木瓜荡至汾湖,河底宽106.2米,河底高程-4.5米;汾湖至元荡养殖场,河底宽134.6米,河底高程-4.5米;苏沪省界,河底宽139.0米,河底高程-4.5米;汾湖段河底宽50米,河底高程-1.5米。
太浦河节制闸位于河西端距太湖1.6公里处,1959年建成。29孔,全长145.6米。设计流量580立方米/秒,校核流量864立方米/秒。太浦河实测最大流量799立方米/秒(1999年7月18日)。
胥 江 因胥山得名(民国《吴县志》),又名胥口塘、横塘、兴福塘。西起太湖胥口,经吴中区木渎、西跨塘和虎丘区横塘,与江南运河相接,后沿枣市街在泰让桥与外城河会合,长16.6公里。胥江底宽10~12米,河底高程0.5米。胥江是太湖东面主要出水河道之一,是苏州至西山唯一水道。
大龙港 清《太湖备考》作?塘,又名西塘河和大龙江。其源系太湖湖湾,称鲇鱼口、东湖或东太湖梢。位于吴中区长桥东南与吴江市接壤处,水深1.25~3.55米。
现河道长1750米(其中长桥段1050 米),宽约120米。向北接盘门外城河,宽20~40米。
越来溪 南起太湖白洋湾,北至石湖口,全长6.19公里,河面宽33米,河深2.8米。流向基本是从南向北,偶有倒流。越来溪在姚湾港处汇合小溪港后流入石湖,再过越城桥汇入江南运河,整个河道全部石砌驳岸。
张家港 从张家港市境内的巫山港到吴淞江,河道全长115.3公里,河底宽22~60米,河底高程0.0米。张家港(河)是苏锡地区重要引排河道,也是苏州北部重要的内河干线。常年可通航100吨单船和1300吨的驳船轮队。
张家港市境内河长20.02公里,河底高程0.5米,河底宽15~60米。常熟市境内长约25.4公里,平均河面宽35米,过水断面55~100平方米。江阴市境内河段长约30公里。
张家港口外江面狭、江岸稳、江床深,又有江心洲双山沙为天然避风屏障。1968年~1969年10月间,建成4个万吨级泊位及配套设施。198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张家港港口被辟为国家外贸港口。
一干河 原名小鲥鱼港,是横墩沙与关丝沙中间的流槽,为刘海沙第七条人工河,故名七圩港。民国10年(1921)向南延伸,改现名。在张家港市杨舍和锦丰两镇,1979年拓浚后,南起杨舍城区,与东横河相交,向北穿南横套、合兴横套,经悦来、店岸后,于七圩港出江。1992年冬,再次拓浚。河长14.15公里,河底高程0.0米,河底宽8~25米。河水为张家港市主要饮用水源。
2002~2004年,拆除老闸,在河口距长江700米处建造水利枢纽,含节制闸和泵站各1座。
二干河 原为关丝沙与焦沙之间的流漕。清同治十一年(1872)开挖成河,为刘海沙水道沿岸第十一条人工开挖河道,故称十一圩港。民国14年(1925),十一圩港北与新庄港(蔡浦)、黄泗浦接通。民国16年,命名为二干河。南起江阴市北?镇,北至十一圩港口入长江,流经张家港市凤凰、杨舍、锦丰3镇,南连无锡东青河、北兴塘,并与锡北运河、盐铁塘、张家港等河道连接。全长27.2公里,张家港境内长26.53公里。河底高程-1.5~0米,河底宽15~30米。为澄锡虞地区主要引排水骨干河道和重要航道之一。
十一圩港闸位于十一圩港口,距长江1.6公里,1965年6月建成。设计引水流量120立方米/秒,设计排水流量53立方米/秒。1983年11月,在十一圩港闸西侧另辟引河建造越闸,越闸为单孔出江闸,净宽10米,设计排涝流量34.4立方米/秒,引水流量106立方米/秒。两闸中心距离95米,中心线夹角5º30′,成为统一的排灌、通航体系。1997年,扩建为套闸。据1976~2005年水文资料,年最大引潮量1.774亿立方米(1979年),年最大排水量2.824亿立方米(1999年),日最大引潮量186立方米/秒(1979年9月8日),日最大排水量137立方米/秒(1999年7月1日)。
三干河 又名西界港。在张家港市杨舍、南丰、乐余、锦丰4镇。原是恤菁沙、登瀛沙之间流槽。民国17年(1928),开挖成河。南接南横套,北于西界港口出江。自黑桥头至三干河节制闸(西界港口),全长15.20公里,河底高程0.0米,河底宽8~25米。有闸1座。西界港有1985年开通的汽车轮渡码头,位于锦丰镇登瀛村,距南通港约7公里。
四干河 在张家港市杨舍、南丰、乐余3镇。河口段原为东界港,是登瀛沙与文兴沙之间流槽。民国23年(1934),开挖成河。南起盐铁塘,接三丈浦,往东北流经南丰、乐余两镇在乐余镇登全村入长江。从鹿苑盐铁塘到四干河节制闸,全长16.59公里,河底宽6~12米,河底高程0~0.5米,过水断面22.5平方米。1962年4月,在乐余镇东界港口距长江约1公里处建造四干河闸,一称东界港闸,1978年和1997年先后两次重建。
福山塘 又称福山港,因流经常熟市福山而名,为常熟北境引泄与航运的重要河道。1958年,望虞河在谢桥镇北穿过福山塘,将福山塘分为北、南两段福山塘。
北福山塘南起望虞河福山船闸,向北流至福山镇东北,通过福山闸入江。全长9.3公里,其中福山闸外河段长0.2公里。北福山塘河道顺直,河底宽10~20米,河底高程1米左右,排水流量18立方米/秒 ,引水流量7立方米/秒。主要支河有三千泾、曲塘泾。
南福山塘南起常熟水北门外护城河,经李家桥、毛家桥、缪家湾,在谢桥船闸处入望虞河。1959年在北口建闸后,水南流,经护城河入常浒河。全长8.7公里。河道底宽10米,河底高程1.2米。排水流量约14立方米/秒。主要支河有白龙港、花板港。
常浒河 从常熟市城区流至浒浦,故名。从虞山镇大东门到梅李镇段称梅塘、梅李塘,从梅李镇到浒浦镇段称浒浦河、浒浦塘(浒浦塘古为海虞“二十四浦”之一),1958年,两河拓浚连接而成常浒河。浒浦塘原在浒浦镇东北野猫口入长江,1958年冬至1960年春,开挖8公里新河,改在袁家墩入江。现河道西起虞山镇大东门护城河,向东过海虞桥与青墩塘分流,在三里桥北又与耿泾分流,至梅李镇与盐铁塘相交,流向渐转东北,经浒浦镇东袁家墩入长江。流经虞山、古里、海虞、梅李、碧溪等镇,全长21.8公里,其中闸下河口段长1.9公里。陈泾口至盐铁塘段,河面宽46米,河底宽30米,河底高程-1.0米;盐铁塘至浒浦闸段,河面宽64米,河底宽40米,河底高程-1.0米;浒浦闸至河口段,河底宽60米,河底高程-2.0米。常浒河是阳澄地区主要引排河道之一,兼利航运。主要支河有迈步塘、花板塘、淼泉塘、大皇塘、油麻泾、罗卜泾、横六泾、里睦塘、碧白塘、桐坝河等。
白茆塘 又名白茆港、白茆浦。古为海虞二十四浦之一,现为阳澄地区重要的引排通江水道。西起常熟虞山镇小东门外护城河,向东流经常熟虞山、古里、支塘、徐市、碧溪等镇,于姚家滩入长江。全长41.3公里,闸以下河口段长5.3公里,河底宽35米,河底高程-0.5~1米。排水平均流速0.4米/秒,流量68.6立方米/秒;引水平均流速0.2米/秒,流量29.4立方米/秒 。白茆塘与昆承湖相通,中途在支塘镇与盐铁塘相交,主要支河有肖泾、白古河、苏家?、王江?、大?、严泾、尤泾、三泾、湖漕、里睦塘、横沥、南港塘、建新塘、横塘市河。
荡茜泾 又名荡茜河,在太仓市境内。西起西璜泾河,流经璜泾、时思后入长江。河长6.6公里,河面宽30~35米,河底宽6米,流速每秒0.7米左右。北岸支流有三曼塘、马路塘、蒋泾塘、桥小塘、中心河,南岸支流有陈大港、花园塘、小长桥塘、奚心塘、直塘泾、中心塘。
鹿鸣泾 西起王泾塘,流经太仓市璜泾、时思入长江。河长7.8公里,河面宽22~28米,河底高程0.0米,闸下游河床底宽6米,闸上游河底宽4米,流速每秒0.7米。北岸支流有奚心泾、直塘泾、直汀,南岸支流有季泾塘、火塔塘。
浪 港 西接穿山塘、迷泾,在冯家桥穿潮头塘,流经太仓市直塘、归庄、老闸、九曲、璜泾、时思、浮桥等地后入长江。全长 11.2公里,河面宽30~32米,河底高程0~0.5米,水闸下游河床底宽8米,水闸上游河底宽6米,流速每秒0.6米左右。北岸支流有陈大港、季泾塘、火塔塘、直汀,南岸支流有石头塘、廿五(鲇鱼)浦、东洋泾、芦沟、石家泾、北六尺塘。
七浦塘 又名七浦、七鸦浦、七丫河、戚浦塘。古为太湖下游东北入江“三十六浦”之一,有“七浦畅则阳澄水位降”之说,今为阳澄区五大通江水道之一。西起阳澄湖,经昆山巴城、石牌,流入常熟任阳,于直塘西姚泾日晖桥处流入太仓境,流经直塘、沙溪、老闸、九曲、浮桥等地,于七丫口入长江。全长50.7公里,河底宽10~20米,河底高程0.5~-2.0米。
昆山境内西起横泾(正源在阳澄湖),东至东泾河,长14.8公里,河面宽40米,河底平均宽15米。常熟境内西起辛庄东部,经芦荡东流,与蛇泾相交,出境流经昆山界,复穿张家港(河道)入常熟,在山泾村有山泾来汇,过任阳镇出境,流向太仓,交盐铁塘。常熟境内河段长8.2公里,河底高程-2~1.5米,河底宽20~30米。太仓境内河段长27.7公里,河面宽30~50米,流速每秒0.6米左右。闸下游河底高程-2.8米,河底宽18米;闸上游至沙溪以东河底宽18~12米,沙溪至盐铁塘段河底宽10米,两段河底高程均为-0.5米。穿越的支流有三泾、新丰、横塘、吴塘、盐铁塘、西横沥、石头塘、石家泾、张浦、米场河、六尺河等,北岸有石头塘、陆交泾、白米泾、卢沟、张家浜,南岸有和尚泾、半泾、孔泾、东横沥、丹浦、西花浦、石孔泾。
杨林塘 又名杨林浦、杨林河,古为太湖下游东北入江的“三十六浦”之一,现为阳澄区五大通江水道之一。全长45.7公里,其中昆山市14.6公里(称西杨林塘),太仓市31.1公里(称东杨林塘)。杨林塘入江处河底宽30米,河底高程-1.0米;河口以上,河底宽20米,河底高程0.0米。支流和穿越的河道有吴塘、盐铁塘、半泾、西横沥、孔泾、东横沥、茜(千)步泾、石头塘、米(麋)场河、花蒲塘,北岸有项脊泾、马路塘、南六尺河、东花蒲,南岸有新泾塘、丁泾、向阳河、六里塘。杨林塘调节浏河、七浦河两河水量,排泄西部阳澄、淀泖地区涝水,并结合引潮,补给东部地区部分灌溉水量。
元和塘 唐元和年间疏浚,故名,一名常熟塘,元代又称州塘。元和塘南起苏州齐门外外城河,流经相城区陆慕、蠡口、渭塘、北桥,常熟市辛庄、虞山、尚湖等镇,过吴塔、张家甸、沈浜、姚家甸至常熟南门外护城河,长38.42公里。元和塘在冶长泾口分流南北,向南至齐门入城壕,东折入娄江;向北至常熟南门,又分支出三里桥入横泾塘,干流入城壕,折东入白茆,但向东排水为主要方向。苏州城区段(齐门至梅杏桥)长1.8公里,河面宽15~30米,河底宽8米左右,枯水时,水深2米。相城区段17.72公里,枯水时水深2米,河底宽15米左右。常熟段18.9公里,河面宽30~80米,枯水时水深2米,河底宽15米左右,河底高程0~0.2米。从齐门口向北至苏虞公路桥段(西自永宁桥,东至官渎口)俗称洋泾塘河,一名齐溪河、齐门市河。长5公里,河面宽15~30米。常熟境内丰乐桥至护城河段俗称南市河。
元和塘南通江南运河,西连漕湖、鹅真荡、南湖荡、六里荡,东近昆承湖、阳澄湖,北达白茆、常浒河、福山塘。为低平原区调节水量的重要河道,也是苏州和常熟之间水路交通要道。
急水港 因水流湍急而名,又名汲水港。在吴江和昆山两市境内。西起吴江同里湖,经白蚬湖,经上急水港,穿过屯村湖,又经下急水港,东流入淀山湖。河面宽阔,是太湖水东泄干道,又是苏申外港线主航道。长16.3公里,河底宽40~60米,河底高程-0.5~1.0米,实测最大流量24. 8立方米/秒(1977年5月)。
钆 塘 因沿塘芦荻丛生,原名荻塘,一称西塘,浙江湖州段称吴兴塘、东塘。钆塘是浙西山区洪水东泄的重要水道,也是浙北地区的重要航道。钆塘西受浙江省湖州市苕溪、?溪之水,至南浔镇东栅流入吴江市八都,又经震泽市河、梅堰市河在平望入莺?湖,全长56公里。流向西南至东北,过梅堰后东流,西端入境流量134.1立方米/秒(1984年6月16日)。吴江境内河段自湖州南浔镇东栅起,向东流经震泽、平望两镇,长24公里,河面宽60米,河底高程-0.20米。境内南岸河口自西向东有江浙界河、大船港(圩口闸)、斜塘(圩口闸)、西塘河、快鸭港、双杨港、徐家埭港、寺港(以上在震泽镇)、杨湾港(圩口闸)、丁香坝港(圩口闸)、梅南河(圩口闸)、油车港(圩口闸)(以上在梅堰)、草荡等10个;北岸河口自西向东有贯南河(圩口闸)、蠡思港(圩口闸)、西杨林港、三里塘(以上在八都)、黄家庄港(圩口闸)、仁安港、众安桥港(圩口闸)(以上在震泽镇)、新路港、九曲港、竹步港(圩口闸)、倪水港、朱家港(以上在梅堰)、平西河(圩口闸)、新运河、泄水港等15个。南岸支流向南或东南流入北麻漾及南麻漾,北岸除新运河北流入太浦河外,其余各口在钆塘水盛时向北流入金鱼漾、长漾、雪落漾,水弱时则南流入河。
烂 溪 又名澜溪、澜溪塘,为太浦河以南地区主要南北向河流,承泄浙江杭嘉湖地区部分低洼区涝水。南起浙江省桐乡县乌镇市河,向东北流经吴江市桃源、盛泽、平望3镇,注入平望镇莺?湖和草荡。吴江市境内河长28公里,其中乌镇北栅至斜港14.8公里河段为江浙两省界河,有3处共1.95公里河段两岸均属浙江,1处0.15公里河段两岸均属吴江,其余东岸属浙江省嘉兴市,西岸属吴江市,斜港以北则两岸全属吴江。河面宽约50米,河底高程-1.0米,河底宽约30米。南端实测最大流量为118.2立方米/秒(1984年6月15日)。南受乌镇市河和横泾塘来水,沿途接纳西岸各支港之水。部分水流由东岸诸港散入江南运河,其主流至苏州梅塞尔特种气体有限公司(原吴江县化肥厂)分为两股,一股进草荡由新运河入太浦河;一股入莺?湖。
锡北运河 主要河段位于原无锡县北部,故名。锡北运河为望虞河以西高平原区重要的排水、引水河道,兼利航运。西起锡澄运河牌楼,经张村、八士、张泾、东湖塘、蠡?港,在王庄入常熟市境,流经大河、张墓塘,在泄水村汇入望虞河,全长46.9公里,常熟市境内9.5公里。锡北运河常熟段由王庄塘、官塘、张墓塘3条河道连接而成。河道经过常熟市尚湖、虞山两镇。河面宽一般为20~40米,最宽处60米,河底高程0~0.8米,河底宽一般为10~20米,枯水期水深1.4~1.8米。主要支河有金坝河、面杖塘和陈塘河。
东横河 西起江阴城东门,在金港镇南沙占文桥附近流入张家港市,流经袁家桥、泗港,在杨舍镇与盐铁塘相接。全长27.32公里,张家港境内河长21.50公里,河底高程0.0米,河底宽10~15米,过水断面44.5平方米。2005年10月,在杨舍镇振兴路桥西建造东横河水利枢纽。
高 浦 又名高浦塘,古为海虞二十四浦之一。在常熟市碧溪镇吴市境内,北起缪家弄,经徐家,至花桥浜折东,在阮家湾桥折向南流,经过薛家桥、夏家巷,止于周家泾,中途与建新塘相交。两岸堆土甚高。河长6.1公里,河面宽25米,河底高程1.3米,河底宽4米。有跨河桥梁8座。原入江口称高浦口,民国26年(1937)“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日军在此登陆入侵常熟。
尤 泾 又名尤泾塘、大尤泾。在常熟市境内。南起张家港(河),连通七浦塘,向北流经常熟唐市,在山塘址东折,经钓鲜闸至石泾,北折入白茆塘,全长11.3公里。承接唐市、白茆两地之水,南流入七浦塘,北流入白茆塘。河底高程-0.5米,河底宽一般为30~50米,最宽处100多米,平均排水量36.8立方米/秒。主要支河有唐洞泾、金庄浜、鱼连泾、小尤泾、黄瓜浜。属低洼圩区,圩岸受风浪、行船影响,冲刷较严重。
半 泾 从老浏河半泾湾起,穿过致和塘、湖川塘、杨林塘、七浦塘,流经太仓市娄东、板桥、新毛、沙溪等地。河长16.48公里,河面宽22米,流速每秒0~1米。
十八港 原名石婆港。北接孔泾入七浦塘,穿越湖川塘、杨林塘(七浦塘至杨林塘段称孔泾),入浏河,流经太仓市娄东、陆渡、板桥、新毛、沙溪等地。河长15.2公里,河面宽22~28米,流速每秒0.3米。
石头塘 原名漕头塘、闸头塘,又称潮头塘、鸭头塘。南起浏河,穿越洙泾、杨林塘、七浦塘、浪港、湘里泾,入钱泾河,流经太仓市陆渡、新塘、岳王、老闸、归庄、王秀等地。全长24.3公里,流速每秒0.6米左右,洙泾至七浦塘河段,河面宽22~28米,七浦塘至钱泾河段,河面宽30~34米。
界牌港 为昆山市正仪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间界河。南起吴淞江,北至娄江。河长6公里,河面宽约60米,河底宽约30米。
大石浦 又称石浦港。南起青浦区南石浦,流经昆山市淀山湖镇,入吴淞江。全长12.6公里,河面宽30米,河底宽10米,水位2.8~3.2米时,过水断面26~43平方米。自昆山市淀山湖镇白米村到石浦东市梢9公里河段曲折多弯,有“九曲十八弯”之称,最窄的歇马桥集镇市河段河宽仅4米,集镇东市梢石桥孔径不足4米。
青阳港 旧称青?港、新洋江。在昆山市城南和陆家境内。南起吴淞江,北至娄江。河长8.2公里,河面平均宽120米,河底平均宽80米,过水断面260~340平方米。是昆山市南北两水系的主要调节河道,涝则排吴淞江水经浏河入长江,旱则引浏河江水济淞南各镇。60年代开始,成为上海港和张家港之间内河连接运输航道。
夏驾河 古称下家浦,在昆山市陆家、蓬朗、兵希境内。1958年拓浚整治后,河长10.6公里,河底高程0.0米,河底宽15米。为昆山东部地区南北向主要航道之一,也是娄江和吴淞江间排灌调节河道。
新塘河 西起昆山市巴城,出张家港(河),穿茆沙塘,经城北陆杨交皇仓泾,至周市入汉浦塘。全长14.25公里,河面平均宽40米,河底宽18米,过水断面56~95平方米。新塘河西承常熟塘(张家港之一段),排泄阳澄湖地区涝水,东通杨林塘入长江。
南栈泾 在昆山市兵希、蓬朗。西起夏驾河,东至大瓦浦。河长4.4公里,河面平均宽20米,河底宽15~18米,过水断面30~56平方米。可通航500吨级船队。
茆沙塘 北起昆山市石牌镇,出七浦塘,南到新塘桥接常熟塘(张家港之一段),流经石牌、巴城、陆杨。河长7.5公里,河底高程0.0米,河底宽15米。茆沙塘是昆山和常熟东部主要航道,也是七浦塘、杨林塘和娄江之间水量调节河道。
大直港 南起南塘港,流经昆山市南港、张浦,入吴淞江。河长5.3公里,河面宽120米,河底高程0.3米,河底宽80米,水位2.8~3.2米时,过水断面330~490平方米。
千灯浦 旧时又称尚书浦。南起赵田湖(北淀山湖),经昆山市淀山湖、千灯两镇,北入吴淞江。全长11.4公里,河面宽60米,河底高程0.3米,河底宽30米,水位2.8~3.2米时,过水断面62~110平方米。是昆山市城区通往淀山湖的主要航道,陶家桥、吴家桥和千灯镇的4座单孔石桥阻水,故汛期千灯镇市河段水流湍急。
邵塔港 在昆山市锦溪镇。西起明镜荡,东至道院港,河长2.75公里,河面平均宽40米,河底宽13米。
陈墓港 在昆山市锦溪镇。南起陈墓荡,北至汪洋湖。河长2.25公里,河面平均宽140米,河底宽120米,河底高程-0.5米。
(三)湖 泊
苏州区域内有大小湖荡323个,总面积2806.7平方公里。最大湖泊为太湖,较大湖泊有阳澄湖、淀山湖、澄湖、昆承湖、元荡湖、独墅湖、金鸡湖。湖荡最多的吴江市,大多是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小湖荡(池塘,当地称漾),其中50亩以上的湖荡有350个、千亩以上的湖荡有50多个,常年水深
太 湖 古称震泽、具区,又名笠泽、五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介于北纬30°55′40″~31°32′58″和东经 119°52′32″~120°36′10″之间。湖区南界浙江省湖州市区及长兴县,东岸是苏州市吴中、虎丘、相城三区和吴江市,北部是无锡、常州两市,西部是无锡宜兴市。湖岸线长
太湖湖盆呈浅碟形,由岸边向湖心缓慢倾斜,湖底地势较为平坦,平均坡度0°0′19.66″;湖底覆盖着厚4~6米黄土。湖岸主要形态呈圆弧状,大致以洞庭东山——洞庭西山(以上苏州市)#—马迹山(无锡市)一线为界,其西面和南面湖岸为典型圆弧状,东北部湖岸曲折多湖湾、岬角。由泥盆系砂岩和二叠系灰岩构成的岛屿和沿湖山峰,俗称“太湖七十二峰”。因泥沙淤积和人工围垦,一些岛屿分别与东、西洞庭山连体,近岸的则与湖岸相连成半岛。伸入湖中较大的半岛有6个,东山、冲山、上山和渔阳山4个半岛在苏州市境内,其中以东山半岛为最大。习惯上以洞庭东山东茭嘴至湖泊南岸的西浜、庙港一线为界,东侧湖面称东太湖,西侧称西太湖。东太湖水域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占太湖总面积5.5%,平均水深
水 文 太湖为苏州河网水系中心,上承上游来水,下泄江海,形成太湖水系。太湖湖底高程1.10米,平均水深1.89米,最大水深2.6米,深水区位于湖心略偏西位置。平均水位2.99米时,湖泊容积量44.28亿立方米;
太湖年平均水温17.1℃,1月平均水温4.0℃,7月平均水温25.0℃。常年仅在湖湾或背风岸可见1~2厘米厚的薄冰,特寒年份全湖才会结冰。在最近650年中,全湖封冻10次。
南宋以来,太湖地区共发生五十多次较大洪水灾害。20世纪,太湖曾出现4次(1931、1954、1991、1999年)由梅雨形成的大洪水, 1991年7月16日,太湖平均水位4.79米;西山水位4.94米,分别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14米和0.21米。近千年中太湖曾有过9次特枯年,1978年全流域平均降水量仅680毫米。
今太湖水源主要是苕溪、南溪(荆溪)、洮、?和运河来水。
太湖出水口主要分布在东太湖东岸的吴江市和吴中区,一部分在西太湖北部。出湖河道主要分属江南运河水系和黄浦江水系。
阳澄湖 又名阳城湖,太湖平原上第三大淡水湖。分属相成区、昆山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四周分布着昆承湖、盛泽荡、雉城湖、巴城湖、鳗鲤湖、傀儡湖等湖荡,共同组成阳澄湖群。阳澄湖西纳望虞河以东地区及常熟市等地来水,一部分湖水南流,经娄江入吴淞江,迂回澄湖、淀山湖流入黄浦江后下泄长江;一部分东流,经七浦塘、杨林塘、浏河入长江。湖泊南北长13~17公里,东西宽12~14公里,总面积119平方公里(其中相城区占69.98%,昆山占22%),容积1.7亿立方米。据湘城站1951~2005年水文资料,湖泊多年平均水位2.94米,历史最高水位4.31米(1954年7月24日),历史最低水位2.22米(1956年2月28日)。
湖中纵列两埂,将湖分为东、中、西三湖,东湖面积最大,中湖次之,西湖最小,三湖间有河港贯通汇成一体。西湖平均水深2.65米,最深处9.6米;中湖次之,水深1.3~3.0米,平均水深1.8米;东湖湖底较为平坦,水深1.3米~2.5米,平均水深1.71米。全湖共有进出河港63条,其中进水港30条,出水港33条;进水口多在湖西部和西北部,出水口多在东部和南部。
阳澄湖冬季水温常在4℃以上,很少封冻。
澄 湖 一名沈湖、陈湖或沉湖。澄湖跨吴中区和昆山、吴江两市,大部在吴中区境内。南北最大长度9.5公里,东西最大宽度8.2公里,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容积0.8亿立方米。
湖区周围有进出河港45条,其中进水港有21条,出水港24条。据周巷站1953~2005年水文资料,澄湖常年水位变化于2.26~3.20米间;历年最高水位4.27米(1999年),最低水位2.18米(1956年);水质现为Ⅲ类水。
淀山湖 又名薛淀湖、淀湖。淀山湖跨昆山市与上海青浦区两地。湖区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湖岸线比较曲折。南北长8.1公里,东西宽14.5公里,南宽北窄形似葫芦,水域面积约62平方公里,其中24.37%水面属昆山。平均水深2.5米,最大水深3.6米,容积1.1亿立方米。据陈墓站1961~2005年水文资料,湖泊多年平均水位2.81米,历史最高水位4.24米(1999年7月1日),历史最低水位2.19米(1970年2月20日)。
长白荡 在昆山市锦溪镇西南部,南与上海青浦区接界。长白荡(东长白荡)长4.1公里,最大宽度2公里,水域面积4.4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米,蓄水量800万立方米。
元 荡 原名鼋荡,因湖形似鼋而名,又名沅荡、阮荡。在吴江市松陵镇东南22公里,湖西及西南为吴江市芦墟镇。现有水域面积12.55平方公里,其中吴江市辖9.30平方公里,上海青浦区辖3.25平方公里。湖底平均高程1.3米,平均水深1.5米,最大水深2.5米,常年水位2.80米左右,容积0.3亿立方米。湖岸曲折多湾,湖盆高低不平,西部稍深,东部较浅。进水口多在湖西部及西北部,其中西侧的八荡河为主要进水河道;出水口在东部,天决口为主要出水口,后下泄淀山湖。元荡是水源保护地,水质Ⅲ~Ⅳ类。
汾 湖 本名分湖,因分属吴江市和浙江嘉善两地而名;又称洪漾。跨吴江市芦墟、黎里和浙江省嘉善县汾玉、陶庄等镇。东西长5.4公里,南北最宽处3.2公里,水域面积6.47平方公里,其中约4平方公里在吴江市境内。整个湖盆东部稍深,西部较浅,湖底平均高程0.50米,平均水深2米左右,容积0.15亿立方米。航道底高程0.0米左右,水深3.0米。据芦墟站1953~1993年水文资料,湖泊多年平均水位3.34米,最高水位4.06米(1954年8月1日),最低水位2.15米(1968年3月10日)。沿湖进出河港有14条,进水口多在湖西及西北部,出水口多在湖东及东南部。太浦河从北部穿过汾湖,东接西泖河,下泄黄浦江。
白蚬湖 一名白蚬江,跨吴江市同里、芦墟和昆山市周庄3镇。长5.7公里,最大宽度2.5公里,水域面积7.6平方公里,其中4.61平方公里在吴江市境内。湖底高程0.5米,一般水深2.5米,容积0.2亿立方米;苏申外港航线通过处,湖底高程低于0.0米,航道水深3.1~4.1米。据金家坝站1980~2005年水文资料,湖泊多年平均水位2.93米,历年最高水位4.30米(1999年7月1日),历年最低水位2.31米(1980年2月24日)。白蚬湖西承上急水港,东通中急水港、下急水港(西北至沐庄湖称上急水港,东南至淀山湖称下急水港),下泄淀山湖,水深流急,为太湖东流之咽喉。
尚 湖 位于常熟城区。相传商末姜尚为避纣虐,曾居虞山石室,常在此湖垂钓,故名(民国《重修常昭合志》);因背靠虞山,一名山前湖,又名西湖、照山湖、常湖。湖盆东西长7.5公里,南北最大宽度2.2公里,原有面积12.45平方公里,现有水域面积8平方公里。水位常年控制在2.5米左右,蓄水量1600万立方米。湖西南、西北分别连接六里塘和望虞河,东南部通山前塘。湖底有条6米宽古河槽。尚湖是常熟市饮用水源地,为一级水源保护区,水质为Ⅱ类。
昆承湖 因与尚湖东西相对,故一名东湖,又名隐湖、八字湖。位于常熟城南。呈梨形,南北长6公里,东西宽3~4公里,最宽处4.2公里,窄处1.8公里,周长约18公里,水域面积17.57平方公里,为常熟境内最大湖泊。湖盆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常年水位西部1.5米,东部2米许,北部最深处超过3米,容积0.5亿立方米。据常熟水文站1951~2005年水文资料,湖泊多年平均水位2.94米,最高水位4.26米(1954年7月24日),最低水位2.30米(1956年2月28日)。
南湖荡 位于常熟市尚湖以南,故名;相传明代属无锡华太师所有,故一称华荡。东连元和塘,西通望虞河,湖面东西延伸,长8.2公里,宽处1公里许,水域面积6.3平方公里。1966年,灭螺围垦,湖滩、小洲被开垦,部分开挖成鱼池。现有水域面积4.53平方公里,水位常年控制在1.8米左右。
九里湖 亦名同湖。在吴江市同里镇北、吴淞江之南。湖面被大堤分为两部分,东为水面,西为湖田。原有面积9平方公里,北部3.39平方公里属于吴中区车坊镇,湖泊现有水域面积7.2平方公里,湖底平均高程1.0米,2.8米水位时,蓄水量940.55万立方米。水源主要来自吴淞江,进水口有小湘港、水浦泾、雪塔港、王家浜,向东南泄入屯浦塘和同里湖。
傀儡湖 因湖底中间部分凸起,俗称笠帽湖。在昆山市巴城镇。湖长4.4公里,最大宽度2.4公里,原有水域面积6.9平方公里,现有水域面积7.1平方公里,为昆山境内最大湖泊。中间因凸起,水深1米许,沿岸低洼,水深1.5米以上,深潭处超过2米,容积0.22亿立方米。据巴城站1978~2005年水文资料,湖泊多年平均水位2.96米,历史最高水位4.27米(1999年7月1日),历史最低水位2.36米(1979年1月27日)。现为昆山市区域供水的唯一水源地,水质稳定为Ⅲ类水。
白莲湖 又名白淀,在昆山市锦溪镇东北。西纳澄湖等湖荡来水,北出新开河入吴淞江,经东南诸河港入淀山湖,长4.7公里,最大宽度2.6公里,水域面积5.23平方公里。湖底平坦,南部底质较硬,北部和东北部湖湾淤泥较厚。东北湖湾和湖心水深2.5米以上,最深处2.8米,其余部分水深1.5米左右,容积0.1亿立方米。
石 湖 相传春秋越伐吴时,越军在横山(七子山)山麓凿石开河,连通湖泊,由此攻入吴都(今苏州),故名。位于上方山(七子山支脉)东侧,吴中区长桥与虎丘区横塘两街道接壤处。石湖系东太湖内湖,南有越来溪与太湖相通。南北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2公里,周围10公里,水域面积约3平方公里。湖底高程1.0米,水深1.25~5.85米。1970年,曾围垦3000多亩水面。1986年,在湖北部筑堤放水,退田还湖。湖中有两条堤岸,东西向堤岸称石堤,南北向堤岸称越堤。湖中有蠡岛和梅花岛,蠡岛面积约50亩,为华南虎养殖基地。
金鸡湖 原名金泾?,跨苏州工业园区跨塘、斜塘和娄葑三镇,东距苏州古城区约4公里,南与独墅湖相连。原有面积7.2平方公里,因部分水域被围垦,现有水域面积6.0平方公里。据苏州觅渡桥水文站1953~2005年水文资料,湖泊多年平均水位2.90米,历史最高水位4.43米(1999年7月1日),历史最低水位2.10米(1956年2月28日)。湖泊一般水深约4.0米,最深处有5.0米,容积3.0亿立方米。有进出河港10余条,水源北纳娄江,西受相门塘、葑门塘来水,出水主要通过斜塘河泄入吴淞江。
2004年1月,建成横跨玲珑湾的金鸡湖大桥,桥长2.15公里,桥面宽57.2米。
独墅湖 又名渎墅湖、独树湖。在葑门东南3.4公里,位于吴中区郭巷、车坊和工业园区斜塘、娄葑4镇交界处。北通金鸡湖与娄江相连,西纳葑门塘来水,由湖东南河港泄入吴淞江。湖底较平坦,东部滨岸带湖水较浅,底质硬实;北部湖心较深,底质较软。1968年,围垦水面4.6平方公里,现有水域面积9.48平方公里。经过疏浚后,现平均水深6.5米,最深处为8.0米,蓄水量6.2亿立方米。据苏州觅渡桥水文站1953~2005年水文资料,湖泊多年平均水位2.90米,最高水位4.43米(1999年7月1日),最低水位2.10米(1956年2月28日)。
沙 湖 一名金沙湖。在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唯亭两镇。现有水域面积2.40平方公里,湖底高程1.5米, 2.8米水位时,蓄水量396.20万立方米。2005年,开始建设沙湖生态园。
澹台湖 在吴中区长桥镇宝带桥西侧。相传春秋时孔子弟子澹台灭明南游至吴国结庐修学,其地后陷落成湖,故名澹台湖。澹台湖西通石湖,东过宝带桥入运河。1997年水域面积1.96平方公里。2005年,水域面积2.55平方公里,湖底高程0.7米,水深2.2米。
方树潭 在吴中区长桥街道与城南街道接壤处,水域面积2.68平方公里,水深1.55~11.36米。
盛泽荡 位于相城区东北部,阳澄湖西侧。沿湖有太平、湘城、渭塘3镇。1974年,湘城、渭塘围垦北部水域约1平方公里。现有水域面积3.86平方公里,一般水深2.5米左右,最深处3.4米,容积约0.11亿立方米。2003~2004年清淤后,水深5米以上,容积约0.2亿立方米。
漕 湖 本名蠡湖,在相城区区黄埭、北桥两镇,湖北为无锡后宅。长5.9公里,最大宽度2.1公里,水域面积9.1平方公里。2.9米水位时,平均水深2.2米,最深处3.4米,容积0.2亿立方米。共有进出河港22条,太湖水经望虞河入漕湖,再由东面三茅浜流入元和塘和阳澄湖,由北面葑塘泾流入鹅真荡,并与东永昌泾、黄埭荡、冶长泾诸水互流。
鹅真荡 亦名鹅湖。位于相城区北桥镇与无锡荡口镇交界处。南北长3公里,水域面积5.8平方公里。水位3.4米时,一般水深2.5米,北部蔡家湾水深5米以上,容积0.15亿立方米。南与漕湖相连,西经杨安桥河通苏舍荡。沿湖有14条河港,西部张桥港等为进水河道,东南部河港是出水河港。望虞河贯穿湖区,西南由葑塘泾入湖,东北从牛桥港出湖。
春申湖 原名裴家圩,2002年整治湖泊时改为现名。位于相城区黄埭和东桥两镇。水域面积1.35平方公里,湖底高程-0.5米,2.88米水位时,蓄水量316.66万立方米。现为西塘河引水工程的一部分。
(四)岛 屿
苏州境内现有岛屿60余个,包括长江边上的双山岛和太湖诸岛。
三山岛 因岛上大山、行山和小姑山三峰相连,故名三山。属吴中区东山镇。距东山镇陆巷码头
三山村为苏州市首批(2005年6月公布)控制保护古村落。三山岛属东山镇三山行政村,下辖5个自然村。村民以吴姓为主,主要种植花果、茶树,捕捞、养殖。90年代后期,发展旅游,岛上有农家乐餐馆、旅社50多家,有床位1600多个。2005年,有常住居民291户、776人(男364人,女412人),有游客15万人次。
泽 山 属吴中区东山镇三山村,在三山岛西南0.67公里处。海拔68.8米,东西长0.88公里,南北宽0.5公里,面积0.38平方公里。顶部坡度平缓,南坡陡,北坡缓。由石灰岩和火山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构成。土壤为红黄土,植被为灌木与杂草,有农田,有“马眼枣” 等果树。民国初有居民数十家,以花果为业。抗战时期,为避湖匪全部迁居三山岛。
? 山 原称厥山。属吴中区东山镇三山村,在泽山西0.8公里。海拔40米,东西长0.8公里,南北宽0.4公里,面积0.23平方公里。由火山角砾岩构成。土壤为红黄土,植被为灌木与芦苇,种植橘、梅等。民国初有居民六七十家,以花果为业。抗战时期,为避湖匪全部迁居三山岛。
连柱山 一名蠡墅山,清《太湖备考》、民国《吴县志》和50年代《太湖全图》均称历耳。属吴中区东山镇三山村,在三山岛西南0.25公里。长不足100米,宽10米左右,面积0.005平方公里,顶部海拔5.7米。岛由含砾石英沙岩构成,红黄土。
孤 亭 一名梳妆台、水葬台。在三山岛东南100米处。面积0.0006平方公里,地面低平,高出湖面不足1米,高水位时沉没。地面上有石灰岩条石,植被为芦苇、杨树。
余 山 一名徐侯山、移山。属吴中区东山镇,距东山镇北丰圻嘴太湖岸1.3公里,距西山东北隅元山嘴0.5公里。《太湖备考》载:“在东山北,相距不远。居民二百余家,无田,以舟楫为业,熟行湖湘。”长0.98公里,宽0.43公里,面积0.3平方公里。岛上有两小丘,最高海拔46米。有东山镇岱松行政村东湾、西湾两个自然村。有测量标志。
小浮子山 属吴中区东山镇。距东山镇北丰圻嘴太湖岸2.13公里,距余山岛西北端0.23公里,西南距西山镇元山嘴3.4公里。长圆形小丘,海拔6.5米,周围长有芦苇。
箭浮山 民国《吴县志》载:“一名寒山浮。旧志:首锐而末歧,故名。” 属吴中区东山镇含山村。《太湖备考》载:“在东山西北麓寒山外。”分南箭壶、北箭壶两岛,又称东尖、西尖。
南箭壶,亦作南箭湖,距北望山西之太湖岸0.45公里,距陆巷渡口2.28公里。海拔8.2米,南北长0.3公里,东西最宽处0.25公里,面积0.045平方公里。北部为台地,南部为低平草地。红黄土,植被为杂草,有橘林。北箭壶,亦作北箭湖,距东山陆巷村北太湖岸0.25公里,距陆巷渡口0.75公里。面积0.02平方公里。西北部为小丘,海拔13.7米,东南部为平地。红黄土,种有果树。
乞浮山 一名乞山、叶家浮。民国《吴县志》载:“一名乞山,一名叶家浮。属吴中区东山镇。《太湖备考》:‘在东山西,北望山外。’”
王舍浮 属吴中区东山镇。原在王舍港外湖中,后因淤积,已与王舍港湖岸相连接。
炼药洲 《太湖备考》载:“一名炼墩,在东山、武山之间。”东山成为半岛后也成陆。
猫鼠山 属吴中区东山镇。清同治《苏州府志》载:“旧志:‘有逸于前,若追而及之者。故名’。近西洞庭之小龙山。”《太湖备考》载:“在东山之南葑山外。旧志:‘有若逸于前,后追及之者。’按,两山向在水中,今四围皆成芦洲,洲之中有港出太湖,曰猫山港。”
大竹山 岛上生长野竹,故名。属吴中区西山镇,在西山岛衙里西北6公里处。面积0.02平方公里,海拔7.7米。当地人将大竹山、小竹山合称竹山,植被为杂草、芦苇。
小竹山 属吴中区西山镇。 在大竹山旁,两岛相距0.4公里。面积0.01平方公里,海拔4.4米。石英砂岩层中伴生白泥矿。
柱 石 属吴中区西山镇。在婆杵山北,南距横山岛3公里。面积0.001平方公里,高1.4米。小丘地形,有航标。
横山岛 属吴中区西山镇。位于西山岛西北,丘陵地形,南高北低,最高点海拔86.6米,面积0.8平方公里。岛上有横山行政村的6个自然村。1985年建造横山大堤后与西山岛东村相连。
绍 山 属吴中区西山镇横山村,在横山岛东北1公里。主体为南北走向小丘,海拔24.5米,面积0.1平方公里。植被为灌木和芦苇,有果园,岛南为乱石浅滩。其北有绍山矶。
阴 山 民国《吴县志》载:“相传晋阴长生炼丹处。《太湖备考》云:以其在洞庭山之北,故名。其东有阴山矶。”在西山岛东北,属吴中区西山镇阴山村。清代有“居民百余家,以舟贩为业”(《太湖备考》)。阴山海拔86.5米,全岛面积0.7平方公里。1985年建造大堤,经大干山与西山岛东村相连。村口码头旁有棵千年古香樟,高50米,胸径1.8米,主干中空,树冠蔽荫达一亩。
大干山 属吴中区西山镇阴山行政村,在横山东1公里。东西走向小丘,海拔48米,面积0.01平方公里。有大堤南通东村,西接阴山岛。岛上植有杨梅等果树。
小干山 属吴中区西山镇阴山行政村,在大干山东南0.4公里。海拔48米,面积0.01平方公里。植被为灌木、草丛、芦苇。
杵 山 一名衣杵山、婆杵山、捕杵山、棒槌山,以形似洗衣杵而名。属吴中区西山镇衙里行政村,在衙里西北1公里。小丘地形,南北走向,海拔15.1米,面积0.012平方公里。
疃里浮 一称疃里湖、疃浮山。属吴中区西山镇,在西山岛禹王庙东北1公里处。《太湖备考》载:“在西山疃里外。”小丘地形,海拔1.8米,面积0.004平方公里。植被为杂草、芦苇。民国《吴县志》载:“旧志:土色纯白如雪。”
大雷山 相传为太湖船只避雷处,故名。属吴中区西山镇,在西山衙里西17公里处。海拔12.7米,面积0.03平方公里。小丘地形,植被为草丛、芦苇。有测量标志。
小雷山 属吴中区西山镇,在西山岛圻村西南12公里处。小丘地形,海拔19米,面积0.03平方公里。岛上有莹石矿,为低温热液充填型小型矿点,西山镇衙里村曾开采。有测量标志。植被为杂草灌木。《太湖备考》载:“属乌程县。……《乌程志》:‘山侧有矶,曰小雷矶。’”
杨公庄 古称杨公矶、杨公椿。属吴中区西山镇,为西山岛西南的半沉没小岛,植被为杂草、芦苇。
东南浮 又称东南湖。属吴中区西山镇,东北距明湾村2.7公里。海拔4米,面积0.006平方公里。小丘地形,植被为草丛、芦苇。
西南浮 又称西南湖。属吴中区西山镇,在大沙山北0.8公里,东北距明湾村3.3公里。小丘地形,海拔6米,面积0.006平方公里。植被为草丛、芦苇。
大砂山 属吴中区西山镇,在西山明湾村西南3公里。民国《吴县志》载:“在消夏湾西南,与石蛇相近。”海拔33米,面积0.08平方米。小丘地形,植被为草丛和芦苇,有测量标志。
乌龟山 属吴中区西山镇,距明湾村2.9公里。小丘地形,海拔8.5米,面积0.008平方公里。1970年围湖造田后与搭连山一起同西山岛相连。植被为杂草、芦苇。
搭连山 又称搭裢山,因形似搭裢而名。属吴中区西山镇,距明湾村2.9公里。海拔12.7米,面积0.01平方公里。1970年围湖造田后与西山岛相连,在消夏湾圩区内。植被为杂草、芦苇。
青浮山 一名青婆山。在吴中区西山镇西南部震建村南圩区内。圆形小丘,海拔9.6米。1970年,筑大堤与西山岛相连。
金庭山 《太湖备考》:“金庭山,一名庭山,在叶余山(今称叶山)南,与玉柱山相望,旧志所谓‘金庭玉柱’也。”因与渡渚村大庭山相对(西距大庭山0.6公里),故一称小庭山。属吴中区西山镇,在叶山岛南0.6公里,太湖大桥3号桥东侧。海拔36米,面积0.04平方公里。小丘地形,岩石裸露,有茶园。
大山、小大山 原称大鼍山 小鼍山, 清同治《苏州府志》载:“与鼋山、龟山相对。其南有蟹壳石。”近岛有扁担洲。在石公山东北2公里,两岛均属吴中区西山镇石公行政村。为石灰岩丘陵,绝大部分被开采。
大山又称桃花岛,海拔55米,面积0.18平方公里。小大山在大山南0.6公里。海拔19.2米,面积0.04平方公里。
箬帽山 一名箬浮、箬帽浮,以形名;岛上养有孔雀,又称孔雀岛。属吴中区西山镇,西北距西山石公村1.1公里。小丘地形,海拔11.4米,面积0.02平方公里。岛上杂草丛生,有测量标志。
石 蟹 属吴中区西山镇,在镇夏南3公里,距石公山1.4公里。是石灰岩构成的半沉没小岛。《太湖备考》载:“石蟹在东山长圻嘴外。水涸时露出石骨,断续数十丈,直接三山。”
龙 床 属吴中区西山镇。在镇夏南4.8公里,距石公山1.25公里。石灰岩构成的半沉没小岛。
沉 山 属吴中区西山镇,在西山岛镇夏南4.85公里。石灰岩构成的半沉没小岛。
惊篮山 一称香篮山,古时岛上有天生石梁跨其上,形似香篮柄而名。属吴中区西山镇,在镇夏南3.74公里,近石公山,在大山、小大山之间。石灰岩低丘,海拔5米,面积0.0006平方公里。已部分被开采。
蛇 山 相传早年属佘姓人家,称佘山,后讹传为蛇山、石蛇山。属吴中区西山镇,在西山岛西南,距圻村0.95公里。海拔15.4米,面积0.04平方公里。北西走向,石灰岩丘陵,曾开采。
唐 浮 属吴中区西山镇。《太湖备考》载:“在西山唐里外。” 为半沉没小岛。
琴 山 《太湖备考》载:“以形名。”属吴中区西山镇,在西山堂里北。
思夫山 相传秦时有人居此,采药不返,其妻思念而亡,故名。属吴中区西山镇,在横山北,半沉没小岛。
佘 山 属吴中区西山镇,在镇夏西南5.45公里。北西走向,面积0.04平方公里,海拔15.5米。为石灰岩小丘,大部被开采。
居 山 民国《吴县志》称龟山,以形似而名;吴语乌龟读作“乌居”,故写作居山。属吴中区西山镇,在?山南,今在前堡村居山圩内。石灰岩小丘,部分被开采。
谢姑山 分为大、小谢姑两山。属吴中区西山镇元山村。原是元山村以南、下堡村以东太湖湖湾中的石灰岩小岛,与洞庭东山遥遥相对,海拔4.5米。1969年湖湾被围垦,两岛成为西山镇战备圩内小丘。大谢姑山西北端几块巨大石灰石形似耸起的公鸡鸡冠,在圩区内显得特别高兀,当地人称鸡冠山。大谢姑山宽约150米,从“鸡冠”处向东南延伸200多米,穿越湖堤后伸入太湖中,面积0.009平方公里。山坡及周围生长着枇杷、桃树。小谢姑山在大谢姑山西北约500米处,南北走向,长约150米,宽约100米,呈中间微微隆起的馒头状,山上覆盖着泥土,有石灰石出露地表。
长沙山 岛上原有深砂层,故名。属太湖度假区香山街道,在西山岛东北,西南距叶山岛1.6公里,太湖大桥一号桥和二号桥在此相接。岛上有4座山丘,东北角凤凰山海拔48.6米,东南部南旺山海拔51米,西北部俞旺山海拔54.6米,西南角杨梅山海拔43.2米,面积1.79平方公里。
叶 山 《太湖备考》载:“《太湖志》云:‘山皆叶、余二姓,故名’。今称叶山,省文也。居民百余家,以桑麻花果为业。” 是西山岛东北的太湖湖岛,原属西山镇,1996年划归太湖度假区,现属香山街道。
1994年建太湖大桥,叶山遂与西山岛、胥口相连,太湖大桥二号、三号桥在叶山岛相接。岛上北部是平山头(海拔37.4米),中部为尧头山(30.2米),东部和西部各有海拔20多米的小丘,南部为山湾平原。全岛面积0.3平方公里,有叶山行政村所辖的西湾、徐湾、东湾3个自然村。岛上有游泳场、别墅、宾馆等。
沙 岛 属太湖度假区香山街道,位于长沙岛北侧,面积0.002平方公里,植被为芦苇。
老鼠山 岛上两小丘形似老鼠泅渡,故名。古称玉柱山,与西山金庭山并称金庭玉柱。在西山岛东北,叶山岛东南1.5公里,属太湖度假区香山街道叶山行政村。海拔12米,面积0.006平方公里。
漫 山 属吴中区光福镇漫山村。距离陆地笠帽山2.2公里,距长浮山3.6公里。面积1.3平方公里。岛上有西头山、东头山、东洞山和北山四小丘,西头山海拔77.3米,为全岛最高点。南山上有春秋时期藏军洞,山顶平台称望夫台。东、西两条大堤,连接岛上南、北两山,东、西为洲,洲中有湖。
冲 山 属吴中区光福镇。主峰大南山海拔85米,周围有长浮、癞头浮、箬帽浮、小浮、北敞五座小山。清乾隆年间,上述山丘都是湖岛。清末逐渐与大南山相连,水位高时仍为岛屿。1970年,从长浮山筑500米大堤通向白浮山,冲山遂为半岛。1996年冲山至光福公路建成通车。
冲山民居集中在南、北两山山坞中,全岛为一个自然村。2000年12月,冲山有215户,共 694人。
冲山是新四军太湖游击队根据地。民国33年(1944)9月9日,日伪军围困冲山,中共太湖县委薛永辉等人在芦荡中坚持20天后胜利突围,现建有“冲山被围二十日纪念碑”。
长浮山 是冲山支脉,海拔16.2米。1970~1972年,围湖造田,冲山与白浮山连成半岛。1973年,太湖公社机关从白浮山迁往长浮山,逐渐形成太湖集镇。1974年5月,公共汽车通至太湖二号桥附近磨刀湾;1976年10月,公共汽车直接通到长浮山。今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集镇是个渔业镇,日落时,上千条渔船停泊在渔港中,桅杆林立,人群熙攘。
白浮山 属吴中区光福镇。其西1.5公里处为癞头浮,西北1.1公里处为长浮山。山体呈椭圆形, 海拔31.5米,东西长0.3公里,南北宽0.2公里,全岛面积0.05平方公里。民国《吴县志》称白浮是太湖七十二峰中最小的山。抗战时期是匪盗出没、雁鹭栖息的孤岛,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岛上创办孤儿教养院,收容抗日将士遗孤。50年代初,岛上偶有渔船停泊。1956年,在岛上建造房屋,开始有太湖渔民定居。
癞头浮山 一名懒头浮、乱头山。属吴中区光福镇,近冲山。海拔14.2米。1972年围湖造田后,在山麓建房,形成渔村。
平台山 因地形平坦似台面而名。属吴中区光福镇,在西山岛衙里西北14公里。海拔5.6米,面积0.02平方公里。
乌龟山 形似乌龟浮在湖面,故名;俗称五子山,一名五石浮山、五浮山。属虎丘区镇湖镇。海拔25米,南北长0.4公里,东西最宽处0.8公里,面积0.03平方公里,距镇湖上山村西南端约7公里。
大贡山 属虎丘区镇湖镇马山村。在太湖贡湖中,东距望亭镇13.5公里,南距镇湖马山村1.5公里。面积0.66平方公里。中峰称大抛头顶,海拔68.8米。东湾嘴称黄狗头,西湾嘴称西吊嘴,东、西两湾都有白莲寺遗址;东北隅称金湖嘴,金湖嘴南是石铁猫嘴;北部湖湾称大腰湾,与小贡山之间湖面称金湖门。山上是松林,山麓为果树和茶树。岛上有林场,出产贡山茶、贡山桃。山体由石英砂岩构成,曾开采,土壤为砾质红黄土。岛南部有荡田20亩、芦苇荡10亩。
小贡山 属虎丘区镇湖镇。在大贡山东偏北,两岛相距0.5公里。小贡山岛东西长0.7公里,南北最宽处0.55公里,面积0.19平方公里。岛上有5小丘,主峰枇杷山在岛东南部,海拔27米;北部猫捕山海拔10米,西部渔场山海拔11.8米,南部笠帽山海拔12.3米,山体由石英砂岩构成。东南部有小荡 ,面积约 80亩。岛上林木茂盛,有松林、果树、稻田、鱼池等。1961年时,小贡山岛曾作飞机靶场。
小连山岛 属虎丘区镇湖镇。距太湖北岸镇湖镇连头村
莲花垛 地图上形如倒立之莲花,故名。属相城区阳澄湖镇,位于阳澄湖中湖与东湖之间,“莲花”花冠部分距离陆地撑岸以东大堤东南端1.55公里,长3.3公里,宽0.53公里,海拔2.8公里。“莲花”柄部自西洋村西北垛口至后港呈北东向延伸,长2.8公里,东西最宽处0.45公里,距阳澄西湖西岸大堤1.15公里;最窄处约50米,距阳澄中湖西岸2.4公里;西南距工业园区唯亭镇阳澄村北端岸边1.3公里。全岛面积2平方公里。莲花垛上有西洋和莲花行政村的9个自然村。
老鼠墩 为阳澄湖北部小岛,属相城区阳澄湖镇车渡村。原为陆地,因受东北向风浪拍击,坍塌而成湖岛。距阳澄湖镇车渡村陆地(南岸)0.18公里。地形平坦,南北长0.17公里,东西宽80米,面积约0.014平方公里,高2.4米。有耕地10许亩。
双山岛 地处张家港市金港镇北长江中。民国9年(1920),江心出现沙滩,潮涨而没,潮落而显,形似背脊显露、头尾淹于江水的大鱼,人称黑鱼沙。民国17年,江阴福江公司围垦未果,修成“救命墩”一座。民国18年,围垦者在祭滩上望见南岸长山、巫山两山,遂称双山沙。当年围成面积500余亩的第一只老圩。随着滩涂逐年向外延伸,民国19~33年,先后围垦二圩、三圩、四圩、南五圩、北五圩、六圩、七圩、八圩、东小圩、复兴圩等。40年代末,双山岛面积9.3平方公里。1957~1969年间,组织围垦跃进圩、跃进二圩、跃进三圩、新一圩、西小圩、劳动圩、文革圩、斗私批修圩、联合圩等。长江江堤加固后,泥沙冲积减少,积涨速度逐年减缓,淤积主要在岛的东侧下游方向。1996~1998年,双山镇在岛东北角新筑江堤3.65公里,围垦滩涂3000亩。1999年,双山岛面积16.8平方公里(含滩涂1.92平方公里)。2005年,全岛面积18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地面高程3.2~4.8米(吴淞高程)。岛上有湖泊,面积75公顷。岛南侧与张家港港口码头间1.2~1.8公里水面,是长江主航道,万吨轮往来如梭,双山岛成为港口的天然屏障。岛北侧江面宽约3公里,与靖江、如皋等地隔江相望。
1949年4月,双山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时最东端突破口。1982年8月,在渡口建“渡江战役烈士纪念碑”。现岛上有度假村、高尔夫球场和垂钓中心等,是张家港重要的旅游度假区。
三、气 候
苏州地处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季风更替明显,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雨热同季,气候资源丰富。夏季温暖潮湿多雨,盛行东南风,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天气干燥。但由于兼受大陆冷气团、副热带气团、热带海洋性气团的影响,天气气候复杂,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它对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一)基本气象要素
气 温 据资料分析,苏州市年平均气温为15.7℃,最高为1998年的17.5℃,最低为1980年的14.9℃,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为2.6℃。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8.2℃;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3.0℃,气温的平均年较差为25.2℃。
春季(3~5月)由于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回升快,气候温和,平均气温为14.2℃,月平均升温幅度达5℃,尤以4月份升温最快。但由于冷暖空气频频在长江中下游交流,温度升降不稳定,骤冷骤热变化较大。4月上旬还时常出现低于0℃的“倒春寒”天气。
夏季(6~8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平均气温
秋季(9~11月)平均气温17.6℃,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减弱,气温逐月回落,9月上旬气温仍较高,有的年份整个9月上旬日最高气温都在30℃以上,并有炎热天气出现,俗称“秋老虎”,但一般持续时间不长。9月中旬起,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迅速南撤,冷空气日趋活跃,气温下降明显。
冬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平均气温
降 水 据资料分析,苏州常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094毫米,年降水日129天。年降水量最多的1999年为1783毫米,最少的1978为604毫米,年际变幅为1179毫米。年降水日最多的1980年计154天,最少的1971年仅99天。
一年中以6月份降水量及降水日为最多,常年平均月降水量为l 61毫米,降水日13天。12月份月降水量最少,为37毫米。12月份降水日最少,平均为7天。
春季由于暖空气势力不断加强,降水量、降水日数逐月增多。常年春季降水总量为296毫米,降水日为39天。连阴雨、强对流天气(冰雹、龙卷、强风)、晚霜冻是该季节内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夏季是全年降水最多的时期,常年季降水总量为419毫米。最多的年份1999年为1162毫米,最少的1978年为136毫米。夏季平均降水日为36天。初夏的梅雨、盛夏的高温干旱、热带风暴(台风)、暴雨、强对流天气都会造成各种灾害。
秋季常年降水量为239毫米,但各年悬殊较大,最多的1962年为627毫米,最少的1955年仅60毫米。初秋有热带风暴的影响,雨水仍较多,但十月份后降水锐减,秋高气爽。秋季平均降水日为27天。热带风暴、连阴雨、秋旱等是秋季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冬季降水总量为
苏州市因地形不同而引起的年降水量的差异并不明显,约为
中区东山,最少的是张家港市。但在夏季某些局部地域性降水,区域差异就比较明显。
风 苏州季风更替明显,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西北风及东北风占一半以上;春季是冬夏季风转换季节,盛行风向为东南风,约占1/3;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和印度热低压的共同作用,东南风的频率占2/5以上;秋季是夏季风与冬季风交替季节。由于冬季风来得迅速,且稳定维持,因此秋季近地面已确立冬季风势,盛行风向接近冬季。
以一日中瞬时风速大于17米/秒(8级)的风为大风,本市大风日数年平均有11.3天,最多的1965年为27天,最少的1961年仅3天。大风在一年四季中均有出现,其中春季日数最多,夏季次之,秋季最少,冬季略高于秋季。以月份论,3月份是全年大风日数最多的月份,10月份最少。 市区观测到的极大风速为32.1米/秒(11级),时间是2002年8月24日19时11分,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瞬时大风。常熟、太仓曾出现30米/秒(11级)的大风,为7708号热带风暴(台风)所造成;吴中区东山站曾观测到34米/秒(12级)的大风,吴江曾出现32.9米/秒(12级)的大风,均为强对流天气造成的。
雷 暴 据资料分析,苏州全年平均有28天雷暴日,最多年份达54天,最少年份仅10天。雷暴主要集中在4~9月份,约占全年雷暴日的90%以上,尤以6~8月为最多。常年雷暴初日为
霜及霜冻 苏州常年在
(二)灾害性天气
干 旱 按从6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10个旬中出现连续3个旬旬降水量小于20毫米为夏旱指标,9月上旬至11月下旬的9个旬中出现连续3个旬旬降水量小于10毫米为秋旱指标,则苏州市发生夏旱的概率为2.5年一遇,连续5旬小于20毫米的严重干旱约为17年一遇;发生秋旱的概率为2.4年一遇,连续5旬降水量小于10毫米的重旱约为7年一遇。除北部地区偶有春旱发生外,大部分地区不出现春旱。干旱严重的年份太湖流域大旱,水源缺乏,较高的地方不能插秧;沿江地区因江水低落汲水困难,栽插失时;内腹部滨湖地区河洪浅涸,田土龟裂,禾苗枯萎,受灾严重。1978年夏季雨量136毫米,比常年偏少40%左右,伏旱连秋旱长达70天,致使粮、棉、柑桔等经济作物减产。
雨 涝 以4~10月连续3个月降水百分率≥l00%,且其中至少有1个月≥150%,或连续2个月>100%,并在6~9月中有1个月接近或≥200%,为涝害指标,则苏州市出现春涝的概率为8年一遇,大部分春涝是连阴雨造成的;出现夏涝的概率为4.5年一遇,灾难较重的年份l954、1957、1977、1980、1984、1991、1993、1996、1999年。1954年,入梅早,且梅期长达80多天,其间共出现8次大雨、1次暴雨,降水量700~
纵观苏州旱涝情况,涝重于旱。形成涝灾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历时较短,强度较大的暴雨;二是降水强度不大,但阴雨时间较长;三是阴雨时间长,且降水量大。涝灾主要发生在春、夏、秋三个季节。春季涝灾主要由连阴雨引起;夏季涝灾主要由梅雨及盛夏热带风暴暴雨所引起;秋季涝灾主要由连阴雨及热带风暴暴雨所致。
暴 雨 把日降水量≥
梅 雨 每年6~7月份江南梅子成熟季节,常有一段阴雨天气,称为“梅雨”。苏州市平均入梅期为
梅雨期间正值三麦油菜成熟、水稻种植的季节,梅雨来得适时,降水量适中,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利;反之,则成灾害。梅雨来得早,如6月初出现梅雨天气,常常引起“烂麦场”(如1954、1956、196l、197l、1980年);梅雨来得晚或降水量少,往往引起干旱(如1958、1978年)。梅雨季节由于多大雨或暴雨,容易引起内涝和水灾(如l954、1969、l980、1991、1999年)。历史上著名的丰梅年如1954、1991、1996、1999年,入梅早且梅期长,其间暴雨多,梅雨量多,加之上游客水汹涌而至,水位猛涨,出现大洪涝。著名的枯梅年1978、2000年,1978年梅雨期降水量仅45毫米,是常年平均梅雨期降水的1/5,出梅后酷暑奇干,造成严重干旱。
热带风暴(台风) 影响苏州的热带风暴平均每年有1.7次,最多的年份1959、1960、1962年每年有4次,也有7年无热带风暴影响。影响苏州的热带风暴最早出现在5月下旬(6104号),最迟则到10月上旬(6126号、8519号),7-9月是热带风暴影响最多的时期,约占90%。
影响苏州的热带风暴中,最严重类(区域性特大暴雨,或区域性大暴雨中伴有大范围强风过程),占10%,平均5~6年一遇;严重类(区域性大暴雨或大范围强风过程)占35%,平均1~2年一遇;较轻类(区域性暴雨或强风过程)占30%;最轻类(既无区域性暴雨也无强风过程)占25%。最严重类及严重类热带风暴大都出现在7~9月。如1962年9月5~7日,第14号热带风暴(台风)袭击苏州,市区及各县普降大暴雨,过程降水300~400毫米以上,市区达414毫米,为年降水总量的29.4%。其中6日一天降水343毫米,为日降水量最高记录。这次热带风暴(台风)影响时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张家港、太仓、常熟的部分地区出现短时间小股龙卷风;吴县的金山、越溪、藏书等地还有山洪暴发;市区及各县农田受淹,鱼池浸水;吴江、常熟、昆山、吴县受灾较重;市区部分工厂停产,街道大雨积水深过膝。1977年第8号热带风暴(台风),9月10日起正面袭击苏州,沿江地区热带风暴(台风)及其中心经过的地方风力达9~10级,阵风11级,太仓沿江地区曾达12级。该热带风暴(台风)过程降水太仓、常熟、张家港均在l00~150毫米以上,市区、吴江、吴县为50~l00毫米。这次热带风暴(台风)自东向西横贯苏州市,棉花大面积倒伏,水稻被淹,房屋倒塌,不少地方电杆被吹倒,引起交通、供电、通讯一度中断。进入90年代以来,1990年及1992年各有一个严重影响苏州,但近几年热带风暴的影响程度偏轻。
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冰雹、龙卷、雷雨强风)是范围较小但危害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强对流天气在苏州市出现的概率并不多,平均每年1次,其中以冰雹为多数。沿江的常熟、太仓较多,平均每年2次。强对流天气最早出现在2月中旬,7、8月份为最多,4~5月次之,10月份后末出现过强对流天气。l975年5月30日的一次强对流天气来势猛、持续时间长,其影响波及4县、市,受灾害最严重的常熟、吴县降雹半小时左右,雹块有碗口和鸡蛋大,一般似蚕豆大小;昆山、张家港下雹约3~5分钟,雹块如豌豆大小,并伴有8~l0级的偏北大风,给夏熟作物造成严重影响。1998年5月10日的强对流天气也对苏州及各县市造成严重灾害,市区、常熟、吴江降雹均超过半小时,最大雹块如鸡蛋,常熟多个乡镇遭雹击致使夏熟作物颗粒无收。2002年8月24日的强对流天气死亡11人(2人触电,9人因广告牌或简易民房倒塌而亡),受伤262人,数百间民房倒塌,317条供电线路中断,10多处泵站因停电而无法及时运行,不少街道大面积积水。交通事故25起,2艘运输船在太湖中沉没、5名船员落水但抢救后生还。
寒潮及冰冻 按任意24小时降温10℃或48小时降温12℃以上,且过程最低气温<5℃作为寒潮标准,则平均每年有3.8次寒潮影响苏州,最多的年份1966年有8次,最少的年份l959、l975年仅1次。从月分布来看,3月份出现寒潮的次数最多,12月份次之。
影响苏州的寒潮最早出现在l0月下旬(1960年10月25~26日),最迟的可到次年4月中旬。l962年4月17~18日寒潮影响后24小时平均降温幅度为
在晚秋(10月)和早春(4月)季节有寒潮影响时,会出现早霜或晚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如l960年l0月25~26日、1978年10月26~27日两次寒潮影响引起的早霜冻,1962年4月17~18日、l980年4月12~13日两次寒潮影响引起的晚霜冻,都使该年的农作物受到较大的冻害。在隆冬季节有寒潮影响时常伴有雨雪天气,有时还会引起江湖封冰。有时即使没有达到寒潮,也会产生冰冻,但80年代中后期起,由于气候变暖,冰冻日数明显少于前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