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 事 训 练
军事训练伴随军队的建立而产生,随着战争实践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而发展。军分区和驻苏州部队自进驻苏州以来,在各个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坚持以中央军委制定的军事训练方针和训练大纲为指导,把军事训练作为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来抓,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加速推进人民军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一、把握时代特点训练
革命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训练主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靠实战锻炼部队。部队边战斗、边训练,不断提高军事技术、战术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军队主要进行传统的战术、技术训练和应用训练。1953年,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指示:“从
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苏州军分区、驻苏州各部队恢复和发扬传统练兵方法。军分区和第79师重点开展“一专多能”训练,要求每个战士至少学会使用两种以上武器的操作和射击,在战术训练中强调学习传统经验,培养机动灵活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1964年,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开展规模空前的群众性练兵和大比武活动。军分区和第79师举办郭兴福教学法集训班,培养自己的郭兴福式分队和教练员,苦练基本功。1965年以后,林彪大搞“突出政治”,军分区和驻苏部队军事训练受到一定冲击。
1975年以后,中央军委邓小平主席根据现代战争要求,针对军队当时的状况,多次强调“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的重要方针。1977年,中央军委作出《关于加强部队教育训练的决定》。1980年,中央军委又进一步明确现代条件下军事训练的指导思想和任务。强调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依据,既训练打常规战争,也学会对付核战争,着重研究解决在现代条件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战法。
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全军在训练内容、方法、制度、体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军分区、驻苏州部队依据中央军委制定的军事战略方针,紧紧把握时代特点,深化军事训练改革,加强应对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训练,提高机关、部队现代化作战能力。这一时期,军事训练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现由注重单一兵种训练向注重多兵种合成训练转变。1982年9月,第60军178师根据南京军区指示,领受师首长司令部训练改革任务,组织军事训练改革小组,进行军事训练改革课题研究,探讨首长机关训练改革方法,取得初步成果。翌年,军分区在省军区的指导下,突出正规化训练,从抓干部集训和试点入手,共举办正规化集训10期,培训干部和骨干300余人。5个全训分队和各县市人武部干部,发扬军事民主,大胆改革训练内容、制度、方法和器材,开展敌军研究和练兵竞赛。是年,军分区按照“以训练改革为突破口,以干部训练为重点”的方针,在继续抓紧深化部队训练改革试验的同时,加强机关训练改革试点。团以上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认真学习《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加强外军研究和本级指挥、业务训练,使军事训练改革逐步向高层次发展。1984年,军分区突出抓机关、促部队的训练,机关和各人武部都完成36个训练日。下半年,军分区组织机关、人武部游击战指挥演习。采取游击与反游击对抗演习的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探讨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课题,探索现代条件下游击作战做法。
第二阶段进入90年代,随着世界政治和军事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全军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军分区、驻苏州部队贯彻总参谋部下发的《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深化部队训练改革》通知,对战法和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管理、训练保障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改革。1990年,中央军委颁布《军事训练条例》,随后,总部陆续颁发《军事训练考核规定》等一系列配套的法规,规范军事训练的地位作用、基本任务、职责要求和组织实施,拉开新一轮军事训练改革序幕。部队重点在战术训练上提高科技含量,提升战术水平。1992年,第1集团军炮兵第9师2团为保证高质量完成年度训练任务,采取团、营、连三级相结合的编组方法,科学组训,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作用。该团将复训、补训和强化训练融为一体,团、营、连三级结合组训。指挥分队团营结合,各营编组。各营按专业进行分类编组,营连主官分工负责。战术训练,从班教练开始,向连、营、群教练逐级合成,自导自演,上导下演,提高战术训练效果。1993年,部队军事训练由以往的抗登陆防御作战训练,转到以提高适应东南沿海局部地区作战需要的军事课目内容训练。同年,装甲第10师根据总部、军区赋予的夜间训练试点任务,本着立足实际、着眼实战、注重质量、全面提高的原则,从车、班、排到连、营、团进攻,从训法到战法,从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到训练保障,进行积极探索,摸索并初步形成一套装甲机械化部队夜间正规训练的路子。8月下旬,南京军区司令部兵种部在该师召开装甲机械化部队夜训试点现场会,推广该部夜间训练经验。1994~1997年,装甲第10师陆续换装自行火箭炮、自行加榴炮和自行榴弹炮后,军事训练的重点转向如何在短时间掌握新装备技能。
第三阶段90年代中后期,全军部队开始组织系统学习高科技知识和科技练兵活动,组织使用高技术装备的诸军兵种的联合演习,掀起“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群众性练兵热潮。1997年4月,军分区按照《江苏省军区干部学习高科技知识三年规划》,制订《苏州军分区干部学习高科技知识学习规划》,明确军事高科技知识的具体措施、方法和内容指标。同时举办高科技知识学习班,采用邀请军地专家、学者授课与个人自学,分组讨论与大会交流,理论提示与观看录像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全区干部学习高科技知识。是年下半年,军分区还利用双休日,举办高科技知识讲座,组织全体干部学习《军事高技术知识教材》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聘请苏州工学院教授每月来分区授课。是年7月,军分区对全区人武部干部进行军事高科技知识理论和微机操作考核。同年,炮兵第9师2团党委制订学习高科技知识三年规划和军事高科技知识理论学习计划。全团上下克服工学矛盾,充分发扬“挤”和“钻”的精神,采取录相教学、课堂作业、知识讲座、短期集训、函授作业、在职自学等多种形式,团组织3期高科技知识学习集训,1期高科技知识竞赛,以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聘请南京陆军学院教员来团授课指导;先后3次组织首长机关前往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参观学习,提高演习效果。1999年,炮兵第2团坚持把科技兴训作为提高部队训练质量的一个基本手段,着力打牢士兵基础训练,增强军官新时期能力素质。为提高团队“中枢神经”的指挥水平,团党委把3、4月定为首长机关微机学习日,把微机操作使用作为学用高科技知识的突破口。5月初,又从团队实际出发制订《科技兴训重点课题分类指导纲目》,主要分基础知识学习、训法研究、战法研究、技术革新、微机使用、人才培养六个方面,使科技练兵逐步趋于规范化、系统化。团还狠抓“四个规范”,即规范训练的组织领导,规范训练的组织与实施方法,规范训练的等级评定,规范训练的激励措施。坚持每周下发干部训练计划,落实每周1天干部训练制度,采取以营为单位组织、团检查督导考核,以考促训,提高全团干部的军事素质,促进部队整体训练。全年共培养科技练兵“四会”教练员188人(其中干部15人)。团队被集团军表彰为“科技练兵先进团”,被南京军区评为“快速反应训练先进团”。
第四阶段21世纪初,全军颁布新的军事训练条例和军事训练大纲,明确新的历史条件下军事训练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基本任务,规范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军事训练进一步向信息化聚焦。2000年,炮兵第9师2团营建任务重、工作头绪多,团党委坚持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全局,摆正军事训练中心位置,保证人员训足、时间训够,内容训全。全年共落实训练时间933小时(含夜训141小时),连队参训率90.9%,人员平均参训率88.7%,共培养“四会”教练员117名。2002年,军分区在省军区科技练兵座谈会后,为推动科技练兵,9月下旬在吴中区人武部召开人武部网上演练观摩会。采取自导自演、网上作业的方式,演练城市反空袭作战中人武部的组织与指挥,对网上演练程序与实施方法、步骤进行探索,各人武部部长和军事科长参加观摩。2002~2005年,军分区在省军区统一指导下,围绕信息化作战条件下打赢局部战争有关课题,进行3次网上战役演练。
二、分类安排训练
(一)首长机关训练
1954年,军分区为提高各级指挥员教学能力和指挥素质,重点进行各级指挥员及司令部参谋人员和干部的训练,明确现代联合兵种战斗的概念,懂得各兵种的性能、编制以及分队进攻战斗的组织指挥原则。连以下干部主要熟悉步兵各种武器的战斗性能和用途,提高组织部队实施训练的能力。1954~1955年,第27军79师贯彻“以干部训练为重点”的军事训练方针,全面开展指挥员、司令部和部队训练,执行训练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成立排级干部训练队,开设现代合成军队作战理论原则、编制体制、战术技术、兵器常识等48个课目,改变只讲理论不进行实地作业的状况,所属各部根据所担负任务和所处地形条件,进行攻防基本类型战斗训练和教学法训练,使训练贴近实战。1957年,第79师在干部训练中,贯彻“加强全面训练,巩固提高技术训练,大力提高战术训练质量”的方针,加强诸兵种合练,组织部队连以上单位攻防演练。翌年,贯彻“以战为主,联系实际”的训练方针,大兴军事民主,改进训练方法,开展“一兵多能,一兵多用”练兵活动。是年,由于错误地把正规化训练当作教条主义批判,驻苏州部队军事训练受到不同程度影响。1959年, 第79师干部军事训练突出抓毛泽东军事著作学习,全面系统地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军事原则,同时注重水网地区实兵演练和研究工作。
1961年,中央军委和南京军区党委发出立即掀起学习郭兴福教学法活动的指示 1961年10月,苏州军分区在礼堂举行干部集训结业典礼
“文化大革命”期间,奉命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生产、施工等任务,军事训练有所减少。但驻苏州部队仍坚持训练制度,对执行不同任务部队提出不同要求。对参加“三支两军”的连队,采用连队自训和师团培训骨干的方法,确保训练时间。1966~1970年,第79师先后举办14期干部军事集训班。每个干部平均每年完成50个训练小时。1966年5~10月,该部还先后2次组织师团两级司令部执行穿插迂?任务的进攻战斗演习。
1973~1974年,军分区组织机关干部每周五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1974年2月,军分区抽调37名基层干部参加第60军178师组织的军事干部集训。9月,又抽调23名干部参加江苏省军区教导大队军事干部集训。1977年,军分区组织全区干部集中学习毛主席军事著作和毛主席关于司令部建设的有关文章,学习军兵种知识,进行敌情资料研究和战术演练。下半年,军分区又选派10名参谋人员参加省军区组织的参谋业务集训。
1978年8月,军分区在教导队举办30人参训历时1个月的参谋业务集训。9月,组织首长、机关干部和各县市人武部进行抗登陆作战理论的学习和演练。军分区领导亲自给机关干部讲解毛主席战术思想,指导标绘决心图和拟制战斗命令。11月10~19日,军分区又在太仓县花桥公社组织太仓、昆山、吴县、常熟4个县武装基干团首长、司令部带通信工具的反空降演习。参演人员112人,其中团以上干部16人,开设电台12部,电话总机5部。同年还对全区科以下干部普遍轮训一遍,365名干部参加军事理论考核,成绩优秀者达218人,想定函授作业成绩全部及格。
1980年,军分区机关突出进行本级战术和业务学习,开展对苏军研究和参谋“六会”业务训练。
苏州军分区机关干部学习计算机办公自动化
2001年12月,装甲第10师依托教导队组织基层干部集训,进行重点课目备课、指挥练习、编组作业和体能等内容训练,组织指挥练习、编组作业、体能课目考核和备课教案评比,提高基层干部按纲施训和按纲建连两个能力。2003年4~7月,为提高机关干部指挥自动化水平,装甲第10师两次组织机关干部就《军用文电处理系统》软件安装和使用进行辅导,培养一批能够熟练使用该系统的骨干,为机关进行网上文电传输打下良好基础。同年9月,装甲第10师利用安徽三界训练基地现有网络系统和该部野战局域网系统,采取对抗性与检验性、网上训练与现地演练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实施首长机关战术对抗作业演练。同年,装甲第10师为规范指挥所勤务内容,加强指挥所勤务训练,提高首长机关组织指挥能力,结合装甲(机械化)部队特点,组织指导装甲第38团开展指挥所勤务训练试点,编写《装甲(机械化)团指挥所勤务训练指导手册》。2005年5月,军分区组织干部军事技能训练,组织全体干部进行“实枪、实弹、实爆”训练,总评成绩达到优秀。同年6月和8月,军分区分别组织机关和人武部干部进行双37毫米高射炮操作和工程爆破作业训练,合格率达97%。
三、技术、战术训练
技术、战术训练包括共同科目、个人技能、专业技术和各种战术训练。1952年以前,军分区部队主要结合剿匪肃特、维护治安等任务进行军事训练。一方面加强部队的正规基础教育,如队列训练、警备勤务、政策纪律、军人作风养成等;另一方面,进行军事技能训练,注重在完成各项军事任务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战士的军事技能。如1951年,部队开展以美军为作战对象的战备大练兵。1952年,军分区根据1951年总参谋部《军事训练纲要》,制订训练方案和实施计划。1~3月,复训剿匪战术;3月中旬起,进行以射击、投弹、爆破、土工作业四大技术为主,辅以《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三大条令及城市警备勤务、防空防毒等常识教育。国庆节组织部队阅兵,进行四大技术、三大条令和各项体育基础上的测验与竞赛。1952~1953年,部队训练贯彻南京军区以“文化教育为主”的方针,并继续进行条令教育和基本技术战术复训。1954年,第27军79师重点抓从单兵教练到班,排教练。1955年,该部队除巩固技术训练成果,还有针对性开展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武器的教学。
1956年3月,军委扩大会议后,军分区和驻苏部队贯彻军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加强全面训练,巩固和提高技术训练成绩,大力提高战术训练质量”训练方针,部队官兵训练热情高涨,涌现不少训练尖子和训练标兵。1958年,在全国“大跃进”形势推动下,军分区和驻苏州部队也一度出现训练时间盲目增加,训练内容层层加码,军事训练出现形式主义现象。1959年,军分区开展“一专多能、一兵多用”训练,要求每个射手达到至少会使用两种武器的操作和射击,在战术训练中重视学习传统经验,强调机动灵活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加强爆破、投弹、格斗等基本动作的训练。
1962年,台湾国民党军积极策划窜犯东南沿海地区。5月底,军分区部队转入紧急战备状态。随后军分区部队开展以“控诉美蒋罪行、激发官兵仇恨”为中心的战备思想教育,掀起群众性练兵热潮。技术训练上强调开展“三手”(神枪手、投弹能手、技术能手)活动,苦练基本功。战术训练上掀起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热潮,完成单兵、小组到班的攻防课目,并重视夜间训练。1964年,第27军为迎接南京军区军事大比武,该部队群众性练兵运动掀起新的热潮。
军分区独立营战士在吴县华山地区进行防化训练(1974)
1977年,军分区和驻苏部队更把教育训练,当作部队建设的大事来抓。军分区独立营3个连队列入全训连队,警通分队和无线电分队分别落实每年60天以上训练时间,参训人员要求达到85%。1978年1月,中央军委作出《关于加强部队教育训练的决定》后,军分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军委“决定”和总参谋部下发的《军事训练大纲》,发扬60年代大练兵精神,全面加强机关和部队的军事训练。独立营全年完成63个训练日,圆满完成射击、刺杀、投弹、爆破、单兵到班战术训练任务,参训人数达80%以上。新老兵全部学会刺杀的基本动作,完成射击第一、二练习,投掷手榴弹全营人均达
80年代,军分区和驻苏州部队注重加强基础训练,并积极推进军事训练改革。1980年,军分区独立营全训连队,完成第二至第四练习的射击训练和单兵战斗射击,进行打坦克和打飞机训练,完成单兵进攻和班、排防御战术课目和步兵防御实兵战术演习;半训分队全年除进行打坦克武器器材使用和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三防”基本常识教育、班防御实弹战术演习,并进行警卫、押解、巡逻、追捕、堵卡等执勤业务训练;施工和生产分队主要进行单兵进攻课目和“三打、三防”基础知识教育训练,参训率达80%以上。
1982年起,为进一步贯彻中央军委《关于加强部队教育训练的决定》,使教育训练适应四化建设新形势和现代战争需要。第178师普遍完成全年训练计划规定的共同科目和技术科目训练内容,并进行营以下战术课目合练,技术、战术基础训练成绩升幅较大,训练改革初见成效。军分区积极推行军事训练改革,开展“一专多能、一兵多用”训练。注重抓基础训练,突出抓好单兵、单枪、单炮、单车的训练。狠抓“一专多能”先行分队。营抓1个先行排、连抓1个先行班。先行排、班基本达到总部提出的“战士班长化,班长干部化”,每个战士会使用多种武器的要求。10月,军分区在独立营召开军事训练现场会,推广该营“一专多能、一兵多用”经验,并组织巡回表演。强化专业技术分队训练。全年先后举办通信、侦察、“三防”骨干集训。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兵演练,缩小训练与实战的距离。
1983年1月,苏州军分区独立营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苏州地区支队后,武警苏州市支队军事训练从基础训练向专业技术训练延伸,积极推进军事业务训练改革,除完成队列、射击、战术、擒敌技术、执勤业务等课目训练,还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体育锻炼达标活动。是年,第178师在完成共同课目训练同时,积极推进军事训练改革。6月16~20日,该部队召开教育训练改革成果汇报会,进行改革成果展览和现场表演。并给教育训练改革成绩显著的7个单位、2个个人分别记二等功或三等功。
1984年上半年,第178师完成步兵分队共同课目和技术战术基础训练,下属2个团单兵和班战术对抗训练,炮兵分队完成共同科目、单项技术和班协同训练。是年下半年组织反空降检验性演练,并综合进行紧急防空、战备行军、反空降战斗实施和勤务课目训练。翌年,为全面锻炼部队,提高部队耐疲劳、耐暑热的适应能力,入夏以后,第178师各部队在各种气候、地形条件下,采取不同方法进行适应性训练。全师部队(除532团施工外)均进行游泳训练、野营拉练和各种勤务课目、连排战术、反空降战斗、特种战斗等课目训练。
1993年,装甲第10师根据总部、军区赋予的夜间训练试点任务,本着立足实际、着眼实战、注重质量、全面提高的原则,从车、班、排到连、营、团进攻,从训法到战法,从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到训练保障,进行积极探索,摸索并初步形成一套装甲机械化部队夜间正规训练的路子。8月下旬,南京军区司令部兵种部在该师召开装甲机械化部队夜训试点现场会,推广该部夜间训练经验。
1994年后,装甲第10师陆续换装自行火箭炮、自行加榴炮和自行榴弹炮后,军事训练的重点转向如何在短时间掌握新装备技能。1995年7月,该部组织坦克、装甲步兵分队长“战训法”集训。集训以提高战术训练质量为着眼点,紧紧围绕提高营、连长素质这个主题,教学法与练战法并重。通过理论学习、观摩课题、研讨交流战法,组织试教、编写作业指导法和考核验收,受训干部在更新知识、理清路子、学会方法的同时,明确战术训练方向,确立以战法演练为先导组织战术训练的观念,为战术训练全面铺开,培训骨干,做好教学准备。1997年8月,装甲第10师战训法集训,以对抗训练为主要内容,以营、连长为主要对象,开展对抗法训练,推动分队战术训练改革,提高分队战术训练质量。1997年1~6月,该部按南京军区指示,进行水上专业训练先行试点工作,探索装甲部队水上训练方法、组织程序、保障措施,为坦克水上训练和装甲车水上训练摸索路子,规范方法、程序。次年7月,该部赴浙江组织海上训练,完成海上通信、驾驶、射击基础练习、连(排)队列变换、坦克连登陆作战演练、坦克自救互救和游泳等训练任务,总评成绩优秀。同年7月,该部部分自行火炮又参加军区组织的庆祝建军70周年新装备展演示活动,其规范操作,准确射击受到军区表彰。
2001年7月,装甲第10师在浙江乍浦开展海上训练
四、警备纠察分队训练
1949年5月,苏州、常熟警备司令部成立以来,担负警备任务的部队注重抓纠察分队的勤务训练。1949年5月,为确保苏州市的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秩序,苏州市警备司令部颁布戒严令和防空条令。为确保戒严令、防空条令的实施,警备司令部组织执勤部队学习相关规定、条令,进行巡逻执勤。1952年4月根据华东军区的调整警备治安任务的指示,苏州警备司令部组织驻苏州各部队,部署城市警备、防空、纠察等任务,采用“区分任务、分块负责”的办法,落实和训练警备纠察分队,分片执行巡逻纠察任务。是年4月军分区专门组织一期警备业务干部集训。1958年以后,军分区坚持在重大节假日前,安排警备纠察分队进行警备条令、纠察勤务和相关规定的学习教育。
警备纠察分队在进行旗语训练(2005)
排,组织指导警备分队抓好专业训练。警备专业训练时间上分段安排。警备分队经过一段时间集中训练后,再结合执勤中发现和暴露的薄弱环节,安排一些针对性的业务训练。训练内容包括:(1)学习上级有关指示、条令条例和法律知识,如《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警备条令》、《治安管理条例》、《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总部颁布的有关军车运行管理规定;(2)警备执勤动作、擒拿格斗。包括执勤时的军姿和举止;执勤动作和用语等。擒拿格斗动作的训练,主要是体能训练以及军体拳、捕俘拳的训练。(3)警械和其他防暴器材的使用。掌握与警备执勤有关的械具以及枪支、弹药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警械包括警棍、电击手枪、强光电筒和用于强制相对人的械具如手铐、警绳,以及盾牌、高压水枪和催泪械具等;(4)有关战术课目及车辆勤务。战术课目主要是班、排、连等在警备执勤中的战术动作以及相互间的协同;车辆勤务主要包括车辆构造、号牌的取放、一般故障的判断、车辆的指挥等。并精心挑选警备分队骨干、优秀士兵进行驾驶摩托车训练和车辆驾驶、检修等训练;(5)警备执勤综合演练以及对各种情况的处置。包括进行模拟军容风纪检查纠察勤务、军车检查纠察勤务、稽查勤务、警卫勤务、道路调整勤务以及协助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预案等。
五、教导队训练
教导队是对部队干部、战士骨干进行集中业务培训的专门机构。军分区和驻苏部队师团级单位、武警苏州市支队均编制教导队或教导大队。
1949年8月,苏州军分区教导大队在木渎组织第一期连、排干部集训、培训排以上干部300人,为部队的扩编做准备。军分区司令员王治平亲自作集训动员。
1950年5月,军分区为加强各县总队的干部配备,军分区教导大队连续举办2期预提干部集训队。1期专门培训班、排骨干,结业后充实排、连干部队伍。1期培训从地方吸收的知识青年,经2~3个月短期培训,充实各县总队及基层连队担任文书、司务长、文化教员等职务。1952年4月,为适应警备治安任务调整,军分区教导大队专门进行警备治安业务集训,培训军分区警备团和各人武部担负警备治安工作人员。1953年3月,第79师所属各团教导队分别组织各建制班长进行教学法集训,集训重点是让学员领会步、炮、坦协同作战方法,统一队列动作和教学方法。1955年,军分区为深入学习《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三大条令”,教导队举办2期“三大条令”集训班,共集训干部450人,推动分区部队正规化建设。
1962年5月,根据中央军委和南京军区发出的“立即掀起学习郭兴福教学法活动”的指示,军分区教导队组织各县(市)人武部训练科长、军分区部队连排长参加的“郭兴福教学法”集训,培养自己的郭兴福式分队和教练员。
1970年,为普及“三打、三防”训练,军分区教导队共举办6期“三打、三防”集训班,集训部队排以上干部和部分班长354人、专武干部326人。1972年,军分区教导队为组织城市防空专业和高炮专业训练、,培训专武干部492人。1973~1974年,为普及打坦克训练,军分区抽调60名干部参加省军区教导大队和第178师教导队打坦克训练,为部队反坦克训练培训骨干。
武警苏州市支队教员进行射击动作要领教学
1997年以前,装甲第10师教导队一般每年举办1期军事集训,培训时间一般为4个月。1998年以后,为提高培训质量,采取分期培训方法,每年培训2期,每期4~5个月。主要培训《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训练大纲(装甲步兵班长)》所规定的内容。师教导队在完成承担训练预提班长任务的同时,每年还承担师基层军政干部、机关参谋等业务集(培)训和首长机关训练的保障任务。2000年以来,装甲第10师教导队坚持以条令条例和训练大纲为依据,以培养合格班长和技术骨干为目标,较好地发挥“随营军校”作用。
2000~2005年,装甲第10师教导队每年承担训练预提班长180~310人不等,培养预提班长使用率平均在95%以上,任职满意率达90%以上。2002年12月,装甲第10师教导队用10天时间,组织部队正规化集训,基层单位主官和机关干部160人参加。2003年6月,军分区为应对军事斗争准备,提高领导机关组织指挥能力,在教导队举办16个团单位主官集训。2005年,军分区掀起“比武”热潮,军分区教导队组织机关干部进行强化训练、业务训练和合同演练,带动各项应急作战准备。
六、军事训练改革和学术研究
1980年3月至4月,第178师后勤机关和后勤分队大部分人员,在野外组织陆军师野战阵地防御战斗后方实兵研究性演习。编写《陆军师野战阵地防御后方勤务》、《陆军师野战阵地防御战斗后方勤务几个问题研究》、《陆军师野战阵地防御战斗后方勤务参考资料》、《陆军师野战阵地防御战斗后方工事平面图》、《陆军师野战阵地防御后方实兵研究性演习文书》等五份研究资料。4月底,南京军区在该部队召开后方勤务训练现场研究会。是年,该师师、团两级首长机关结合现代化战争特点,进行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探讨,进行学术交流,写出11篇学术文章(被上级学术刊物刊登四篇)。1982年,第178师组织机关干部进行现代战争特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探讨,完成军事地形学、敌军研究、参谋业务学习,进行学术文章交流,写出11篇学术文章,其中4篇被上级学术刊物刊登。
1984年,江苏省军区在盐城召开以平原海岸防御为重点内容的学术讨论会后,军分区组织机关和人武部干部开展学术研究,撰写出一批学术文章。
1995年,根据中央军委提出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军分区和驻苏州各部队采用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近岸岛屿封锁与登岛作战理论组织系统学习,重点研究未来局部战争战场环境及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撰写200余篇学术文章,并有多篇在军区以上军事刊物发表。
1997年,军分区和驻苏州各部队以未来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为牵引,以高科技知识学习为先导,以敌军研究为突破口,加强对高技术条件下东南沿海方向作战问题研究,增强军事斗争准备的针对性。装甲第10师撰写学术文章70多篇,其中9篇学术文章在军区兵种部组织的学术研讨会上获优秀论文奖。是年,该部队围绕渡海登陆作战如何“过得去、登得上、攻得下、站得稳、发展快”,成立研究攻关组,就渡海作战相关课题开展理论研究,先后解决200多道疑难问题,撰写学术文章126篇,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39篇。
2000~2003年,苏州军分区和驻苏州部队共撰写学术文章350余篇,有100余篇在军内外刊物发表。装甲第10师编写的《 “新三打三防”知识问答》,突出 “新三打三防”理论攻关,促进群众性练兵热潮。该部队开展“我为打赢献一计”活动,使军事理论研究有新突破。同时,该部队还注意把“新三打三防”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训练实践中,以理论研究成果指导部队训练,推动部队训练发展。先后梳理出《科索沃战争问题研究》、《“新三打三防”研究成果汇编》、《渡海登陆作战研究》(包括战法、分队战法、防卫作战、后勤保障、技术保障5个分册)共3套学术论文集,形成战法、训法、管法相互配套衔接的理论成果体系。2003年,军分区为提高军事理论学习针对性,专门在本单位军事网页开辟军事理论学习园地,将新大纲和军事理论部分内容发布在网上,供大家在网上学习查询。此后结合训练需要,对网页进行调整补充。翌年,军分区针对苏州地处对台作战前沿,重要经济目标多、战争潜力大、防卫任务重的特点,根据各单位所担负的任务,分别赋予作战问题研究课题:司令部重点研究“指挥协同”、“兵员动员”和“科技支前”等;政治部重点研究“心理战”、“平转战政治动员”等;后勤部重点研究“经济动员”等;太仓和常熟市人武部重点研究“民船征集动员”;昆山市人武部重点研究“电子对抗和网络攻防”;张家港市和平江区人武部重点研究“反空袭作战中伪装与防护”;吴中和沧浪区人武部重点研究“保交护路”课题。经过调查研究、探索论证,形成一批有质量的研究成果。2005年,装甲第10师组织作战重难点攻关课题研究,进行动态效能试验和数据采集,利用系列演习时机,在近似实战条件下进行检验,完善。撰写《歼敌战法数学模型》、《坦克试小中修理论成果》、《增强首长机关科技素质理论成果》等理论文章。
七、重大军事活动
(一)演 习
反空降演习 1969年9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和南京军区反空降战备会议精神以及省军区召开的反空降战备会议精神,军分区重新调整各部队反空降作战任务和部署。太仓、昆山,常熟三县各组建一个独立团,担负上海西侧反空降作战任务。
加强步兵连实弹战术演习
花桥反空降演习 1978年11月10日至19日,苏州军分区在太仓花桥地区组织太仓、昆山、吴县、常熟等4县武装基干团首长司令部带通信工具的反空降演习。参加演习人员112人(其中团以上干部16人,通信兵42人),开设电台12部,电话总机5部。此次演习受到江苏省军区通报表彰。
野战阵地防御战斗演习 1980年12月7日至12日,苏州军分区在昆山正仪地区组织军分区和各县(市)人武部两级首长、机关带通信工具的步兵团野战阵地防御战斗演习。军分区机关和各县(市)人武部科长、参谋、干事共87人参加演习。
反空袭和步兵团野战阵地防御演习
加强步兵师对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演习 1982年9月13~19日,第178师机关率所属部队2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各一部,及直属工兵营、通信营、12个独立连参加上级组织的加强步兵师对阵地防御之敌进攻实兵战术演习。演习加深干部对“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战术原则的理解,提高首长、机关组织指挥能力,锻炼培养部队的战斗作风。
安镇反空降演习 1982年8月,苏州军分区在无锡县安镇地区组织军分区、人武部两级首长司令部带通信工具的反空降演习。演习由军分区酒德和司令员组织指挥,各县(市)人武部领导、机关干部128人参加。这次着重演练防空疏散、组织战斗、战斗实施、撤离战斗等4个课题
炮兵群实弹战术演习 1985年8月中旬,第178师在安徽广德组织所属炮兵团进行炮兵群实弹战术演习。演习课目为反空降战斗团炮兵群战斗行动。演习分疏散隐蔽、战斗准备、战斗实施和撤出战斗。通过演练,提高首长机关组织指挥能力和部队协同作战、快速反应能力。
“东南6号”演习 1997年10月底至11月上旬,装甲第10师接受第1集团军组织的历时14天的实兵检验性演习。演习以坦克师担负集团军快速突出集群对海岛防御之敌进攻为基本课题,从战备等级到进入疏散区,从战术机动到待机地域,从登岛上陆到战斗实施逐个程序、逐项内容实际演练,从实战的要求锻炼和摔打部队。演习中,采取计划导调与随机导调相结合,检验性与研究性相结合的方式,体现近似高技术条件下作战样式及非线式作战和军兵种联合作战的特点。这次演习本着摸清部队战斗实力和探索规律、暴露问题,研究改进措施,促进部队全面建设的指导思想,不仅战斗地形生疏,战场仿真,而且敌情设置上,难题频出,险情迭起。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郑炳清全程跟踪检查演习。
模拟蓝军对抗演习 1999年,根据军区命令,装甲第10师在军区演习部队中担任蓝军模拟分队。该部重视蓝军模拟分队建设。参演前,编印蓝军学习材料,购置计算机、投影仪、训练模拟器材等,车辆喷上迷彩,并进行经过2个月模拟训练,完成蓝军从单兵到分队战术内容训练。在演习中,蓝军模拟部队巧妙运用蓝军战法,在网络对抗中“先窃后攻,边攻边防”;在雷达对抗中,“软硬结合,综合打击”;在实兵对抗中,与陆军航空兵配合,采取“空地一体,联合攻击”的战法,为全军科技练兵成果交流提供现场,受到军区通报表彰。
(二)野营拉练
第178师野营拉练 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野营拉练的指示,第178师从1970年4月至1977年9月,共组织6次野营拉练:
1971年12月至
军分区野营拉练 从1970年开始,根据军委《关于野营拉练的通知》和总参关于建立拉练制度的指示,军分区组织部队普遍进行野营拉练。其中规模较大有四次:
1970年1月上旬,军分区机关和有关县人民武装部,进行野营拉练,途经吴县、常熟、太仓、昆山等地。
1970年10月6~26日,军分区组织机关及独立营部分连队共298人参加本地区范围内的战备拉练,行程
(三)考核比武
1994年,装甲第10师参加集团军组织的坦克特级能手考核中,53人考取坦克特级能手,名列集团军榜首;装甲第10师高炮分队在实弹比武考核中,共击落拖靶9具,位居军区高炮分队前列。翌年,防化连接受军区专业考核,10个课目全部优秀,总评第1名;侦察分队在集团军考核中,总评优秀,列参考单位第2名。1996年,装甲第10师组织参谋尖子参加集团军比武,获得16个名次;机要参谋高永欣在军区专业尖子集训考核中,打破军区记录,获得第3名。是年,侦察分队参加集团军组织的海上集中训练,在验收考核中,取得全优成绩;高炮分队在实弹考核中,取得击落拖靶10具,弹迹总评优秀的好成绩。1998年4月5~14日,炮兵第9师2团连、排干部参加师教导队高科技知识和教学法集训考核,总评成绩列全师第一,射击参谋殷士祥取得个人第一。6月7~10日,射击干部接受师巡回考核,获全师成绩第一名,三营营长王卫东、七连连长吴多法分获全体个人第一、第二名,二连指挥排长彭海东在集团军组织的参谋苗子集训考核中取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2000年,南京军区组织的装甲专业尖子比武,在设置的26个名次中,装甲第10师获得12个名次,占总数的46.2%;在军区所考取的22名特级能手中,该部队考取13名,占总数的59.1%,取得单位总分第1名。
2002年,军分区第三届机关干部业务技能比武在军分区礼堂举行
(四)科技练兵活动
面对跨世纪的挑战和选择,军事训练走科技练兵之路是必然趋势。军分区和驻苏州部队坚持以训练中心,以科技练兵为核心,以战斗力为标准,全面提高部队训练质量。从1987年开始,军分区先后多次参加省军区组织的战役战术和三级首长抗登陆学习,练协同、练指挥、练战法。1997年,依据新一代陆军军事训练大纲和省军区《1997年首长机关战役战术训练安排通知》要求,组织机关和人民武装部干部重点学习《司令部工作条例》、军兵种知识和人民防空知识等,有针对地开展对台及防空袭专题研究。1998年9月,军分区组织机关和所属人民武装部干部,进行兵员动员理论学习,聘请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2名教授,重点辅导现代条件下兵员动员的原则、方法和实施步骤,并进行作业文书。随后,又进行兵员动员的想定作业,使干部提高战争谋略水平。1999年,军分区以机关干部为重点,以计算机训练、外军学习和战法研究为主要内容,开展科技练兵活动。并在张家港市人武部开展科技练兵先行试点工作。翌年,在城市反空袭网上演习中,邀请南京炮兵学院教授作辅导,专题研究和探讨城市反空袭作战的战法和规律。组织学习军委新颁发的联合作战和合同战斗条令,立足现有装备,积极探索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战法和如何利用防空火器打敌高技术武器的作战手段,寻找预备役高炮、民兵高炮和人民防空“三位一体”的最佳结合,探讨如何防敌侦察监视、抗敌电子干扰、组织伪装与防护等问题。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究和想定作业,形成比较完整的城市反空袭预案。
1999年以来,驻苏州部队坚决贯彻中央军委关于“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认真做好各项军事斗争准备,从解决观念滞后入手,紧贴作战任务,立足现有装备,加强组织领导,推动科技练兵整体、有序、持续开展。1999年,装甲第10师被军区评为科技练兵先进单位,涌现出“用知识带兵”的典型——高炮3连,“研究敌军”典型——坦克2连等一批科技练兵先进单位。其中有2个典型课题和7项技术革新成果在南京军区“徐州会议”上作介绍推广;翌年7月,装甲第10师炮兵团“双25高炮打武装直升机”和“车载式野战救护所”2个典型课题在南京军区科技强军成果展进行演示,受到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等首长检阅。其中“车载野战救护所救护伤员”参加总部展示。是年,炮兵第9师2团先后研制计算机自动监控程序、有无线自动转换装置、多功能稳压电源、快速反应系统安全接头、一键多控电台干扰控制盒等5项成果并通过师签定。
八、训 练 保 障
训练保障是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训练经费、弹药、器材、教材、物资、油料、场地以及信息化教学保障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二十年里,是军队训练器材发展时期,但训练场地一般比较简陋。随着兵工厂的建立与发展,上级为军分区和各部队提供较为正规、系统、标准的训练器材,如靶纸、教练弹、教练木柄手榴弹和分队战术队标箱等各类模型、教具和专业训练器材。但这一时期,训练器材均为“纸木铁塑”等材料制成。1975年后,苏州军分区相应配发一些比较先进技术的训练器材。
1982年以来,军队体制进行一系列重大调整,军队编制体制合成化程度不断增强,武器装备不断更新,这就要求训练保障必须进行配套建设。1984年10月,根据南京军区关于《要把军分区教导队建设成现代化的院校式的训练中心》的指示精神,军分区从1985年开始筹建设施基本配套,能供250人“吃、住、训、教”功能齐全的军事训练基地,以保障训练需要。
为落实训练保障工作,1999年,装甲第10师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建设,突出重点,系统配套”的原则,分组织筹划、方案论证、建设实施、总结验收4个阶段组织实施。总投入资金215万元,新建军官训练中心1个,改建4个;新建射击场3个、驾驶训练场1个;改建和完善教导队。共计新建军官训练中心面积1
2000年,军分区以新一轮训练保障配套建设为契机,加强“军事信息网”建设,安装网络训练指挥模拟系统和局域网,建立军事资料信息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同步进行作战模拟训练。是年初,军分区司令部为每名机关干部配置一台微机,并安装《红星一号》、《军用文电系统》等应用软件,在每周四下午机关进行计算机应用训练和参谋技能训练活动,不定期检查督促。是年,炮兵第9师第2团完成多媒体教室、射击模拟室、军事资料室、战术作业室、网络控制室等的改建和装修,修建了以西山靶场为主要内容的各种训练场。同年7月,武警苏州市支队教导队投资100余万元,建成规范的擒敌、战术、射击、器械、攀登、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