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军志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苏州军志

当前位置: > 国防教育在苏州 > 苏州军志

人物传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05-31

专 诸? 515.) 亦称魅设诸。春秋时吴国堂邑(今江苏六合县)人。吴公子光欲杀吴王僚,伍子胥荐专诸于光。派专诸于太湖边学炙鱼,三月得其味。吴王僚十二年,光设宴请僚,专诸藏匕首鱼腹中进献,刺杀僚,专诸亦为僚左右所杀。

孙 武生卒年不详 也称孙武子,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春秋时军事学家,古代军事理论奠基者。据唐以后典籍记载,为齐国田氏(即陈氏)后裔,祖父田书伐莒(今莒县)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子孙因从此姓。周景王十三年(公元前532),齐国内乱,田、鲍两族与栾、高两族相攻,孙武避乱出奔吴国。身处诸侯争霸、列国兼并、大夫争权、社会变革的动乱之世,为寻求以战止战、保国安民的途径和方法,入吴后长期避隐深居,潜心研究兵学,总结春秋时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著书立论,成兵法十三篇。值吴王阖闾即位,经伍子胥多次举荐,以所著兵法十三篇献吴王阖闾,深得阖闾赞赏,被任为将军。他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经国治军,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及汉墓出土的竹简、木简《孙子兵法》,集中反映了孙武丰富而深邃的军事思想。其“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先胜而后求战”、“致人而不至于人”、“因敌而制胜”等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深刻总结“以正合,以奇胜”、“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我专而敌分”、“避实而击虚”等一系列至今仍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闪耀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孙子兵法》以其博大精深的战略理论彪炳古今中外,孙武则以"兵圣"之誉而名垂千古。

阖 闾(?496.)一作阖庐。春秋时吴国国君,姓姬名光。吴王诸樊之子。公元前514年吴王僚即位,光不满,用专诸刺杀吴王僚,称吴王阖闾。即位后大力搜罗人才,采纳良策,听取民声。用楚流亡之臣伍员为行人(官朝觐聘问的官职),孙武为将军,修建城郭,设置守备,积聚粮食,充实兵库,为称霸诸侯作准备。经过几年的努力,吴国不断发展壮大。公元前506年,吴国联合唐、蔡二国,对楚国大举进攻楚军瓦解败退,主帅令尹子常狼狈逃窜,吴军大获全胜,又经过几次战斗,进入楚郢都城。楚昭王惊慌出逃,后在秦国的帮助下才重返国都。战胜楚国后,阖闾的锋芒转向了越国,开始对越的攻战。公元前496年,在?李之战中,他被越军射来的箭击中,受伤而死。

 伍子胥(?~前484. 春秋后期吴国大臣。名员,字子胥,原为楚国人。有谋略,具胆识。父伍奢是楚国大夫,曾任辅导楚太子的太傅。楚平王七年(522),楚平王听信佞臣费无极谗言,逼走太子建,杀伍奢及其长子尚。伍子胥经宋、郑等国逃到吴国。辅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被召为行人(官朝觐聘问的官职),参与国事,阖闾采纳了伍子胥的“先立城廓,设守备,实仓禀,沿兵革”的建议,在其监督下,“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起一座周长四十七里,水陆城门各八座的都城。并助吴王整饬内政,荐著名军事家孙武于吴王阖闾,加强武备,使吴国日渐强盛。自吴王阖闾三年(前512)起,多次率吴军攻楚伐越,屡获胜利。六年,指挥吴军在豫章(在今安徽境内)击败楚军,攻占居巢。九年(前506),偕孙武与吴王定破楚之策。吴军一举攻破楚国郢都。后吴国又相继战败越国与齐国,成为一方霸主。伍子胥以功封于申,又称申胥。阖闾死后,夫差即位伍子胥谏诤吴王,劝其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夫差听信伯?谗言,于公元前484年秋赐剑令伍子胥自刎。

  (?~公元前473.) 姓姬,吴王阖闾之子。公元前495年继位。誓报父仇,后在夫椒打败越兵,乘胜攻破越都,迫使越屈服。公元前484年,开凿邗沟(今扬州至淮安间古运河),多次率兵北上与中原诸国争战。公元前484年,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大败齐兵。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与晋争霸。自战胜越国后,夫差日益骄狂,听信奸臣,杀害忠良,并在灵岩山筑馆娃宫,扩建姑苏台,致使国力空虚,民不聊生。公元前473年,越兴兵攻灭吴国,夫差逃至秦馀杭山(浒墅关阳山),求降,愿纳贡称臣。遭到勾践拒绝。勒令迁去甬东(浙江定海)。夫差绝望之下伏剑自杀,被勾践葬于秦馀杭山。

  (前232.~前202.) 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羽。秦末反秦义军重要领袖、名将、楚军统帅。项羽多勇而寡诈,剽悍而宽仁,作战长于突击,自言“身经九十余战,所当者破,未尝败”(《前汉纪》卷三)时人称其用兵“疾如雷电”。少年不学书剑,学万人敌,其叔父项梁教其兵法,素有勇力。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助叔父项梁在吴(今苏州)杀稽郡守殷通,起兵响应陈胜。项梁死后,项羽与刘邦相谋,归楚怀王节制,都城从盱眙北迁至彭城。秦二世三年(207),秦将章邯攻赵,以重兵围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带领二十万大军救赵国。宋义领大军到达安阳(古邑名,在今山东省曹县东南,非河南安阳)后,坐观秦赵相斗,项羽激于义愤,诛杀宋义,诸将震慑惧服,拥项羽为代理上将军。三年冬,率楚军主力渡黄河救赵,渡河后破釜沉舟,以绝退路,只携3天干粮,消灭秦军主力,杀死秦将苏角,生擒王离,烧死涉间,解巨鹿之围,迫章邯余部于殷墟(今河南安阳西北)投降。项羽担心降兵入关叛乱,一夜于新安(今属河南)坑杀降卒20万人。入关后,兵至函谷关(今河南省陕县西),察刘邦的军队已进入关中,占领咸阳,项羽破关而入,进驻鸿门(在今陕西省临潼东),迫使刘邦以屈求伸,伏低称臣。鸿门宴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焚秦宫室,收金帛妇女,大失人心。汉高祖元年(前206)春,自立西楚霸王,以楚怀王为义帝,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占梁、楚九郡。二年冬,派人杀义帝,亲率兵北上击齐将田荣,烧杀掳掠,激起齐民反抗。刘邦东进攻占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后,四月项羽由齐领精兵3万,从鲁(曲阜)出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至萧县,切断刘邦退路,由萧县向东奔袭,大败刘邦及诸侯联军56万。其后与汉军长期鏖兵,迫刘邦仓皇逃遁。项羽终因不善筹谋,不纳良策,使得两面受敌,逐渐,失去优势和主动。汉高祖五年(前202)八月,楚汉相约,以鸿沟(古运河,自河南荥阳北引黄河水、曲折东流,经中牟至开封南折流至淮阳县南入颍水)为界,中分天下。刘邦听从张良、陈平之计,趁机追击楚军,与韩信等各路一起向楚军发动进攻。十二月,被合围于垓下(今河南鹿邑东,一说今安徽灵壁东南),夜间,听到四面皆楚歌,当夜率800壮士溃围而出。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迷路,便近至阴陵,指挥余28骑两次冲击由数千名汉军组成的包围圈,杀数十人,退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一段长江),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不愿渡江躲避,步战杀汉兵上百人,负伤10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据载曾著兵书一篇,已佚。

朱 桓177.238.) 三国吴吴郡吴人。字休穆。孙权为将军,给事幕府,迁荡寇校尉,交给他2000人马,令其在吴郡、会稽郡扩充新军。由于朱桓声望很高,不到一年时间,就将队伍扩充到一万多人。丹杨(郡名,令安徽省宣城)、鄱阳(今江西省波阳)二郡山民起事,朱桓督将赴讨,很快平息事端,升为裨将军,受封为新城亭侯,后接替周泰担任濡须(古水名,今安徽省巢县西南)督。吴黄武元年(222),魏大司马曹仁率众数万来攻。朱桓临危不乱,以身边部队5000人拒之,激励大家说:“凡两军作战,胜负取决于将领正确指挥,而不完全在于兵力多寡。今曹仁既非智勇双全将领,曹军士卒也非勇猛之师,千里跋涉,人困马乏。我军居守高城,南凭长江天险,北靠峻岭,以逸待劳,以防守对付疲惫之师的进攻,即使魏主曹丕亲自来战,也不足惧怕,何况曹仁之辈啊!”朱恒命令部队偃旗息鼓,佯示怯弱惧怕,诱使曹仁分军大进。曹仁一面命令其子曹泰直接进攻濡须,一面令大将常雕率诸葛虔、王双等乘船进袭中洲(朱桓部眷属所在地),自率万余人留守橐皋(今安徽省巢县西北之柘皋镇),作为后援。朱桓命令主力从上流进攻,烧毁曹营,阵斩常雕,活捉王双,杀溺敌军千余人,迫使曹泰烧营退走,大获全胜。孙权嘉其功,进封嘉兴侯,迁奋武将军,兼领彭城相。朱桓性高傲,耻为人下,然而轻财贵义,爱养吏士,颇有威望,孙权爱其功绩和才能。

陆 逊183.245.) 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陆逊出生于世宦之家,他的祖父陆纡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都尉。陆逊十岁丧父,十五、六岁时就肩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公元204年,仕东吴孙权幕府,历任东西曹令史,后出为海昌县屯田都尉,并代理县令职务。后又因讨伐山越暴动、讨平鄱阳地区尤突等人的暴乱,被授予定威校尉。公元219年,受吕蒙举荐为荆州督。因成功夺取荆州,升为右护军、镇西将军,封娄侯。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发动夷陵之战。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率兵五万西击刘备。次年六月,陆逊用火攻击败刘备。孙权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为江陵侯。公元229年,任上大将军、大都护,镇守武昌。公元244年,代顾雍为丞相,次年二月病逝。

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

陆 抗226.274.) 三国吴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字幼节。陆逊子。弱冠袭封江陵侯,拜建武校尉,代父领兵屯武昌(今湖北鄂州)。次年为立节中郎将,与大将军诸葛恪换屯武昌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离武昌前,城墙、军营修缮一新,深受赞誉。孙皓立,为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晋。陆抗率军击阐,大破晋援军,斩阐。累官大司马,荆州牧。凤凰三年(274)秋病卒。陆抗治军严整,指挥随机应变。主张戍边以德,争取人心。功高而谦虚,后人评其有父风。

朱 燮(?~613.) 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吴郡(今苏州)人,通经史、懂兵法。曾出家为道士,后还俗。隋末,任昆山县博士。大九年(613)七月,余杭人刘元进乘杨玄感举兵反隋之机,率众起兵,发展至数万人。八月,朱燮在昆山亦率学生数十人起义,“民苦役者赴之如归”。打败隋将赵六儿营,兵至10万人,从东阳(今浙江金华)至京口(今镇江),均为义军所辖。与晋陵(今常州)起义军领袖管崇、共推刘元进为主,进据吴郡,任尚书仆射。隋炀帝命将军吐万绪率兵镇压,两军相持百日,义军退据黄山(今苏州),百姓从者如归市,声势愈发浩盛。隋炀帝复派王世充发兵,合力镇压,朱燮死,士众亡散众,4dij

范仲淹989.1052.) 北宋苏州吴县人,祖籍?州(今陕西彬县)。字希文。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历秘阁校理、右司谏、权知开封府。仁宗景佑三年(1036)出知饶、润、越三州。康定元年(1040),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守边数年,抵御西夏进攻。在延州曾先后6次上奏,宋廷准在陕西诸路普遍修筑城堡寨棚,夏军多次进攻均被击败。次年,李元昊派人带信乞和,范仲淹虽知无和谈诚意,仍写《答李元昊书》,主张为以后宋、夏签订“庆历和约”打下基础同,但私写书信险遭杀身之祸。庆历三年(1043),任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向仁宗上十事书,推行新政,为人中伤罢政,出知?州兼陕西四路安抚史。官终户部侍郎、知青州。在赴颍州途中病死,谥文正。范仲淹体察百姓疾苦,正直敢言。晚年所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言,为后世传诵。有《范文正公集》。

厉仲方1159.1212.) 宋平江府吴县人,字约甫,初名仲详,后改名仲方。是宋光宗赵?绍熙元年(1190)庚戌科武科第一名,仲方有将才,任职安丰时严令练武之余开垦荒田数千顷,种植桑麻数十万株,极大补充了军需的不足,仲方运筹帷幄,多谋善断,常能料敌之所必至,攻敌之所必救,以逸待劳,抢占先机,赢得战场上的主动权,曾两次击败金兵,迫其退走。在任职安丰时,仲方组织民工加固城墙,教授士兵制造战车,设计出九牛弩,此弩射程可达四、五百米,威力强大。在与金军战斗中利用九牛弩射杀了不少金兵将领,又用战车在清水镇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周 虎1170.1232.) 字叔子,祖籍临淮(今属安徽省)人,宋钦宗赵桓靖康年间(11261127年)徙居平江府常熟。周虎是南宋宁宗赵扩庆元二年(1196)丙辰科武举第一名。周虎由武状元步入仕途后,被授殿司步军同正将。后知光、楚两州。

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金征集十余万人分九路南犯,十二月攻打和州(安徽和县),时任和州守将的周虎拼力守城,金兵伤亡惨重,撤围而退。后周虎升任武功大夫、成州团练使。绍定三年(1230),周虎任和州防御使。绍定五年(1232)周虎病逝于家中,享年61岁。《苏州府志》称“有大将气,功在江淮,忠节罕比,而文词赡敏,尤善大字,名重一时。”

刘必成(?~?) 宋平江府昆山人,字与谋,自号爱闲翁。南宋理宗赵昀嘉熙二年(1238)戊戌科武举第一名。必成曾任职清、浔两地,官终于湖南副使。

张士诚1321.1367.) 泰州白驹场亭(今属大丰市大隆乡)人。小名九四,以贩运私盐为业。为人有气谊,轻财好施,稳重少言,深得人好感。元至正十三年(1353)因不堪富家欺凌和弓手丘义的侮辱,与弟士德、士信及同乡壮士李伯升、潘元明、吕珍等18人计议,持18条扁担在草堰北极殿聚义。他们涌到丘义家,杀了丘义,火烧丘宅。事后,又分头到附近草堰场等地发动盐民起义。那时,海滨盐民正苦于天灾和苛捐杂税,衣食无着,走投无路,见张士诚举起义旗,就纷纷响应,公推张士诚为首领,夺取了白驹场盐课司署刀枪弓箭作武器,树起造反大旗,这就是民间流传的“十八条扁担聚义”。不及一个月,造反队伍扩至万人。他率队伍攻泰州,克兴化、高邮等地,截断元朝南北经济命脉大运河。1354年初,张士诚在高邮自称诚王,年号天佑,国号大周。与北方农民起义军红巾军刘福通,安徽的朱元璋及浙江的方国珍等起义军相呼应,牵制着元军,使元朝统治者大为惊慌。元至正十六年(1356)正月,张士诚遣弟士德,由通州渡江,攻下常熟,二月取平江(今苏州),四月克湖州,六月破杭州。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九月,在平江自称吴王,辖地纵横2000余里。张士诚据地称王以后,生活上贪图享受,怠于政事,所属部队的战斗力大为削弱。至正二十七年(1367)败于朱元璋之手,被俘至建康(今南京),自缢而死。吴地百姓念他为政宽简,不骚扰于民,于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晚焚香礼拜,谷称“久思(张士诚乳名“九四”的谐音)香”。

郑 和1371.1435.) 明云南昆阳(今云南晋宁)人。姓马,原名文和,小字三保(一作三宝),世称三保(宝)太监,回族。14岁入宫为宦官,后从燕王朱棣起兵,有功,累擢内官监太监,赐姓郑。永乐三年(1405),奉成祖朱棣命,与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指南海以西即约自东经110度以西之海洋及沿海地方)。船队由太仓(今属江苏)刘家港出海,有舰船200余艘,其中极大的“宝船”有62艘。人员27800余人(多为军士)。永乐五年(1407)还国。自第一次航行至宣德八年(1433)共28年,奉命七次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卒于第七次航行归途中,一说宣德十年(1435)卒于南京。葬于江宁牛首山。今马府街为他当年府邸所在地。

陆 完1458.1526.) 明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全卿,号水村。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正德初,官江西按察使,常与宁王朱宸濠交往。六年(1511)以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镇压刘六、刘七起义。后又镇压畿辅及山东起义军,在通州(今江苏南通市)击败起义军。官至兵部尚书。朱宸濠叛乱平定,搜得陆完与宸濠书信,被捕论死,议功减死戍福建靖海卫。

  (生卒年不详) 字文植,湖北安陆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嘉靖三十二年任吴江县令。时倭寇搔扰沿海,杨芷视察盛墩左襟运河,右带唐家湖,湖面辽阔、湖水汹涌,地形优越,可于此控扼倭寇。见倭寇习水性,善于舰上作战,乃于嘉靖三十四年二月建敌楼于袅腰桥之北。楼基方一丈七尺,高一丈九尺,楼内战御设置俱备。是年四月,倭寇来犯,杨芷命于楼南运河筑堤拦截,屯水兵于湖中,列陆兵于敌楼。倭寇不能渡;杨芷令截击,俘斩三千余人,倭寇大败南遁。盛墩由此易名“胜墩”。同年六月倭寇自嘉兴来,船百余艘,侵扰吴江境内,杨芷为捍御计,断长老桥以遏其冲,桥北建敌台(敌楼),成犄角之势以牵制敌人,寇至就歼。杨芷有早见之明,先事之备,故每战必胜。后升南京户部主事、兵部尚书。

任 环1519.1558.) 字应乾,潞安人,官苏州同知兵备副使,练兵拒倭名将。明嘉靖三十三年六月初五(155474),倭寇烧劫阊门至枫桥。八日,倭贼分兵至横山(今七子山)焚掠殆遍,无数难民想入城避之,但城中恐奸细混入,因而城门紧闭而不得进,城外嚎哭不止,一片惨状。兵备使任环亲临城下启门盘诘而进,数万难民得以全活,百姓感激不已。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初九,倭贼自娄门至阊门分兵2队,北出浒墅关,南出枫桥、横塘、往木渎、胥口、东(西)山等处烧劫。十三日,兵备任环与总兵汤克宽提兵至木渎东郊跨塘桥追击倭贼,给以倭贼重创而溃,向木渎西南逃窜潜入太湖。同年八月,流寇53人,自杭州、南京、溧阳转掠数千里至无锡,突至浒墅关,官兵围歼之,是夜官兵射杀5名倭贼,二十一日官兵搜伏斩首七级,二十五日尽歼之。任环为长久计,于木渎白塔桥南堍建一敌楼,以防倭患。(一说是明嘉靖三十六年巡抚御史尚维持建)

王 ?1507.1560.) 明苏州府太仓(今江苏太仓)人。字民应,号思质。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授行人,迁御史。二十九年(1550),俺答大举攻扰古北口,他以御史巡按顺天(今北京),经潮河川小路一日夜疾驰通州(今北京通县),尽徙东岸船只。鞑靼兵至,不得渡。擢右佥都御史。三十一年(1552),受命提督抗倭军务,巡视浙江及福建,任用俞大猷、汤克宽等,屡破倭寇。次年,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旋加兵部右侍郎、蓟辽总督。而所部屡失事,渐失世宗信任。三十八年(1559),鞑靼兵大举深入,留内地五日。京师大震。因得罪严嵩父子,加之兵败被揭其短,下狱,次年斩于西市。

汤克宽(?~1576?)明邳州卫(今江苏邳县南)人。以世荫历官都指挥佥事、充浙江参将。时倭患初起,诸将遇倭望风溃败,他英勇与战,屡败倭寇于浙江之温州、奉化、宁海等地。进副总兵,提督海防诸军,驻金山卫(今上海金山东南)。又败倭寇于宝山、苏州、松江。继从总督张经,与俞大猷相犄角,大战王江泾镇,斩首二千级。而遭赵文华诬劾其纵倭,逮系论死,未几获赦免。又从俞大猷入广东,破倭寇于海丰,破吴平山寨,又以舟师追吴平入海,破之。进都督佥事、广东总兵官。万历初,调蓟镇(今天津蓟县)。后泰宁部炒花入掠古北口,他出塞追击,遇埋伏战死。

俞大猷1504.1580.) 字志辅,晋江人,明嘉靖中屡败倭于浙东,为苏松副总兵。倭屯松江拓林,又从总督张经大破倭于王江泾。继而新倭三十余艘与南沙诸倭合犯苏州陆泾坝,直抵娄门,败南京都督周於德兵,倭复分为二,北掠浒墅关、南掠横塘,出入太湖,大猷偕副使任环大败倭于陆泾坝,焚舟三十余。时隔不久,他倭犯吴江,大猷及环又邀破之莺?湖,倭走嘉兴三板沙,掠民舟逃遁。大猷追击于马碛山,擒其魁。金泾、许浦、白茆港众倭俱出海,大猷追击于茶山,焚其舟。后屡破倭,进总兵官。三十五年(1556)冬,加都督?事。

王在晋(生卒年月不详) 字明初,太仓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授中书舍人,转工部主事,升福建兴泉道,平海寇有功,补湖广荆南道。适遇水灾,王发粮救济,救人无数,后改任副使湖广学道,转杭严道。因剿抚有功,再迁江西布政使、都察院副都御使,山东巡抚。后升工部左侍嘞,总督河道并兼兵部左侍嘞,总理户、兵、工三部事。天?二年(1622年),特授兵部尚书,赐蟒玉、尚方剑,经略蓟辽等处军务。曾指挥兵部职方主事袁崇焕驻守辽东,抗击清兵入侵。崇祯时任兵刑两部尚书。后以失察罢归,不久病卒。他所著的《三朝辽事实录》留下许多辽东战事的珍贵史料。

  (生卒年月不详) 苏州横塘人。张能伏水月余,明嘉靖年间,倭寇犯松江,兵备密召张挟利刃泅水,凿倭船底,更入贼巢,斩首以献,有大功,授他官职不受,人尤义之。他死后祀录功祠。

陈大猷(?~?) 吴县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丙戌科武举会试第一名,历官南赣参将。《宝庆府志》:陈大猷,武冈守备,北京锦衣卫人,武状元,升佥事。

  ?1612.1646.) 字日生,吴江松陵镇柳胥村人。明崇祯九年(1636)进士,隐居家乡不仕。清顺治元年(1644),他与好友孙兆奎到扬州投奔史可法,上呈《中兴未议》,任职方主事,兼监军。翌年四月,吴?奉史可法之命率船队赴江南筹集粮草。扬州失守,史可法阵亡,他率船队开赴吴江,扎营太湖。五月,起兵反清,协助明吴江县令保卫吴江城。明吴江县令逃跑,县丞朱庭佐降清。吴?夜闯县衙将朱斩首,攻占吴江城。不久,清兵夺回吴江城,他率部退守长白荡,出没五湖三泖间。八月,清总兵吴胜兆破吴?军,父妻女皆死,吴?只身泅水逃脱。顺治三年,乡人周瑞复聚众长白荡反清,吴?入营主事。正月十五日,吴江城内闹元宵,吴?趁机再度攻占县城,斩县令孔允祖,并击败来援救的清军,杀清军总兵江茂功。吴?被南明唐王任命为兵部尚书,总督江南诸军,封忠义伯,鲁王也封他为长兴伯。当时,江南各路义军凭借吴?声势,连克长兴、海盐、金山卫。清嘉善知县刘肃之佯称归顺义军。六月初九日,他至嘉善与倪抚合营,集饮于孙璋家被捕,解往杭州。清总督张存仁许以官,劝剃发,吴?不肯。六月十五日,就义于杭州草桥门。临刑前,吴?面北而拜,曰“今日臣之志毕矣”。衣冠冢建于柳胥村。

梁化凤(?~1617.) 明末清初陕西长安人,字?天,一字沣源。顺治三年(1646)武进士,授山西高山卫守备。以从平姜?升副将。十三年(1656)任苏松(今江苏苏州市、上海市松江县)总兵,援江宁,败郑成功兵。十八年,官至江南提督。康熙十年(1671)卒。谥敏壮。

于国柱(?~?) 字石公,吴县人。清顺治十二年(1655)乙未科武举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武状元。授副将品级。后官至台州副将之职。

谭绍光1835.1863.) 广西桂平人。壮族。太平天国将领。道光三十年末(18511月)参加金田起义。后隶李秀成部。因作战有功,被太平天国封为慕王。同治元年(1862)率军围攻上海,打败英、法军队和华尔洋枪队。后又率军在太仓、昆山等地作战,屡创清军。二年率所部坚守苏州,身先士卒,多次击退清军进攻,大败英国人戈登率领的常胜军于娄门外。同年十月二十四日124)在苏州被叛徒刺死。

李秀成1823.1864.8.7.) 清广西藤县人。原名以文。雇农出身。太平天国辛开元年(1851,清咸丰元年)参加太平军。骁勇善战。太平军定都天京(今南京)后,随翼王石达开在安徽征战。1856年初,随燕王秦日纲救援江苏镇江,被清军阻于龙谭、下蜀一带,李秀成出奇兵包抄清军侧后,夹击清军,解镇江之围。4月,随大军参加攻破江北大营之战,旋即回军江南,歼灭九华山清军后,返抵天京东北郊。6月,奉东王杨秀清之命,随大军进击孝陵卫向荣清军,攻破江南大营,累迁地官正丞相、合天侯。翼王石达开出走,擢为副掌率、合开义,与陈玉成同主军政。1858年天王重建五军主将制,授为后军主将。时清军以钦差大臣和春重建江南大营,掘长壕围困天京;以钦差大臣德兴阿统江北大营,陈兵浦口、江浦(今均属南京市),截断安徽进援之路;湘军又攻陷江西九江,安庆受威胁。8月,李秀成于枞阳镇(今安徽枞阳县)召开军事会议,陈玉成到会,共商解救京围之策,约期会战。9月,李、陈两军会合于滁州乌衣镇,攻破江北大营,并连克江浦、六合于扬州,天京北面之围解除。时湘军悍将李续宾连破安徽太湖、潜山、桐城、舒城,进到三河镇,欲夺庐州。李秀成奉命返旗西进,1114日军抵白石山,与陈玉成军配合作战,全歼李续宾部5000余人,取得三河之战的胜利,安徽局势转危为安。次年封忠王。咸丰十年(1860),用“围魏救赵”之策,解天京围,破清江南大营。经略苏、常,东攻上海,西援天京。同治三年(1864),困守天京,城陷被俘。有《自述》数万言,历述太平天国起义始未,对后期军事、战史记述甚详。87日,被杀害。

沈桂芬1818.1880.) 字经笙,吴江同里镇人,寄籍顺天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系沈?之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咸丰七年(1857),任内阁学士兼礼部待郎。同治二年(1863),署山西巡抚。当时,山西民间栽种罂粟趋之若鹜,米粮短缺。沈桂芬刊发章程,严禁种植罂粟。六年,任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九年迁兵部尚书。光绪二年(1876)被劾革职,后又复职。光绪五年,崇厚与沙俄签订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全国哗然。沈委曲调停,终于另派曾纪泽为谈判代表改订条约。翌年,沈病逝任上。

吴大?1835.1902.) 清江苏吴县人。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斋。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光绪十年(1884)会办北洋军务。次年以左副都御史赴吉林,与俄使勘界,争回被侵珲春黑顶子地。先后为广东巡抚、湖南巡抚。甲午战争中,自请率湘军出山海关拒敌,旋以兵败革职。

朱葆诚1889.1913.) 字一之,昆山人。喜古文辞,素怀报国之志,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骑科深造。毕业后清政府补授陆军步科副军校衔,任新军第九镇二十三混成协四十五标排长,驻军苏州,后升马队队长。是时,清廷腐败,革命烽起,他秘密加入同盟会,参与革命活动。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成功,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时苏州为江苏省城,清巡抚程德全举棋不定,犹豫观望。葆诚力陈利害,投袂而起,在上海革命党人柳成烈(伯英)等人的支持下,欲策动省城驻军四十五、四十六标下级军官起义,响应革命。115,程迫不得己宣布独立,任江苏都督。后朱葆诚加入上海同盟会在苏州筹建组织的“北伐先锋队”会攻南京,后任沪军先锋队第二联队长,是年底,任先锋团团长。

民国元年(191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朱率部回苏州原驻防地。其时,程德全等人的封建势力抬头,他受上海同盟会组织密令,欲铲除之。事泄,61被逮。民国2712日,“二次革命”爆发后出狱。随即去南京,奉江苏讨袁军总司令黄兴命令,回苏州为讨袁军招兵,727又被程德全以“煽惑军心,欲图举事”为名逮捕,是日,即遭杀害。年仅25岁。

民国17年,奉省府令入祀忠烈祠,勒石记功。

柳伯英1884.1926.) 字成烈,吴县(苏州)人。早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堂。毕业后,在本校任教职有年,旋东渡日本,学习体育专业,期间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曾任南京实业学校教员等职,不久在上海设立中国体操学校。宣统三年(1911)受同盟会中部总会派遣回苏进行革命活动,积极策划巡抚程德全及驻苏新军反正,并组织、领导北伐先遣团会攻南京。后去山东发动光复,被举为山东都督、齐鲁总司令,在烟台、青岛组织机关及大本营,年末南归。民国元年(1912)初受沪军都督陈其美派遣,在苏组织“洗程会”准备倒程(德全)。终因事泄,蒯佐基、蒯佐同兄弟被捕遇害。柳伯英藏匿3天,逃往上海幸免于难。4年袁世凯称帝,柳伯英积极参与反袁斗争,为袁所不容,遂随孙中山再度赴日本,研究医学。民国7年回国,10年至苏,为掩护革命活动,接任苏州私立中华体育专门学校校长职。15年国民革命军在广东誓师北伐。柳伯英与中共苏州独立支部书记、国民党苏州市党部常务执委汪伯乐在苏州中华体专秘密准备军事策应活动,被军阀孙传芳部侦悉,12月与汪伯乐一起被捕,解往南京,惨遭杀害。1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到达苏州后,苏州各界开追悼大会,并议决将原中华体育专门学校改称苏州成烈体育专门学校,以资纪念。柳伯英墓葬于苏州秋巷。

钱涤根1887.1927.) 名刚,字涤根,吴江松陵镇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参加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江西陆军宪兵学堂。辛亥革命爆发时,钱涤根在江西起兵响应,后担任江西都督府副官长兼内卫队长。“二次革命”中,协助李烈钧在江西独立讨袁,任江西讨袁军军法处处长,几乎遇难,逃亡日本。民国4年(1915)回吴江,6年赴广州参加护法运动,11年任大元帅府命令传达所副官长,123月任广东省增城警备司令,旋以病回吴江。147月,任东征军总指挥部谍报主任。孙中山逝世后,钱涤根担任治丧委员,同年,任黄埔军校副官。北伐战争开始,受命潜赴上海,联络军民组织别动队响应北伐军。16115,钱涤根被淞沪警备司令李宝章逮捕,翌日晨牺牲于上海市郊龙华镇。26年,吴江县内民众捐款在吴江公园内立钱涤根烈士纪念碑,柳亚子撰写碑文,记其生平事迹。

茅学勤1900.1929.) 张家港后塍乡学田村人,出身贫苦。民国9年秋,考入江阴县乙种师范学校,秘密传阅《新青年》、《星期评论》、《时事新报》等进步刊物。民国11年,考入江苏省第二工业专科学校。翌年,意外地中了一次彩票,获得3000元,便辍学回乡,创办学田圩小学,帮助贫苦农民子女入学。侠义之举,群众敬佩。民国15年春,沙洲农民断粮者十有七八,茅学勤联合没有饭吃的农民,以“请求救济灾荒”为名,要求地主豪绅将积谷发赈,并带领100多名贫苦农民到妻子的寄父、地主朱孔阳家“吃大户”,开仓分粮,赈济百姓。民国163月下旬,茅学勤参加江阴县农民协会举办的农运讲习班。讲习班一结束,回后塍组织农民协会,任会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恶霸地主吴阮琴和乡行政委员俞道聘告为“共产党”锒铛入狱,因证据不足,9月释放回家,这时中共江苏省委特派员钱振标到江阴恢复党的工作,茅学勤在党的领导下从事农运工作。后经江阴县县委书记钱振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化名王天明,担任江阴农民革命军副司令。后根据中共江阴县委决定,先后在后塍、占文桥、店岸、杨舍等地发动了6次农民暴动。民国171月上旬,茅学勤被选为中共江阴县委军事委员,任江阴红军第一师师长。4月中旬,奉命渡江北上靖江,在丹华港、广陵镇沿界河一带建立党的组织,发展游击队。68,茅学勤当选为中共江阴县委执行委员会书记。8月,任中共苏常特委委员兼红军总指挥,后任特委书记。民国1818,茅学勤任中共淞浦特委军委书记。121日晚上,他领导奉贤庄行暴动后。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26日下午,茅学勤于江阴君山脚下就义。同时被害的还有红军战士高大生、曹正林、倪培青、陶金才、肖阿佛。

程德全1860.1930.) 四川云阳人,字纯如,号雪楼。父海云,副贡生,以教书为业。光绪十年(1884)德全经岁试取为?生,十六年至京国子监肄业。于翌年入瑷珲副都统幕,继入黑龙江将军伊克唐阿幕,随军东征以劳绩叙知县。二十六年任黑龙江营务处总理,俄军入侵,程奉派与俄军交涉“议和”,面对俄使威胁,以死相抗,遂声闻朝野。二十七年擢升直隶州知州。二十九年,升道员,兼放齐齐哈尔副都统。三十一年署黑龙江将军。在任,对外主张据理力争,对内实行垦荒实边,改革旗制。三十三年,黑龙江建省,改署巡抚,不久以病辞职。宣统元年(1909)任奉天巡抚,翌年 调任江苏巡抚。到任后,支持地方事业,曾力持由国人出资修葺寒山寺;以革新自命,与张謇等立宪派人士相过从,支持他们的主张,上疏设立责任内阁,从速召开国会。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张謇至苏州,程挽张代为草奏,要求实行宪政,要清廷下诏罪已。上海宣布独立,革命党人力促程响应,苏属士绅也纷纷谋求自保,吁请程德全等宣布独立。程遂接受都督印,宣布独立。未几,苏、浙、沪组织联军会攻南京,程亲临前线犒军,发布誓师词。122,联军攻克南京,革命党在上海公推程德全为江苏都督,移驻南京。民国元年(1912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任程为内务总长,程称病不出。与章炳麟、张謇等先后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统一党、共和党。4月,袁世凯篡夺临时大总统位后,复令程德全任江苏都督。时程德全周旋于袁世凯和革命党之间,为上海革命党所不容。革命党在苏州组“洗程会”,被程破获,诛“洗程会”蒯氏兄弟等4人。27月,“二次革命”中,程托病离宁赴沪。9月,辞江苏都督职,寓居上海,闭门诵经。15年受戒于常州天宁寺,法名寂照,曾驻锡于木渎法云庵。19529在上海病逝,葬于苏州寒山寺侧。遗著有《程中丞奏稿》、《抚吴文牍》等。

劳勃脱萧待Robert Short)(1905.1932.) 美国华盛顿州泰科玛人。美国盖尔飞机公司驾驶员,毕业于寇蒂施民用航空学校,后兼习军事航空。民国19年(1930)来华,20年任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学校飞行教官。萧特为人侠义,21年“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爆发,见日军暴虐,愤不可遏,志愿协助中国军民参战。221在吴淞上空,狙击日机,击落日机1架。22日下午4时半,日战斗机3架、驱逐机3架,轰炸苏州葑门外机场。萧特驾驶“波音P-12E”型飞机1架蹑其后,与之战斗,以三弹击中敌指挥官小谷大尉,重创敌指挥官机铳手一等航空兵佐佐木,敌指挥官机遭重创坠落。萧特单机寡不敌众,被敌击中,坠于吴县车坊乡高垫镇浮漕港口水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424上海各界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和公葬典礼。国民政府追赠萧特为上尉。苏州各界亦举行追悼会,并在苏州公园内建“萧特义士纪念碑亭”。同年7月,在其殉难处立花岗石柱,以志纪念。唐文治、王蘧常为之作传。1986年吴县政协在高垫原地重建纪念碑柱和纪念室。

李士群1905.1943.) 浙江遂昌县人。20年代到上海,先后入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大学读书。后去苏联学习,东方大学肄业。北伐军兴时回国,在上海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1年(1932)被国民党特务逮捕,随即叛变,加入国民党中统特务组织。27年夏秋之间,携带特务经费,逃到香港,投靠日本侵略者。282月,与丁默村等人在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支持下,在上海成立特工组织。5月正式成立特工总部,李为副主任,后归汪伪集团领导,在上海进行恐怖活动,制造无数惨案。8月,李士群任汪伪国民党中央委员,9月任汪伪国民党中央特务委员会副主任、肃清委员会副主任。293月,李出任伪国民政府警政部次长,兼特工部主任。同年12月担任伪国民政府警政部长。民国30年春,汪伪政府与日本侵略军策划在长江下游清乡3月成立伪清乡委员会,李任秘书长,为清乡的实际负责人。李先后与日方签订关于苏州地区、苏北地区清乡协定。日伪清乡首先在苏州地区进行,李士群的特工总部在苏州设立江南肃清工作委员会办事处,统辖江南各地的汪伪特务组织。伪清乡委员会在苏州设立苏州办事处及苏州地区清乡督察专员公署。李士群任苏州办事处主任。各县设立清乡特别区公署8月,汪伪警政部与内政部合并,成立伪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部,李任部长。是年12月,苏州地区第一、二期清乡结束后,李士群任伪江苏省政府主席,后由于与汪伪集团中其他人争权夺利,矛盾日深,日本侵华当局也对他有所疑虑和反感。民国3294周佛海勾结日本驻上海宪兵队特高课长冈村,借调解李士群与伪税警总团副总团长熊剑东的矛盾之名,由冈村出面在上海百老汇宴请李、熊两人,采用给李士群的点心中投毒的办法,?除李士群,李食后第二天在苏州毙命。

杨 忠1912.1943.) 原名杨文敏,字啸南,吴县陆墓镇人。幼年随父至汉口,就学于汉口商业中学,后做学徒。民国26年(1937)淞沪战事时,任陆墓镇壮丁队长,曾组织救护队赴大场前线支援淞沪抗战。不久,回乡组织自卫团。27年春,收编游勇340余人,定名为“中华青年忠勇抗日军,”自任大队长,活动于吴县西北部及无锡甘露、荡口一带。是年夏,受淞沪游击司令熊剑东委派为第六大队长,于无锡荡口镇大败日军。285月,率部接受新四军“江抗”部队改编,任“江抗”独立第四支队司令。次年春,与新四军反目,被任为京沪线少将特务总队长。曾杀害中共无锡县漕(湖)东区委书记洛斐、民运工作队员江影(女)等抗日干部多名。其部后被新四军击溃于北桥、甘露、陆墓等地,杨本人仅率少数亲信投奔国民党江南行署,旋奉令率部至安徽山区整训。32年,取道吴兴沿太湖抵苏。不久被日伪特务机关逮捕,解送苏州伪保安司令部。同年七月初七,被枪杀于苏州金门外望树墩。

薛惠民1917.1945.) 常熟人。布店学徒出身。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深入农村,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兄弟会,发动群众向地主开展吃大户斗争。抗战爆发后,他在家乡收集枪枝弹药,筹建抗日武装,是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创建人之一。历任民抗总部参谋长、新四军江抗第五支队支队长、江南保安司令部警卫二团副团长兼常熟县县长、新四军618旅作战科长等职。1942年冬起,参与领导苏常太抗日游击区的恢复工作。后任中共苏常太工委书记,回到常熟,与武工队一起活动。因游击区斗争艰苦,工作繁重,积劳成疾,19454月在吴市病故。

房铭德1914.1945.)苏州枫桥人。抗战爆发,投国民党部队及阳澄湖地方武装胡肇汉部队,任下级军官。民国28年(19397月,随胡部接受叶飞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改编而参加新四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江抗”独立一支队大队长、“江抗”二团副营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29团及126团侦察参谋、新四军6师旅481营营长等职。先后参加武(进)南反扫荡、黄桥决战、两溧(溧阳、溧水)反顽战等战斗数十次,屡立战功。34621,在浙江西天目山反顽战中负伤牺牲。

李建模1907.1945.) 常熟人。原名鸿生,字屺椿,化名李范、李坚。布庄职员出身。1933年,在上海参与发起建立进步组织进社,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任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总会党团成员、秘书长等职。抗战爆发后,受中共江苏省委派遣,回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是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简称民抗)创建人之一。19385月起,历任中共常熟县委书记、中共东路特委宣传部长、新四军六师供给部长、江南财经处长、苏南行政公署行政委员兼财经处长等职。19451015,随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渡长江时,在江苏泰兴附近沉船遇难。

任天石1913.1948.) 常熟人。又名启生。出生中医世家,1935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抗战爆发后,弃医从戎,变卖家产,筹建抗日武装,是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创建人之一,并任司令。他矢志抗日,医道高明,关心群众疾苦,深得人民爱戴。人们昵称他为老天,把民抗部队称为老天部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常熟县人民抗日自卫会主席、县长、中共常熟县委书记、苏南第一行政区专员等职。19417月,日伪清乡,他参与领导了反清乡斗争,旋奉命突围至苏北。后又领导苏常太抗日游击区的恢复工作,直到抗战胜利。19471月,因叛徒出卖,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48年牺牲于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陈列了他的斗争事迹。

赵士云1927.1949.) 又名夏苗。苏州人。青少年时就读于苏州善耕小学、景范中学。后因家贫辍学,去上海新新公司当练习生。他爱看革命书刊,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工人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新新公司成立工会,参加工会工作,编辑工运期刊。民国36年(1947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此后,他组织公司工人开展罢工、游行示威等革命斗争;参加南京路劝工大楼举行的“爱用国货、抵制美货”大会,遭国民党当局镇压,造成“劝工大楼惨案”。1115,被上海社会局指令开除,并被捕入狱。经保释后,373月,由中共组织派往宁波四明山区工作,先在四明山游击队3支队教导队学习,后派至四区武工队,化名夏祈,在车厩、大陷等地开展民运和征粮工作。19491月初,他带领5名武工队员到旱溪头侦察敌情,突遭敌人包围,在突围越墙时摔伤被捕,受尽酷刑,始终不屈。19,他趁敌人不备,夺得枪支,打死两个敌人,但未能冲出包围,不幸被敌人击中,壮烈牺牲。赵士云牺牲后,鄞慈县党政机关在翁岩祠(烈士殉难处)召开有2万多干部群众参加的追悼会。1951年赵士云忠骨迁葬上海江湾烈士陵墓,1970年迁至上海徐家汇烈士陵园。

周志敏1921.1948.) 原名许培贵,吴县光福窑上村人。抗战爆发时,在苏州纯一中学读书,后受兄许培荣影响,回家乡投身抗日。民国29年(1940)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以放刺绣者的身份,组织“兄弟会”、“姐妹会”等抗日团体。32年起,历任阳山区办事处副主任、主任,区委书记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留守太湖县,任苏西留守分处主任、党支部书记。他廉洁奉公,任苏西负责人期间,经手很多粮税物资,一尘不染。3739,与苏水兴、孙水土被国民党青年军202师围困于镇湖中庄村,壮烈牺牲。其头颅敌被挂在苏州阊门外横马路。

莫香传1919.1949.) 苏州人。民国29年(1940)入重庆中央大学航空机械专业学习。33年,太平洋战争,他投笔从戎,参加海军赴英,接收驱歼舰“伏波号”。34年初,他与一起被选中的12名同学到英国皇家海军雷达学校受训,任副班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继续留英受训。375月,莫被委准尉雷达官。是年823,重庆号、灵甫号驶抵中国,重庆号奉命赴胶东、辽沈海域投入内战。

重庆号回到上海后,由于国民党的腐败,使莫香传萌发“找共产党去,把重庆号开到解放区去”的思想。后几经周折,找到了中共地下组织。在中共组织的领导下,莫香传、曾祥福、蒋树德的“起义小组”和另一起义组织共同发动和组织王继挺、王颐祯、陈业昌、武定国、孙国祯、洪进先等40余人,形成重庆号起义的骨干力量,并发展下层军官及舰长。民国37年底,已引起国民党方面注意的莫香传、曾祥福突然被调离重庆号,去江防第二舰队。中共上海局不得不改由蒋树德、王继挺负责秘密策动工作。莫、曾离舰上岸后,仍秘密协助起义准备工作。当起义组织人员觉察重庆号紧急加水和装载中央银行金库财物,有逃往台湾迹象,遂提早两天于1949225日凌晨一时半发动起义,26日上午驶抵解放区烟台港,投入人民的怀抱。35到达葫芦岛军港。

重庆号起义后,莫香传仍留在上海,继续对国民党军队开展策反工作,1949510日晚被捕,莫香传被捕后,经受了各种酷刑,始终没有吐露半点真情。519,莫香传等16人被惨杀于上海宋公园,为“五一九宋公园十六烈士惨案”。

胡肇汉1906.1950.) 湖南岳阳人。曾任国民党军队支队副官、连长,活动于阳澄湖地区。民国28年(1939)春,接受“江抗”叶飞部改编,任“江抗”独立一支队支队长。后与日伪及国民党勾结,历任江南行署保安第一团团长、京沪特务第二纵队长、三青团京沪沿线行动总司令、青浦县警察大队长、吴县阳澄湖区区长、苏昆虞“清剿”指挥所主任等。先后在吴县?泾等地区杀害陈鹤、沈菊英等革命志士数十名和无辜群众百余名。吴县解放前夕,逃往台湾,受训后被派回浙江舟山,委为“江苏省人民反共自卫救国军第二纵队”副总指挥。1950413潜入上海,发展特务人员近百名。521,苏州市公安局在沪将胡逮捕归案。同年1130,被苏州专区人民法院判处死刑,于苏州金门外望树墩伏法。

曹根福1925.1951.)常熟市新港镇浒浦人,出身贫苦。原国民党第87师战士。1946年在东北金山堡战斗中被解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解放军班长、排长、连副指导员等职。

1947年,总队受命攻克怀德,曹根福率领战斗组担任爆破,取得成功,为全军扫清道路。后参加黑林子追击战,时残敌数百名集一大院内,凭借火力,拒不缴械。曹根福冒火力匍匐前进,翻越院墙,高举集束手榴弹,尽降其众。

在解放昌图的战斗中,又带领战斗小组,将成排敌人围地堡内,入夜击退其数次突围。次日拂晓,敌全部被俘获。后总队评功,曹根福为特等功臣,战斗组为模范战斗小组。1950年,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上,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称号。

蔡三乐1910.1951.) 又名浩恭、浩公,苏州西山人。抗日战争初期,组织数十人地方武装活动于苏西地区,民国30年(19415月,投靠汪伪。任伪吴县警察局第十八警卫大队大队长。同年7月,受我策反,率部接受中共太湖县委领导,任苏锡人民抗日自卫军司令、苏西(太湖)办事处主任。翌年7月复叛变投敌,先后任伪吴县警察局特务队队长、伪苏北分区办事处(驻南通)行动大队侦察组长、伪中央军委会特别水上运输管理局苏州支局少将局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党中统局江苏省太湖情报站科长、首都卫戌司令部太湖清剿区第一清剿指挥部剿抚大队长、西华镇(镇湖)镇长等职。解放后在沪被捕,1951年在西华秀峰山受公判枪决。

徐兆文1920.1964.) 原名思义,太仓城厢人。民国26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赴湖南湘西运输公司工作,后结识了一批进步青年,于民国28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受组织的安排,考入国民政府空军军官学校学习飞行,后被选送美国深造一年。回国后在陕西安康空军基地中美混合团第三大队服役。参加对日作战,曾驾机轰炸日统治下的南京。

抗战胜利后,徐兆文随国民党空军第3大队第28中队进驻徐州,曾奉命驾机轰炸解放区,他却将炸弹投到黄河里。后调往北平空军四大队任作战参谋。民国377月,在辽沈战役打响前夕,徐乘驾机到东北执行飞行任务时,迫降在辽南解放区,回到党的怀抱,加入人民空军的行列。北平解放后,军委航空局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南苑机场组建人民空军第一个飞行中队,执行北平地区防空任务。徐兆文被任命为中队长。不久,奉命组织参加开国大典飞行表演,他担负地面指挥。19506月,调南京任空军第4混成旅第11团副团长。后又转至上海虹桥机场任该团团长。翌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曾率部在空战中击落、击伤美机6架。回国后,先后任空2师副师长、空26师师长、空军第6航校校长、空4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一高级航空专科学校副校长等。1955年授空军上校军衔。于196410月因遭林彪反革命集团诬陷迫害而死于北京南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平反昭雪。

李根源1879.1965.) 辛亥革命军名将。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别署高黎贡山人。云南腾冲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加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任云南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旋升为总办,此期间曾为朱德的先生。武昌起义后,与蔡锷等发动新军响应,成立云南大汉军政府,任军政总长兼参议院院长。继任云南陆军第2师师长兼国民军总统等。民国10年(1921), 在城区葑门十全街购屋养生,筑曲石精。抗日战争时,积极投入救亡工作,组织老子军。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苏州是李根源第二故乡。民国15年(19264月,他乘一叶轻舟,遍游横山(七子山)尧峰、皋峰、邓尉、天池、渔洋、支硎、天平、灵岩、阳山等地寻古访幽,并撰成《吴郡西山访古记》,对地方文献多处补正。1965年李根源在北京逝世,骨灰葬于善人桥小王山。

梁冠英1895.1968.) 又名子超。河南郾城县人。民国2年(1913),梁冠英入冯玉祥部充二等兵。因作战骁勇,有胆有识,深得冯玉祥赏识,十余年后迁至二十五路军总指挥。北伐战争期间,晋升陆军中将,并授二等宝鼎三等云麾奖章。19年西北军受排挤,缩编,25年时二十五路军兵力大为削减,他愤而辞职,后被委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将高级参议。抗日战争胜利后,被聘为河南省政府总参议。37年迁居苏州。建国后曾当选为苏州市第三、四、五届政协委员,1968年病逝于苏州,终年74岁。

杨知方1918.1968.) 曾名同文、莲文、董文。沙洲锦丰人。早年在上海沪江大学附中、敬业中学读书。抗日战争爆发时,他在家乡组织战时后方青年服务团,开展宣传、募捐活动,支援前线抗日将士。民国26年(1937)上海和苏南被日军侵占后,他流亡至宜昌。273月参加中央军校特别训练班,毕业后任补充兵训练处见习服务员、排长。后受同学宋思学影响,倾向共产党。2810月,他和宋思学离开国民党部队,来到常熟。次年2月在苏常太地区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军司令部,任见习参谋、参谋。6月组织沙洲地方武装,任大队长。9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东路保安司令部警卫团团长,镇丹县军事科长、县长,新四军16旅卫生部政委,三野卫生部转运总站政治处主任、第三野战医院政委、第五野战医院政委、三野卫生部上海接管工作军事代表。19497月后,历任南京公安局分局长、公安学校副校长、南京市公安局办公室副主任、江苏省公安厅副处长。19575月至苏州,历任公安局局长、苏州钢铁厂党委书记兼厂长、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市计委副主任、市政府秘书长、市财贸办公室副主任。

 “文化大革命”中,被诬指为“反革命集团”假案的主要成员,遭非法关押、批斗,被迫害致死。1981114中共苏州市委给予平反,恢复名誉。

顾 前1917.1971.) 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区)人。原名厚栋,1931年在黄埭吴县县立乡村师范读书,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与同学在苏州组织“路灯剧社”。1936年任县立观桥小学校长,次年夏因参加抗日活动被解职。抗日战争爆发,他参加救护伤员活动。苏州被日军侵占前夕,与一批抗日青年西撤至武汉,辗转抵长沙,参加湖南抗敌后援会青年宣传队。1939年秋,进胡愈之任社长的文化供应社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奉命至苏北盐城新四军军部,任军直属队宣传科长。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野战军直属政治处主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干部科科长、第三野战军直属政治部组织科长。后调空军。1951年任华东航空办事处副政委。1952年任志愿军空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回国后,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空军司令部航行处处长、福州军区空军参谋长、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文化大革命中”遭林彪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残,197118含冤去世。19757月平反昭雪,追认为烈士。

杜尚礼1911.1972.) 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农民家庭。少年时就投身革命,民国22年(1933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参加工农红军,先后任红九军政治部民运工作人员,巴中县七区区委书记,红3399277团排长,红九军2781团连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115师苏鲁豫支队4大队特派干事,115师东进支队副政治委员,山东滨海军区营南县独立营副营长,山东滨海军区营南县大队副政治委员,山东滨海军区三分区后勤处政治委员,山东胶东军区高密县独立团副政治委员,山东鲁中南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浙江临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江苏军区文化干校副政治委员,江苏松江军分区第二副政治委员。他长期从事苏州军分区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为军分区政治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2年任江苏省苏州军分区副政治委员。19655月离职休养。

周新海1951.1975.) 安徽省灵璧县界沟人。1970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驻苏州第178师第532团高机连驭手,中共党员。

周新海出身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懂得幸福来之不易。入伍后,周新海在驭手班当战士,不怕脏不怕累,精心喂养军马。在训练和执行中,多次临危不惧,奋勇当先,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1975125日下午,周新海执行运粮任务返程,途经胥门红旗桥头停车检点。不料辕马咬稍马,稍马踢辕马,两马同惊,拖着马车在行人众多的大街上狂奔。面临险情,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他不顾个人安危猛刹车闸,紧羁缰绳,终于控制住马车。他自己终因精疲力尽,被摔下辕杆。身受重伤,经抢救无效而英勇殉职。周新海牺牲后,陆军第60军给他追记一等功,南京军区通令全军区向周新海学习,中共苏州市委也通告全市人民开展学习周新海活动。《解放军报》、《人民前线》报道了他的英勇事迹。

徐祖诒1895.1976.) 号燕谋。江苏昆山人。早年入吉林陆军小学、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学习。民国3年(19148月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炮科。毕业后赴日留学,毕业后进入奉军。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历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本部第一厅少将副厅长、第二厅少将厅长,掌对敌情报、对外宣传和联络外国武官事宜,未久,晋升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部参谋长、中央军校第八分校主任、陆军大学兵学研究院主任。民国274月,协助李宗仁在台儿庄歼灭以“铁军”自称的日军矶谷师团,获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民国374月后任华中剿共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国防部参谋处长等职。19499月任军事最高统帅部副参谋总长。是年,去台,未几退出军界。1976年卒于台湾台中市。

朱敬德1911.1976.) 四川旺巷人。1932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9346月加入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后曾任华东海军连云港巡防区主任、苏州军分区教导大队大队长。19526月,任苏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在担任苏州军分区副司令员期间,兼任苏州兵役局局长。1956年离职休养,197611月因病去世。

邱士文1919.1978.191911月出生于江西省铜鼓县。19361月参加革命,翌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2大队6中队班长,新四军1支队1团副排长,新四军教导营班长,江西指挥部特务营副连长,新四军1支队639连连长,新四军丹阳独立支队3大队大队长,新四军2支队42营营长,太湖独立22营营长兼政委,新四军6师作战参谋,苏中三分区独立3团参谋长、代团长,后曾任新四军6师营长政治教导员,抗大九分校学习排长,抗大九分校2队队长,新四军12旅作战科长,126团参谋长,1纵炮兵营营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炮兵团团长,20军司令部参谋处长,20军教导团团长,20军教导大队大队长,2060师参谋长,江苏建设兵团2师副师长。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585月任苏州军分区副司令员, 1965年离职休养。19782月因病去世。

陆 权1891.1978.) 字侔逊。江苏昆山人。清宣统元年(1909)入南京陆军小学。辛亥革命时,入沪军先锋团任职事官,后考入武昌第二陆军预备学校。民国2年(1913),任讨袁军先锋营连长。未几失败,仍回校,翌年冬毕业。半年后又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民国5年冬毕业,因患风湿病,回南方休养。民国8年冬,考入北京陆军大学第六期,毕业后留北京陆军部。民国15年加入国民党,是年,北伐战争开始,遂赴广州参加国民革命军,先后任总司令部参谋处中校参谋、上校作战科长、淞沪卫戍司令部参谋兼新兵训练处处长、江苏省水陆公安管理处少将副处长兼教导团监督。民国1712月,任苏州市第一任市长。一年半后苏州市取消而去职,担任金山县县长。不久,调任国民革命军北伐战史编纂委员会少将委员。民国21年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本部少将处长,主管战史修纂及陆军大学教育。后任军令部第三厅中将副厅长、陆军大学西北参谋班中将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军事委员会中将高级参谋兼陆军大学西北参谋班特别党部特派员。民国35年因病退役回江苏昆山。建国后,任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至病终。

吴光明1914.1978.) 江西省永兴县人。19304月参加革命,1930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任红军十七师班长、排长、副连长、政治指导员,红军十六师营长,湘鄂赣军区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四次反围剿斗争、宁冈战斗以及边区游击战,曾二次负重伤。红军长征后,留守南方进行游击战争。后随部转战江南进行抗日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第1支队连长,第6团参谋处侦察参谋,江抗23营长,二纵队9团参谋长,新四军25团团长,联抗参谋长、兴化独立3团团长、特务3团团长。并多次参加反清乡斗争。解放战争期间,任苏中二分区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参加黄桥决战、苏中战役、淮海战争,在黄桥决战中,身负重伤,失去左臂,后被定为一等残废军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苏南军区镇江军分区司令员、苏南军区副司令员、上海国防建筑工程兵指挥部副指挥,南京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校长等职。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55月离职休养,享受副军职待遇,1978年去世。

钱大钧1893.1982.) 字慕尹。江苏昆山人。宣统元年(1909)长洲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入江苏陆军小学堂。民国2年(1913),二次革命后逃亡日本,加入“浩然学社”研究军事学术。翌年回国,考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后,考入保定军校留学预备队。民国6年,被送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队第十二期炮科,二年后回国,先后任保定军官学校分队长、队长。

民国10年钱大钧至广州,先后任粤军第1师少校参谋、黄埔军校军事总教官、兵器教官、参谋处处长、教导团团长等职。北伐战争开始后,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20师师长、广州警备司令。民国16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钱大钧在广州清洗军队的共产党员,著名的共产党员肖楚女、熊雄等均被杀害。民国174月,任淞沪警备司令,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武汉要塞司令、南昌行营主任、保定行营主任。民国24年,调任蒋介石第一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侍卫长。民国272月任航空委员会主任。民国33年任军统局局长。民国353月,钱辞职到苏州家居。民国37年当选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并被推为第一次会议主席团成员。次年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50年去台湾后任蒋介石国策顾问。1963年任中华航空公司董事长。1982721在台北逝世,终年90岁。

潘铬紫1896.1982.) 江苏省苏州市人。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南京大学医学院解剖学主任、教授,华东军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主任、教授,第五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主任、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主任、教授,技术一级。19735月退休。1982年逝世。他长期从事解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发表著作、论文多部(篇),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何克希1906.1982.) 四川峨眉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曾在峨眉县组织武装暴动,后到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陈毅等领导下,深入江南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历任江南抗日义勇军指挥部副总指挥,东路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东路司令员,江南行政委员会主任兼地方保安司令部司令员,新四军第6师副参谋长。1942年后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第1纵队3旅政委,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35军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政委、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南京军事学院装甲系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先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浙江省政协副主席,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1217因病去世,享年76岁。

刘烈人(1910.1982.) 四川安岳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北平等地从事学生运动,曾任暨南大学总纠察队长,北平中国大学党支部宣教委员。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东南地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部训练部长,中共遂川县委书记,中共中央东南局政治交通部部长,新四军第618旅政治部民运科科长,中共长兴县委书记,中共太湖工委书记,中共溧南县委书记兼溧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中共宜溧县委书记,苏皖第4行署专员。参加苏南、苏中反“扫荡”、反“清剿”斗争。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共西海地委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镇江地委副书记、书记,镇江专署专员,江苏省人民委员会秘书长,中共江苏省委政治部部长,江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南京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第四届江苏省政协副书记。1982117在南京逝世。

谭震林1902.1983.) 原名谭喜起,曾化名林俊。湖南攸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茶陵工农兵政府主席和县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特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44纵队政治部主任、第2纵队司令员、军党委代理书记,红1军团12军政治委员,福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军事部长、副主席。参加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坚持了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相继任新四军第23支队副司令员,率第3支队在皖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繁昌保卫战,五战五捷。19404月,经水西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会见陈毅,旋即赴东路,任东路军政委员会书记、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创建苏常太、澄锡虞抗日游击根据地。19412月,任新四军第3支队员兼江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第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并兼中共江南区委书记,后曾兼任第16旅旅长。领导苏南军民抗击敌伪的“扫荡”、“清乡”和反共顽固派的袭击,取得了包括溧阳“黄金山三战三捷”的一系列胜利。1943年,任新四军第2师兼淮南军区政治委员和淮南区党委书记,领导了抗日反顽的艰苦斗争,保卫了淮南根据地。194510月起,先后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副书记、华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同粟裕指挥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后参与指挥了宿北、鲁南战役。1947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参与指挥了莱芜、泰蒙、孟良崮战役。后兼任内线兵团政治委员,参与指挥了莱阳、周(村)张(店)、昌(乐)潍县、泰安、兖州和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之一,参与了战役的领导和指挥,取得了策应张克侠、何基沣率部起义和围歼黄佰韬兵团的胜利。19491月任第3野战军第1副政治委员兼第7兵团政治委员,率部从芜湖强渡长江,解放了皖浙赣广大地区。19495月杭州解放后,先后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浙江军区政治委员,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土地改革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3书记兼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并兼治理淮河委员会主任。195412月起,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书记处第2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财经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副总理,并兼农林办公室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是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中顾委副主任,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3930在北京逝世。

罗桂华1907.01.1984.03.) 江西萍乡人。1930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第一方面军1军团7213连战士、班长、排长。曾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坚持在南方长达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营长、团长、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旅参谋长。1948年任华野18师副师长。1949年任三野后勤卫生部副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第一医院管理处处长,1951年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医管局局长,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任东北军区后勤部油料部部长,19553月任解放军军械部驻沈阳代表。同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8月任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政治委员。19649月在苏州离职休养,19829月,享受副兵团职待遇。198431在苏州逝世。

刘 飞1905.12.29.1984.10.24.)湖北黄安(今红安)罗家田人。原名刘松青。1927年任县农会主席,同年参加黄麻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乡苏维埃主席,县赤卫军连长,中国工农红军第41029团排长、副连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第1132团政治处主任,师供给部政治委员,第30团政治处主任。1935年任红4军第1234团政治委员。1936年任陕北独立师政治部主任,师总务处处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3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6团政治处主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政治部主任,第1纵队政治委员,第5支队司令员。1941年起任新四军第61853团团长兼政治委员,54团政治委员,第118旅政治部主任、旅长兼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独立第2旅旅长,战斗在苏常太地区和大江南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2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2师师长。1948年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20军军长。1957年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后任南京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41024在南京逝世。

张 英1914.1984.) 广西灵川人。1937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从事学生运动,后赴江南任江抗东路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团政委,与苏常太人民坚持抗日。解放战争时期,任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瑞士联邦大使馆武官,总参谋部副部长兼外国语文学院院长,总参谋部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吴仲超1902.1984.) 曾用名吴铿。上海南汇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无锡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任中共南汇、无锡中心县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副团长,中共苏南特委书记,中共苏皖区委书记,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政治委员,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西路指挥部政治委员,中共苏南区委书记兼苏南行政公署主任,中共苏浙区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苏浙军区政治部秘书长。参加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秘书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副秘书长。负责支援解放战争的工作,同时收集和保护了大批珍贵文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副秘书长,华东局党校副校长,国家文化部部长助理,故宫博物院院长兼党委第一书记。是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4107在北京逝世。

赵福瑞1922.1985.) 河北省深县人。19389月参加革命,1944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中三分区司令部总机班班长,晋察冀炮兵旅2团连长,晋察冀炮611团团长,江苏省军区司令部炮兵处主任,江苏省南通军分区参谋长,19702月任苏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在这期间,他密切联系群众,对部队发展生产、稳定形势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963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808月离职休养。19855月,在苏州去世。

费介成1918.04.1985.11.) 江苏常熟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94月参加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任“江抗”3支队6团战士,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8月任“江抗”东路3大队大队长、政治教导员。19416月任新四军65326连连长。19441月任新四军618旅军工科政治委员。19458月任苏中二分区后勤部政治委员。期间,多次参加反日伪的“清乡”斗争,坚持敌后抗日,经常率领小分队镇压恶霸汉奸,消灭敌伪有生力量,扩大根据地。曾荣获二等功、四等功各一次。19494月任苏北军区供给部政治主任。19512月任解放军第15步兵学校干部管理处副处长、处长。同年7月入华东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学习。195411月任上海市兵役局统计处处长。19596月任上海市普陀区人武部部长、第二政委。19637月任上海警备司令部军动处处长。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中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上校。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各一枚。19812月离职休养。19836月起享受正师待遇。

周 树1916.1986.) 江苏阜宁人。早在学生时代就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193711月参加新四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员、干事、秘书、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19463月任胶东军区教导第二团副政治委员。次年8月任政治委员。1948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长。1949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政治部组织部长。1950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92师副政治委员。1958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文化速成中学校长。19637月任江苏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745月离职休养,享受副军职待遇,1986年因病在苏州去世。

杨步清(1909.03.1987.03.) 江西兴国人。19308月参加地方游击队。1932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游击队战士、学员、文书、出纳、出纳科科长、主任。19404月任新四军第1支队团供给处长。194611月任新四军特种兵纵队团供给部长。19473月任华东军区第1纵队供给部副部长,翌年8月任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供给部部长。19481月至19508月因伤在华东野战医院第十医院休养。19509月任华东军区后勤部营房管理部部长。次年8月任华东军区后勤油料部第一副部长。19526月至19541月因病休养。19566月参加南京干部文化学校学习。

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并坚持三年南方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新四军东进作战和抗日敌后根据地的建设,参加著名的黄桥等数十次战斗及反“清乡”作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著名的苏中战役、淮海战役等。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在苏州离职休养。1980年享受副军职待遇。

柳支英1905.1988.) 江苏苏州木渎镇人。曾用名知行。1929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生物系。1933年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934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后任浙江大学副教授、教授,广西农事试验场技正,广西大学教授。1945年起任浙江大学教授。19522月参加抗美援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防疫检验队工作,因在反细菌战工作中作出贡献,获中央卫生部“爱国卫生模范”称号。回国后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曾任浙江省、上海市昆虫学会理事长,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动物分类学报》副主编。1956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媒介生物学及其防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主要从事农业昆虫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水稻和蔬菜害虫的生态和防治及植物杀虫剂等研究中做出显著成绩。后长期从事并领导卫生害虫(主要是蚤类)的分类、生态和防治研究,发现并命名蚤目的5个新属、2个亚属和60个新种(亚种)。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编著有《中国蚤目志》、《中国蔬菜害虫》、《害虫防治学》、《医学昆虫学》等。1988年逝世。

郑克良1923.03.1989.11.19233月出生于河南省西革县下亭镇冯营村的一个中农家庭,1940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7月参军。历任新四军4师豫东独立团37连战士、新四军3师泗阳2912连副排长、排长、新四军4师独立团39连副连长、新四军4师特务团37连连长、华东四纵队11321营副营长、232031营营长、23军司令部侦查科科长、步兵第537团团长、60181师副师长、60178师师长、60军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他先后参加青龙集遭遇战、内河战斗、孟良崮战斗、徐庄攻坚战、四观音堂战斗等。

惠浴宇1909.1989.) 江苏省灌南县新安镇人。曾用名美琬。少年时就投身革命,1928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与李超时、宋绮云共同创建海州地区的党组织,任中共海州四县特别支部宣传委员。翌年秋,去上海从事中共地下工作。19304月被捕入狱,长达7年,受尽折磨,坚贞不屈。193710月奔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不久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参加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历任新四军江南挺进纵队大队指导员,挺进纵队3支队政治部主任,中共苏中工委书记,苏北临时特委书记,苏北特委副书记,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警卫团政委,新四军苏北指挥部3纵队7团政委,泰县县委书记兼县长,江高中心县委书记兼行署主任,苏中一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苏中1分区专员,苏浙2分区及4分区专员,为建立、巩固和壮大苏中抗日根据地,开辟苏浙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他参与开辟江都地区的根据地,创建苏中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新四军东进后,又奉命率领部分武装胜利完成恢复江都、开辟兴高宝抗日根据地的任务,使苏中根据地与淮南根据地连成一片。他坚决贯彻中共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开展有声有色的统战工作,团结一批上层爱国人士。他跟随陈毅三进泰州城,对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开展统战工作,对改变苏中地区政治和军事力量对比,夺取黄桥决战的胜利作出特殊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苏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中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苏中区党委委员,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政治部主任,第29军政治部主任。1946年,国民党撕毁协议,向姜堰一带解放区进犯。他作为新四军首席代表,深入虎穴与敌人火线谈判,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迫使敌人不得不在谈判桌上签字。人民解放军转入全国战略性反攻后,随解放大军驰骋大江南北,参加淮海战役和漓江战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从1949年到“文化大革命前,惠浴宇历任苏州市委书记、市长兼市军管会主任和苏南区党委委员,苏北行政公署主任、区党委常委,江苏省委常党委,南京市委书记、市长,江苏省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省长、华东局常委,为江苏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共八大代表,还先后当选为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蒙冤达十年之久。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得以彻底平反,先后担任江苏省委政法小组组长,江苏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省政协主席,省委书记等职。1980年重新担任江苏省省长。是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9年退居二线,撰写缅怀战友的回忆文章,结集为《写心集》。

温玉成1915.1989.) 曾用名吴振兴。江西兴国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3720团宣传员,江西军区独立第12团政治委员,红8军团2162团政治委员,红5军团骑兵大队政治委员。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卢沟桥抗战爆发后,曾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3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江南抗日救国军第3纵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曾任新四军第618旅政治委员,第18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并兼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参加苏南反“清乡”和开辟江(都)高(邮)宝(应)根据地的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松江军区哈东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北满军区独立2师师长,东北民主联军第12纵队34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副司令员,第4野战军41军副军长。参加三下松花江南作战和1947年夏、冬季攻势作战及解放哈尔滨、四平、锦州、沈阳、天津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志愿军第40军军长,广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1955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七大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19891029在南京逝世。

钱抵千1919.1989.) 又名钱辉宽,太仓城厢人。民国27年(1938年)4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延安在抗大分校任教育干事、宣传干事兼校刊编辑。解放战争时期随军工作,先后在太行军区第3、第7军分区、独立第2旅和中原野战军第28旅政治部任宣传科长、《新洛阳报社》社长、第二野战军第15军政治部宣传部长,参加豫北反攻、南渡黄河、攻克豫西、进军两广和解放大西南等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参加抗美援朝,历任志愿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志愿军报》社长等职,参加过5次大规模的战役和上甘岭等战斗。1959年调任总政治部宣传部宣传处长、宣传部副部长。曾多次参与中央军委一些重要理论文章的编写任务。先后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总政治部“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称号。“文化大革命”中遭残酷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中央军委批准,予以彻底平反。后历任昆明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政治学院副院长兼训练部部长、《解放军报》代社长兼党委书记、国防大学副校长,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授中将军衔。主编和参与编写的重要著作有《当代中国军队的政治工作》、《邓小平的思想研究》等丛书。

钱东亮1901.1989.) 名钱栋梁,化名陆本义,太仓鹿苑人。1921年在广州大元帅府警卫团当兵。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三期。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师第3团见习官、上尉连长、副营长、少校营长;抗日战争中任上校团长,1939年晋升为少将,历任旅长、福建建阳警备司令。194711月晋升中将。不久退役回上海经商。1989年在上海去世。

霍薄凌1917.1990.) 陕西省绥德县人。19356月参加陕北红军。1936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春参加红军长征会宁会师。193610月参加甘肃三成保卫战。抗日战争期间,在著名的平型关大捷中,担任机枪班班长,率先冲入敌阵。1938年,任八路军115687212连政治指导员,该连被上级誉为“巩固模范连”。1941年后,在皖北宿溧战斗中,奋勇杀敌,击毙敌数十人。皖南事变后,在苏北曾护送刘少奇政委由华中回中央,并担任护送人员组成的新河游击队支部书记。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泗沐警卫团团长期间,连克陇海线的几个守镇,受到上级传令嘉奖。1948年率部参加淮海战役。

新中国成立以后,担任旅政治部主任、苏州军分区副司令员。19529月任苏州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71月因病离职休养,享受正军职待遇。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陈继中1921.1990.) 安徽省宿县人。19437月参加革命,1944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铜山县区中队副班长,华东九纵772连连长,341013022营营长,南京军区司令部动员处民兵科科长,防化兵16团团长,南京军区水利工程纵队司令部副参谋长,19664月任苏州军分区司令部参谋长。任连长时,所在连队被上级授予“石工连”荣誉称号。参加过沙河口、津浦路破袭战及曹八集、涟水、宿北、淮海、渡江、闽北剿匪等战役战斗。战斗中出生入死、多次负伤,是三等甲级残废军人,获华东二级人民英雄称号,出席第一届全国英模代表大会。19808月离职休养,享受正师职待遇。199010月去世。

车吉林1922.1990.19221月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19402月加入山东胶东军区东海独立5营部队,历任战士、通信班长,1941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后,任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独立团2营排长、连长,1营营长。解放后,任陆军第2781242团参谋长,第80师副师长,江苏省南通军分区副司令员,淮阴军分区司令员。19785月任苏州军分区司令员。19813月调任江苏省军区参谋长。1956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212月离职休养。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199010月在苏州去世。

雷云章1914.1990.) 福建蒲田人。19324月参加福建闽北独立团。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等职。19385月任新四军独立支队司令部通讯参谋。19413月任华东军区炮兵军械仓库库长。19536月任南京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校务处处长。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中校军衔,1964年被晋升为上校军衔。19655月在苏州离职休养,享受正师待遇。

杨汉山1920.1991.) 山东寿光人。19402月在山东青岛市海上码头当工人。同年7月,在山东寿光县第八区衢庄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12月任山东省渤海军区直属团运输队队长。19461月任渤海军区后勤部警卫连副排长。翌年3月任渤海军区后勤部警卫连政治指导员。19482月任渤海军区纵队18团政治处组织股组织干事,5月任181营副教导员。19491月任第三野战军33297团政治处民联股长,4月任第三野战军第33 军297团政治协理员。期间参加解放上海等战斗。195011月起,历任华东军区公安16483营教导员。19535月任华东军区公安1648团干部处处长,11月任华东军区第九文化速成中学干部处处长。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561月入总参高级步兵学校二期学习。195811月起,先后任南京步兵学校训练部教务科科长、第三大队大队长。晋升为中校军衔。19701月任陆军第74师副政治委员。197210月任第74师政治委员。19787月起任南通军分区政治委员。1981年任南通军分区顾问。19826月在苏州离职休养,享受正师待遇。

朱登瀛1920.1991.) 江苏省新沂县人。194111月参加革命,1942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10月入伍。解放战争时期,任苏北淮海区宿北县马陵南埠镇乡助理,苏中六分区宿北县湖东区政治教导员,苏北淮阴区新安县委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苏北军区淮阴军分区办公室主任、淮阴军分区参谋科长,江苏省兵役局征集科科长,江苏省军区司令部民兵组织处处长,苏州军分区参谋长(未到职)、徐州军分区参谋长。19787月任苏州军分区顾问。19808月离职休养,享受正师职待遇。

张开荆1905.1991.) 江西吉水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入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营教导员、团政委、师政治部秘书长、师政治部主任、军区司令部通信主任、游击纵队司令员,坚持南方3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2支队作战科长、挺进纵队参谋长、江抗东路参谋长、1851团团长、旅参谋长,战斗在苏常太地区。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纵队长、旅长、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平原军区、察哈尔军区副司令员,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1年逝世。

杨浩庐1911.1992.) 四川宜宾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宜宾县委代理书记。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常熟县人民抗日自卫队(简称“民抗”)政治主任,“江抗”第3路政治主任,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副司令员兼政治部主任,“江抗”后方留守处主任兼政治委员,并先后兼苏常太三县财经委员会主任,中共苏()()()工委书记,中共高邮县工委书记、高邮县长兼高宝独立团团长,苏中军区第1分区税务局局长,苏中行署财经办事处主任、工商局局长。参加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中军区政治部供给部政治委员、联络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华中分局联络部秘书长,山东省工商总局副局长,华东财经办事处工商部副部长,山东省人民政府工商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贸易部副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对外贸易局局长,国家对外贸易部局长、部长助理。1957年调任沈阳医学院院长、院党委书记。1961年起,任国家对外贸易部副部长、顾问。1992926在北京逝世。

王豫淮1918.1993.) 江苏省盱眙县人。19419月参加革命,1943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员、干事、协理员,华东军区军法处副科长、科长,南京军区政治部保卫部科长,六合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江苏独立2师副政治委员,1973年任苏州军分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荣获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19808月离职休养。1988年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19935月去世。

陈 亮1926.1993.) 上海市杨浦区人。19441月参加革命,1946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6师战士、文工队组长,见习作战参谋,华东军区司令部军训处参谋,南京军区司令部军训部训练科科长,徐州军分区副参谋长,19787月任苏州军分区参谋长,19817月任苏州军分区副司令员。中校军衔。1957年荣获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19835月离职休养。

封泽周1925.1993.) 江苏省苏州市人。19446月参加新四军,次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抗大四分校学员、俱乐部主任,雪枫军政大学教员、干事,山东野战军前线分社记者、宣传股长、副科长,长沙政治学校教员,师训练队政委、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69师副政治委员。1955年荣获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19763月离职休养。1988年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周文在1906.1994.) 江苏常熟人。上海群治大学肄业。1925年在上海参加五卅运动,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常熟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并参与常熟的建党工作。1926 8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1927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辗转到武汉,在贺龙部国民革命军20军学兵营1连任政治指导员,参加著名的南昌起义。同年年底返回常熟,在常熟、上海等地继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周文在受党的派遣,在常熟组建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抗日武装斗争。先后担任抗日游击武装第六梯团政治处主任,江南抗日义勇军独立3支队副支队长,江南抗日义勇军13营政治教导员,新四军挺进纵队7团政治处主任,挺进1纵队军需处处长,新四军11旅供给部政治委员,苏中三专区税务管理局局长,苏中泰兴县独立团政委、泰兴县县委书记,苏中二分区政治部主任,苏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周文在历任华中7纵队政治部副主任、苏北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十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参加过黄桥决战、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文在历任十兵团干部部部长,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福建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获少将军衔。19757月离职休养,享受正兵团级待遇。19772月至19834月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周文在于1994410在苏州逝世,享年89岁。

舒兆华1922.1995.) 江苏苏州人。19409月在江苏省常熟县参加新四军“江抗”5支队, 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文书。19415月在江苏盐城华中抗大五分校学习。次年2月在新四军6师保训班学习。3月任新四军61854团保卫干事。1943年任苏中一分区高邮独立团特派员。19451月任独立团特派员兼教导员。同年4月任苏浙军区纵12支队组织股副股长。11月任新四军11旅旅直机关党总支书记。19472月任新四军一纵11团组织股长。参加淮海战役。19492月任华东野战军第2058师政治部保卫科副科长、科长。19552月任西北军区政治部保卫处处长。同年被授予中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57年入中央公安学院五系学习。19599月任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19626月任兰州军区空军和田机场指挥所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1月晋升为上校军衔。19704月任国营红旗机械厂(四三0厂)政治部副主任。1975年在苏州离职休养,享受副师职待遇。1988年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王 胜1909.1996.) 福建上杭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入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连党代表、排长、连长、副团长兼参谋长,团参谋长。坚持南方3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参谋长,第2支队参谋长,旅参谋长,浙东游击纵队第5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副旅长,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司令部参谋处长,华东军区支前司令部参谋长,苏南军区警备第8旅旅长兼苏州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福建军区龙岩军分区司令员,装甲兵文化学校校长,第6坦克学校校长,装甲兵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金山1915.1996.) 山东省峄县人。1936年在山东省峄县枣庄参加铁路工人罢工,19404月入伍,1942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鲁南军区铁道队班长、排长、副分队长、大队长,铁路管理局副局长,特务团副团长、团长,浙江军区八分区参谋长,师参谋长,南通军分区副司令员,苏州军分区司令员、中共苏州地委书记、苏州地区革委会主任,南通军分区顾问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刘金山同志担任鲁南军区铁道队大队长,与日寇展开斗争,日寇闻风丧胆。19808月离职休养,享受副军职待遇。曾荣获三级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1996年因病在苏州去世。

顾懋祥1923.1996.) 江苏太仓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著名的军用和民用船舶性能研究和设计专家。民国34年(1945年)毕业于上海雷士德工学院机械系。民国36年去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研读造船与船机专业,获硕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海军工程系副主任、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教授和副教育长、中国船舶研究中心所所长等。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船模试验水池的设计、建造;主持我国首批军用船舶单水翼的设计;领导研究世界上第一艘气垫船,并倡导组织我国海军浮式系统和海上平台管节点的研究,把“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船舶运动技术。与澳大利亚合作开发成功国际新一代无舱盖集装箱船等。

冯林喜1919.09.1996.04.) 河南省新县人。19373月参加革命,1939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河南省经扶县县委手枪队战士,新四军2167连排长,新四军7师剿匪61连连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第19552营副营长,第1纵队19563营营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福建军区政治大队副大队长,福建军区警备团副参谋长,江苏省军区第100医院副院长等职。19655月离职休养,享受正师职待遇。

耿万恒1925.1996.) 河北饶阳县人,1940年投身抗日救国活动,1944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期间,任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先后参加辽沈、平津、渡江、衡宝等战役。建国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战斗中,他多次负伤。解放后,历任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陆军第1集团军后勤部政治委员,盐城军分区政治委员。19817月任苏州军分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62年晋升为中校军衔,荣获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35月离职休养,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199612月在苏州去世。

吴立批1913.1997.) 福建福鼎人。19344月参加福建红军青年团宣传队担任宣传工作。同年11月任福建省福鼎区委游击队队长。翌年11月任闽东北红军1纵队3支队班长。19371月任1纵队2支队副支队长。同年12月北上抗日,1纵队改编为新四军3支队,历任新四军3支队6团排长、政治指导员,新四军11旅副营长。1938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苏中分区太仓警卫团副团长。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涟水保卫战等数次大小战役、战斗。194510月任华中7纵队57团副团长兼参谋长。19479月任华东野战军11纵队教导团团长。19498月任福建军区第四分区副司令员。195110月任步兵第85师副师长。19533月因病休养。19554月任南京军区干部文化学校学员。1979年在苏州离职休养。

姜子金1922.1997.) 山东省乳山县人。19393月参加革命,1940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历任山东省胶东军区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先后参加胶东、莱阳、平度、潍县、粉子山、即墨、福建东山岛等战斗,在战斗中英勇杀敌,六次负伤。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军副团长。朝鲜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多次击败敌军进攻。回国后任第27军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等职,19759月任苏州军分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2年晋升为上校军衔,荣获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27月离职休养,享受正师职待遇。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19975月在苏州去世。

薛永辉(1911.1997.) 原名张其楠,曾用名张伟,江苏无锡人。1926年参加共青团,翌年转为中共党员。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薛永辉以小学教师身份团结进步教师开展反蒋、反独裁宣传活动。1931年日本侵华后,薛永辉和一些同志发动无锡青年界开展爱国救亡活动,成立“无锡学社”并选为执委,后被国民党取缔并被捕,直至全面抗战后才获释。

“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后,薛永辉任无锡青年界抗日后救会农村宣传队队长,无锡沦陷后即奔赴延安,于19383月进抗大四期学习,同年四月奉调到新四军工作,历任丹阳、句容部队政治指导员,无锡独立支队司令,“江抗”4支队教导员,无锡民抗部队副司令,无锡警卫营教导员,无锡县政府军事科科长,新四军6522营政委,苏西县委书记,苏西民抗部队司令,太湖县委书记,县总队政委等职。期间参加寺桥战斗、白马涧战斗、东山庙伏击战等。在反清乡战斗中曾被日寇围困在冲山芦苇荡中20天,仍英勇不屈,坚持到胜利。194510月,新四军北撤后直至解放,任太湖县党特派员、新四军太湖留守处主任,武工队队长。

解放后,薛永辉任无锡县县长,后到华东革大政治研究院、苏南区党委、苏南行署工作。1953年调上海工作。198412月离休。1997628因病逝世。

于绍生1922.1997.192212月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19382月参加新四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738月任苏州军分区副司令员。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199711月病故。

张守瑜1929?1998?) 江苏省启东县人。19467月参加革命。初任苏中军区四分区启东县警卫团文工队队员、文化教员,后转苏中军区九分区和苏北军区南通军分区任政治部保卫科干事、灌云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助理员、沙洲县人武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江苏生产建设兵团318团政委,太仓县人武部政治委员。19817月担任苏州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少校军衔。曾荣获解放奖章。1988年被授予胜利功勋荣誉章。19848月离职休养,享受副师职待遇。

倪振球1938.1998.) 江苏太仓人,中共党员。20世纪50年代中期毕业于太仓师范学校,后考入解放军南京军械学校学习。结业后历任后勤兵站参谋、军务股长、军械弹药仓库助理员、主任、政委和党委书记,武汉军区后勤部军务科参谋、副科长、第36分部军务科长,总后勤部59192部队军械处副处长、处长(高级工程师)、机关直属党委副书记、书记,紫薇宾馆(集团)党委书记,59190部队党委副书记、教授等职。并兼任全军军械装备维修工程学会(地炮专业)委员、全军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军区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曾参加抗美援越战争,获越南政府授予的“中越友谊勋章”。1988年授上校军衔,后晋升为大校军衔。199853病故。

叶 飞1914.1999.) 原名叶启亨,曾用名叶琛、聂扬。祖籍 福建南安,生于菲律宾奎松省。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代理书记,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红军闽东独立师师长、政治委员。领导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3支队6团团长,江南抗日义勇军副总指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挺进纵队副司令员,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11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第1师副师长,第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苏浙军区副司令员。指挥和参与指挥郭村、黄桥、车桥、新登和天目山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3野战军第10兵团司令员。参与指挥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睢杞等战役。参加淮海、渡江和上海战役。后组织指挥福州和漳厦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福建省省长,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福建省政协主席,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国家交通部部长,海军第一政治委员、司令员。1955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会长。1999418在北京逝世。著有《叶飞回忆录》。

黄 烽1916.2001.) 福建福安人。1938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第3支队6团政治处文书、技术书记、统计干事、总支书记、第6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政治处副主任,江南抗日救国军政治部组织干事,新四军第61852 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1师兼苏中军区高邮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治委员,第125团政治委员。参加开辟澄锡虞、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1941年苏南反“清乡”和车桥、三垛河口、兴化、盐城、高邮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59团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89团政治委员、第11纵队32旅政治委员,第3野战军2986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代理师党委书记。参加苏中、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漳厦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第2986师政治委员,志愿军空军冲击指挥所空11师政治委员。回国后,先后任空军第11师政治委员,空军政治部群工部部长,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64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200191在福州逝世。编撰《汉英常用军语词汇》,与陈挺合著《闽东健儿征战录》。

吴 浩1932.09.2001.02.) 安徽省黄山市人。19495月参加革命,1961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员,秘书,师、军作战参谋,营长,师、军教导队副队长、队长,副团长,178师副参谋长、副师长,60军副参谋长等职,19893月离休。吴浩参加了解放大西南的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了朝鲜五次战役及西线反击战役血与火的考验,英勇顽强,不怕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受伤致残不下火线,圆满地完成了作战任务。他军事技能突出,1957年在全军射击队时就获得过我军首批国家射击运动健将称号,并授予射击运动一级裁判员职称。被授予独立勋章和解放勋章。

俞焕文1909.2001.) 祖籍江苏太仓,生于上海。是我国著名的流行病学创始人之一,军事医学科学院一级研究员,正军职。

民国1523年(19261934年),他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就读,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历任中央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教授、系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公卫系教授等。民国38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参加抗美援朝从事反细菌战工作。19608月转入人民解放军,先后任军事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系主任、研究员、院专家组成员。曾参与研究“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获重大成果,使国家“三防”医学研究水平跨入世界水平。1987年,在全军科技大会上受到总后勤部的表彰,荣立三等功。他先后编辑和翻译出版《全国各地流行病学和医学动物》、《生物武器防护医学》、《国外军事医学参考资料》和《流行病学基础》等书。还先后担任中华医学学会会员、《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解放军医学杂志》特邀编委等。2001513于北京病逝,享年92岁。

朱传保(1911.2002 .) 江西省吉水县阜田区人。1929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省吉水县独立团战士,红410师通讯排通讯员、副班长、班长,红1军团4军军部通讯排副排长、排长、红军工农学校军事队学员,红1244连副连长、连长,福建省永定县游击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2支队42营连长、营长,江南指挥部苏皖支队12营营长,苏北指挥部37团参谋长,137团参谋长,3(苏中4分区)教导大队大队长,抗大9分校3大队队长,苏中1分区宝应独立团团长,参加洪山战斗、保卫半塔集战斗、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掘港保卫战,坚持苏中地区反清剿、反清乡斗争,参加石港攻坚战、斜桥战斗、江南反顽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2分区4团团长,华中野战军7纵队57团团长,10纵队87团团长,30旅参谋长,苏中军区、苏北军区2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苏南军区警备6旅副旅长、常州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高邮战役、邵伯保卫战、涟水保卫战、解放宝应战斗、攻克兴化、盐城战斗和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警备10旅旅长,华东公安17师师长,苏南军区常州军分区司令员,江苏军区松江军分区司令员,江苏省淮阴军分区司令员、苏州军分区司令员等职。19528月,任常州军分区司令员期间,代职赴朝战地实习一年任60179师见习副师长。19658月,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19784月离职休养(正军职待遇)。是江苏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李登嵩1925.03.2003.04.) 原名李国光,19253月出生于山西省襄陵县四区前河村一中农家庭,1943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10月由山西省阳城县调动入伍。历任山西省襄陵县一区武工队队员、晋冀鲁豫军区八纵队卫生部三所副指导员、60军后勤部医疗三所政治指导员、川西军区后勤部汽车连指导员、志愿军60军后勤部一所政治协理员、志愿军60军后勤部运输科副政治协理员、60181542团后勤处副政治协理员、181542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181师组织科副科长、科长、181师步兵团政治处主任、181541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78师副政治委员、60军纪委办公室主任等职。李登嵩先后参加山西运城攻坚战、临汾攻坚战、秦岭阻击战、朝鲜五次战役、金化阻击战。1949年在秦岭战役中立大功一次,立三等功四次,被授予独立勋章和解放勋章。

胡文贵1928.01.2005.02.19281月出生于山西省长子县一个农民家庭,19455月参军,1947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以后,他历任太岳军区卫校学员、太岳军区医院看护副班长、华北一兵团十五纵队野战医院一所看护班长、62军医院医助、中国人民志愿军60180师医院医助、中国人民志愿军60180师医院医生、志愿军60180师后勤医政股股员、60180师后勤医训队队长、180师独立卫生营主治军医、60180师司令部防化科主任、179师司令部防化科主任、179师司令部防化科科长、60178534团政委、178师政治部副主任、江苏省江都县革委会主任、60178师政治部主任等职。胡文贵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吴之非1929.2005.) 原籍常熟,后迁居太仓沙溪,中共党员,是军队政治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

民国35年(1946年)2月,随新四军北上入山东《大众日报》的新闻训练班学习。结业后,任新华通讯社鲁南分社、《鲁南日报》社记者、编辑。同年10月,调任山东野战军政治部新华社前线分社任记者、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记者。漓江战役后,随人民解放军进驻福建,任第28军政治部《前哨报》社编辑、副总编辑。继后,任华东军区政治部《人民前线报》社编辑、《解放军报》社评论处副处长、处长,总编辑室主任、总编辑、党委书记。1985年,当选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主席,1987年任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1990年以正军职离职休养。2005628在北京逝世。著有《漫谈评论写作》等书。

曹津生1918.2005.) 太仓鹿河人。中学考入国民政府空军航校。抗日战争期间,在成都、昆明、陆良等地参加对日作战行动,历任少尉飞行附员、中尉飞行员。抗战胜利后,在西安任上尉飞行中队长及中队作战参谋。解放前夕去台湾,在台中、新竹飞行中队任少校中队副、中校中队长及独立中队中队长。6070年代,历任台南冈山空军军官学校基本飞行组上校组长、训练处长、教务处长及副教育长,国防部处长,授少将军衔,后又任三军大学空军参谋学院副院长、空军通信电子学校校长等职。70年代末退役,居台北新店市。20051214,于台北病故,享年87岁。

赵 伟(1921.2005.) 江苏苏州人,193912月参加革命,1940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指导员、特派员、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军副政委、政委,成都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政委、成都军区步兵学校政委、成都军区陆军学校政治委员等职。

陈 挺1911.2005.) 福建福安人。1931年入伍,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连长,独立营特务队长,团长。坚持南方3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3支队营长,江抗支队长,1852团团长,战斗在苏常太地区。解放战争时期,任团长,副师长、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福建军区军分区司令员,师长,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附:历史上的武进士

苏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往往指的是苏州文人多、文化发达。殊不知尚武的亦不少。在中国历史上,开科取士武进士科始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607)止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一般三年举行一次,有新皇帝即位或皇帝、太后大寿庆典另加试恩科考试。武举考试科目包括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翘关、负重等项,宋代添置了谋略的考核。“武经七书”(包括《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姜太公六韬》、《唐李问对》)经义理论的掌握、对兵书理论的灵活应用和解决当朝现实问题的对策等为考试内容。至清代,完善了考试制度、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中者有武生、武举、武进士之名。殿试后,由皇帝亲定甲第,然后在太和殿传胪,一甲三名赐武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武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武进士出身。一甲三名分别称武状元、武榜眼、武探花。笔者略加收集,在1200余年间苏州有武进士164名,中间含武状元7名。

 

13-1                       吴县武进士名录(39

姓 名

字 号

科 份

甲 第

褚 孜

宋建炎二年(1128)戊申科

 

朱子美

宋乾道五年(1169)己丑科

 

朱起宗

宋乾道八年(1172)壬辰科

状元

李 岳

宋乾道八年(1172)壬辰科

 

沈嗣宗

宋淳熙二年(1175)乙未科

 

孟 ?

宋淳熙二年(1175)乙未科

 

续表

姓 名

字 号

科 份

甲 第

林 ?

宋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科

状元

厉仲祥

约甫、仲方

宋绍熙元年(1190)庚戌科

状元

蔡 革

宋绍熙元年(1190)庚戌科

 

李 颐

宋绍熙元年(1190)庚戌科

 

商觉民

宋嘉泰二年(1202)壬戌科

 

时克复

宋嘉泰二年(1202)壬戌科

 

吕 辙

宋开禧元年(1205)乙丑科

 

刘以中

绝伦

宋嘉定四年(1211)辛未科

 

陶元龙

宋宝佑元年(1253)癸丑科

 

徐云麟

从龙

宋咸淳七年(1271)辛未科

 

吴大武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辰科

 

陈大猷

文绩

明万历十四年(1586)丙戌科

状元

王宏经

仲常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

 

陆 超

走召

明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

 

蔡人龙

明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

 

陆鸣皋

汉声

明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

 

翁万裕

雄卿

明崇祯十年(1637)丁丑科

 

陈思锡

念卿

明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

 

朱 晋

以昭

清顺治六年(1649)已丑科

 

杨 梓

石泽

清顺治六年(1649)已丑科

 

吴 英

石林

清顺治九年(1652)壬辰科

 

于国柱

石公

清顺治十二年(1655)乙未科

状元

周兆贤

靖侯

清顺治十二年(1655)乙未科

 

高 爵

汉封

清顺治十八年(1661)辛丑科

 

严 威

幼清

清康熙六年(1667)丁未科

 

胡芳世

圣风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科

 

周 济

玉汝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科

 

袁臣虎

温如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科

 

施 润

清康熙六十年(1721)辛丑科

 

             

续表

姓 名

字 号

科 份

甲 第

沈成琰

九霞

清雍正元年(1723)癸卯科

 

许 燮

公调

清雍正元年(1723)癸卯科

 

沈士龙

有容

清雍正八年(1730)庚戌科

 

许见龙

文明

清乾隆十三年(1748)戊辰科

 

 

13-2                       长洲县武进士名录(10

姓 名

字 号

科 份

甲 第

熊兆梦

清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

 

李圣祥

西美

清顺治六年(1649)已丑科

 

汤本济

儒宏

清顺治六年(1649)已丑科

 

丁 伟

异公

清康熙九年(1670)庚戌科

 

张 芹

亮臣

清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科

 

宋振业

嘉芑

清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科

 

顾 浩

山望

清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科

 

汪 萧

蓼洲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壬辰科

 

范廷卫

紫飞

清雍正八年(1730)庚戌科

 

沈汝麟

小卿

清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科

 

 

13-3                       元和县武进士(1

姓 名

字 号

科 份

甲 第

朱永璜

小汀

清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科

 

 

13-4                       昆山县武进士(20

姓 名

字 号

科 份

甲 第

刘德成

宋端平二年(1235)乙未科

 

刘必成

与谋

宋嘉熙二年(1238)戊戌科

状元

刘有成

宋淳钓四年(1244)甲辰科

 

刘?泉

宋宝钓元年(1253)癸丑科

 

续表

姓 名

字 号

科 份

甲 第

陈 铣

守鲁

明嘉靖四年(1525)乙酉科

 

王佐才

南阳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癸已科

 

戴文韬

明万历年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

 

吴芦西

少涛

明万历年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

 

顾清晏

尔符

明崇祯十三年(1640)庚辰科

 

李 杲

旭初

清顺治六年(1649)已丑科

 

顾 熊

清顺治十五年(1658)戊戌科

 

陆 爵

汉封

清顺治十八年(1661)辛丑科

 

叶豹文

道子

清康熙三年(1664)甲辰科

 

陈雄略

易思

清康熙九年(1670)庚戌科

 

谢时晟

东范

清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科

 

黄维新

肇西

清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科

 

何 铤

发公

清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科

 

许 ?

矫侯

清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科

 

赵云龙

御天

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辰科

 

沈汝麟

小卿

清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科

 

 

13-5                      太仓县武进士(48

姓 名

字 号

科 份

甲 第

袁 佐

明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

 

文 相

明正德十五年(1520)庚辰科

 

周朝卿

明嘉靖八年(1529)已丑科

 

傅 岩

明嘉靖十一年(1532)壬辰科

 

徐 政

明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科

 

陆维昂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癸丑科

 

沈尚文

明万历八年(1580)庚辰科

 

储希忠

明万历十四年(1586)丙戌科

 

续表

姓 名

字 号

科 份

甲 第

朱玉麟

明万历十七年(1589)已丑科

 

施德政

明万历十七年(1589)已丑科

 

陆乘龙

明万历十七年(1589)已丑科

 

赵 豸

明万历十七年(1589)已丑科

 

陆 韬

明万历十七年(1589)已丑科

 

朱 绂

明万历十七年(1598)戊戌科

 

赵日?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

 

曹震学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甲辰科

 

俞家模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庚辰科

 

沈志亮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

 

谢登庸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

 

陆 超

明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

 

顾景琦

明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

 

顾同寅

明天启五年(1625)乙丑科

 

张奇蕴

明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

 

王 玑

璇伯

明崇祯十三年(1640)庚辰科

 

冯 璇

明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

 

胡祖虞

明崇祯七年(1634)甲戌科

 

陆一骥

明崇祯十五年(1642)壬午科

 

曾一麟

明崇祯十五年(1642)壬午科

 

张邦宪

清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

 

张世昌

清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

 

王湛露

清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

 

吴麟锦

清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

 

刘 蕃

清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

 

王元初

清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

 

徐定国

清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

 

吕徐斌

清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

 

王家材

清顺治六年(1649)已丑科

 

夏张琪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已丑科

 

         

续表

姓 名

字 号

科 份

甲 第

陈廷谔

清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科

 

李 湘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科

 

陈元春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已丑科

 

李 淇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已丑科

 

张 渊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已丑科

 

毛 

宪直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已恩科

 

陈 福

清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科

 

周进昌

清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

 

         

 

13-6                     常熟县武进士(22

姓 名

字 号

科 份

甲 第

周 虎

宋庆元二年(1196)丙辰科

状元

任 贤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未科

 

袁世宗

明万历四十四年(1586)丙戌科

榜眼

张景房

明万历十七年(1589)已丑科

 

宗 孟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

 

张 栋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甲辰科

 

宋家望

明(科份不祥)

 

张宗鲁

明(科份不祥)

 

顾梦龙

明(科份不祥)

 

顾维扬

明(科份不祥)

 

潘维美

明(科份不祥)

 

章 鳌

明(科份不祥)

 

章 鲸

明(科份不祥)

 

章一威

明(科份不祥)

 

邹腾凤

明(科份不祥)

 

续表

姓 名

字 号

科 份

甲 第

许彦达

明(科份不祥)

 

徐定国

清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

 

徐 斌

清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

 

樊成章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科

 

陆于钟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已乙丑科

 

王 恪

清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科

 

谭绍隆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壬辰科

 

 

13-7                     吴江县武进士(24

姓 名

字 号

科 份

甲 第

徐应勤

川持

宋绍定五年(1232)壬辰科

 

徐有功

心南

明万历二十年(1592) 壬辰科

 

洪祖烈

定远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

 

卜 鲲

念劬

明万历年四十七年(1619)已未科

 

徐士英

觉宇

明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

 

陆平衡

无奇

明崇祯十年(1637)丁丑科

 

王 云

定远

清顺治十七年(1660)庚子恩科

 

黄元昌

奠六

清康熙三年(1664)甲辰科

 

王 洽

文饶

清康熙十八年(1679)已未科

 

杨允文

惊一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科

 

邢 斌

慎臣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科

 

费允伦

颛威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科

 

汝先标

冠云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丁丑科

 

陈元佐

天柱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科

 

周宇春

扶九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已恩科

 

徐 绶

青侯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科

 

王绍宗

任功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科

 

续表

姓 名

字 号

科 份

甲 第

曹鹏飞

羽丰

清康熙六十年(1721)辛丑科

 

王 斌

维宁

清康熙六十年(1721)辛丑科

 

李周郁

孔森

清康熙六十年(1721)辛丑科

 

丁大业

宏模

清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

 

叶永清

敬旒

清乾隆七年(1742)壬戌科

 

徐人骥

梅峰

清光绪六年(1880)庚辰科

 

徐人熊

梅汀

清光绪九年(1883)癸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