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军志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苏州军志

当前位置: > 国防教育在苏州 > 苏州军志

解放苏州只打枪不开炮 “解放苏州第一人”――杨清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4-25

    11月8日,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解放苏州第一人”杨清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军区总医院逝世,享年86岁。
 

    杨清于1924年1月生于江苏泰县(现姜堰市)白米镇,读过两年私塾和3年小学,1940年10月,16岁的他加入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叶飞担任副师长兼旅长)。抗日战争期间,杨清先后任营部通讯员、中队长、连长、团作战参谋;淮海战役结束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85师254团参谋长;渡江战役后参加解放苏州和上海的战役;后参加解放福建战役。1950年任254团团长,1954年任公安13师参谋长,1959年任28军83师副师长,1964年任福州军区守备二师师长;后任29军军长、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1988年离休后回苏州定居。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杨清曾5次负伤:
  
  1942年在泰兴宣堡战役中,他遭汪伪部队重机枪扫射,身中三弹,其中的一颗子弹当时无法取出,长期留在体内,直到2008年才被取出;
  
  1944年在淮安车桥战役中,一颗子弹横穿他的胸腔,击穿左右肺叶,从气管与心脏主动脉之间擦过,伤后昏迷20余天;
  
  1946年的一次战斗中,他被两颗机枪子弹击中,一颗从左脸颊射入,从脖子穿出,一颗贯穿左肩;
  
  1947年的一次战斗中,他被六零炮炮弹碎片击中;1948年,左脸被一块弹片击中,这块弹片当时也无法取出,直到2008年与残留在体内的子弹一同被取出。
  
  “上级下达了死命令——攻城时只准使用轻武器,坚决不能开炮!我们要把这座千年古城完完整整地交到人民手中。”
  
  1949年4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29军85师254团参谋长、时年26岁的杨清,手握望远镜,站在大运河枫桥岸边,向东眺望,苏州古城尽收眼底。
  
  第二天,他的部队开进苏州城,掀开了这座城市2500多年历史中的新一页。
  
  岁月如长河,60年弹指一挥间。对于一个86岁的老人、如今唯一健在的解放苏州的指挥员而言,生活在这片自己曾经战斗过的、长眠着自己战友的土地上,杨清平静而幸福。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那时,刚刚26岁的杨清,已是我军的一位团参谋长。“85师和86师作为29军的第一作战梯队,从靖江新港渡江,目标分别是驻守在张家港长山岛上的敌军的一个团部和江阴要塞,”老人回忆说。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美军登陆法国诺曼底海滩时使用的是钢质登陆艇,子弹打在船上叮当作响。但杨清和战友们横渡长江时乘坐的却是最普通的木船,唯一的防护设施就是堆在船头的沙袋,“长江南岸守敌的机枪子弹可以轻易地击穿船板和沙袋,不少战友还没有踏上江南的土地,就以自己的鲜血染红了长江水。”
  
  渡江后,杨清所在的部队迅速扫清了江边的残敌,然后转到了已被友军攻占的无锡城。此时,85师接到命令,从无锡出发渡过太湖,开赴苏浙皖交界的宜兴、广德一带,歼灭从南京逃出来的敌军残部。
  
  此时,解放军的攻势真的可谓“摧枯拉朽”,85师尚未做好作战准备,前方就已传来消息:苏浙皖交界处的残敌已经被友军肃清。

 1949年4月25日晚8时许,我军攻占无锡48小时后,上级向29军下达命令:主力部队继续沿沪宁铁路向东挺进,目标直指苏州城。
  
  “我们254团号称‘叶挺团’,每次战役均为先锋,此次也不例外,”老人回忆说,26日凌晨3点,部队离开无锡,沿铁路向苏州进发。
  
  这段不到50公里的铁路,是杨清戎马生涯中最难走的征程之一。“我宁可翻山越岭,也不愿意步行走在铁路上,人在铁路上走,只能踩着枕木,两根枕木之间距离太窄,三根之间距离又太宽,弄得大男人像老娘们似的走碎步,累死了。”中午时分,部队到达望亭。此时空中突然传来“嗡嗡”的声音,驻守上海的国民党汤恩伯集团派出四架轰炸机前来干扰解放军的行动,敌机投下了炸弹,我军猝不及防,10多名战士当场牺牲。
  
  下午3点,先头部队抵达浒墅关,随后,85师师部和29军军部也到了浒墅关。此时,先前乔装进入苏州城的侦察员前来报告:国民党第123军128师在苏州驻防。“吃掉128师!”我军29军军部命令85师从西北方向枫桥一带发起主攻,86师从西南方向横塘一带包抄,控制苏嘉铁路,切断敌军向东南方的退路。“86师的一位副营长带领战士在横塘运河西岸侦察敌情,”不料望远镜的镜片反射阳光暴露了目标,河对岸的敌军狙击手打了一发冷枪,这位副营长不幸中弹牺牲。
  
  保护寒山寺,不准开炮
  
  下午4点,担任先锋部队的254团到达开山村暂时休整,拟定了攻城作战方案:一营攻击枫桥一带;三营在南侧攻击寒山寺以南地区;二营在中路强渡大运河攻击平门。
  
  部队接到上级的三条“铁令”:一,为保护苏州城内的文物古迹,攻城时尽量使用轻武器,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准开炮;二,在追击敌军时不准乱开枪,以免误伤群众;三,进城后严禁惊扰群众,所有指战员一律睡马路。
  
  一营在枫桥西边与敌军的一个前哨排交火,敌军慌乱地打了几枪后撤退到运河东岸,至此,总攻苏州城的战场完全铺开。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苏州迎来了解放前最后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黑夜。
  
  26日深夜,85师的迫击炮团赶到运河西岸,我军完成了总攻苏州的最后部署。27日凌晨5点30分,我军迫击炮平射枫桥和江村桥上的敌军防御工事,将其炸开一个大口子,主攻部队顺利渡过运河,在城外歼灭了敌军两个连。“这两个连实际上是敌人留守在苏州的全部兵力,敌军128师在我们发起总攻的几个小时前撤往上海,留下这两个连当炮灰。”
  
  在战火中,千年古刹寒山寺毫发无损。
  
  一夜之间,两个世界
  
  27日早晨6时许,苏州城的百姓打开了城门,欢迎解放军入城。
  
  6点40分,254团二营、三营分别从平门和阊门入城,一营向东猛追残敌后从齐门和娄门入城。入城前,解放军战士们特意整理了服装和装备,以整齐威武的军容走进苏州。
  
  “我从平门进城,护龙街(现在的人民路)两边人山人海,到处是红旗,到处是鞭炮,到处是歌声……”
  
  那一天,苏州地下民盟的刊物《光明报》以《一夜之间,两个世界》为题,宣告这座2500年的古城迎来新生:“护龙街北段有一老叟高咏诗句‘数百万人齐欢迎、方知所得在人心’引起群众拍手大笑。在东北街西首,则有儿童方自糕团铺中购来斗糕,自动饷随队前进之解放军,当蒙宛尔拒谢……现苏州新历史已开始、预料解放后之苏州人民必自动能开始新的生活云。”
  
  解放军行走在苏州城内,遇到了一场小小的虚惊——
  
  杨清回忆说,部队在街上突然被一个不明身份的人拦住,此人穿一身黑色制服,腰挎20响驳壳枪,不慌不忙,神情自若。“这是什么人?他要干什么?”杨清头脑中盘旋着各种疑问。
  
  原来,此人是苏州监狱的保安中队的队长,他代表保安中队向解放军投诚,请求部队接收监狱,由于当时解放军的军服上没有军衔标志,他搞不清楚谁是战士谁是指挥员,只好把部队整个拦下。“后来我们才了解到,这名队长是我党地下组织成员,长期在敌人内部卧底。

       百姓用肩膀扛起“人桥”

  

后来,村里的大人们知道是解放军来了,纷纷前来慰问战士们,有的端来开水,有的送来鸡蛋,“还有一位大娘看见一些战士的鞋子破了大脚趾露在外面,就把自己给儿子做的新鞋拿来,硬要战士们穿上。”
  
  部队向苏州城进发的途中遇到很多小河浜,这些河浜虽然不宽但很深,只能架桥,战士们向沿途群众借用门板木料,群众们二话不说,纷纷卸下自家的门板,有的甚至拿出准备建新房的木料,帮助部队架桥。
  
  有一个场景让老人至今历历在目:在一条小河边,村子里的五六个小伙子跳下水,以自己的身体充当桥桩,用肩膀扛住门板,对着战士们说:“来吧,早点过河,解放苏州城,解放全中国!”
  
  何山公园,长久的牵挂
  
  解放了苏州后,杨清又跟随叶飞将军参加了解放上海、解放福建的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驻守在福建,1988年,以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的身份离休,回到苏州定居养老,享受正军级待遇。
  
  回到这座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城市,老人宁静而幸福地生活着,在老年大学学养花、学京剧,去周边城市宣讲革命传统……但他的心头一直有着一份牵挂——那些长眠在苏州的战友,他们的骸骨到底埋在哪里?
  
  一个偶然的机会,杨清去高新区何山公园游玩,他发现了几座为解放苏州而牺牲的烈士墓。从此,他便时常去何山公园,为这些战友们扫墓,陪他们说说话……
  
  直到几天前,杨清才从报纸上了解到,当年总共有13位战友为解放苏州而献身,他一一摘抄了他们的姓名、籍贯等详细信息。“外界说我是‘解放苏州第一人’,但我只是千千万万战士中的普通一员,这13位烈士,才是值得苏州人民铭记的,”老人呷了一口茶,60年前的纷飞战火,仿佛已融入这一壶清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