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军志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苏州军志

当前位置: > 国防教育在苏州 > 苏州军志

伍子胥与苏州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4-25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天,盛产大闸蟹出名的江苏阳澄湖畔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男子认为这里是建城的风水宝地。于是,地图上从此多了个叫 “ 相城 ” 地方。后来因为此处地势偏低,只得另选良址造筑了历史上著名的 “ 阖闾大城 ” 。那名男子,就是伍子胥。 “ 阖闾大城 ” 就是苏州古城的雏形。

      伍子胥 ( ? — 前 484) ,名员,字子胥,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吴国大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伍子胥性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伍子胥祖父伍举、父亲伍奢、兄伍尚俱是楚国忠臣。春秋初年,楚庄王励精图治,扩张国力,曾一度取得中原霸主的地位。传至平王时,由于荒淫残暴,国势日衰。周景王二十三年 ( 前 522) ,楚平王怀疑太子 “ 外交诸侯,将入为乱 ” ,遂迁怒于太子太傅伍奢,将伍奢、伍尚杀害,伍子胥逃往吴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    

       伍子胥入吴后,了解到吴公子姬光想推翻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为了利用姬光和吴的力量攻打楚国,报父兄之仇,便帮助姬光刺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登位后,任伍子胥为行人 ( 掌朝觐聘问之官 ) ,协助其管理国家大事。任命另一个从楚国逃亡出来的贵族伯?为大夫。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大军事家、齐国人孙武为将。为了巩固和扩大吴国的统治,伍子胥向吴王进以 “ 安君理民 ” 、强国兴霸之道,阖闾采纳了他的建议,委托伍子胥筑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自此,吴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逐渐得到加强。

     为了内可守御,外可应敌,阖闾命伍子胥建造城郭。于是,伍子胥就 “ 相土尝水 ” 、 “ 象天法地 ” 来选城址了。 “ 相土尝水 ” 多半是了解土质和水情, “ 象天法地 ” 就有观天象、看风水的意思。 
     阖闾大城建于公元前 514 年,面积 14 . 2 平方公里,约明清北京城的五分之一。城墙底宽 2 丈 7 尺,高 4 丈 7 尺,相当于如今 5 层楼的高度。开陆门 8 座,以象征 “ 天之八风 ” ,水门 8 座,以效法 “ 地之八卦 ” 。 
     西墙的北门叫阊门,是取阊阖天地之气的意思。 
     按照八卦方位,吴国属龙,于是在西南门取名为蟠门。
     而越国属蛇,因而东南门名为蛇门,想要借此来压制越国。
     北面的门分别叫做平门和齐门,自然是要平鲁威齐了。  

      根据吴与周边各国的强弱形势及利害关系,伍子胥与孙武等制定先西破强楚,以解除对吴之最大威胁,继南服越国以除心腹之患的争霸方略。周敬王八年 ( 前 512) ,伍子胥鼓动吴王出兵攻楚。他针对楚国执政者众而不和 , 且互相推诿的弱点,提出分吴军为三部轮番击楚 , 以诱楚全军出战,彼出则归,彼归则出, “ 亟肆以罢 ( 疲 ) 之,多方以误之 ”( 《左传 · 昭公三十年》 ) ,待楚军疲敝,再大举进攻,必能克敌制胜。阖闾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次年先后出兵攻占了楚国的夷 ( 即城父 ) 、潜 ( 今安徽霍山东北 ) 、六 ( 今安徽六安北 ) ,进而围弦 ( 今河南潢川西南 ) ,袭扰楚国达 6 年之久,
迫楚军被动应战,疲于奔命,实力大为削弱,为大举攻楚创造了有利条件。

  吴随即展开大举攻楚的准备,争取与楚有矛盾的蔡、唐两国作为吴的盟国,使楚北方门户洞开,为尔后避开楚军防守正面实施突袭创造了条件。又出兵攻越,给楚造成吴不会大举攻楚的假像,并施反间于楚,使楚不用知兵善战的子期,而用贪鄙无能的子常为帅。    

  西元前 506 年冬,吴王阖闾亲率其弟夫概王和伍子胥、孙武、伯?等,出兵沿淮水攻楚。由楚防备薄弱的东北部实施大纵深战略突袭,直捣楚腹地。吴军以灵活机动的战法,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 ( 今湖北麻城东北,一说今汉川北 ) ,并展开追击,长驱攻入楚都郢 ( 今荆沙江陵西北 ) ,终成破楚之功 ( 见柏举之战 ) 。由于怀有强烈的个人复仇愿望,在楚未能安抚民心,激起楚国上下反对,致使吴军难以立足。    

    周敬王二十四年 ( 前 496 年 ) ,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承王位。吴国乘机攻越。越军利用吴军的疏忽,采取偷袭战术打败吴军于?李 ( 今浙江嘉兴西南 ) ,斩伤阖闾的脚大姆指,阖闾重伤身亡,将死时嘱太子夫差勿忘越杀父之仇。夫差继承王位后,任命伍子胥为相国,伯?为太宰,积极训练军队,重振吴国军事力量。

     二十六年,吴国为报前仇,出动精兵在夫椒 ( 今江苏太湖中椒山 ) 大败越军。越王勾践派人向吴王求和,吴王夫差将要应允,伍子胥表示反对。他说; “ 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仇,于是乎克而复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仇。后虽悔之,不可食已。 ” 但吴王争霸中原心切,遂不听伍子胥劝阻,与越国达成和议。准许越国成为吴国的属国,囚禁勾践和大夫范蠡 3 年。伍子胥悲愤地说: “ 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 意谓吴国宫室将因越军破坏变为池沼 )” 

  周敬王三十六年 ( 前 484 年 ) ,夫差闻齐景公死,齐国内乱,大臣争宠,就要发兵攻齐,伍子胥劝谏说: “ 吴有越腹心之疾,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愿王释齐先越。 ” 但夫差认为越已臣服,已构不成威胁,因而执意率军攻齐。结果,败齐师于艾陵 ( 今山东莱芜东北,一说在今山东泰安东南 ) ,夫差更加骄傲自负。在吴国攻齐的 4 年中,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一面率越军助吴,以示忠心,一面以重金贿赂太宰伯?,使伯?在吴王面前为越王说好话。从吴王及列士皆有馈遗,吴人皆喜,唯伍子胥对此深为忧虑,再次规劝夫差说: “ 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词诈伪而贪齐。破齐,犹臂石田,无所用之。 …… 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 ”

  但吴王受了伯?的挑唆,不仅不信任伍子胥的计谋,反而怀疑伍子胥有贰心,遂赐剑命其自裁。伍子胥仰天长叹道: “ 嗟呼!谗臣为乱矣,王乃反诛我! ” 又对舍人说: “ 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 《史记 · 伍子胥列传》 ) 语毕自刎而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命名叫胥山。

  其后,果不出伍子胥所料,夫差争霸心切,于西元前 482 年 ( 吴王夫差十五年 ) 率全国精锐部队北上黄池 ( 在今河南封丘西南 ) 会盟,与晋争长。越王勾越伺机调集四万九千大军分两路,一路断吴归路,一路直捣吴都。又经笠泽之战 ( 水名,在今苏州南,自太湖东至海,南与吴淞江平行 ) 和对姑苏的长期围困,遂置吴国于死地。夫差请和,越不许,夫差终于自杀。自杀前,以袂掩面,说: “ 吾无面目以见子胥也! ”( 《史记 · 伍子胥列传》 )   

    吴国虽亡,但苏州城却留下了。如今,这些历史的恩怨也早在苏州人的谈笑间一笔勾销了。但苏州人却一直没有忘记伍子胥,苏州的许多地名都与他有关。 
    西边的一座城门因靠近伍子胥故宅,伍子胥死后头颅曾被挂在城门上示众,人们便称其为胥门; 
     胥门内建有伍子员庙,庙内塑伍子胥像,庙旁的小巷叫伍子胥弄; 
     传说夫差曾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投入胥门下通往太湖的河里,以喂鱼虾,这条河便被称为胥江; 
      伍子胥的尸体顺流而下,至太湖出口就不动了,老百姓都说伍子胥死也要守住这个口子,便叫这个湖口为胥口; 
      伍子胥的尸体被当地老百姓捞起葬在山上,这座山便有了一个名字:胥山。旁边的湖被命名为胥湖。  

  苏州端午节 “ 伍子胥起源说 ” 进行了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的申报,认为端午节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发源,并举行了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动,对最为普遍的端午节起源是纪念诗人屈原的说法形成了挑战。端午节传说中,还有古代吴越民族图腾祭和纪念各种英雄人物的说法,龙舟竞渡风俗可以说是来自古代吴越民族图腾祭说。

     另传苏州的相城门墙砖是伍子胥用糯米修的,并且修好时就预言第二年苏州地方有灾。第二年苏州果然遭灾,出现了饥荒,人们就用相城门墙砖的糯米果腹,度过了灾年。即 “ 年糕 ” 的来历。

    点评:春秋末期吴国兴亡,伍子胥举足轻重。其治国用兵,以务实为旨,远见卓识,谋略不凡。尤其是疲楚的策略更显示了非凡的谋略。《汉书 · 艺文志》著录兵书《伍子胥》十篇、图一卷,虽已亡失,当证伍子胥生前有其军事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