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军志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苏州军志

当前位置: > 国防教育在苏州 > 苏州军志

明朝首辅,苏州人申时行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4-27

    申时行 ( 1535-1614),字汝默,号瑶泉,晚年号休休居士,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出生在苏州一户普通人家。他的祖父从小过继给徐姓舅家,所以申时行幼时姓徐,状元榜上的列名也是“徐时行”。

     申时行自撰的《申氏宗谱序》将家世追溯甚远,其实当时申家在苏州地位很低,根本就没有族谱。现存的《申氏世谱》也是在申时行之后才开始修撰的,其祖像也是从申时行的祖父才开始有记载的。他的祖父东城公时,大约家庭条件实在太差,而舅家徐氏,则比较有钱,于是就寄养在舅家,时间长了,“遂以为子,从其姓”。当时徐氏舅家晚来得子,全靠他的祖父扶持,徐家
想要分一半财产给他的祖父,但是他的祖父没有贪得这笔财产,其高风亮节如是云云。这是申时行的记载,不知真相如何,但他的父亲士章时,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申时行的母亲是位贤妻良母,持家谨严,督促丈夫、儿子一心向学,对申时行的影响甚大。《家传》中说:王夫 人 婉 慧 端 重 , 事舅及继姑备执妇礼,既操家乘,当艰难困苦中,拮据 龟勉 , 井井严办,居恒涤湮缝纫,日无停善。府君常夜读,夫人算灯相对,手女红佐之无倦容.生不肖,最爱,而不假以辞色,始就传时,稍游惰即持挺逐 之 ,不肖之严夫人甚于严师也。
      家庭贫寒 ,父母把振兴家业、改变命运的希望都寄托在申时行身上,这种责任和动力使申时行刻苦攻读,父母的先后弃世,无疑也是一种刺激,使他想通过科举出人头地的愿望更为迫切。命运终于眷顾了他,嘉靖四十年(1561)年,申时行中举人,翌年壬戌科状元及第,官授翰林院修撰。父亲的梦想终于在申时行身上实现了。当时,申时行27岁时,可谓少年得志,既可告慰双亲于泉下,亦可傲视同济于乡里。但是,申时行并未因此而自矜自傲,也许是从小寄人篱下的生活使然,他在从政的道路上格外谨慎小心,处处与人周旋,不轻易得罪他人,特别注意与皇帝及当时的权臣张居正搞好关系。
     这种态度 使他一路官运享通。历任左庶子、少詹事兼侍读学士、詹事兼侍读学士。万历三年(1575)官至礼部右侍郎兼待读学士加太子宾客。五年(1577)转吏部右侍郎,次年转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七年(1579)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十年(1582)六月晋太子太保,九月再晋少傅,次年加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十二年(1584)升少师、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 士,位居首辅。

     与申时行同榜高中的,还有榜眼同乡王锡爵,探花余有丁,三人均位至宰辅,称一时之盛。申时行还是有明一代状元两主会试者之一,曾于万历丁丑以詹事学士,庚辰以尚书大学士,两主会试。(另一为吴宽。)。
     万历三十八年(1610)常熟钱谦益中进士登朝后,曾以词林后辈特意到苏州申时行府第拜渴,求教从政为官之诀。申时行从容告诫他“政有政体,阁有阁体。禁近之职,在密勿论思,委曲调剂,非可以悻悻建白,取名高而已也。阁臣委任重责望深,每事措手不易。公他日当事,应自知之。方谓老夫之言不谬也。”密勿论思,委曲调剂,非悻悻建白,即是他的秘诀。
     史载 他 脾 性柔和,“蕴藉不立崖异”。为政宽大,谨慎小心,喜欢提拔老成持重之人,然而专承帝意,不能大有建树,基本上是沿袭前朝的体制,谓之“传衣钵”。他曾为敢于上疏指责皇帝贪财的李沂和锥于仁说过好话,李沂没救回,但保住了雏于仁。”

     申时行周旋在皇帝与大臣之间,调整彼此关系,可谓苦心孤诣。他还支持过徐贞明开垦水田,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他在分析垦田事宜时说:垦田兴利谓之害民 ,议甚外.顾为此说者,其故有二。北方民游惰好闲,惮补力作 ,水田有耕舞之劳,联月氏之苦,不便一也.贵势有力家慢占甚多,不待耕作 ,坐收芦苇薪乡之利;若开垦成田,归补业户,隶补有司,则已利尽失 ,不 便二也.然以国家大计较之,不便者小,而便者大.惟在斟酌地势,体察人情 ,沙碱不必尽开,黍麦无烦改作,应用夫役,必官募之,不拂民情,不失地利 ,乃谋国长策

 

”可见 ,他对问题的认识还是很深刻的,只是为人阴柔,一贯秉承帝旨,信奉显谏不如潜移为妙,所以没有抗颜直疏之举,不能有所匡正,因而“上下恬熙,法纪渐不振”吕,使他颇受管议,并最终导致了他的辞职。
     明神宗是个极其懒散的皇帝,为了可以通宵达旦的玩乐,免受“黎明即起,万机待理”的早朝之苦,他将日复一日的早朝改为三日一次,每逢三、六、九日早期,后来仍觉麻烦,索性再不早朝。这样一个懒皇帝,面对堆积如山的奏折,自然头疼。申时行便投其所好,当神宗向他抱怨看奏疏看得头疼时,申时行趁机说:“这些奏折其实看看也就行了,没必要什么都拿来出示外庭,回复这些地方官。出示外廷往往会引起争论,更添许多麻烦。留着不发,还有许多好处,
最要紧的是,上疏的人一心惦着他的奏疏,不会生出别的事物,您也就会清静许多了。”神宗听后,龙颜大悦。这就是著名的万历帝“留中”,从此,他把那些官员们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奏疏和颜悦色地收了上来,然后理也不理地搁在一边。奏疏堆积如山,他在一旁乐得清静快活。这就是为什么万历一朝的政事言论,人莫窥见的原因。也正是这一条,使申时行多受时人与后人的垢病,指他为乱国之臣:
储君之立为王也 ,自王锡爵始;  举人之有考察也,自廷机始;  巡按之久任也,自赵世卿始;   章疏之留中也,自申时行始;   年例之不举,考察之不下也,自沈一贯始.此皆乱人国者也.’
     阁臣权重 ,时常遭遇言官的攻击,双方争斗异常激烈。汤显祖向皇帝上本,在著名的《论辅臣科臣疏》中直接抨击首辅申时行等朝廷大员。万历十八年,南京司业刘应秋上疏指责申时行蒙蔽圣听,隐匿敌情。主事蔡时鼎、南京御史章守诚亦疏论时行。但由于申时行与皇历帝的交情颇好,所以都被留中了。真正使他丢官的,是关于议立太子一事

 

     神宗中宫无子,光宗于庶子中最长,本应立之但由于郑妃母子专宠,屡屡不能决定。大臣们疏请建储,惹得皇帝很不高兴。申时行体帖圣意,绝口不提此事,认为这是皇帝的家事,朝臣不宜多言,并申诉皇帝对长子的疼爱之情,安抚同僚附合己意,暂时平静了一阵。然而万历十九年,一些小官自作主张重提旧事,内阁也随之疏请建储,首列申时行名。申时行当时正告假,闻之此事,马上给皇帝写了封密疏否认,然而这封密疏却流传了出去,他急 急忙忙去把它追回,却是欲盖弥彰。言官罗大统等乃劫其巧避首事,排陷同官 ,要求罢免申时行。其言辞颇为锋利:   臣奉职无状 ,谨席稿以待 。独念时行受国厚恩,乃内外二心,藏奸蓄祸,误国卖友 ,罪何可胜言.夫时行身虽在告,凡翰林迁改之奏,皆俨然首列其名 何独于建储一事深避如此.纵陛下赫然震怒,加国等以不测之威,时行亦当与分过。况陛下未尝怒,而乃沮塞赛聪,摇动国本,苟自献其乞除之术,而遇主上悔悟之萌,此臣之所大恨也.假令国等得请,将行庆典而恩泽加焉,时行亦辞之乎?盖其私心妄意陛下有所牵系,故阳附廷臣请立之议,而阴缓其事 ,以为自交宫掖之谋。使请之而得,则明居羽翼之功;不得,则别为集之计 . 其操此术以愚一世久矣,不图今日乃发露之也。”
     虽然皇帝并没有怪罪申时行,但这事毕竟有辱清誉,申时行不得不辞官而去。此事令他耿耿于怀,不能释然,直到神宗终于立长子为储,他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在《赐闲堂集》一则中他详述了此事经过情形并极力为自己辩诬。
     册立皇太子后,万历帝派人向申时行致意,申时行在《恭谢存问疏》中说:即如 建 储 之大计,具有造膝之微言,业奉德音,单藏秘阁,而或亡生议论,狠加揣摩.赖皇上大信之不渝,而亦亮臣忠言之毕验。是皇上暴巨心迹,全臣始终,巨之幸胃已多,叨逾已极矣.乃又念巨于衰迈之年,锡巨以殊尤之数 , 使 车入里,顿增蓬革之辉.君踢及门,兼荷丝纶之重,乡间谓之创见,绅舟 以 为 极荣。申时行此时的感激与得意,可谓溢于言表。
     申时行的长子用惫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次子用嘉举人出身,官至广西参政;其孙绍芳进士出身,官至户部左侍郎。女婿李鸿,也是进士出身。他们的科考,是颇受了申时行的影响的。科举之制,至少在表面上,最要紧的就是要做到公平二字,然而拘私舞弊事总是难免,并且张居正之辈也确实利用手中权势,为儿孙谋取科名,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因此,作为辅臣之子,参加科考,就格外引人注目,成为争论的焦点。关于辅臣之子能否登第,在明朝是颇受争论的一
个问题。申时行的儿子用愚、女婿李鸿当时就颇受人咨议。申时行秉性柔和,能沉得住气,他的同乡王锡爵却大动肝火,具疏抗辩,用语激烈,以至授人以柄,被人攻洁“剑戟森然,乖对君之体””,因为他的儿子确实有真才实学。而申时行的儿子、女婿究竟是否是依靠他的荫庇而考上进士的,很难判断,但据《明史》载:“鸿,吴人,大学士申时行之婿。万历十六年举北闲乡试,为吏部郎中高桂所攻。后七年成进士,以强直称。”看来李鸿起码是一个颇有操守,能抗件强贵,坚持清议的人。
     自万历十九年致仕后,申时行乡居20余年,诗酒悠游,年至80岁而终,谧文定。其间皇帝曾数度派人存问,死后也极尽哀荣。一介平民,以科举为媒,历仕三朝,位至首辅,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有这样的传奇性的人物作榜样,也就无怪乎天下士子都要把梦想寄托于读书应举了。
     申时行的著作主要有《赐闲堂集》,以及《纶扉简犊》、《纶扉奏草》、《召对录》等。《赐闲堂集》40卷,存万历刻本,今编入《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134册,收录了申时行大部分的文学作品。

 

 

     流传有关申时行早年在苏州的故事《玉蜻蜓》,有评弹和越剧、锡剧等剧种。传为王锡爵门客因忌恨而作,传世后,遭申氏后人胁迫,艺人将主角改为姓“金”,今苏州有“金太史巷”即为原申氏故居。剧情如下:      

     苏州南濠巨富申贵升娶吏部尚书张国勋之女为妻,婚后感情不和。一日申贵升去虎丘游玩,偶遇法华庵尼姑志贞,二人一见钟情,于是申就留住庵中不思归家,最后不幸病死庵中。此时志贞已身怀六甲,最后产下一子,取名申时行。志贞因畏人言,在申时行襁褓中裹上血书及申贵升遗物玉蜻蜓扇坠,让庵里干什活的婆婆深夜送子归还申府。但婆婆在路上受惊,竟将孩子弃于桥头。豆腐店店主朱小溪恰好路过,便将其抱回扶养。不久豆腐店毁于大火,因生活困苦,朱小溪无奈将孩子卖给苏州离任知府徐上珍,徐无儿子因而视为己出,即改名为徐时行,后又按徐氏排行取名为元宰。
     徐时行生性聪慧,在徐上珍的精心培养下,才华横溢,远近闻名。十六年后,徐时行得中乡试第一名,不久,徐时行将赴京殿试,此时徐上珍将血书和玉蜻蜓扇坠交给徐时行,徐时行在血书中悟出亲生母亲为法华庵尼姑志贞,遂赴法华庵,凭玉蜻蜓扇坠与亲生母亲相认,这就是非常有名的“庵堂认母”的剧情。随后徐时行继续北上,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终于在殿试中一举夺魁,嘉靖皇帝钦点状元。

 

 

     评弹《玉蜻蜓》演出以蒋月泉最为有名,其《庵堂认母》《厅堂夺子》等折,恺为经典,众多弟子虽有传承,奈终少其绵和韵味,已成绝世之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