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军志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苏州军志

当前位置: > 国防教育在苏州 > 苏州军志

“草根”钢企“炼”就世界500强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4-27

     35年前,一个仅靠45万元自筹资金建办的“四不像”轧钢厂带着梦想蹒跚起航;

    35年后,一个总资产超过1400亿元的“钢铁航母”巍然屹立在扬子江畔;

    35年来,地处海头江尾的沙钢上演着令人叹服的一个个奇迹,沙钢“当家人”沈文荣则是奇迹的主要缔造者。

    作为一名从基层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沈文荣事事处处闪烁出“团结拼搏”的骨气、“负重奋进”的志气、“自加压力”的勇气、“敢于争先”的锐气,沙钢在他的引领下,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发展中国民族钢铁工业的成功之路。

    连续两年跻身世界 500强,连续两年问鼎“民企老大”

轧花厂办“小轧钢”演绎“钢铁神话”

    今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2010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沙钢集团位居第415位,较去年上升29位;一个月后,全国工商联在北京发布了2009年度民营企业营收500强榜单,沙钢集团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

    世界500强、民企老大,如今的沙钢光彩照人。然而追溯沙钢的前身,却“寒酸”得让人难以置信。 1975年,原沙洲县锦丰镇轧花剥绒厂靠着自筹的45万元资金办了一个小轧钢车间,既缺技术又没资金,被人称为“四不像”的轧钢厂。一群轧棉花的工人,改行轧钢材,开始在强手如林的钢铁领域里艰苦创业。

    直到1984年,沈文荣接任厂长,正式开启了这出“钢铁神话”的序幕。当时的城市和农村掀起了建房热,热轧窗框钢成为紧俏品,“这种钢技术系数高,大厂不愿干,小厂干不了。”沈文荣敏锐地嗅出了巨大商机。经过努力,沙钢生产的窗框钢在市场上一炮打响,“买窗框钢到沙钢”成为各地客户的共识。短短几年后,沙钢就成为了全国生产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的窗框钢生产基地,市场占有率达70%。

    挖到“第一桶金”后,沈文荣用自己的眼光和魄力,带领沙钢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烙下了一个个印记。 1989年,他力排众议,率先引进建设我国第一条75吨大电炉短流程生产线。沙钢的生产能力迅速实现翻番,并同国际先进水平一下子缩短了20年的距离,被专家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第三次革命的样板”;1993年成功引进建设了一座90吨超高功率竖式电炉生产线,被称为“亚洲第一炉”。沙钢的工艺技术装备在国内一跃进入一流钢铁企业行列,并迅速与国际接轨;随后又与韩国浦项公司合资兴办第一家中韩合作冷轧不锈钢公司,在全国冶金行业中第一个建成了CIM示范工程,开辟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大通道。

    2002年,在沈文荣的主导下,沙钢上演了惊世骇俗的“世纪大搬迁”。当年,沙钢兴建650万吨钢板项目,将多德蒙德钢厂数十万吨设备从德国的莱茵河畔搬到长江之滨,实施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搬迁工程,同时与奥钢联合作,采用世界冶金前沿技术,对主体工艺设备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使650万吨工程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6年,沙钢在江苏冶金行业第一个采用市场化运行模式,实现了对淮钢的联合重组。近两年又对河南安阳永兴钢铁、无锡锡兴特钢等进行资产重组。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让世界钢铁行业遭受沉重打击,而沙钢这艘“钢铁航母”在沈文荣的掌舵下,逆势而上,取得全面增长,并作为中国内地唯一的民营企业首次跻身世界500强。当年底,在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现场,被问及成功的秘诀时,沈文荣的回答格外朴实,“秘诀没有。一是要认真工作,二是要超前一步,三是要创新思维。 ”
 

96%工业“三废”循环利用,40多项专利助推转型

    民企“钢老大”担当“低碳先锋”

    画面再次回到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现场,沈文荣带给大家的新年礼物是在江南沿路沿湖随处可见的兰花小草。他告诉记者,沙钢就像一棵小草,正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才由小变大;同时,绿油油的小草也契合了沙钢打造“绿色钢城”的目标。

    近年来,沙钢牢固树立“打造精品基地、建设绿色钢城”的发展目标,通过将信息化技术与企业的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融为一体,走出了一条具有沙钢特色的绿色和谐发展之路。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沙钢主要节能减排指标在全国冶金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吨钢综合能耗为0.58吨标煤,吨钢可比能耗为0.51吨标煤,吨钢COD排放量为0.08公斤,吨钢SO2排放量为1.4公斤,吨钢烟尘排放量为0.7公斤,吨钢耗新水3.57立方米,均全面提前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给沙钢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在深化节能减排中,沙钢还打造了一条绿色“吸金”产业链。今年以来,沙钢重点实施了烧结机烟气余热回收、润忠炼钢厂电炉烟气余热回收、4#烧结机烟气脱硫、废钢破碎加工处理等项目,进一步降低了生产能耗、改善了生产环境。同时,通过实施煤气、蒸汽、炉渣、焦化副产品和工业用水等“五大循环回收利用工程”,96%以上的工业“三废”实现了循环利用,产生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联动效应。据统计,上半年沙钢通过回收利用高炉、转炉、焦炉煤气发电16.9亿千瓦时;利用矿渣制粉151万吨,从中获利2.7亿元;回收销售粗苯、硫酸铵等焦化副产品获利4.9亿元。

    推动转型升级,沙钢堪称典范。 2007年,建立了“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并聘请世界著名工学博士任院长,由一名国家首席科学家、四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组成技术委员会。 2010年5月,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正式揭牌,开创了中国民营钢铁企业与百年名校联办钢铁专业高等院校之先河。

    汶川地震捐款近亿元,“莫拉克”袭台捐款百万美元

    3亿多元善款尽显铁骨柔情

    很多外地人初识沙钢,都是缘于沙钢在祖国同胞遭受大灾大难时的动人善举。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深深牵动着沙钢广大职工的心,沈文荣更是忧心如焚。他带头捐款,全公司干部职工迅速行动,爱的暖流在12平方公里的钢城里涌动,短短几天企业和职工的爱心捐款就超过9550万元;2009年8月,宝岛台湾遭受台风“莫拉克”侵袭,沙钢再次慷慨解囊,捐资100万美元,援助台湾同胞重建美好家园。

    沈文荣发自肺腑地说:“企业发展了,完全应该造福社会,回报人民,这就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最好实践,也是沙钢应尽的社会义务和崇高使命。 ”

    在沈文荣的带领下,沙钢将爱心撒播在了四面八方。

    ——捐资助学,扶持文体事业。沙钢捐资3000万元,建成宽敞优美、教育设施一流的新锦丰中学。为梁丰高中、暨阳中学等重点中学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等提供资金和物资资助。

    ——修桥铺路,加固江堤,造福乡里。沙钢捐资550万元支持开辟从张家港市杨舍直达锦丰18公里长的新通道,数百万元支持锦丰镇政府实施“永新路”改造,3000万元赞助沿江公路建设等。沙钢拥有8公里长的长江深水岸线,为保证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每年都拨出10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修筑和加固长江堤坝。——切实做好征地农民的安置工作。对于失地农民,只要愿意进厂,沙钢都接收,并投入巨资进行技能培训,已累计安排5000多人进厂工作。农民变工人,村民变居民,人均年收入从征地前的数千元提高到2008年的33000元左右,解除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沙钢累计捐资3亿多元,用于建办学校、修建医院、兴建道路、抗洪救灾和发展文化体育等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其中今年就捐赠8000万元支持建设张家港市老年活动中心。种种善举无不彰显了以沈文荣为核心沙钢人的铁骨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