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编者按:
一条人民路,60年间承载了苏州历史发展的脉络。它既是苏州发展变化中现实的一条路,又是苏州众多市民记忆中一条历史的路。这条路从北到南,从平门桥到乐桥,从乐桥再到苏纶厂,每一个节点都可以讲出不少的故事。从今天开始,名城网记者将与您一起寻访人民路沿线60年的岁月变迁。
位于人民路北端的观前街地区,是苏州商业的中心地区,传统商业在这里繁荣,现代商业也在里起步。苏州人民商场就是观前商圈现代商业发展无可争议的见证者,自1934年开业以来,在其后的几十年里,人民商场一直占据着苏州商圈“龙头老大”的位置。
蔡培荪1976年就开始在人民商场工作,作为人民商场副总经理,他对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了然于胸。
人民商场的前世
刚解放后的人民商场外景。(资料图片) |
没有重修前的人民商场。(资料图片) |
人民商场新貌。 |
1934年,几位爱国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出资10万大洋,在观前街北局建成了人民商场前身——苏州国货商场,商场共四层,建筑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只销售国货,成为当时中国四大国货公司之一,也成为了苏州当时唯一的综合性百货公司。
蔡培荪说,苏州国货商场的建立,在三十年代的苏州曾轰动一时,为江浙沪商界所瞩目,而商场的经营模式说起来和现在的“Shopping Mall”差不多。当时,商场主要以“招商”的形式,招揽观前街著名商号,以及福建、浙江等客商租赁柜台,组成41个商品部在铺面营业;另外,二楼则设有理发部、木器部、弹子房及茶室;三楼辟会场供文艺演出;四楼设有专营广告业务的商业电台一座。“这个可以堪称现代购物中心的雏形了,不过经营的内容都必须经营国货。”蔡培荪说,创建商场的一大意义就是抵制外货,当时商场内著名的商号有“观前戎镒昌”、“观前华美药房”、“叶受和”(茶食糖果)、“观前太和药房”、“观前文怡书局”等等,全都是国货老字号,阵容强大,大展国威。
开业以来,商场每天的营业额均要到2000元以上,经营中还不断开展营销活动,招揽生意。如特约“上海西菜社”供应特色大菜,开办时装表演,聘请师傅讲解裁剪知识等等,推销国产商品收效甚佳。
1937年,日军侵占苏州,商场被日商大丸洋行占为已有,定名为大丸株式会社苏州百货公司,直至抗战胜利后1947年11月,国货商场再度开业。1950年,国货商场改名为第一人民商场,1956年,商场实行公私合营,更名为苏州市人民商场,从此发展为苏州国营商业中最大的百货商场。
人民商场的今生
曾经简陋的柜台。(资料图片) |
这两个柜台之间的走道曾被称为人民商场的“南京路”。(资料图片) |
如今柜台里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
蔡培荪回忆,他小的时候就经常到观前街“小公园”去溜达,当然也会去人民商场转一圈,那时商场里主要卖的东西都在一楼,有吃的、布料,还有一些日常用品。而这样的格局直到蔡培荪1976年进入人民商场从事财会工作后也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那时候主要就是食品、布匹、服装和热水瓶之类的大小百货,但供应量都非常有限。”蔡培荪说,文化大革命使许多工厂停产,导致当时物资非常匮乏,加之计划经济年代,任何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糖要用糖票,烟要用烟票,手表自行车等要用工业券,买热水瓶等日用品不仅要有券还得有结婚证,百姓手里倒是有券,就是买不到东西。”蔡培荪说,即便是人民商场这样供应量相对大的单位,还是存在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
蔡培荪记得,那时候为了丰富商品,人民商场偶尔会利用手上的货源关系去上海进一些货,有一次,他们从上海进购了一批皮鞋,结果引来了成批成批的顾客。“为了防止拥挤,我们只好隔着铁门卖,把鞋盒子都卸掉,顾客送一张票进来,我们塞一双鞋子出去。”蔡培荪说,购买皮鞋的队伍排了一天一夜,鞋子最后一双都不剩了。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好多次,为了买到东西,老百姓还等常常想办法“走后门”,和售货员搞好关系,以此争取提前买到东西的机会。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社会经济伴随改革开放而起飞,商品紧张的局面渐渐改善,人民商场经营的物品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极大地丰富了起来,尤其是冰箱、彩电、洗衣机等这类大型家电一下子涌入了市场,另外,外资品牌也开始进驻店内。物资丰富,计划经济取消,老百姓买东西也就不用再凭票了,买房和卖方的关系也就从当初的“卖方是上帝”转变成了“顾客是上帝”。
顾客的地位提高了,商场的服务自然也要迎头赶上。蔡培荪介绍,原先,人民商场的营业员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职业,走到哪里都欢迎,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服务态度也非常一般,还经常对顾客表现出不耐烦。而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这样的服务行不通了,1984年,人民商场在全市率先推行站立服务,营业员要时时刻刻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如果态度恶劣,都是要被投诉的。1986年,商场又推出商品“试、修、换、退”制度,更好地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观前的现代商业繁荣起来,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百货商场,“老大哥”人民商场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商场在原来的基础上建造了新的南大楼,商品类型也向保健、休闲、运动、数码等多个领域扩张。1995年,商场又拆除老大楼,重建新大楼,新大楼与南楼一起营业面积达到了2.5万平方米。2000年以后,家电广场、新苏州百货的开业又大大增加了其综合实力。
“以前买东西是有什么买什么,现在是买什么有什么。”蔡培荪说,如今老百姓走进商场,不怕买不到东西,怕的是选择太多,再加上各种各样的优惠促销活动,更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同时,也正因为老百姓口袋里的余钱不断增多,大家不再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这给商家提供了更多的盈利空间,使得休闲类的商品和附加服务可以经营得有声有色。
蔡培荪介绍,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人民商场的年利润是90多万,而现在已达到9000多万,是那时候的100倍。除了专注经营,商场还开始投资房地产、外贸等领域,盈利模式也不再单一。
“我们的资产结构、经营思路都在与时俱进。”蔡培荪坚信,越是老店越要创新,这样才能够有长久的生命力,但他同时强调,作为苏州人民心里永远的“老店”,人民商场坚决会把“大众消费”的路线一直走下去,实实在在地销售老百姓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