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军志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苏州军志

当前位置: > 国防教育在苏州 > 苏州军志

父亲和他的部队解放时最先踏进苏州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7-04

  手里拿着一张已经微微褪色的老照片,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郁申华显得有些激动:“这是我父亲和母亲1951年在苏州木渎拍的‘结婚照’,当时父亲和母亲正在苏州一带做征兵工作。 ”

  父亲14岁就参加游击队

  1925年,郁申华的父亲郁根祥出生在上海浦东。 1939年,年仅14岁的郁根祥就和自己的哥哥一起在当地地下党的教育及影响下,毅然投身革命,参加了当地的游击队。

  父亲郁根祥曾对郁申华说,他所在的游击队在几次日伪军大规模的“清乡”行动中蒙受了很大的损失,经过研究,游击队的领导决定带着部队北撤到现在的沙家浜一带。在那里,郁根祥被编入了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继续战斗。皖南事变后,郁根祥又被编入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先是给团长当警卫员,随后到二营当了班长。而郁根祥的哥哥在这段时期内光荣牺牲了。

  在沙家浜一带,日伪军还是很强势的,“清乡”的力度也还是很大,当时日伪军还提出了一个“铁壁合围”的战略,集中优势兵力开展大规模的“清乡”行动。为了打破敌人所谓的“铁壁合围”,当时的五十二团果断的决定把主力部队北撤到江北现在的宝应、高邮一带,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而根据当时新四军六师师长谭震林的指示,当时郁根祥所在的五十二团二营则进入茅山地区,为了加强茅山地区的抗日力量,以二营这个主力营为基础,把二营扩编为十六旅四十八团,随后郁根祥便在四十八团继续战斗。

  塘马战斗让父亲差点失去一条腿

  “在我还小的时候,父亲经常会和我讲他当年抗日的故事,其中讲得最多的就是塘马战斗,这次战斗让父亲毕生难忘,也就是在这次战斗中,父亲差点失去了一条腿……”郁申华回忆说。

  郁申华告诉记者,塘马战斗是父亲亲身经历过的最难忘的一场战斗。当时父亲所在的四十八团二营就驻扎在塘马一带,而父亲就是二营四连的一位排长,当时的塘马是新四军十六旅的旅部所在地,同时苏皖区委、后方医院等非战斗部队近2000人也集中在这里驻扎,因此日伪军不停的组织兵力对塘马一带发起“清乡”行动。

  塘马地区三面环山,当时部队的岗哨就设在山上。1941年11月28日的凌晨,身为排长的郁根祥起来查哨,就在他即将走到山顶的时候,山顶上的哨兵发现了敌情,并立刻鸣枪示警。听到枪声,郁根祥知道又是敌人发动了“清乡”行动,于是立刻准备回撤。但是日伪军的速度非常快,转眼间就到达了山顶,在山腰处发现了正在回撤的郁根祥,于是就朝着郁根祥开枪,一颗子弹打中了郁根祥的腿部,击穿了郁根祥的膝关节位置。郁根祥当时就失去了行动能力,无法继续回撤,当时郁根祥的身边就是一条小河沟,他灵机一动,便朝着小河沟里滚了过去,日伪军以为郁根祥中枪死了,便没有继续朝这边开枪,郁根祥这才逃过一劫。

  塘马战斗就此展开,这场战斗打得非常惨烈,当时驻守在塘马那边的战斗部队非常少,真正能称得上战斗力量的仅仅只有4个连,500来人,而当时对塘马一带展开“清乡”行动的日伪军就多达4000余人,其中伪军800人,日军3300人,双方兵力悬殊。为了掩护机关干部和非战斗人员的撤离,当时十六旅的旅长和政委带领着300多位战士前去阻击敌人,为撤退争取时间,最后两人都光荣牺牲了。在这场战斗中,几乎整个十六旅的旅部都牺牲了,牺牲的战士总共有270余人。

  父亲和他的部队最先踏进苏州

  郁申华说,父亲最终是被沿途经过的老渔民救了起来,并在老渔民的帮助下渡过了河,到了十六旅四十六团养伤。由于父亲的膝关节位置中枪,而当时药品又十分紧缺,为了保住性命,当时的医生准备给父亲截肢,但是父亲觉得自己还年轻,还能继续为国战斗,所以坚决不同意截肢。后来父亲到了句容一户百姓家养伤,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算把伤养好。

  伤养好后,郁根祥在镇丹县担任警卫连连长,一直在南京周边活动。抗战胜利后,郁根祥又随部队北撤到苏北的东台县,在那里,他又被编入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

  1949年,当时的郁根祥是第三野战军二十九军八十五师侦察科长。在解放苏州的时候,郁根祥和他的侦察部队是最先踏进苏州的。进入苏州后,郁根祥和同志们迅速摸清了苏州守军的情况,并把这些重要的情报传回了部队。部队根据郁根祥他们提供的情报制定了作战计划,兵分三路进攻苏州,分别从平门火车站、铁铃关和横塘展开了进攻,解放了苏州。

  新中国成立后,郁根祥依旧奋斗在前线,1951年郁根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当时华东军区新训三十四团要招募一批新兵,时任三十四团副团长兼参谋长的郁根祥和他的爱人沈耀弟负责在苏州一带征兵,并在苏州的木渎等地训练新兵。抗美援朝结束后,郁根祥就被调到了上海警备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