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军志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苏州军志

当前位置: > 国防教育在苏州 > 苏州军志

苏州七子山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4-25

无锡 苏州 一线。为春秋后期的吴国为防御越国进攻,沿太湖 北一带的山峰上所修筑。是研究春秋历史和建筑技术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据古《吴郡图经续》记载和墩内出土文物证实,这些烽燧墩,大多顺着 40—50 米的山峰蜿蜒排列,表面为土筑,外形似圆锥体,平顶。高 5—6 米,底径约 30 米,顶径约 10 米。从苏州附近五峰山已揭 开封 土的 3 个烽燧墩看,土墩内部还有一个石窟。内部石壁光整,可用以藏兵和武器。是研究春秋历史和建筑技术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在苏州城西南方一带七子山、上方山和五峰山等山岭上,遍布着一些突出的高大土墩,沿太湖尤多,计有百数。常熟虞山自东岭至西岭小石洞,长约二十里的山岭间,也遍布土墩二百余。这些土墩大的直径 15 D 20 ,高5 D 8 ;小的直径5 D 8 ,高2 D 3 。从近五十年来先后对五峰山一号墩、上方山六号墩和常熟虞山三座土墩的发掘来看,这些土墩内部由长条形石块、石片叠成下宽上窄的长方型洞室,以大石块封顶,留出一端修筑狭长通道,上面再覆盖山泥,堆成馒头或覆船等形状。在考古界,以 石室土墩 名之。

  这些石室土墩的作用,《吴县志》将七子山上那最为显著的七墩称作 烽燧墩 藏军洞 。历久以来,其军事设施作用一直无可争议。虽然从考古界迄今对石室土墩的发掘结果来看,上方山六号墩曾发现有烟火痕迹和呈灶状红烧土块这些疑似人类生活的功能信息,但惟一能解释的,还是:作为军事设施的藏军洞,它在遇到战争时,又具有烽燧墩的功能。

 

    七子山乾元寺
     一年一度的清明扫墓祭祖的日子又快到了,在我们怀念先人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在苏州历史上有过贡献的先贤们。在苏州七子山就有这样一处名胜,乃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墓及乾元寺。据史载,钱元?( 887—942 ),初名传?,字德辉,临安人(今浙江省临杭县)人。吴越王钱缏第六子,一说第四子。五代时,天下大乱,军阀割据,吴越王钱缏拥兵江浙,统十三州,定都杭州。元? 仪态瑰杰,风神俊迈;性俭约恭靖,便弓马 。乾化二年( 912 )以功迁苏州刺史,累擢中吴建武军节度使,率兵驻守苏州。后又被封为检校太尉,中书令,广陵王等衔。治苏三十年,促使当时的农业、手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死后由其子文奉继任。钱元?父子统治苏州六十年,使当地的老百姓安居乐业,因此父子同祀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乾元寺乃钱文奉所建祀墓之所,座落在七子山九龙坞,坞中山脉九支,故曰九龙坞。据当年李根源先生记载,乾元寺 殿宇恢宏,七月香期人山人海,今之胜刹也 。时至今日,寺、墓荡然无存。在当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百废俱兴的大好形势下,乾元寺主任金文进先生决心重现历史,立志恢复寺院昔日胜概,且得到了苏州市佛教协会的批准,使一千多年的历史名胜不至于被历史的长河所堙没。现仅恢复三官殿,即将准备修建山门、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钱元?祠等。
    
至乾元寺有两处路可走。一是乘公交 62 503 622 51 路至越溪,过城皇道院,从清泉公墓二墓区小道直至山顶;二是从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旁边,有新开山路,小轿车可直达山顶。相信不久,苏州又将增添一处历史文化胜迹,老百姓又多了一处旅游休闲的好去处。附近又有著名的城皇道院,游人若有兴趣,可再去看看古画眉泉,传说当年西施在此画眉梳妆。乾隆年间苏州名医钱大椿隐居于此,被这里的美景所陶醉,留下了 不信在人间(意谓在仙境) 的摩崖石刻。确是一处不错的旅游胜地。(姜国?)

七子山 —— 山顶上有七个土墩石室得名  

 

    七子山在苏州城西南 7 公里处 , 海拔 294.6 。它因山顶上有七个土墩石室而俗称七子山。七子山一山多名,据隋书《十道志》说它四面皆横,故名横山;《吴郡志》说它滨临太湖,若箕踞之势,又名踞湖山;《姑苏志》说因吴越王钱槿葬于此,并建荐福寺其址,又称荐福山;此山有五个大坞,又呼五坞山,宋朝皇祜 五年,即公元 1053 年,节度推官马云和高士仇道,给七子山的五个山坞,分别命名为芳桂坞、飞泉坞、修竹坞、丹霞坞、白云坞。

 

七子山上的土墩石室都作平顶圆锥形,水平高度 5 米左右,底径 20 米左右,顶径 8 米左右。墩用石块和石条堆砌而成。石壁成“八”字形,上面有压顶石,内部空间可容纳十多人。因此,有人说它是春秋末期吴国防御越国攻击所筑的烽燧墩,供驻兵嘹望,每当发现有敌兵来犯,即在墩上举火烧烟,一墩相应一墩,以告戍守之兵及时御敌。因墩内曾出土过印纹硬陶和釉陶盂等实物,因此又有人说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也有人说它是镇风水的压胜。总之迄今为止,它仍是一个谜,有待考古学家进一步探讨论证。 ( 李洲芳 )

 

     七子山在苏州城南 7 公里处,海拔 294.6 。它因山顶上七个土墩石室而俗称七子山。七子山一山多名,据隋书《十道志》说它四面皆横,故名横山;《吴郡志》说它滨临太湖,若箕踞之势,又名踞湖山;《姑苏志》说因吴越葬忠献王元?于此,建荐福寺,又称荐福山;此山有五大坞,又称五坞山。

 

   走向七子山   

 

       我到苏州几年后,几乎走遍苏州有名或不那么有名的群山。      忽然有一天,有人随意问起,吴中名山,你就七子山没去过了吧?       这才惊觉:还有七子山没去呢!  

    
七子山是吴中名山吗?可它在现代苏州几乎默默无闻,偶尔被人提起,只因为那里是苏州的大型垃圾填埋场,有毒有害气体弥漫,也因而成为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     “ 谁会去那里?没人去那个地方,还没到,气味就会让你受不了。 这是有时我向人打听七子山,常听到的回答。       七子山就这样沉寂了,成为垃圾场的代名词,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  

    
可七子山并没有真正从我心里消失,它只是沉淀了下来,静静地守候着,等待着,不定哪一天,它会提醒我前往。无论七子山现在是什么状况,只要仍然存在,我去就不需要任何理由,但究竟什么时候去,却是十分偶然,看上去好像遥遥无期一般。

 

     几年后的某一天,我突然说,今天可以去七子山。   一路寻觅问讯而去。横亘在苏州城西南七公里处的七子山群峰连绵,远看是道迤逦起伏的低岭丘岗,在灰白的天光下呈青黛色,但似乎又蒙了一层灰雾,色泽便显朦胧。  

 

苏州的湖光山色从不给人鲜明的感觉,总像隔?看花雾中观景一般,渲染出一种若即若离,虚无飘渺的意境。   当七子山绵延波动的姿影映现在天底下的全景终于出现在眼前时,我马上就明白,它何以称 七子山 了:山顶之上一字排开有七个土墩石室,如同七座尖尖的小山头。
    
我看过有关考证资料,七子山上的土墩石室都作平顶圆锥形,水平高度 5 左右,底径 20 左右,顶径 8 左右。墩用石块和石条堆砌而成,石壁呈 字形,上有压顶石,可容十多人藏身。

 

  此墩何用,至今是个谜。
    
有人说,七墩为吴王七子之冢。
    
有人说,此乃吴国防御越国所筑之藏军洞、烽燧土墩、望越墩。
    
有人说,这是镇风水的压胜 …… 
    
只有一个事实大家确认无疑:七座土墩石室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遗迹。

    
其实,这一切早已退隐到历史的深处,只有少数学者于史料钩沉时才被触动,偶尔泛起闪现一下又归沉寂。大多数人不知道七子山,更不知道 2500 年前那里曾经有无数英雄人物咤叱过历史的风云,演出过一幕幕多姿多彩的大剧,然后曲终人散,空留舞台在岁月风雨中渐渐颓败。  
    
那天,我由远而近仔细观察这座山,起先,七子山遁隐在西南天际的烟霭中,靠近些才显现其纵横蜿蜒的曲线,还有绵长的山巅之上,那一字排开的七座尖尖的小山顶。远望七子山的全景,可欣赏正在天地间展示的 山色有无中 的山水画意境。我想:就是这座山了,它曾是古苏州的天然屏障,正如《续图经》所说: 此山镇苏州西南,临湖控越,实吴时要地。隋时迁郡于此,亦以是为屏障矣。 而现在它仅仅是一座山而已。    

 

     再接近,感觉山渐渐升高,变大变残了。山体处处留下曾经开矿采石的痕迹,残壁耸立,地下水冒出形成水潭,野草环立,黄崖倒映其上。附近有座大型水泥厂,正向空中喷吐烟雾,四周是成片堆放在路天的矿石和煤炭,大卡车来来去去,道路上尘土飞扬。在未被采石的山上,从山脚至山坡,大多是公墓,白花花的一片。
    
越往山前走,一股 ** 的气味越浓烈,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下车进路边一家简易小店问路,弥漫在空气中的腐臭味说明了为什么途中没有人烟和居住的痕迹原因何在。小店主人是和偶尔来往的行人都是外地人,可能是为水泥厂服务的民工和他们的妻儿。  
    
这股无处不在令人窒息的气味发自七子山下。那个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建于 1993 年,占地 300 多亩,是苏州唯一的一处生活垃圾填埋场,近年日产生活垃圾量不断大幅上升,夏季更是日产近 3000 吨,已不堪重负,污水与异味严重影响周围环境,曾有拾荒者被不名化学品毒倒抢救的情况发生,现进入垃圾场的入口设了关卡,只让垃圾运输车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