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军志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苏州军志

当前位置: > 国防教育在苏州 > 苏州军志

五卅路86年前的一块丰碑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5-03

矗立在五卅路上的纪念碑依旧在向路人诉说着当年。 □记者 徐志强 摄
 



    红色遗址名片·五卅路

    “五卅路纪念碑”位于苏州市五卅路与民治路交会处。

    1925年5月,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6月1日至30日,苏州学生、市民掀起了四次声援高潮,同声严斥日、英帝国主义屠杀中国民众的暴行。为支援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苏州各界和学生发起募捐运动,共募得近2万元送往上海,“五卅运动”后期,上海商会把部分捐款退回苏州。 7月10日,苏州各界联合会决定将退回的捐款用于翻修老体育场旁由言桥南至十梓街的道路(原名马军弄),路名定为五卅路。 1926年5月30日,苏州各界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在老体育场门前、言桥堍筑起两方五卅路纪念界石。

    1985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将五卅路界石移至五卅路中段民治路口,并镌刻一纪念碑。 1995年,五卅路被苏州市沧浪区人民政府命名为“沧浪区德育基地”。

    古城子城,十梓街北、干将路南,有一条叫“五卅路”的马路。马路很静谧,名气却不小:它因86年前那场著名的“五卅运动”而得名,目前全国仅此一条。

    暮春时节,走在这条马路上已十分惬意。“拱卫”在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早已绿影婆娑,宽大的树荫遮阳蔽日,透过树叶洒下来的阳光温暖而明亮。马路南段,与民治路交叉的街边,一块石碑静静地矗立着,上书“五卅路纪念碑”几个大字。石碑看似不起眼,却印刻着一段对苏州人来说刻骨铭心的历史。作为苏州工人运动史的一块丰碑,它让古城在温软的回忆中,多了一份震撼和荡气回肠。

    声援“五卅”,千年古城掀起反帝爱国热潮

    五卅路所在的今天体育场路一带,在80多年前被称为“皇废基”。因为,据说此地曾是明末枭雄张士诚皇宫的所在地,后因战火沦为废墟。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后,群众运动蓬勃发展,5月14日,上海日本纱厂工人为抗议日本资方无理开除工人再度罢工,日本资本家开枪打死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打伤10余名工人,激起上海工人、学生和市民的强烈愤怒。 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国巡捕竟开枪射击,当场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五卅惨案”的爆发,迅速点燃了全民族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受恽代英、侯绍裘派遣,中共党员、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秘书长姜长林从上海赶到苏州,与乐益女中教师叶天底(中共党员)、苏州学生联合会主席秦邦宪、博文中学教师许金元等取得联系,发动苏州人民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深受进步革命思想影响的乐益女中学生率先停课支持上海工人大罢工,师生走上街头搭台演戏,发起募捐声援活动,美术教员、共产党员叶天底还亲自画了舞台布景。那时,女学生走上街头舞台自编自演文明戏,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新鲜事,立刻吸引了很多人观看。登台演出的人员中,还有应邀前来演折子戏的名角马连良和于伶,更产生了轰动效应。乐益女中声势浩大的搭台演戏共持续了3天,前后罢课10天,他们和苏州各学校的募捐共有银圆6000元。

    苏州的工人阶级也迅速行动起来,为上海工人募捐献款。东吴绸厂的工人们在题为《同胞注意》的传单中首先提出“千方百计节约伙食费,捐款支援上海工人兄弟”的倡议,得到了苏州各工厂的热烈响应。全市三十六家绸厂的工人,在半个月的时间募集捐款2200元。

    苏州各商号也积极响应总商会“省端阳宴饮之资,以助上海争国体人格之罢工同胞”的倡议。裕才小学还组织了光裕社义务会书,也就是光裕社评弹义演,将募得善款交至了总商会。

    据统计,当时苏州各界共募得捐款银圆2万余元,有力地支持了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

    凿石为记,一条煤屑路铭记一段斗争历史

    在“五卅运动”结束后,苏州人民的募捐款除了部分用于上海罢工工人的生活费,尚余留银圆6000余元。1926年上海方面将这笔款项退回后,当时苏州各界人士主要是丝织工人,计划用此笔款项加上继续募捐的资金,在苏州造一条环城马路,称之为“五卅纪念路”,以改造苏州的交通情况,并教育后人。后来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才决定在现老体育场与苏州公园之间、曾被老百姓称为“皇废基”、“平桥巷”的小路上拓宽修筑五卅路,当时路宽4米,为煤屑路面,并在老体育场门前、言桥堍筑起两方五卅路纪念界石。

    “五卅运动”的高潮过去之后,各地革命群众遭到了血腥镇压,五卅路也一直遭到地方当局的非议。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吴县参议会作出决定,把五卅路改为仲仁路。但苏州百姓还是习惯将这条过去的马军弄称之为五卅路。苏州解放后,在市政改革时,五卅路恢复原名,并由原本的煤屑路翻修为弹石路面。1965年再拓建改铺沥青路面,路长970米,宽8米。路东有现老体育馆、苏州公园和市文物保护单位金城新村,路西有现老体育场、市民主党派及工商联办公大楼,初步形成了如今五卅路的格局。

    1985年纪念“五卅运动”60周年之时,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在五卅路与民治路的交会处竖立了“五卅路纪念碑”。碑身高90厘米,长160厘米,厚25厘米;底座高45厘米,长200厘米,厚53厘米,并刻有海浪图案。正面镌刻的金字碑文为:“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并即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州人民迅速投入了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纷纷献款,支援斗争。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值此‘五卅’运动六十周年之际,特镌此碑文,并将原界石竖于碑右,以志纪念”。

    那时,原本竖在老体育场前的一方界石已经保存在了市博物馆;言桥南堍的一方则因为路基增高仅露出一半,竖碑时被嵌于纪念碑底座的左下方,与整个纪念碑浑然一体。

    现在,原先的“皇废基”已成了免费向市民开放的苏州公园,“五卅路纪念碑”也淡去了那分峥嵘,成为了“沧浪区德育基地”。每逢党的生日、国庆等重大节庆日,邻近的学校、企业总不忘到这里组织活动。与“五卅路纪念碑”仅一街之隔的平直实验小学,每年5月31日组织少先队员向“五卅路纪念碑”敬献鲜花,并组织新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同学在纪念碑前庄严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