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共建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双拥共建

当前位置: > 国防教育在苏州 > 双拥共建

军人优待,落实起来有多难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08-17

核心提示

    ☆军人优待是《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军人享有的一项合法权益。但为什么在一些地方军人优待会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口上优而实不先,纸上优而实不待”等现象?

    ☆应该说,军人优待落实得好,能增强部队官兵的荣誉感,鼓励他们安心军营;落实得不好,则会在一定程度挫伤官兵的感情和工作积极性,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有人曾说:“一个不尊重军人、不重视国防的民族是危险的,不能等到发生战争、抢险救灾时,才想起军人。”

    ☆事实上,有关军人优待政策的落实,只要合力解难,便难事不难。

    编辑同志:

    节日前夕,某市火车站迎来客流高峰,售票大厅排起一串串“长龙”,写有“军人优先”的售票窗口,也被围得水泄不通。

    第一次探亲休假的某部下士小张一看这阵势就愣了:回家的火车每天只有一班,而且距离开车的时间不多了,前面还有好几十人,怎么办?于是,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掏出士兵证,往售票窗口挤去。没想到,身边的人都瞪大眼睛看着他。一名中年男子嚷道:“干什么?别插队!讲点道德好不好?”甚至,连售票员也满脸不悦地说:“排队排队,军人更要遵守纪律!”小张收起证件,难堪地退了回来……

    现象扫描

    军人优待是《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军人享有的一项合法权益。近日,笔者通过实地采访、军网问卷等方式,对部分省、市(县级市)的汽车站、火车站、旅游景点和部分现役军人的优待情况进行了调查,总体感觉是:军人优待的相关政策大都落实得不错,但也有一些地方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政策连线】《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入伍前的承包地(山、林)等,应当保留;服现役期间,除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承包合同的约定缴纳有关税费外,免除其他负担。

    【官兵讲述】某部班长、下士王××,2007年12月入伍,3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我家在浙江的一个小乡村。当兵前,按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承包了两亩农田。这几年国家政策好,不仅不交公粮和农业税,每年还发放补贴。入伍第三年,我选取为下士。母亲突然打电话告诉我,村里进行土地调整,我承包的土地要被收回。我打电话向村里询问,他们给出两条解释:一是承包本村土地必须有本村户口,我的户口已从当地派出所迁到部队;二是村里只为参军入伍人员保留土地两年,两年后不再享受此待遇。因协商未果,我承包的土地被收回。但据我了解,一位与我同年入伍的山东籍战友的土地就没有被收回,安徽和河南等地也都为初级士官保留了土地。

    【政策连线】《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经军队师(旅)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批准随军的现役军官家属、文职干部家属、士官家属,由驻军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随军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驻军所在地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接收和妥善安置;随军前没有工作单位的,驻军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安置;对自谋职业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免有关费用。

    【官兵讲述】某部营长李××,1996年12月入伍,两次荣立三等功——

    我是陕西临潼人,爱人以前在家乡的县医院工作。2008年,我为爱人办理了随军手续,之后我多次向干部部门反映爱人工作安置的问题。经协调,地方人事部门以“目前暂无合适岗位”为由,请我爱人再等等。后来,相关负责人又以安置压力大、部分副团职干部随军家属的工作还未安置为由,让我们继续等待。就这样,我们一等就是两年。因为孩子要上学,家里的经济负担较重,爱人只好应聘了一家超市的营业员,业余时间看书学习,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

    【政策连线】《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工具享受优待,具体办法由有关城市人民政府规定。残疾军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工具。

    【官兵讲述】某部副班长、下士姜××,2007年12月入伍—— 

    我们部队所在城市规定,市区公交车对所有现役军人实行免票乘车。一次,我穿便装外出。上公交车后,我出示了士兵证,司机看了我一眼说:不行啊,小伙子。我问:为什么?不是军人免费吗?司机说:必须穿军装并且出示证件才行。这时,车上的乘客都用异样的眼光在看我。我没多解释,马上投币付钱……

    【政策连线】《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退出现役的士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作转业安置: (一)服现役满10年的; (二)服现役期间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 (三)服现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被评为二等、三等伤残等级的; (四)服现役未满10年,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第(四)项情况的; (五)符合退休条件,地方需要和本人自愿转业的。 

    【官兵讲述】魏××,某部士官,1997年12月入伍,2009年12月退伍,曾在部队荣立三等功1次,获嘉奖4次——

    我家在河北省一个县城。2009年12月,我服现役满12年,选择了转业安置。回家后,民政局告诉我,我面前有3条路:一是自谋职业,可以领一笔自谋职业费;二是进县里的企业,会很快落实;三是等待安置到事业单位,但几乎不可能。第一条路我不想走,因为自己没有经营头脑;第二条路我不能走,因为县里几家企业的工资待遇都很低,养活自己都困难;第三条路走不通,负责人告诉我,目前县里转业士官多、岗位空缺少,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当我把立功证书和获得的荣誉拿出来时,他说,先放在这儿吧。现在一年半过去了,一直没有消息……

    原因透视

    调查分析发现,之所以在一些地方军人优待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口上优而实不先,纸上优而实不待”等现象,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政策刚性不足。部分军人优待的相关政策规定得不够具体详细,落实起来有较大弹性空间。另外,优待能否落实也缺乏相应的监督。

    地区差异明显。由于经济发展不够平衡、拥军传统有所不同等原因,优待落实情况的地区差异还比较明显。在一些地区,军人立功受奖有物质奖励,家属随军安置也有保障,而另一些地区则做不到。

    有意抬高门槛。有的地区规定军人在乘坐公交车、参观旅游景点时必须着军服并持有效证件方可免费,而这与部队条令“军人非因公外出应当着便服”的规定相矛盾;有的地区一些优待项目仅对本地驻军实行;还有的地区在解决军人家属随军问题上,规定达到一定级别的干部(如副团职以上)家属随军方可按当地规定办理。这些做法都无形中抬高了军人优待的门槛。

    国防意识淡薄。由于长期和平、利益调整、观念变化等种种原因,部分地方领导和群众国防观念不强,在军人优待问题上存在不认同、不作为的现象。有一些地区和城市进行军人优待的随意性较大,比如在“全国双拥模范城”评比前,突击落实优待,之后却大打折扣;对官兵立功受奖喜报的送达不认真;对军人优待金的发放不及时不规范;安置随军家属就业政策“一年一个样”,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等等。

    影响聚焦

    军人优待落实得好,能增强部队官兵的荣誉感,鼓励他们安心军营;落实得不好,则会在一定程度挫伤官兵的感情和工作积极性,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影响安心服役。训练场挥汗如雨,演习场冲锋陷阵,默默奉献青春和热血——这是军人的使命所在,职责所系,官兵们无怨无悔。但因优待难以落实而造成的“后顾之忧”,则或多或少会影响他们安心本职。以干部张某为例,已任正营职的他工作出色,一心想在部队发展,但在家属随军的问题上犯了难。他的家属是家乡一所学校的骨干教师,如果不随军,两人将继续过牛郎织女的生活;如果随军,按照驻地的安置情况,工作问题无法解决。为此,张某不得不考虑何时转业的问题。

    淡化军人荣誉。优待难以落实,会淡化军人的荣誉感。兰州军区某部的一名大学生士兵,入伍一年半,先后参加过玉树抗震救灾和舟曲特大泥石流救灾等重大行动,并因此落下伤病。一次在火车站,因为归队心切想优先购票被群众指责的事让他很感慨:“难道我的选择错了?我们不在乎一个月的津贴有多少,但我们需要尊重和认同。”

    引发社会误解。由于对军人优待缺乏宣传,致使不少群众将军人正常享受的优待误以为是“搞特殊”。

    降低入伍热情。部分地方政府落实优待政策不力,不仅不利于现役军人安心军营,也影响地方适龄青年的入伍热情。四川省某高中一名学生说:“我的叔叔和堂哥都是军人,但看到他们理应享受的一些优待得不到落实,我还是决定不考军校了。”

    对策探析

    有人曾说:“一个不尊重军人、不重视国防的民族是危险的,不能等到发生战争、抢险救灾时,才想起军人。”

    事实上,有关军人优待政策的落实,只要合力解难,便难事不难。

    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某部政委林晓平说,目前相关优待政策存在较大弹性空间,各地还存在优待不统一、不平衡、不落实的现象,建议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切实维护军人的合法权益。

    自觉维护军人形象。某部下士陈红昌说,军人在享受优待的同时,也应注意维护军人形象。例如在购票时,没有急事尽量不插队,确实情况紧急时,可以耐心向周围群众说明原因,争取理解;在外出时,当地方管理人员要求出示证件时,应积极配合,态度端正,展示军人的良好形象。

    军地协力做好优待。某部上士周宗前说,当地方的一些优待规定与部队的条令条例相冲突时,部队可以出面协调地方相关部门予以解决。